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宋光學術思想中的立美與立美教育
——訪王少明教授

2023-03-22 07:22梁業濤
嶺南音樂 2023年6期
關鍵詞:趙先生本體論人類學

文|梁業濤

梁業濤(“趙宋光學術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以下簡稱“梁”):王老師,請問您在擔任研究中心主任期間大致展開了哪些工作呢?

王少明(星海音樂學院教授,以下簡稱“王”):中心主要的工作就是研究、傳播趙先生學術思想。他的思想博大精深,研究也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因此必須有頂層設計,有全盤規劃才能做具體的工作安排。這些設計涉及幾個方面,第一就是申請課題將他的一些著作翻譯成外文,將趙宋光先生的思想推向國外;第二就是讓趙先生在國內的一些重要的電視臺或各種講壇開演講,進一步推廣其思想;第三就是加深對趙先生理論的研究。在這一層次上包括幾個不同的方面:

其一是出系列叢書,包括趙先生自己的專著以及其他學者研究趙先生思想的文集。這個方面“中心”申請并即將完成 “廣東省高校重點平臺科研項目”即“趙宋光學術思想研究”。這個項目以我和一些年輕老師尤其是我和羅小平教授帶的研究生為主體,其中涉及不同側重點的研究,包括哲學美學的元研究、美育思想的研究以及音樂形態的研究。作為項目成果,一是分別在《馬克思主義美學》、《音樂研究》、《音樂與表演》(南京藝術學院學報)、《星海音樂學院學報》、《嶺南音樂》等數家期刊雜志發表;二是最近由學院贊助,在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一代匠哲——趙宋光學術思想研究論文集》。

其二是對趙先生進行口述史的研究,目前已經完成了錄像,大部分并整理成文字發表。

其三是梳理趙先生的經歷,做成年譜,這個方面的工作尚待細化。

第四個方面則是邀請各院校的專家與趙先生進行學術討論。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四季論壇”。這個論壇主要在2018年和2019年共舉行了八次,邀請了謝嘉幸、田青、韓鍾恩、羅藝峰、馮明洋、李正天、曹光平、鄧希路、黃宗權等著名的專家學者與他對話。目前準備把這些學術談話的內容都整理成書籍出版。

梁:趙先生作為學術界的一朵“奇葩”,他的研究涉及各個不同的方面。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美學方面,王老師您認為美學思想在他的全部思想中處于什么位置呢?

王:可以說,他的整個研究都是建立在美學基礎上的。在他70華誕時,我曾向他提問題——立美是否他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他作了肯定的回答?!傲⒚馈边@一概念滲透在各個不同領域,通過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無論是在音樂學的研究,還是哲學、數學的研究,甚至是天文學、水力學等自然科學的研究,本質上都是他立美意志的呈現。當然從邏輯上來說,要談到立美,首先要講到他的哲學體系觀。因為正如西方哲學家所說的:“都有一種本體論的承諾?!彼^本體論指的就是他提出的“自然本體論”和“人類學本體論”。這兩者都分屬于他曾提出的“五體協翔”體系中最根本的東西。他認為,哲學體系就如丹頂鶴一般,以自然本體論和人類學本體論為身體,以認識論和駕馭論為雙翼,以價值論為頭部。雖然這五個部分都很重要,但是我認為其中最為核心的仍然是人類學本體論。

趙先生認為,不僅馬克思對實踐的理解是基于人類學本體論的,而且就連認識論本身也是以人類學本體論為基礎的。因為認識本質上只是屬于人類實踐的“外化側”,是處在人類學本體論的概念框架之中的。李澤厚本來在開始既否認自然本體論也否認人類學本體論的,后來在趙宋光影響下承認本體論思想。他們合作寫了《從猿到人的過渡期》,以“方耀”的筆名在《考古學》雜志發表。此后,李澤厚就開始承認人類學本體論的合理性。因為這篇文章實際上找到的就是人類學本體論生物學的基礎,揭示的正是從自然本體論到人類學本體論的過程。

梁:趙宋光所說的本體論與西方哲學中傳統的本體論是否有不同意義呢?

王:按照西方哲學來說,本質論與本體論是有差別的。因為本質論是涉及認識論范疇的,是認識論的一部分。而本體論則是涉及哲學本身終極追問的問題。而在趙先生看來,本體論與本質論是同一的。其實有關他的本體論,最重要的特征是關于他對邏輯學的改造。在西方邏輯學當中,辯證邏輯和形式邏輯往往是相對而立的,前者強調運動,而后者強調靜止。他恰恰是通過辯證邏輯形式化、形式邏輯辯證化的方法切入到本體論研究當中的。他后來想寫的那本用數學解釋音樂形式的巨著《和諧數論》以及他提出的幼兒教育領域的綜合構建法都是這種思維的體現。

梁:立美的提出與中西方的哲學傳統是否有淵源呢?

王:從中國哲學的角度來說,他受到的影響是:首先,是“三不朽”,即所謂“立功”“立德”“立言”。他從這個“立”字中得到了啟發,并且認為這“三不朽”應該以立美為基礎,否則“三立”是站不住腳的。他認為美是一種中介結構,它一方面連接著社會目的,也就是善;而另一方面連接著自然規律,也就是真。只有取得了這兩個方面的平衡,使自然規律能夠實現人類的總體目的才是真正的美。從這個角度來看,“三不朽”都是以美的實現為核心的。但是立美又不僅僅限于此?!叭ⅰ北举|上仍然是有一定功利性存在的,而立美則是超越功利性的。因為一旦上升到藝術層次,功利目的自然會變淡,而美的形式也逐漸變得更加關鍵。其次,他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器與道思想的影響。中國文化強調“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雖然沒有在文章中具體地闡述過,但在我訪談過程中他提出了“形而中”的概念。他支持“一分為三”的觀點,認為形而上與形而下之間還有“形”本身。這恰恰是立美的位置。立美本身并不是善,也不是真,而是兩者的“中介結構”。

他將毛主席兩次飛躍的思想進一步闡釋,認為第一次飛躍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第二次飛躍是從認識到實踐的飛躍。如果說第一次飛躍是認識論意義,那么第二次飛躍就是美學意義上的,因為這個過程正是建立形式處理規律與目的間矛盾的過程,其既連接著形而上也連接著形而下,這一連接點就是“形”本身。再次,他的立美與中國文化的源頭也有關。如果說古希臘文明的源頭是真,而希伯來文明的源頭是善,那么中國文明的源頭則是美。這一點從李澤厚《美的歷程》《美學四講》等都可以看出。也正是如此,李澤厚才會在后來提出“情本體”。從這個角度來看,趙先生提出的“立美”也受到了影響。不過與李澤厚不同的是,李澤厚仍然是站在審美的角度談“情本體”,依然受到西方哲學認識論的框架所影響。而趙先生從一開始便是從實踐的角度看這個問題。

另外,他也深受西方哲學的影響。首先,他將柏拉圖的“理念”翻譯成“理式”,實際上不僅是一個翻譯上的問題,也是理解上的問題,更準確來說這是他對柏拉圖的一種另類解讀?!袄硎健睆娬{了“形式”或“形”本身。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說法,“質料”是惰性的,而“形式”則是能動的,因此“理式”比起“理念”更強調其能動部分。從這個方面來說,立美也是受此啟發的。其次,從西方哲學發展的角度看,古希臘對于美的追問主要停留在“美的本質是什么”,其內涵主要是將美本身對象化。而在康德在哲學上做了哥白尼式革命后,西方哲學主要追問“審美是什么”,以反映人的主體性。而趙先生認為,從“美本身”到“審美”之間的追問是缺乏過程的。在審美之前,首先應該建立美的形式,因此便提出“立美”。

梁:趙先生除了在美學外,在教育學上也有重要的貢獻。他創新性地提出“立美教育”,請問您認為立美和立美教育兩者是什么關系呢?

王:可以說,立美教育就是從立美的理論中自然生發出來的。如果說立美強調的是理論到實踐的推演,那么立美教育就是在實踐層面的落地。正如馬克思提出:“哲學家們只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讓理論能夠真正落地,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正是趙先生所有思想的核心要點。趙先生曾經提到過“大循環”“小循環”的說法,但目前關注到這個方面的人還不是很多。這兩個循環分別對應廣泛的物質和精神生產勞動領域和相對較小的藝術創作領域,它們所揭示的正是立美發揮作用的重心所在。對于前一個領域來說,生產勞動要求勞動者自由運用自然規律保證社會目的實現,這不僅是生產勞動的目的,也是對美的追求,對于后一領域來說同樣如此。因此,趙先生的立美不能被狹隘地理解為藝術創造,它是滲透在生活方方面面的,它也正是社會發展的核心因素。趙先生呼喚立美意志的產生,希冀由此建立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而這一切的基礎則是立美教育。

從這個角度看來,所有的教育應該首先是美育。北大校長蔡元培曾經提出“美育代宗教”,希望以美的超功利性樹立獨立人格。不過,他強調的仍然只是靜觀式的審美,而趙先生的思想自始至終都以實踐為出發點、落腳點,這決定了他提出的美育必然是立美教育。立美教育的最大特點在于強調主體的能動性,重視主體本身的實踐。上面已經說到過趙先生將理性認識轉化為實踐稱為“第二次飛躍”,與此相關的是他還提出過“構式”一詞。該詞來源于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這種理論強調動作結構是認知結構的核心,但以往學界偏向于將該詞翻譯成“圖式”。但是趙先生認為翻譯成“圖式”太過強調其視覺屬性,強調于靜觀與該理論強調的動作不符,便主張將它翻譯成“構式”。趙先生認為“動作”是生物層面的,是人類天生具有的,而“操作構式”則是實踐中不斷掌握的。在我看來,立美教育強調的即是讓主體掌握“操作構式”,從而掌握創造美的能力。

梁:那么審美教育在趙先生的美育思想中又占據了何種地位呢?

王:雖然趙先生提出了立美教育,但他也相當關注審美教育的重要性。他在《美學原理受人類學本體論洗禮之后》一文中就有大段文字強調審美意識的作用,其中包括使人重生態、親科學、覓芳土達到生產力、生產關系臻美階梯等。審美教育與立美教育在他的思想中是一體兩面的,兩者缺一不可。他后來又曾提出“操作領先,語言鑲嵌”的實踐原則,反映的正是兩者的關系。這一原則首先是從工藝學的理論中推導出來的。我在《我屬于馬克思主義隱義學派》一文中就曾經指出,趙先生的工藝學是從馬克思《資本論》中的一個注腳中演繹出來的。馬克思說:“工藝學的歷史是打開人類史的一把鑰匙?!壁w先生十分重視這個觀點,而且做了進一步發揮。

趙先生在工藝學理論中提出“兩層兩側關系”,兩層指的是符號層與實踐層。兩者的關系趙先生作了進一步補充,他認為兩者之間不是“反映和被反映”,而是“拓展和反映”。使用“拓展”一詞強調了在實踐過程主體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地為自己開路,主動用精神生產表現自己。因此實踐層拓展符號層,而符號層則反映實踐層。在這兩層之內分別存在著兩側關系——能動側與外化側。這兩側的區分又進一步強調了實踐過程人的能動性,走出了此前人們將實踐看作單純物質過程的誤區,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操作領先”就是讓主體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掌握具體的“操作構式”,與實踐層相對應?!罢Z言鑲嵌”就是讓感性的內容能通過理性的語言被表達,與符號層相對應。這種關系可以映射到立美教育和審美教育上。

立美教育使主體能夠順利地建立中介結構,并在此過程中不斷拓展主體的審美意識,為審美意識的進一步發展開路。審美意識在主體立美的過程中通過審美直覺起到監察的作用,保證中介結構的順利形成。因此,立美教育與審美教育互成表里,相互依賴。具體來說,強調立美與審美相互補充的思維早已經存在于趙先生提出的“綜合構建法”上。趙先生十分注重兒童的啟蒙教育,他曾提出三十多個可行的小學數學構建法,可惜現在已經失傳。我曾詢問他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研究這一套理論的,趙先生說是在“文革”時期。后來他將研究成果放在北京育民小學進行實踐,結果顯示當時育民小學初中入學率達到近百分之九十,這在當時的教育界是十分轟動的。這套綜合教學法的設計針對的是理性認識器官從無到有的構建,因此非常注重實踐。他不要求孩子進行過多的書寫訓練,而是著重培養孩子手、口、腦綜合運用的構式。在訓練的過程中孩子們往往雖然還無法完全理解這些復雜的運算,但卻掌握了一個牢固的知識結構,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這個結構將會不斷被吸收直到其完全掌握??梢哉f,趙先生將美育的理念擴展到所有的教育當中,辯證性地理解立美教育與審美教育的關系不僅是深刻的、正確的,更是可以實施,可以落地的。

梁:您認為趙先生的美育思想能夠給予現今的音樂教育何種啟示呢?

王:這個問題可以從幾個方面回答。

首先是教育方面,現在的教育大多注重書本知識的教育、具體技能的教育,而忽視了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化育人的功能。知識教育往往是外在的,很多學生學了一身本領,頭腦里充滿各種知識,卻沒有相應的道德修養,更談不上智慧。知識對他來說只是外在的,只是一種工具,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拿出來用,從來沒有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真正的教育應如梁曉聲所說的教養:“根植于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樂素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庇械娜苏J為趙先生所說的美育本質上是一種功利性的教育,其最終目的是開發學生的智力。我則認為不是。美國一位著名的音樂教育哲學家雷默認為,音樂教育本質不是開發學生的智力,而首先是一種快樂教育、情感教育、生命教育。他還做過一個有趣的比喻,他將快樂教育、情感教育、生命教育比作狗的身子,將開發智慧等比作狗的尾巴,然后他問道:到底是狗的身體擺動狗的尾巴,還是狗的尾巴擺動狗的身體呢?趙先生強調立美教育、審美教育并將兩者有機融合,實際上正是將“身體”和“尾巴”都看作是一個整體、一個有機體。

其次,音樂教育一直都是趙先生十分關注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他提出了很多十分有見地的思考以及能夠具體操作的方法。早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他就提出過要復興中國的樂教傳統,重視起古代傳統中樂以成人的思想。他還提出要注重音樂活動是一種特殊的精神活動,要求無論是教育者還是學習者都要注重精神層面的學習。我們今天的音樂教育,往往重視“術”的教育,而不重視“藝”的教育;重視“音”的教育,不重視“樂”的教育。這樣看來,趙先生當時的話語放在今天仍然擲地有聲。我曾在《神唇之笛》中談到音樂家應該是神唇邊的笛子,這種神不單純是西方意義的上帝,它是超越個體、群族,超越肉體、物質的,音樂要表現的正是這種超越一切的“天道天命”,并引導人們做此追求。正如哲學家雅斯貝而斯談道:教育是人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灌輸。音樂教育首先是一種生命層次的教育,而不是演奏技巧的練習?,F在很多人通過音樂教育成為這個“家”那個“家”。但是在我看來,趙先生所主張的不光是培養音樂家的教育,更是一個“人”,一個大寫的“人”的教育。

猜你喜歡
趙先生本體論人類學
《審美人類學》評介
VR人類學影像:“在場”的實現與敘事的新變
CP論題能為本體論論證提供辯護嗎?
張栻的本體論建構及其體用邏輯探析
人類學:在行走中發現
張載哲學的本體論結構與歸宿
趙先生
趙先生的“人間煙火”
微電影本體論辨析
體質人類學是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