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繼寧中國畫的宏壯風格與詩意境界

2023-03-22 17:14陳池瑜
長江文藝評論 2023年6期
關鍵詞:山水畫山水創作

◆陳池瑜

董繼寧是我國著名山水畫家,1955 年出生于湖北咸寧,于湖北美術學院畢業后留校任教,曾任該校研究生部主任、教授,后任湖北省美術院院長,湖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湖北大學特聘教授、武漢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他懷著對祖國萬里江山的熱愛之情,近30 年來,創作了幾百幅表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描繪祖國壯麗河山的山水畫,以雄壯的氣勢,宏博的風格,奏響民族文化強盛的雄渾交響曲。最近,他的“家山無恙風雨同行”中國畫作品展,在武漢成功舉辦。展現他的新的創作成就和家國情懷,其作品具有詩意境界和清婉風格。董繼寧的作品是新時代中國畫創作的重要收獲。

2015 年11 月,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等單位聯合主辦的“江山萬里行——董繼寧山水畫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并舉行了畫展作品研討會。此次大展受到美術界及專家學者的高度贊揚。董繼寧山水畫的強健風格,為祖國河山立傳,呈現出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力量。

早在1990 年,董繼寧的山水畫就獲得首屆北京國際藝苑美術獎,并在中國畫研究院舉辦山水畫個展,《美術》雜志發表專文評論,作為青年畫家的董繼寧在美術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后,他一邊研習中國畫論和傳統文化,一邊臨寫古代山水畫,及研究山水畫筆墨表達技法,積淀文化修養和筆墨功夫,為提升山水畫創作境界和攀登山水畫高峰打下雄厚的基礎。他在鄂南山區鄉村度過了少年時代。1977 年他來到湖北藝術學院學習美術,江城武漢成為他成長的另一個故鄉,浩瀚長江,沖破龜蛇二山,滾滾東流,大山大江成為一種人格力量和生命精神融入董繼寧的血液之中,大自然給了他寬廣博大的胸懷和堅強的意志。他在十多年前,回家鄉咸寧,在鄉村建起“記山大屋美術館”,這也是董繼寧念念不忘大山的養育之恩的象征,亦表達他縱身大化、與山為宜的胸襟?!坝浬酱笪菝佬g館”不僅成為董繼寧和畫家們寫生創作的基地,同時也是當地美術培訓、美術展覽和開展文化活動的場所。近年來,董繼寧不少大畫都是在“記山大屋美術館”創作而成的。

董繼寧在上世紀90 年代,曾在湖北美術學院擔任教務處長和研究生部主任,2002 年他從湖北美術學院調到湖北省美術院擔任院長,并兼任湖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堅持寫生和創作。在“江山萬里行———董繼寧山水畫展”研討會上,多位理論家對董繼寧行萬里路,走遍祖國大江南北,從珠穆朗瑪峰、昆侖山、唐古拉山到泰山,到武當山、大別山、太行山,從長江到黃河,從井岡山到延安寶塔,創作題材如此深廣,均表示由衷贊嘆!不少藝術家和學者更是盛贊董繼寧山水畫的磅礴氣勢,宏闊意境及對當代山水畫創新所作出的貢獻!

中國山水畫自東晉南朝產生以來,到隋唐漸入佳境,而至五代北宋進入黃金時期,元明清得到進一步發展,筆墨及各種技法進一步完善。唐代王維提出“水墨最為上”,五代荊浩在《筆法記》中提出山水畫創作“六要”,即氣、韻、筆、墨、思、景,以及宋代蘇軾提出士大夫畫即文人畫理論,水墨山水畫得到快速發展,甚至替代人物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畫科,以至被畫論家評為“畫分十三科,山水打頭,界畫打底”。山水畫深厚的傳統和完善的技法,既是現代畫家們的無窮的資源,同時也是山水畫家革新創造的屏障。因此,進入20 世紀后,山水畫家面臨的共同問題就是如何面對傳統和創新?,F代山水畫家集中在兩個方面進行創新,一是在筆墨探索方面的創新,如黃賓虹在筆法線條和墨韻渲淡方面的創造,使中國山水畫在技法形式上,得到了新的發展,創造出深厚華滋的黃賓虹山水樣式。二是通過寫生來推進中國山水畫的創新,李可染、張仃、傅抱石、關山月等,都是走這條道路。當然這兩種創新方法也是相互交融的。董繼寧選擇以寫生為主,兼及筆墨、意境、空間安排及色彩運用等方面,進行綜合創造,從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樣式。

南朝陳代的姚最在《續畫品》中提出“心師造化”的概念,唐代張璪在《繪境》中闡釋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而宋代韓拙在《山水純全集》中又提出“筆補造化”的思想,直到明代董其昌提出山水畫家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清代石濤則要求畫家“搜盡奇峰打草稿”。這些創作觀點都是講的畫家和造化的關系,即人和自然的主客體關系,或者說是一種心物關系。連接這種關系的橋梁就是寫生。董繼寧對上述中國畫美學思想細心領悟,一方面他的自然本性使他從小熱愛大山大水,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郭熙說“山川,大物也”,董繼寧選擇山水畫作為畢生的藝術追求,對大自然美的探尋正是他的藝術理想。另一方面他對古代山水畫及現代山水畫進行研究,牢記荊浩“度物象而取其真”的“圖真”理論,認為當代山水畫的創新,畫家必須到大自然中去感悟,通過寫生來把握自然山水的本真情勢,才能與山傳神,創造出具有獨特個性的山水畫。明代唐志契在《繪事微言》中說,凡學畫山水者,看真山水極長學問,并且可以脫時人筆下套子,便無作家俗氣?!肮十嬌剿挥H臨極高極深處,徒摹仿舊人棧道瀑布,終是模糊丘壑,未可便得佳境”。董繼寧對唐志契之警言體悟深刻,抱著“為祖國河山立傳”的理想,行走祖國大江南北,從自然造化中尋找創作素材和藝術主題,從大山大川中吸取生命源泉與精神力量。

近十年來,董繼寧一方面行走南北,堅持寫生,獲取鮮活的創作素材,另一方面潛心書齋,深究畫理,在“傳統文化之現代性,主流文化之藝術性”中開拓中國山水畫的新境界。他思考的問題是,探索傳統山水畫的現代路徑,即傳統山水畫在當代新的形式的創立,創造現代形式的山水畫是當今山水畫家的重要任務。同時他還思考如何用山水畫的形式來弘揚中國精神,創造具有主流文化特征的現代山水畫,將山水畫題材同民族精神與中國人民的性格力量的表達結合起來,創立一種具有現代英雄主義特點的宏偉山水畫,賦予山水畫嶄新的時代精神與情感內涵,同時用山水畫的形式來實現“主流文化之藝性”,賦予山水畫以時代性和民族文化力量。

董繼寧將山水畫創作與表現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結合起來,將儒、道、佛之中國文化智慧用現代山水畫加以表現,并將中華文明之源、現代革命斗爭和祖國山水之美的主題,有機地融合在他的山水畫創作之中。他宏觀構想、置陳布勢,用十多年時間,創作了一百多張表現上述主題的山水畫。用山水畫來彰顯中華民族的文化力量,表現中華文化的宏大主題,實乃是董繼寧的創造?!敖饺f里行——董繼寧山水畫展”圍繞中華民族文化之根及文化發展的總主題,分為六個部分,第一章《生命頌歌》,由《茫茫昆侖》《三江源》《通天河》《遠眺唐古拉》《圣山》《玉龍飛雪》等組成,作者以朝圣般的心態來描繪哺育中華民族發展的江河之源,生命之泉,追溯中華文明的源頭。第二、三、四章為《高山仰止》《云山天籟》《空山凝云》,分別呈現儒道佛文化的典型景觀。第五章《崢嶸歲月》,謳歌中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跋山涉水,轉戰南北的偉大革命歷程。第六章《江山多嬌》,頌揚祖國錦繡江山之瑰麗與壯美。這次大展主題與作品的結構安排,極富創造性,體現了他對中華文明起源發展的遙想與對民族文化精髓的體悟,對民族崛起強盛之偉大復興的觀感,對祖國江山的無限熱愛。這一幅幅精妙的形象畫卷,是中華文化的雄渾交響曲,節奏鮮明而奔放,音調沉雄而高亢,和聲渾厚而蒼勁,內容豐富而統一。用山水畫表現如此廣闊的中華民族文化的主題內容,這在中國山水畫史上還是首次,表現出董繼寧對祖國大山大水無限熱愛和對民族文化的苦戀。

中國山水畫在兩晉已產生和發展,東晉顧愷之《論畫》已將山水畫和人物畫并列,作為一個畫科,“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臺榭一定器耳,難成而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蹦铣捹S嘗畫團扇,上為山川,“咫尺之內,而瞻萬里之遙;方寸之中,乃辨千尋之峻”。隋唐山水畫進入較快發展期,不僅有展子虔、李師訓的青綠山水,而且還出現了王維、張璪、王洽的水墨山水。而到五代和北宋,山水畫進入高峰時期,五代有荊浩、關仝、董源、巨然,北宋有范寬、李成、郭熙、米芾。宋元以降,山水畫成為主流畫科,成為中國繪畫的杰出代表。為什么中國山水畫在兩晉得以產生并快速發展,比西方風景畫產生早出一千多年,其原因之一就是有儒家和道家思想作為理論基礎。

以往,學界比較關注道家思想中“道法自然”等觀念對山水畫的影響,在談到儒家思想對繪畫的影響時,主要關注孔子的禮樂思想所生發出的興成教化藝術功能論對人物畫的影響,實際上孔子的山水比德思想對山水畫也產生巨大影響?!墩撜Z·雍也》載:“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薄墩撜Z·子罕》記載孔子觀水與觀松柏后的感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笨鬃舆€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笨鬃訉⑸剿右缘禄?,是一種德化自然的精神感悟方法,是以德觀物,用道德理性來觀看山水,在山水自然物中感悟生命精神和道德價值,所以樂山樂水是一種生命與道德的觀照。這種用主體之德來觀看客體自然山水景物的方法,極大地影響了中國文藝家觀看自然的方式,使中國藝術家形成以情觀物,“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喜柔條于芳春,悲落葉于勁秋”,即物我同一的觀看自然的審美視覺范式,這是一種獨特的中華民族的視覺思維方式。孟子說:“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泵献舆€說:“觀水有術,必觀其瀾?!避髯舆€從水中看到更多的精神內容,認為水似德、似義、似道、似勇、似法、似善、似志,如說水“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淙f折也必東,似志。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荀子·宥坐》)。這就是智者所以樂水的原因。至于仁者為何樂山,漢代劉向《說苑》中說,高山是“萬民之所觀仰,草木生焉,育萬物而不倦焉,四方并取而不限焉,出云風通氣于天地之間,國家以成,是仁者所以樂山也”。中國的先哲們,不但從大水中看到似勇、似法、似志的精神內容,而且也能從大山中體察到“國家以成”的治國法理。所以儒家思想中的仁知之樂,一方面將人們的思維和行動引向自然,關注山水,熱愛山水,另一方面啟迪人們從山水中體悟道德法律和國家以成的道理,即賦予山水一種崇高的道德精神。這種山水比德的思想促進了山水畫的產生與發展。

用現代山水畫的形式表現儒家文化,是董繼寧“江山萬里行”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山水畫創作的一個新的課題?!对娊洝旐灐らs宮》有“泰山巖巖,魯邦所詹,奄有龜蒙,遂荒大東”,通過頌揚泰山巍峨,來禮贊“魯侯之功”??鬃佑械翘┥蕉√煜轮畤@,泰山乃五岳至尊,秦始皇亦在泰山封禪。泰山成為中華民族崛起和強盛的象征。董繼寧創作的寬550 厘米、高213 厘米的《泰岱望蓬瀛》,雄渾壯麗,云海之中聳立泰山雄姿,真是天風浪浪,海山蒼蒼!赤色峰戀,淡黃色的云海,與天相連,茫茫無際,真有“遂荒大東”之感,以泰山雄姿與博大,象征祖國的強盛與力量!董繼寧以五岳為代表,禮贊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莊嚴。除東岳泰山外,董繼寧還以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為主題,選取典型景觀加以描繪,創作了《西岳朝陽險》《中岳連天峻》《南岳祝融秀》《北國雄岳圖》。其中《西岳朝陽險》,在群峰環抱中,畫面中央主峰像紀念碑似的突兀升騰,俯瞰眾嶺,塑造出華山高峻奇險之雄姿,寓意中華民族之崛起?!赌显雷H谛恪烦尸F衡山林木蒼郁,潤澤華麗、春意盎然的南國詩意?!侗眹墼缊D》以大塊面構成山體,展現北岳恒山綿延百里,鐵骨崢嶸豪壯之氣。

董繼寧在表現儒家文化的創作構想中,還別出心裁選取書院建筑景觀加以描繪,歷代書院是典藏四書五經、歷史文學典籍,教授和研究儒家文化經典的場所,書院曾擔當過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任務。董繼寧將書院景觀納入其儒家文化系列,以形象直觀的方式通過書院來展示儒家文化的源流。他創作的系列作品有《應天書院》《岳麓書院》《嵩陽書院》《白鹿洞書院》《石鼓書院》。應天書院是古代四大書院之首,位于河南商丘睢陽區南湖之畔,是唯一升級為國子監的書院,宋仁宗時代成為北宋最高學府。董繼寧創作的《應天書院》,采用西方風景畫的透視方法表現空間,高大樹木掩映彎曲小河對岸的書院建筑,幽靜深邃,意境清婉,真乃習書讀經之圣地。嵩陽書院位于河南登封嵩山南麓,宋代理學家程顥、程頤曾在此講學?!夺躁枙骸芬划嬙呵八砂貐⑻?,其斑駁枯老的樹干見證書院的滄桑歷史?!妒臅骸访枥L湖南衡陽石鼓山上的一座書院,相傳山上有石鼓高六尺發出鼓聲,石鼓書院始建于唐代,韓愈、周敦頤、朱熹等曾在此講學,在湖湘地區傳播儒學?!妒臅骸芬划?,蔥蔥郁郁的樹林簇擁著石橋,通向書院,橋旁有亭子,亭后是重新整修的石鼓書院建筑群。董繼寧創作的書院題材作品,均大段題款,記錄書院的發展歷史與變遷,圖文并茂,亦具有研究價值。

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對山水畫產生巨大影響,老子認為道、天、地、人是宇宙中的四大要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老子還主張“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不欲以靜”,“見素抱樸”,所謂“守靜”“至虛”,正是山水畫畫家應具有的靜觀天地的一種審美心態。莊子進一步發展老子的思想,認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黃帝堯舜之所共美也”(《莊子·天道》),他要“乘云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俺宋镆杂涡摹?,達到一種“身與物化”的至高境界。南朝宗炳論道:“圣人含道映物,賢者澄懷味象”,“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宗炳《畫山水序》)。山水是天地大物、也是天地大美,山水以特別的形質媚道,即以直觀形式審美地表現道,所以山水畫乃道的表現形式之一。畫家和觀眾在山水畫面前可以“披圖幽對,坐究四荒”。道教文化也是山水畫表現的對象,東晉顧愷之最早的山水畫記錄《畫云臺山記》,就記述了自己在畫云臺山的山水時,畫出了張道士及弟子的形象。

董繼寧將老莊道家思想帶入創作中,他在用水墨表現天地之美時,“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使自己的精神與自然渾然一體,以達到莊子“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他用山水畫來“媚道”,將山水畫看成是溝通創作主體與宇宙萬物之“道”的信息橋梁。他在《云山天籟》(道家文化系列)中,創作了一組以道家文化圣地為內容的山水畫,《太岳仙山圖》表現武當山至高點上的金殿,云海蒼茫,拱托仙山樓閣,觀眾仿佛遨游宇宙,縱身大化?!秵柕缻魃健凡捎脗鹘y山水畫表現高遠的方法,從前景山石,向中后遠景層層推高,白色山溪曲轉流下,增加畫面的靈動,不規則的山巖阻隔,寓意問道之難,考驗問道人的意志?!段湟纳健贰度宕簳杂袩o中》以橫幅或立軸的方式表現山體莊嚴,厚實凝重。清代畫家龔賢講到山水畫四要素,其一為“丘壑要穩”。董繼寧注重山體巖石結構的表達,兩張畫的主峰高聳兀立,像道家精神之無字碑一樣,餐風飲露,獨立于天地之間,引人以無限遐思。

董繼寧的《空山凝云》(佛家文化系列),將禪心和詩意融合在山水畫中。他另選擇佛教圣地佛寺禪林加以描繪,以山水畫形式,禮贊佛教文化。佛教在東漢傳入中國,在南北朝和隋唐得到快速發展,并被本土化,成為我國重要宗教文化之一。董繼寧精心構思,創作出系列佛教圣地山水圖像。我國的佛寺禪院及道觀建筑,常常隱藏于名山深林之中,一可與塵世隔絕,以顯佛道幽靜致遠之境界;二可增加信仰佛道人員,攀登山路,參觀寺觀,燒香拜佛的艱難,考驗其心態與誠意,增添佛道文化之神圣感和神秘感。董繼寧沒有去描繪佛道故事人物,而是用山水畫的形式,以宏觀的方式,將寺廟及所處名山仙境加以呈現,以獨特的山水畫方式,再現佛道文化的精神。他創作的佛教文化系列代表作有《峨眉圣境》《五臺山下樹聽禪》《海天佛國遠梵鐘》《蟬唱秋壑聽寺鐘》《終南秋聲遠》《少室山下樹聽禪》等?!都覉@》描繪西藏最早寺廟雍布拉康,圓錐一樣寺廟直插云霄,朝霞染紅了遠山和云霧,近景中的白水,蒼翠的樹木,升騰的山脊,拱托雍布拉康寺,華麗莊觀?!抖U冬》以灰色為主調,天空云霧和大地在一片寒寂的雪霧中渾然一體,一棵獨立山地上的身披雪花的白樹,似乎為天地之禪心。此畫營造萬籟俱靜、渾圓無極、心與物冥的禪境。由此可見董繼寧表現佛禪思想的獨特構思與手法。

董繼寧的山水畫是一種廣泛吸收中國傳統文化涵養的新的創造。他將道家中含道映物、天地大美、與物為春的思想,同儒家山水比德、仁知之樂的精神結合,運用如椽大筆,頌揚中國現代革命歷史,探索在山水畫中表現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新途徑與新方法。董繼寧山水畫特征之一是綜合創造,既表現在他將儒道佛結合的文化思維中,也體現在他將南北地域文化和藝術風格結合的實驗中。從唐五代起,王維清敦的水墨畫風,多有詩情畫意;五代董源、巨然表現南方山水,清婉奇麗;而李思訓父子的青綠山水,及荊浩、關仝的北派雄渾山水,另有千秋。董繼寧闖南走北,既保持南方畫家清麗潤澤一片江南的本色,同時也向老師李寶林學習北派山水敦厚雄健、豪壯強勁的風格,將南北二派特征根據自己創作對象的需要加以靈活運用。他還將楚國浪漫主義精神和北方現實主義傳統結合,創造出一種新時代的山水畫中的英雄主義氣概。

他在《崢嶸歲月》一章中,創作了謳歌中國現代革命戰爭歷史和共產黨光輝歷程的系列作品;在《江山多嬌》一章中,歌頌祖國大好河山與悠久文明,用濃墨重彩描繪祖國絢麗的江山,為祖國河山立傳!

《南湖晨曦》畫中朝霞滿天,南湖中的小船中誕生中國共產黨,從此,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披荊斬棘,駛向民族復興的勝利彼岸?!痘厣厣健访枥L毛澤東在闊別32 年后回故鄉韶山的詩意?!度f水千山從頭越》選取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具有重大意義的遵義會議舊址加以表現?!督鹕乘脑蒲屡贰陡册荷角Ю镅防L毛澤東《長征》詩意,金沙江水流拍岸,岷山皚皚白雪覆蓋,象征紅軍長征之艱辛?!读P山頌》畫中天高云淡,六盤山上紅旗漫卷,紅軍長征星星之火將成燎原之勢?!堆影岔灐访枥L毛主席及黨中央在延安指揮抗戰,延河水滾滾向東,寶塔山巍然屹立?!惰F骨錚錚太行山》畫中太行山似鐵壁銅墻,用太行山喻意中華民族眾志成城、全民抗戰的偉大力量?!渡n松勁健西柏坡》畫中的蒼松頂天立地,比擬毛澤東和共產黨人在西柏坡運籌幃幄,建立新中國的偉大壯舉。董繼寧很少在畫中直接描繪戰爭場面和領袖人物,而是尋找進入山畫意境中的革命圣地與景物加以描繪,運用儒家山水比德的方法,加以連類引譬,將革命歷程的重大題材,轉換成視覺圖像,繪成一幅幅精美壯麗的山水畫,絲毫不顯雕琢與概念化,而是將重大歷史題材與山水畫形式完美地統一于畫中,這應該說是董繼寧用山水畫表現重大歷史題材的一個新的創造,推動了山水畫題材表現手法的當代發展。

董繼寧以滿腔熱情譜寫祖國頌歌,代表作有《塞外江南》《高原綠洲》《呼倫貝爾牧歌》《漓江山水》《情系神農架》《日月潭之戀》《長城》等,這些作品繪出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祖國山河之秀麗和壯美,其中《情系神農架》《長城》為高144 厘米、寬366 厘米巨制,運用平遠、高遠、深遠等視覺方法,表現遼闊而深廣的空間意象,形成其壯美雄渾的藝術風格特征。董繼寧秉承李可染關于“山水畫是對祖國、對家鄉的歌頌”的思想,堅信山水畫能給人精神上崇高的啟示。他將張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理念,視為自己的創作原則。一方面董繼寧重寫生,感悟祖國的自然山水之神韻,另一方面他將對祖國山河的深情厚愛灌注于山水畫中,創造出嶄新的山水畫當代視覺樣式。

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雄渾”篇說:“大用外腓,真體內充,返虛入渾,積健為雄,具備萬物,橫絕太空?!倍^寧的山水畫正是創造了一種雄渾的大山水藝術境界?!肚橄瞪褶r架》《長城》是其雄渾風格的代表,而且成為董繼寧山水畫圖式的典范?!肚橄瞪褶r架》近景截入山腰,前面有樹木成排并列,左邊有山溪直下,右邊白霧蒸騰,迷漫山谷,右兩邊山巖直上,中景山巒突起,連綿起伏,右上彎曲銀河繞山體而下,形成白色水潭再奔流而下,上方遠山隱逸,連接天邊,荒荒油云,廖廖長風。全畫氣勢磅礴,遼闊而悠遠,節奏感強,展示出神農架原始山林雄偉力量?!堕L城》用赭石、土紅及黃色等暖色作為基調,灰色的長城蜿蜒向上,像巨龍一樣,攀附山頂,昂首傲視寰宇,朝暉染紅山山水水,象征中華民族的崛起和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

董繼寧綜合儒道釋文化內質,特別是將儒家山水比德觀念和道家澄懷味象的意旨,加以發揚光大,以綜合創造的方法,繪制當代山水畫的宏壯圖像,以山水畫彰顯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力量,創造出雄渾博大的山水畫新形式,“致廣大,盡精微”,“近取其質,遠取其勢”,他特別注重對大山、巖石結構的表達和山水遼闊氣勢的創造,注重畫面遠近空間層次和景物隱顯起伏節奏的布置。他將北派山水巍峨的風格和南方山水清婉的詩意結合,將楚國浪漫主義想象傳統和北方師造化的現實精神統一,并將儒家仁知之樂和山水比德的精神與道家含道映身與物化的觀念聯接,創造出歌頌祖國河山和革命歷程的主旋律山水畫,開辟出一種山水畫中當代英雄主義新氣派,并在用山水畫表現儒道文化的探索中作出了新貢獻。董繼寧用山水畫的當代形式,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他的山水畫佳作以其蘊含的精神內質和獨特的藝術形式,向世界展示著中國文化的偉大力量!

董繼寧在繪畫的探索與創新道路上不斷前行,他將繪畫創作作為追求真善美的一種實踐活動,作為探索生命意志、表達思鄉情結的視覺圖像。從2023 年11 月在湖北大學主辦的《家山無恙風雨同行——董繼寧中國畫作品展》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家鄉的眷念和熱愛?;赝疑?,成為董繼寧生命和創作活動的精神指向。清代龔自珍《乙亥雜詩》中的“踏遍中華窺兩戎,無雙畢竟是家山”,齊白石刻印“客中月光,亦照家山”,均表達對家山的特殊情懷。董繼寧生在鄂南山區,大山在召喚!他在咸寧家鄉建筑“記山大屋”,他在畫中鈐印為“山里人”,對家山的記憶和情感可謂刻骨銘心。他將家山不僅看成是生養之地,而且視為我們的精神家園,家山承載著我們共同的文化精神,是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他用筆墨畫出家山,注入了深厚的情感精神和文化內涵。

他最近創作的紙本彩墨《云上家山》,款識為:“云上家山樹多情盼燕歸青青溪畔草來報三春暉”。橫排的樹木樹葉已泛綠色,春光四射,一片寧靜?!洞笊街畱佟穼⑦h山、金色的田野,近景中的樹木枝葉,組成統一畫面,清新自然,描繪家山春風化雨,恩澤萬物?!洞淞秩f重送春風》《天高路遠山清水長》《山高湖水明》,表現山水景物,各有特色,這些山水畫作品在形式上進行了新的探索。

這次展覽展出了董繼寧近幾年創作的近80張新作,我們發現他的藝術風格好像有了變化,他在山水畫創作中又作出新的探索和開拓,風格由以前的雄偉向秀麗轉化,由宏大山水向詩意小景轉化,表現出鄂南和南方的秀麗山水。他對家山情有獨鐘,念念不忘家鄉山水?!洞簳r聽雨》《桃花潭的秋天》等新作,表現出江南山水的清麗秀美,作品具有詩一樣的意境,色彩有粉紅或者嫩黃翠綠,更多的是表現家鄉的自然風景和農田、草木、花卉,構圖帶有裝飾性,形式美很強,呈現出一種清雅秀麗的風格,具有清婉柔和的形式美,與原來的那種雄偉風格相比較而言,風格的確有些變化,說明他在藝術形式、筆墨語言方面不斷地在探索,在突破自己。但不變的是他的家國情懷,“江山萬里行”表現的是他對國家的責任,在追尋民族文化的根源,抒發的是博大的民族情懷;“家山無恙風雨同行”描繪的是家鄉的秀美,是對家山的眷念。無論是國還是家,都是在頌揚民族的文化精神,再現隱藏在他內心里面的一種情感和生命力量。近期展出的作品,更多地表達出回歸自然,描繪的是人和自然的一種親密的關系,就像莊子講的“與物為春”“與物有宜”。這些作品給我們以美麗鄉村的印象,是鄉村振興的視覺圖像,呈現出的是一種清麗秀美的詩意境界。從董繼寧作品的風格變化可以看出,他具有一種探索和創新的精神,他不拘于已有的風格形式,不斷進行自我深化并創造出新的風格形式?!兑捉洝访湓疲骸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倍^寧的山水畫生生不已,光景常新,他是富有極大的創造力的畫家,他的作品是新時代中國山水畫發展中嶄新的收獲,不斷推動著中國畫的當代發展。

猜你喜歡
山水畫山水創作
我來打開山水畫
愛在一湖山水間
中國山水畫的成熟
山水之間
一幅山水畫怎么題字?
一處山水一首詩
《一墻之隔》創作談
《山水》
老年教育(2016年10期)2016-11-23
創作隨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