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紀錄片《過年的畫》文化記憶與敘事分析

2023-03-22 17:58呂文強
文化與傳播 2023年5期
關鍵詞:楊柳青木版年畫

呂文強

文化記憶是以媒介為載體的記憶形式,能夠跨越時間并延展空間,在記憶的現時性建構中完成身份識別與文化認同。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1]文化自信建立的過程伴隨著文化認同,二者相輔相成。因此,文化記憶的重構也是增強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2]春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中的歲首大節,包孕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記憶與歷史底蘊。在眾多年俗中,年畫這種民間藝術以其普惠性使得廣大民眾將之與春節記憶勾連起來。楊柳青木版年畫作為北方年畫中的杰出代表,其背后蘊含的歷史價值與文化價值成為民族文化傳承與認同建構的關鍵要素。

由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天津市西青區委員會聯合出品的非遺紀錄片《過年的畫》摒棄了傳統紀錄片“格里爾遜模式”①格里爾遜模式是由英國紀錄電影之父格里爾遜開創的紀錄片創作模式,其表達特點為畫面加解說,借助“上帝之聲”的權威性,進行直接的宣導,說教意味較濃。參見晁曉峰:《回歸田野:民族節日影像紀錄片的敘事探索》,載《電影文學》2019 年第17 期。說教式的風格,圍繞楊柳青木版年畫與相關人物展開敘事。從民間美術史學大家、年近古稀的年畫收藏家,到年輕一代穿越機發燒友、中央美院博士生,數十位與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產生交集的人物在鏡頭前講述著他們各自的故事,年畫及其背后的歷史文化畢現于此。在這樣的文化擬態環境下,觀眾在心理上對楊柳青木版年畫產生貼近感,并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中,實現文化的認同建構與傳承的自覺喚醒?!哆^年的畫》對紀錄片如何通過再現文化記憶來講好中國故事,對實現文化認同、增強文化自信具有一定的參鑒價值。

一、非遺紀錄片中的文化記憶與文化認同

集體記憶是法國社會學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一個特定群體成員共享往事的過程與結果,可以認為集體記憶為某一個群體集體因共同在場而構建起的共同記憶”。[3]文化記憶理論創立者揚 ·阿斯曼則認為交往記憶與文化記憶共同構成了集體記憶?!敖煌洃浰氖菍倓偸湃サ倪^去的回憶,這是人們與同時代的人共同擁有的回憶”。[4]“文化記憶關注的是過去中的某些焦點,……過去在這里通常是被凝結成了一些可供回憶附著的象征物”。[4]不同于集體記憶中人們與自己同時代人擁有的交往記憶,文化記憶需要借助一定載體實現代際之間的傳承,因此能夠突破時空局限的媒介成為文化記憶的絕佳載體?!皳P·阿斯曼的文化記憶概念偏向‘載體論’,即文化記憶載于象征。這些被稱為象征的‘東西’就是承載文化記憶的外在物體,所被承載的具體記憶對象則被稱為‘記憶形象’”。[5]“記憶形象”將人們的文化記憶進行錨定,而象征符號則對“記憶形象”實現了客觀的直觀表達。

比爾·尼科爾斯認為“紀錄片所講述的是與真實人物(社會演員)相關的情境或事件,而這些人物也會在一個‘闡釋框架’中呈現自己”。[6]這里的“闡釋框架”便是符號中能指與所指集中于人腦中反映與表達的敘事方式。紀錄片中形象的符號組合能夠長久保存并廣泛流傳,借助紀錄片這一媒介,能夠拓展文化記憶的時間半徑。非遺紀錄片具備紀錄片真實性與審美性的品格,將民族傳統文化作為基點,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態和樣貌進行了最大程度的再現,能夠在觀眾腦海中喚起具象的“記憶形象”,建構出相應的文化記憶。

文化認同伴隨文化記憶生發的全部過程,同時也是文化得以傳承的前提?!拔幕J同是指認同主體對某種文化的傾向性認可,而民族文化認同是指認同主體對其本民族文化的傾向性認可”。[7]非遺紀錄片通過多模態符號與故事性敘事的交織,對傳統文化進行雜糅式的景觀呈現,并在此過程中為觀眾提供了情感懷舊的空間,讓他們在觀影過程中能夠激活文化記憶,從而浸潤到民族傳統文化之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蘊含的文化產生一定傾向性,實現文化認同。

紀錄片《過年的畫》將畫面解說的全知視角與人物訪談的內聚焦視角相結合,通過楊柳青木版年畫等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意象系統與人物經歷故事的展演,對非遺年畫的前世今生進行另一種視角的呈現,借助春節這一牽動無數中國人內心情感的傳統歲首大節,完成了個人記憶向集體記憶、文化記憶的轉化。

二、雙重符號系統下的交織敘事

非遺紀錄片究其本質是對非遺技藝的視聽傳達,在此過程中需要借助符號的意象表達實現生活情景再現,進而完成敘事表意。在奧斯曼看來,“文化記憶的概念包含某特定時代、特定社會所特有的、可以反復使用的文本系統、意象系統、儀式系統, 其‘教化’作用服務于穩定和傳達那個社會的自我形象”。[8]意象系統中的視覺符號與文本系統中的聽覺符號能夠對觀眾的感官形成直接刺激,促使個體記憶得以感知和激活。沿襲這一路徑,經過故事化的敘事和情感化呈現,使觀眾產生文化代入,實現個體記憶向社會記憶與文化記憶的匯合。

(一)意象系統對傳統文化的影像敘事

意象系統是記憶主體自身以外的諸多符號?!哆^年的畫》能夠跳出畫面與解說的窠臼,主要依托于意象系統中視覺符號的意義編碼。根據符號學家羅蘭·巴特的理論,“視覺符號是以線條、色彩、光線、強力、表現、平衡、形式等諸多要素所構成的符號化形式,是一種被用來傳遞各類信息的媒介載體”,[9]紀錄片本質上是通過視覺符號的編碼來呈現生活真實的一面。在春節的記憶環境中,主要的視覺符號即器物符號,可以細分為藝術符號、飲食符號與娛樂符號,這些文化符號都能夠通過鏡頭的呈現來編織意義網絡,促使有關春節的文化記憶從畫面中溢出,匯入觀眾的腦海中。

年畫作為典型的春節藝術符號,本身能夠承載觀眾的記憶,而楊柳青木版年畫又能夠以圖像的形式生動記載中國歷史,從而激發觀眾的親近感與歸屬感。紀錄片《過年的畫》在片頭中將楊柳青木版年畫中仕女和娃娃以及春節民俗活動進行動畫處理,賦予靜態年畫以“生命”,而年畫中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符號與色彩,如荷花、鯉魚、紙鳶、花燈都為紀錄片奠定了濃厚的傳統春節氛圍。與之形成呼應的片尾,將春節期間天津市井的慶?;顒?、春運返鄉、闔家團聚等畫面進行展演。特寫鏡頭下對楊柳青年畫進行刻版、印刷上色和張貼,使觀眾在心理上將楊柳青木版年畫與過春節的喜慶氛圍聯系在一起,并走近傳統民間藝術。

從敘事時空來看,《過年的畫》主要將鏡頭對準了春節前后的天津楊柳青古鎮與天津市區,根據人物故事需要穿插北京和南京片段,或插入歷史時空的敘事。

對于老天津人而言,無論是片中出現的“挑水哥哥”塑像,還是流經楊柳青古鎮的京杭大運河,都能夠勾起深刻的兒時記憶。而因此衍生出的“缸魚”年畫則是天津人和外地人都能夠共同欣賞的民間藝術品,“缸魚”年畫中一條大尾紅鯉魚四周點綴著綠葉粉蓮,綠葉粉蓮倒映在水缸里,艷麗的色彩與缸里活魚交相輝映,水面的波動使得年畫中的缸魚也“游動”起來。同樣能夠讓觀眾產生共鳴的視覺符號還體現在楊柳青木版年畫對歷史事件的記錄。在紀錄片《過年的畫》中對年畫《金玉滿堂》中仕女娃娃類年畫人物進行畫面部特寫,凸顯臉部手繪工藝之精細,彰顯了古典風韻之美。對畫像人物臉部進打粉底、暈染、勾臉等鏡頭細節呈現,與真人擦粉、畫眼線產生對照,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痘馃恰贰稅蹏髶錆M》這些年畫的創作背景與“庚子國變”“國民捐”等歷史事件有著直接聯系,通過年畫的動畫呈現,喚醒觀眾共有的歷史記憶。

楊柳青木版年畫及其反映的中國歷史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象征?!哆^年的畫》通過現代技術為傳統畫作注入“活”起來的靈魂,真正讓年畫中的人和物栩栩如生,使諸多符號象征成為激活觀眾文化記憶與文化認同的有力裝置。

(二)文本系統對文化價值的情感表達

文本系統主要包括紀錄片中的解說詞與音樂。以往紀錄片中的畫面解說多采用“格里爾遜模式”,在《過年的畫》中,全知視角下的畫外解說將數十位人物的故事與楊柳青木版年畫緊密串聯,同時配合畫面符號對觀眾情感實現召喚,沖淡了畫面解說的說教意味。內聚焦視角下的人物口述對故事與年畫進行進一步補充呈現,彰顯了人物的信念價值。片頭片尾的音樂點明了敘事主旨,片中的音響和配樂在抒發感情的同時能夠推進敘事。

1.多元敘事視角文本實現深度表達

敘事視角是敘事者觀察事件與講述事件時的立場和角度,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敘事者的語態和接受者的情緒。敘事學家托羅多夫將敘事視角分為全知視角、內視角與外視角。全知視角是零聚焦的上帝視角,紀錄片創作者在此視角下全知全能,解說詞能夠帶領觀眾俯瞰拍攝對象的全貌。[10]《過年的畫》在很大篇幅上都采用了全知視角進行解說敘事,將楊柳青古鎮與楊柳青年畫的前世今生清晰地呈現給觀眾,信息傳達效率較高。如在第一集中,對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創作風格與制作技藝的凝練概括:“天津楊柳青緊鄰元、明、清三代都城的北京,宮廷聚集了大批畫家,受他們影響,楊柳青木版年畫在精細雅致的基礎上,增加了復雜的工藝。不僅有勾、刻、印、繪、裱五種工序,還借鑒了中國傳統筆畫彩雕中常用的堆金瀝粉手段,增添了畫面富麗堂皇的感覺。畫面的背景也增加了象征高升、吉祥、如意的中國傳統運形紋飾,成為了北方達官貴人家過年的搶手貨”。①根據《過年的畫》字幕整理。通過簡單的解說詞使觀眾對楊柳青木版年畫產生了最基本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對楊柳青木版年畫的代表性畫家與經營木板年畫店鋪的老板進行追蹤式探訪解說,帶領觀眾隨著這些從事木板年畫相關工作的后代們的腳步一起還原歷史上的楊柳青年畫的創作過程。

內聚焦視角的穿插敘事能夠沖淡紀錄片說教的語態,借受訪者的口述能夠將其個體記憶化為與觀眾同享的集體記憶?!皟染劢挂朁c通常以第一人稱進行敘述,具有較強的親和力”。[11]在《過年的畫》中,這樣的口述能夠拉近觀眾與片中人物的距離,這些受訪者將自己與楊柳青年畫的故事直接講述給觀眾,更具有紀實色彩,也更容易實現情感交流和文化感召。如天津老城區住戶倪巖在接受電臺主持人劉哲的采訪時現學的一段吆喝:“那就是賣年畫的,這是過年必不可少的,家家都要貼。所以那賣年畫的,他不光是賣,那個場面,有時候他就得吆喝,那個吆喝得也挺好。我學一學啊,學個皮毛。(吆喝)白胖小子抱鯉魚,魚躍龍門寓如意,五福捧壽啦,全都是楊柳青的,貼去吧,貼去嘍”。①根據《過年的畫》字幕整理。聽到這,觀眾對老天津春節期間賣年畫的熱鬧景象有了更真切的認知,且由于是親歷者講述,能夠為當地的年輕一代或是外地觀眾提供一種模擬記憶的想象。

2.民族音樂配樂喚醒民族記憶與情感

紀錄片《過年的畫》試圖通過春節這樣的中國傳統節日與年畫這樣的傳統民間藝術來喚醒觀眾的懷舊情感,因此對音響和音樂的選擇更加偏重民族器樂和民間小調。民族音樂能夠使紀錄片的情感表達進一步豐富,也更容易調動觀眾的情緒。片頭片尾的歌曲,都采用大鼓、嗩吶、三弦等中國民族打擊、吹奏樂器和弦絲樂器,旋律喜慶且悠揚。唱詞內容配合片頭符號畫面,將春節吉祥祝福語涵蓋其中,為觀眾營造了春節祥和喜樂的氛圍。同樣能夠喚醒觀眾春節記憶,并關照敘事母題的還有片中一位街頭老人的天津方言唱詞:“楊柳青年畫,一年鼓一張,買回家了,喜氣又洋洋”。地域特征鮮明的天津文化與中國人共有的春節記憶在這些音樂音響中實現融合,使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得以彰顯。

三、敘事的戲劇性與特寫的細節深描

根據哈布瓦赫的理論,“社會層次上個人記憶與具有他人回憶的個人記憶相交疊,由此超越自己并進入成為自身的他者之中”。[12]紀錄片通過對各類記憶對象進行符號化呈現,將分散的個體記憶連綴起來,并允許觀眾參與共享,實現個體記憶向集體記憶的嵌合。在此基礎上,運用講故事的方式提取文化價值,與觀眾實現交融?!哆^年的畫》摒棄了對觀眾刻板說教的語態,在保證真實的前提下,轉而借助人物之間的關系進行戲劇化呈現與細節化處理,輔助敘事母題的表達。

(一)沖突與懸念并行的戲劇化敘事

在紀錄片《過年的畫》中,面對年畫技藝傳承與創新的問題,天津楊柳青畫社彩繪負責人王艷與同事郭津偉產生了分歧。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的代表性顏色,在傳承創新的過程中,如何保持楊柳青年畫色彩的老味道,年畫創新創作中的沖突通過人物之間的對話得以呈現,新時代的年輕年畫創作者需要面對的取舍與糾結感染著觀眾。同時,與楊柳青木版年畫結緣的人物都有著各自的“任務”或是目的,他們或是探尋祖上年畫店歇業的原因,或是尋找年畫大家創作的歷史印記。通過尋根之旅年畫店繼承人能否找到家族年畫興衰的原因,年輕美術博士能否找到充足的史料完成畢業論文,諸如此類的懸念設置猶如一道道“鉤子”,吊足了觀眾的胃口。隨著對楊柳青木版年畫歷史的梳理,這些問題都有了答案,在懸念解除的過程中影片為觀眾呈現了楊柳青木版年畫的歷史文化底蘊,闡釋了其歷史文化價值。

(二)物象特寫與情景再現的細節深描

非遺紀錄片中,物件是用以傳遞文化的物化載體?!霸诜俏镔|文化遺產題材紀錄片的故事化敘事過程中,細節是影片建構高樓大廈的基石,缺少細節,故事就成為沒有血肉的軀殼”。[13]物件的特寫能夠將細節傳遞給觀眾,細膩的刻畫能夠賦予非遺物件以生命力,讓觀眾仿若置身具體的時空中,喚醒物件中的文化記憶?!哆^年的畫》第五集特寫鏡頭中,天津楊柳青畫社珍藏的年畫老版被有條不紊地收納在一起,還有分門別類的編號,木頭的顏色和質感彰顯歷史底蘊的深厚。而對于五步工藝法的畫面特寫能夠生動傳遞出每一步技藝的特點,這些構成了楊柳青木版年畫獨特的風格。片中對于楊柳青木版年畫代表性作品都進行了局部細節的呈現,年畫娃娃的眼睛、仕女的服裝、天津俏皮話的動畫處理都讓觀眾耳目一新。

紀錄片中的情景再現指的是“運用扮演、搬演的方式,重現歷史的場景、細節”[14]。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也能重新建構已經消失的歷史記憶,讓觀眾在較短時間內了解拍攝對象的信息,進一步豐富視覺體驗?!哆^年的畫》第二集通過人物扮演重現幼年時霍慶友斧劈年畫老版,對雕刻精美的年畫木版進行人為毀壞的場景,結合霍慶友的講述,觀眾能夠感受到他對珍貴年畫老版由于歷史原因被毀壞的痛心疾首,并產生共情。影片同樣經由人物扮演展現了高桐軒、錢慧安這些年畫大家的成長和創作經歷,將觀眾的記憶拉回到舊時代,使觀眾深切感受到楊柳青木版年畫在各個歷史時期的點滴積累。影片架起了歷史與當代的橋梁,對楊柳青木版年畫的前世今生進行完整呈現。

結 語

春節的各類民俗聯結著多數人的社會記憶,其中張貼年畫是中華民族尤為重要的歷史文化傳統之一。楊柳青木版年畫作為北方年畫的代表,其本身見證并記錄了中國歷史的發展,具有獨特的文化傳播與教育功能。非遺紀錄片《過年的畫》圍繞楊柳青木版年畫與坊間各色人物的故事,運用多模態符號與戲劇化、細節化的敘事將楊柳青木版年畫的整體樣貌展現給觀眾,展現了中國傳統民間文化的價值與魅力,同時也反映了對傳統文化熱愛與堅守的信念能夠支撐每個人實現自己的追求。非遺紀錄片應當進一步開拓題材邊界,創新性呈現更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對文化記憶的現時性建構,實現民族文化的認同與傳承。

猜你喜歡
楊柳青木版年畫
灘頭木版年畫
跟著總書記看桃花塢木版年畫
牛年畫牛
楊柳青年畫的“副產品”——春宮圖
年畫
缸魚年畫之旅
楊柳青年畫的“副產品”——春宮圖
朱仙鎮木版年畫的視覺藝術符號分析與解讀
楊柳青
教學設計之《楊柳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