?

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學校文化建設必須堅持的“根”

2023-03-21 19:52
江蘇教育 2023年2期
關鍵詞:博雅洞察中華

陳 林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文化”一詞出現了71 次,是標準的高頻詞,這使報告洋溢著濃郁的文化味。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經歷數不盡的坎坷,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便是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要著力解決的是“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筆者以為這一根本問題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緊密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首先必須是中國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所育“人才”,一定是中華之人才;“立德樹人”,立的德首先一定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德。因此,學校無論建設怎樣的文化,抑或學習西方先進文化,都不能離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這段文字實際上巧妙地呈現了中國形象的形成過程。筆者認為這個過程可以概括為一個“理解”的過程。美國教育家維金斯認為,“理解”包含六個側面,分別是解釋、闡明、應用、洞察、神入、自知。這六個側面逐漸形成了一個理解閉環,最后呈現一種基于理解的行為表現。學校文化建設要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需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

一、解釋與闡明: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溯源中形成學校文化認同

任何話語都具有符號層、意義層和價值層三個方面的意義,學校文化往往需要一個話語表達,但筆者以為更重要的是對這個話語進行傳統文化溯源,走進傳統文化的價值層,從而讓全校師生對學校文化產生根本的認同。如有學校進行了這樣的溯源:“至善”,語出《大學》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然后再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規定幾條關于“至善”的行為標準。然而,這遠遠不夠。筆者認為,只有將文化的話語表達揉碎了,才能讓其意義自動散發出來。

比如東南大學的校訓“止于至善”,他們是如何解釋與闡明的呢?他們先解釋了“止于至善”的每一個字,然后對“止于至善”的“三綱”(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進行了溯源,之后又對“八目”(格、致、誠、正、修、齊、治、平)進行了溯源,并對“八目”與“止于至善”的關系分別作了解釋。在這個基礎上,東南大學又結合當代社會的特點,對“止于至善”作了闡明,認為“止于至善”在當代科學精神和技術理性的背景下,是跟古代具有同樣作用的,并結合新時代對辦一流大學的要求的研究最終得出結論:“止于至善”的時代要求就是“完善自我,關愛他者,追求至善,保持卓越”。這樣的解釋和闡明,貫通古今,融合中西,然而其根依然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并在其時代要求的闡明中隱藏和彌散著。如有學校試圖建設“活潑”文化,那他們也可以像東南大學那樣,首先對“活”和“潑”作一個揉碎的文化溯源(“活”有“逼真的”“生動的”“不固定”的意思,“潑”有“有膽魄”的意思),然后從“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的層面對“活潑”進行更全面的文化溯源,最后從時代發展的角度出發,對“活潑”生命的需求進行整體闡釋。如此,學校文化底蘊無疑會更加厚重,也更能得到師生的強烈認同。

二、應用與洞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觀照中演繹學校文化敘事

關于“應用”,很多省份開展了特色文化課程基地創建活動,在申報和創建過程中,涌現出了很多特色做法,比如進行課程建設、論壇交流、文化評價等。這些顯性敘事中往往還包含學校文化的隱性敘事,倘若有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觀照,學校文化建設能走得更遠更實。但是,讓學校文化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更加行穩致遠的,還有“洞察”。所謂“洞察”,就是反思和批判。比如有學校建設“博雅”文化,對“博雅”作了文化溯源和現當代解釋,也作了諸如課程建設、制度建設等多方面應用,但校長卻發現師生并沒有增加多少“博雅”氣質,校園文化味也逐漸稀薄了,后來校長意識到,這是因為缺少“洞察”意識。

如何進行洞察?筆者以為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訓育。赫爾巴特認為“訓育”指的是引導主體對自我進行審視、管理和控制,然后在行為中固定自己的性格。學校傳統文化的訓育主體應該是校長、教師和學生。比如上述“博雅”文化的建設,依據學校對“博雅”的文化溯源,以及學校提出的“德行博大、學識淵博、多聞博智;品格高雅、氣質儒雅、舉止優雅”具體要求,校長要審視的是自己有沒有做到“博雅”,有沒有為師生提供“博雅”的資源和表現的場域;教師要審視的是自己有沒有做到“博雅”,有沒有為學生提供“博雅”的資源和表現的場域;學生要審視的是自己有沒有努力做到“既博又雅”。正是因為勤反思、常訓育,該?!安┭拧蔽幕械闹腥A優秀傳統文化力量很快就融入師生的生活。二是交往。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認為:教育是人與人精神相互契合、文化得以傳遞的活動,人與人的交往是雙方的對話和敞亮,這種我與你的對話(交往)關系是人類歷史文化的核心。這句話雖表明了教育的本質是一種文化的傳遞,但也說明文化需要在一種交往的氛圍中生長。學校文化建設最終必須落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上,實際上也是一種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我意識”的形成,這種“自我意識”的形成需要經過時間的積淀,這就需要適時的“相互提醒”。正如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教育集團的劉希婭校長所說:“我們學校的所有老師時時刻刻都在相互提醒,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學生也很清楚?!闭驗檫@樣,該校的“紅梅”文化散發出濃濃的傳統文化味——“相互提醒”讓該校師生逐漸形成一種“紅梅”意識,促進了學?!凹t梅”文化的深化。

三、神入與自知: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支持中實現學校文化超越

所謂“神入”,就是同理心,站在他者或世界的立場思考問題;所謂“自知”,就是知道自己還存在不足,并且能分析原因。這對學校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學校文化建設不是要締造一座世外桃源,而是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站在他者的角度(包括世界和未來的角度)來反觀自己。中國傳統文化講求“推己及人”,并且本身也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生長性。因此,學校文化更需要理解這個世界發生了什么、未來可能會發生什么,從而適時發現自我超越的可能性,而這也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支持。

筆者所在學校的文化主題是“賢雅”,多年來,我們一直致力于“尚賢、齊賢、達賢”的中華文化之德的學習,致力于培養“儒雅、文雅、雅致”的學生。隨著《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的發布,我們發現學校的“賢雅”文化過于傾向“內修”,而在“解決問題”“實踐創新”“勇于探究”等改造世界、造福世界的素養培育方面缺少解釋。于是,我們主動邀請專家尋求學校文化的超越。專家認為,學?!百t雅”文化本有“尚賢”“儒雅”等意思,很符合“立德樹人”要求。同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 年版)》提出了“學科實踐”“全科育人”等新概念,它們將是一種十分符合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實踐”“探究”的學習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形成適應現代文明的“賢雅”氣質。于是,我們毅然決定申報“賢雅學堂:全科育人學習方式變革的校本探索”的省級課程基地項目。專家評審后認為:該項目既具有傳統文化的特質,又符合現代教育理念,是學校在文化方面的一次“守正創新”探索。正是因為我們站在現當代、未來、世界的角度思考,發現了學校文化的局限性,并再次尋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支持,我們才實現了學校文化的超越。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將馬克思主義思想中國化、時代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方面,提出了“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必須堅持胸懷天下”等六個“堅持”。筆者以為,每一個“堅持”中都散發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韻味,學校文化建設也應該如此,可以百花齊放,可以生動活潑,但一定不能離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唯此,我們才能真正培養出具有中國精神的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從而準確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

猜你喜歡
博雅洞察中華
王博雅訪談錄
垛田形態多樣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赴博雅之約 促學校發展
“洞察號”在火星
博雅育英 繽紛課程
匯聚全球智慧 洞察生態未來
善洞察 巧分類 妙解題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