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禺《蛻變》接受史考論
——以歷史檔案為依托

2023-03-24 23:36
關鍵詞:蛻變劇作曹禺

祝 賀

曹禺于1940年初完成了四幕話劇《蛻變》,該劇描寫了抗日戰爭時期一個后方醫院在梁公仰、丁大夫等人的帶領下進行改革的“蛻變”過程,洪深將其列為“十部必需閱讀的抗戰劇本”之一(1)洪深: 《抗戰十年來中國戲劇運動的教育》,《洪深文集》第四卷,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第234頁。。筆者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發現了國民政府教育部三十二年度優良劇本獎勵委員會的數次會議記錄,呈現了《蛻變》在此次劇本評獎中獲得二等獎的全過程。本文擬結合新見史料梳理劇作在20世紀40年代的演出與接受史,還原評獎的曲折經過,并從國民政府和左翼文化陣營對劇作的態度中探究文學在復雜政治語境中的命運以及曹禺與官方意識形態若即若離的狀態。

一、從首演到禁演

《蛻變》的演出主要集中于1940至1945年,專業劇團、學校劇團、官方宣傳共同促使其成為抗戰話劇的經典。劇團的演出使劇作擁有了廣大的觀眾,官方的積極宣傳擴大了劇作的影響力。

1. 首演風波

曹禺完成《蛻變》劇本后,國立劇專的師生在1940年3月開始排練,準備赴重慶演出,按照規定先將劇本呈報給了重慶市戲劇審查委員會。審查委員會提出了四個要求:“劇中第一幕那個烏煙瘴氣、貪污腐朽的后方醫院為什么要寫成是‘省立’(公立)的?”要改為“受公家津貼的私人開的醫院”;質疑秦院長情婦“偽組織”這個外號暗指汪精衛,不準提;丁昌唱《游擊隊之歌》、丁大夫揮動紅肚兜有“赤化”的嫌疑,必須改正這兩個細節。經過校長余上沅的交涉,曹禺按要求修改了兩處,醫院改為私立,“偽組織”改為“這個”,同時豎起小指代指,審查才得以通過(2)沈蔚德: 《回憶〈蛻變〉的首次演出——兼論關于〈蛻變〉的評價問題》,《新文學史料》,1978年第1期。胡紹軒: 《現代文壇風云錄》,重慶: 重慶出版社,1991年,第51頁。。4月15日至18日,《蛻變》在重慶國泰大戲院首演,4月16日至6月3日在重慶《國民公報》連載,10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單行本。

《蛻變》首演后,在左翼文化界引起了較大的爭議?!缎氯A日報》社內展開討論,有人質疑劇作將梁公仰這樣一個政府視察專員塑造成了正直無私的改革者,實際上歌頌了國民黨,應該批評。也有人認為劇作的主要思想傾向是愛國的,起到了鼓舞抗戰的作用。時任中共南方局書記的周恩來稱《蛻變》顯示了劇作家創作視野的開闊和政治上的進步,他說道:“這個戲總體上是歌頌抗戰的,作者的愛國主義立場是十分鮮明的?!彼€誠懇地直言:“國民黨官員也不是鐵板一塊,他們中有頑固派,有中間派,也有堅持抗戰的愛國志士。象馮玉祥、蔡廷鍇、張自忠他們不是堅持要與敵寇血戰到底的愛國將領嗎?《蛻變》中歌頌了梁公仰這樣的愛國志士,這對我們爭取國民黨中、上層人士積極投入抗戰是有益的,對建立鞏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是有利的?!?3)曹樹鈞: 《曹禺劇作演出史》,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年,第31頁。周恩來的意見不僅考慮到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國共合作的大局,也是出于對曹禺的關懷。兩人是南開中學的校友,先后參加過南開新劇團,有一層親密的戲劇之誼,并且左翼陣營需要盡可能團結文化界人士與國民黨的反共政策進行對抗,像曹禺這種無黨派的進步作家,應當盡量爭取。在周恩來的支持下,《新華日報》等報刊均從愛國主義、宣傳抗戰以及暴露國統區黑暗的角度對劇作予以肯定。

2. 專業劇團演出《蛻變》

從演出時間來看,專業劇團主要在戲劇節等活動中演出。1940至1943年10月下旬的戲劇節(4)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1937年底在武漢成立時,決定每年10月10日舉辦戲劇節;1943年,國民政府行政院將戲劇節的時間改為2月15日;1944年起開始施行,戲劇節自此成為“法定”節日。期間,都有劇團演出《蛻變》,試舉幾例: 1940年,昆明第一歌劇隊等四個劇團在昆明合作演出,戰干劇團在西安演出;1941年,上海職業劇團在“孤島”演出,抗敵演劇一隊在廣西柳州演出;1942年,抗敵演劇隊四、五隊在桂林演出。戲劇節之外,重慶“霧季公演”也有《蛻變》的身影,比如1942年12月中國萬歲劇團的演出,1944年2月的西南第一屆戲劇展覽會期間,劇宣四隊和七戰區藝宣大隊分別演出了此劇。

從劇團性質來看,有官辦劇團,如中國萬歲劇團從1942年12月21日起在重慶抗建堂演出《蛻變》,陸續演出了28場,在重慶引起了較大反響?!缎氯A日報》于12月29日拿出整個副刊編發演出的評論文章,而中萬也憑借此次演出獲得了中審會的褒獎。官辦劇團也包括軍政部門的演劇隊,如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下屬的抗敵演劇一隊、四隊、五隊、九隊以及教育部的實驗劇隊都曾演出此劇。私營職業劇團的演出也獲得了較大的商業成功,如上海職業劇團和苦干劇團在上海的演出,上海職業劇團于1941年10月10日至11月15日在卡爾登大戲院連演37天,觀眾熱情高漲,隨著劇情大喊愛國口號,“一時整個劇場都沸騰起來,閉幕以后,觀眾還不斷鼓掌,許久都不愿意離開劇場”(5)柯靈、楊英梧: 《回憶“苦干”》,《中國話劇運動五十年史料集》第二輯,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第350頁。。這引起了租界當局的注意,以至于戲院在16日被迫宣布《蛻變》停演(6)《卡爾登緊要啟事》,《申報》,1941年11月16日。。

《蛻變》的演出將積極樂觀的情緒帶給了國統區、解放區和“孤島”的觀眾,谷虹說:“它顯示給我們以抗戰前途的光明面,在觀眾的心中燃起了強烈的希望的火花?!?7)谷虹: 《曹禺的〈蛻變〉》,《現代文藝(永安)》,1941年第4卷第3期。身在“孤島”的周瘦鵑也認為,“看了《蛻變》,能增進愛國和愛民族的心理”,“對于現時代是一服興奮劑”。(8)周瘦鵑: 《看了〈蛻變〉》,《樂觀》,1942年第8期。戲劇工作者堅持演出進步話劇,為傳播抗日救亡的理念做出了貢獻。

3. 校園劇團演出《蛻變》

校園演劇在中國現代話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僅孕育與發展了中國話劇這一藝術形式,并保留了現代話劇非商業性的一脈??箲饡r期,校園演劇非?;钴S,學生們組建劇團,在校園內外演出抗戰戲劇?!锻懽儭泛苁軐W生的歡迎,據不完全統計,有過以下校園演出: 1940年3月國立戲劇學校的劇團承擔首演任務,9月19日陜北公學劇團在紀念大會的演出,年底廈門大學抗敵劇團在長汀的演出;1943年3月浙江大學劇團的賑災公演,4月魯蘇豫皖邊區臨時政治學院的演出;1944年1月溫州中學劇團的演出;1948年1月國立政治大學為迎送新舊同學演出?!锻懽儭烦霈F在各個地區的學校舞臺上,激勵了全國眾多的青年學生為抗戰而奮斗。

校園演劇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以廈門大學劇團為例,廈大在1937年底從廈門遷至長汀,組織成立了劇團。首先,校園演劇發揮了話劇的教育和宣傳作用,“廈大學生在長汀百姓中最有影響的莫過于演話劇了。由各系學生組合的業余劇團演出了許多中外名劇”,其中就有《蛻變》,“每逢演出,山城百姓扶老攜幼,蜂擁而來,場場座無虛席”(9)洪卜仁主編: 《廈門抗戰紀事》,廈門: 廈門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22頁。。話劇公演使學生和民眾在娛樂中獲得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對于鼓舞民氣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校園戲劇為戲劇愛好者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平臺,讓他們有機會參與戲劇的創作和演出,提高了他們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廈大培養了多位戲劇人才,一些優秀劇本也由此誕生,如《燕市風沙錄》就是由廈大教師王夢鷗創作、廈大劇團排演的劇作,之后與《蛻變》等劇一同入選了1943年教育部優秀話劇獎。劇作家姚一葦此時在廈大讀書,曾參與過曹禺《家》的演出,他感到特別激動:“你們這戲劇的拓荒者,你這不可輕侮的力量”,并決定“在自己生活中及自己天性中學習”,投入戲劇工作(10)朱雙一: 《穿行臺灣文學兩甲子: 朱雙一選集》,廣州: 花城出版社,2014年,第194頁。。王夢鷗和姚一葦后來成了臺灣戲劇界的理論家和“拓荒者”,可以說,廈大劇團開啟了他們的戲劇之路。再次,大學校園作為培養知識精英的場域,學生活躍在各種報刊圍繞曹禺話劇展開討論,不僅擴大了劇作的知名度,也在劇作經典化的過程中擔當了較為關鍵的角色。

4. 官方主導推廣《蛻變》

全面抗戰爆發后,曹禺在愛國主義精神的驅動下積極配合國民政府的抗戰宣傳工作,在《蛻變》的創作中融入了抗戰時期的最高指導思想——抗戰建國綱領和“精神總動員”的號召,勉勵人們磨煉和發展自己,從而使國家置之死地而后生,實現“蛻變”。官方的思想理念需要借助合適的文藝作品向大眾普及,《蛻變》意識“正確”,藝術性較好,因此,官方介入到文藝傳播過程中,依靠政治權力推廣劇作。

1943年1月,中央圖書雜志審查委員會“鑒于曹禺所著《蛻變》劇本,為有益抗戰不可多得之優良作品,故決定頒發榮譽獎狀,及獎金一千元,并函請中宣部及教育部通令各劇團各學校,獎勵上演”(11)《〈蛻變〉獲得獎勵》,《新華日報》,1943年1月21日。。3月1日,教育部發布社字第〇九六七三號訓令,建議各個學校和劇團演出《蛻變》。以訓令的形式自上而下、自中央到地方推廣劇作,擴大了劇作的影響力。隨后,許多學校向教育部匯報此項工作,比如國立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3月27日致函教育部,原文迻錄如下:

案奉鈞部三十二年三月一日社字第〇九六七三號訓令,準中央圖書雜志審查委員會函,以“曹禺所編《蛻變》劇本,內容優良,意識正確,為有益抗戰之文藝作品,請通令獎勵所屬各劇團各學校上演等由,自應照辦。令仰遵照?!钡纫?查本校學生現為賑濟豫災,正公演《蛻變》劇本,極得社會贊許。奉令前因,理令呈覆,敬祈鑒核。

謹呈教育部

國立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12)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全宗號: 五,卷宗號: 11976,《教育部戲劇劇本獎勵補助管理和審查辦法的有關文書》。

竺可楨在公函中介紹了浙大學生演出《蛻變》的情況,提到這次公演是為“豫災”募款,指的是1942年河南旱災引發的大饑荒。河南在1942—1943年間連續遭遇自然災害、戰爭侵害,餓殍遍野,遇難者達三百萬(13)張仲魯: 《1942年河南大災的回憶》,宋致新編著: 《1942河南大饑荒》,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45頁。。當時浙大為躲避戰亂多次搬遷,青年學生在顛沛流離中仍然心系受難的百姓,公演約籌集五萬元善款賑災(14)李杭春: 《竺可楨國立浙江大學年譜: 1936—1949》,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251頁。,體現了一種動人的家國情懷。

軍委會政治部也因中國萬歲劇團1942年底的《蛻變》演出取得成功而發給獎勵,1943年3月11日,“政治部張部長治中,以中萬劇團演出《蛻變》話劇,成績圓滿,而于社會亦增莫大之抗建宣傳效果,特頒發獎狀,并賜‘力爭上乘’立軸一幅”(15)《市聞一束》,《新華日報》,1943年3月11日。?!爸腥f”是隸屬政治部第三廳的官辦劇團,原是中國電影制片廠下屬的怒潮劇社,1940年4月改組為中國萬歲劇團。張治中贊許“中萬”的演出,實際上也是肯定重組后的第三廳的文化工作。中審會和軍委會政治部的獎勵各有側重,前者主要表揚曹禺和劇本,后者重點在中國萬歲劇團,官方的造勢使《蛻變》一時間聲名大噪。

5. 禁演與刪改

軍委會政治部部長張治中和中審會主任委員潘公展都將中國萬歲劇團的成功演出作為管理文化藝術的政績,當時張治中兼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書記長,兩人于是在1943年4月21日晚安排中國萬歲劇團到三青團中央團部進行“匯報演出”,邀請了“中樞黨政軍首長暨青年團第一屆干事監察”,蔣介石也出席觀看。演到第四幕結尾處,軍人奔赴前線并高呼“蔣委員長萬歲”,“觀眾均肅立致敬,臺上臺下,打成一片,蔣委員長莞爾微笑,閉幕后,蔣委員長復對若干處劇情有所指示”(16)《蔣委員長贊譽〈蛻變〉》,《新華日報》,1943年4月23日。。演出看似圓滿結束,然而到了6月,《蛻變》卻被暫時禁演,理由是“作者為求盡善盡美起見,正細加修改中,劇本審查機關表示該劇在未修正核定前,暫不準上演”(17)《〈蛻變〉暫時禁止上演》,《新華日報》,1943年6月22日。。究竟是曹禺為求“盡善盡美”主動修改,還是因為蔣介石“有所指示”而修改,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9月16日,中審會發布《蛻變》的審查刪改表,從表中可以看出,除了改掉一部分粗俗或不夠簡練的臺詞,更主要的是突出國民黨的思想內涵,比如“政府派我徹底整理這個醫院改歸”改為“中央派我徹底整理這個醫院改署軍政部”,“這怎是中國的新官吏”改為“這怎是三民主義的新官吏”,“存心時時可死,行事步步求生”改為“在國民政府三民主義的革命精神領導之下,我們應該永遠奉公守法”。同時劇作布景也增加了更多政治元素,如“貼著墻有一條長凳”改為“后面另行在右墻正中懸掛色彩鮮明的黨國旗”,丁大夫“不住揮揚那小紅肚兜”改為“不住揮揚那一面小小的青天白日布制的黨徽”(18)田本相、阿鷹編著: 《曹禺年譜長編》上卷,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332—334頁,引自《廣西省政府公報》,第33項修改中有“青天白日在制成黨徽”。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全宗號: 五,卷宗號: 11987,《教育部審查各種劇本與國民黨中央圖書雜志審查委員會的來往文件》,存有審查刪改表原件,第33項應為“青天白日布制的黨徽”,此處依據檔案改正。?!锻懽儭酚?0月21日重新獲準上演,但必須采用審定后的新版本?,F在看來,這次短暫的禁演并非真正的封禁,而是動用權力對劇作進行細致的“修剪”,使之更加符合國民黨意識形態宣傳的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審會禁演《蛻變》的這段時間內,蘇北根據地演出了此劇。新四軍一師和二師的文藝工作者在蘇北的路東根據地演出《蛻變》,軍長陳毅觀看了演出,并在座談會上發言:“這個戲在大后方被禁演,但在我們根據地演出了!我看曹禺同志比你們懂得多,比我也懂得多。應該給曹禺同志發個電報,告訴他根據地演出了他的戲,不過,我們不賣票,沒有劇本演出費寄給他?!?19)曹樹鈞: 《曹禺劇作演出史》,第32頁。他還稱贊了劇作揭露社會黑暗的勇氣,說道:“《蛻變》里‘梁專員’、‘丁大夫’說的許多話,在蔣管區的舞臺上是犯禁的,在我們這里就能說得;‘梁專員’、‘丁大夫’所追求的理想,在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下的蔣管區,是無法實現的,只有在我們的根據地,他們的理想才能成為現實?!?20)任干: 《江南江北演〈蛻變〉》,《鐵軍輕騎兵: 新四軍戰地服務團》,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第367頁。陳毅以階級斗爭的觀點解讀劇作,將國統區的“舊社會”與解放區的“新社會”進行對比,認為劇作所展示的“蛻變”景象只有在解放區才能實現。而且根據地演出一部在國統區被禁演的作品,表現了中國共產黨抵抗國民黨文化管制政策、支持文藝自由的態度。

二、《蛻變》與教育部三十二年度優良劇本評選

為鼓勵文學與學術發展,國民政府舉辦了多次評獎活動,其中,教育部三十二年度(1943)優良劇本評選是第一次單獨的話劇評獎,無論從獲獎劇作家的名氣,還是教育部的獎金數額來看,都稱得上是40年代最有影響力的一次官方話劇評獎。關于這次評獎的目的,徐伯璞如此說道:“近年以來,教育部對于戲劇教育之推進,甚為重視,除設隊施教,訓練人才外,復從事征選各種劇本及修訂地方舊有劇本。復鑒于年來戲劇團體之成立,為雨后春筍,劇本之需要,至為迫切,爰舉辦三十二年度優良劇本之審查獎勵,藉資鼓勵優良劇本之創作?!?2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全宗號: 五,卷宗號: 11976,《教育部戲劇劇本獎勵補助管理和審查辦法的有關文書》。戲劇教育的開展和眾多劇團的演出都需要優秀劇本做基礎,教育部評獎的目的就在于鼓勵、引導話劇創作。本次獲獎的四部作品是《桃李春風》《蛻變》《杏花春雨江南》和《金玉滿堂》,但入選劇本與獎項排名發生過很大的變動。根據教育部檔案對此次評獎的來龍去脈做一翔實的梳理,可以為了解評獎機制提供一份具體的參照。

1943年12月,教育部啟動了三十二年度優良劇本評選工作,實際操辦人是社會教育司的科長徐伯璞。12月22日,徐伯璞向教育部匯報初步工作并呈報了他草擬的獎項安排和頒獎時間,公函如下:

謹簽呈者: 關于鼓勵創作優良劇本,藉利社教推行一事,迭經與中審會商洽,截至十月底止,本年度該會審查認為優良劇本,共得十三種(見附呈表一),為慎重計,經向該會索取原稿復審,惟該會僅送來十種(見附呈表二),茲就此十種原稿,詳加審查,并參照該會審查意見(見附呈表一),選定《蛻變》、《桃李春風》、《南冠草》、《金玉滿堂》(或《正氣歌》)、《大地黃金》等五種(見附呈表三),擬由部分別予以獎勵,或采其他獎勵方式,謹擬具辦法三項為左:

一、劇本——以中審會審定之本年度優良劇本十種及曾經演出為限;

二、獎勵辦法:

(一) 按等級獎勵

1. 特等一名 (本年度擬不公布)

2. 優等一名 《蛻變》六千元

3. 甲等二名 《桃李春風》《南冠草》各五千元

4. 乙等二名 《金玉滿堂》《大地黃金》各四千元

(二) 不分等級獎勵: 上列五種,一律予以獎助金五千元?;驅⑺袃灹紕”臼N各予以獎助金五千元。

三、獎勵時間: 卅三年元旦,或卅三年二月十五日第一個戲劇節。

以上所擬,當否?敬祈核示。

謹呈部長、次長

劉季洪、徐伯璞

十二月二十二日(22)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全宗號: 五,卷宗號: 11976,《教育部戲劇劇本獎勵補助管理和審查辦法的有關文書》。

中央圖書雜志審查委員會推薦了十三部優良劇本至教育部,有十部提供了原稿供教育部復審,社教司計劃從中選出五部予以獎勵。公函后附表三份,附件一為“三十二年度優良劇本一覽表”,列出十三部劇作: 老舍與趙清閣合著的《桃李春風》、于伶的《杏花春雨江南》、姚蘇鳳的《之子于歸》、沈浮的《金玉滿堂》、王夢鷗的《燕市風沙錄》、吳祖光的《正氣歌》、王進珊的《日月爭光》、郭沫若的《南冠草》、陳銓的《無情女》、陳白塵的《大地黃金》、曹禺的《蛻變》、王平陵的《情盲》、李慶華的《春到人間》,并附有內容簡介和審查意見?!锻懽儭返膶彶橐庖姙椤耙庾R原極正確,修正本更覺明朗化,演出時極易獲得宣傳效果,是抗戰劇本第一流作品”。附件二為遞交的復審劇本,共十部,三部劇作(《燕市風沙錄》《日月爭光》《春到人間》)因尚在印刷中沒有送來。附件三為擬獎勵之劇本,即簽呈中“按等級獎勵”辦法中的五部劇作,在這份初版評獎草案中,《蛻變》排在第一位,是唯一的“優等”作品。

教育部沒有同意徐伯璞的獎項設置,要求組織專門的委員會對劇本進行審查,并大幅度地將獎金數額提高到一等獎兩萬元、二等獎一萬元、三等獎五千元,表示出了對此次評獎的重視。1944年1月,經徐伯璞籌劃、聘請,教育部成立了三十二年度優良劇本審查獎勵委員會,成員有張道藩、潘公展、張北海、魯覺吾、趙太侔、劉季洪、徐伯璞。張道藩是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負責人,潘公展是中審會主任委員,張北海、魯覺吾都從事戲劇電影相關工作,趙太侔曾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戲劇,劉季洪、徐伯璞是社會教育司的司長和科長,這是一個由文學與戲劇專家組成的評審團隊。

該獎勵委員會于1月16日和31日兩次開會評審劇本并商討評獎細則。第一次會議實際只有潘公展、趙太侔、徐伯璞到場,討論后將評選范圍縮小到1943年10月前公演過的劇作,篩選出八部: 《桃李春風》《杏花春雨江南》《之子于歸》《金玉滿堂》《正氣歌》《南冠草》《大地黃金》《蛻變》,準備從中選出五部授予獎勵。又提出兩種評選辦法,一是委員會觀看原劇團演出后評定等級,二是以社會公評為參考進行投票打分。第二次會議的實際出席者是趙太侔、魯覺吾和徐伯璞,此次會議先設計了“評判計分表”,其中主題、思想各占30%,技巧、效果各占20%。又確定了獎勵名額和獎金分配,徐伯璞稱八選五“似較稍多”,最終委員會初選了《桃李春風》《蛻變》《杏花春雨江南》《金玉滿堂》四劇。這份名單與徐伯璞最初擬定的相比,取消了郭沫若和陳白塵的劇作,加入了于伶劇。之后,獎勵委員會按照計劃,從2月8日起,連續四天邀請劇作的首演劇團進行演出,五位委員潘公展、趙太侔、魯覺吾、劉季洪、徐伯璞打分并進行排名。按照平均分看,《桃李春風》在分數占比最大的主題和思想兩項得分較高,獲得第一名,《蛻變》為第二名,《杏花春雨江南》和《金玉滿堂》分列第三、四名。老舍是文壇前輩,負責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日常事務,由他摘得桂冠也是情理之中。

2月14日,徐伯璞最后一次匯報評獎事宜:

謹簽呈者: 三十二年度優良劇本審查獎勵委員會已由委員票選《桃李春風》為第一名,獎金二萬元;《蛻變》為第二名,獎金一萬五千元;《杏花春雨江南》及《金玉滿堂》為第三名,各獎金一萬元;現以時間關系,并已將以上情形編為新聞,先行奉準披露。關于獎勵演出團體,該委員會本決定: 凡中選者,雖有二劇以上之演出,仍獎以錦旗一面,茲奉顧次長諭: 應以劇本為單位,凡演出一優良劇本者,即予以一份獎。為此,導演亦似應遵此標準給獎,凡導演一優良劇本者,即予以五千元之獎金。

又查此次委員會中各委員,除張道藩、張北海二先生因事未出席,亦未參加甄選外,均能勤慎從事,擬請各發審查費五百元,略示酬勞;至本部參加各員,是否亦一律發給,并請核示。

謹呈部長、次長

徐伯璞(23)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全宗號: 五,卷宗號: 11976,《教育部戲劇劇本獎勵補助管理和審查辦法的有關文書》。

徐伯璞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史東山作為《蛻變》和《杏花春雨江南》兩部劇的首演導演得一份還是兩份獎金的問題,委員會認為同一人不重復給獎,教育部政務次長顧毓琇卻認為應該以劇為單位。二是征詢委員們的勞務費問題,除張道藩、張北海未參與實際評選外,申請給五位委員均發放五百元酬勞。教育部同意了委員會的辦法,“有二劇以上之演出”的劇團和導演也只得一份獎,并給委員們發放了勞務費。

1944年2月15日,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在重慶召開戲劇節紀念大會,郭沫若、洪深、曹禺、夏衍、陽翰笙、趙清閣等劇作家,史東山、張駿祥等導演以及眾多演員與會。會上,教育部宣布了三十二年度優良劇本的獲獎名單,《中央日報》《新華日報》等報刊均登出頒獎的新聞:

教育部將在戲劇節宣布第一次應予獎勵的優良劇本。據悉: 經該部優良劇本審查委員會選出之四種優良劇本,都給與獎狀。關于獎金的發給,經投票決定如下: 《桃李春風》,老舍、趙清閣合著,共獎二萬元?!锻懽儭?曹禺著,獎一萬五千元?!缎踊ù河杲稀?于伶著?!督鹩駶M堂》,沈浮著,各獎一萬元。此外,《桃李春風》的導演吳永剛,《蛻變》和《杏花春雨江南》的導演史東山,《金玉滿堂》的導演潘孑農各獎五千元。演出《桃李春風》和《金玉滿堂》的中電劇團,演出《蛻變》的中國萬歲劇團和演出《杏花春雨江南》的中國藝術劇社,都各獎給錦旗。(24)《四個劇本得到獎勵》,《新華日報》,1944年2月15日。

據記述,大會場面熱鬧非凡?!坝谑莿偵?那幾位受獎者就遭了包圍。陽翰笙首先發動,金山也不甘落后。前呼后擁,把第一名趙清閣架走了。曹禺一看形勢不對,忙從后門溜之乎也。洪深馬彥祥還在臺上料理,一聽消息,連忙下來追趕,正遇著舒繡文從中央電臺代表戲劇界向全國廣播了回來,肚子餓著,一個勁兒拉著找馬彥祥去要兩碗素挑面吃?!?25)張契渠: 《陪都慶祝戲劇節志盛》,《社會教育輔導》,1944年第2期。獲得教育部首屆優良劇本獎不僅能收到豐厚的獎金,而且也是一份珍貴的榮譽,劇作者的興奮是溢于言表的。

從檔案可知,教育部的評獎有一系列嚴謹復雜的流程,《蛻變》從原定的第一名到最終的第二名,或許是因為劇作暴露了現實陰暗面,也或許是因為曹禺年紀尚輕、資歷較淺。無論如何,授獎是官方確認文學價值的一種方式,意味著《蛻變》在國民政府的文化宣傳體系中得到了肯定。

三、《蛻變》的“反現實主義”爭議

在20世紀40年代,批評家們對《蛻變》展開學理性闡釋,敏銳地發覺了劇本的危機。其中以胡風的批評最有代表性,他嚴厲地說道:“我們有權利指出這個劇本的反現實主義的方向?!笔紫?胡風認為曹禺在戲劇結構上“用的是只手扭轉乾坤的方法,那就是‘喜從天降’的梁專員的出現”。為解決戲劇沖突,劇作家安排梁公仰從天而降推動劇情轉折,具有“機械降神”的意味,令人感到不真實。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胡風認為梁公仰缺乏人性表現,只是一個“權力的化身”,諸多腐朽的官僚問題在這位兼具魄力與能力的視察專員面前迎刃而解了,然而梁公仰無法運用政治權力解決人們精神上的消沉和萎靡,所以胡風說這個人物“到第三幕第四幕,尤其是第四幕,就局促地容身無地,因為,作為權力的化身的他的存在,已經不能再有作用了”。再次,胡風對曹禺的樂觀想象也不以為然,稱他是“創造光明的夢境者”,“天真地把一個‘大團圓’贈給了觀眾”(26)胡風: 《〈蛻變〉一解——為劇宣四隊公演寫的》,《胡風全集》第3卷,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18—120頁。。胡風的意見切中肯綮,《蛻變》使用的“巧合”暴露出了劇作家思想上的某些弱點。

曹禺寄希望于所謂的新式官吏,從而塑造了一個理想的英雄,一個正義與智慧的象征??墒?正如王平陵指出的:“一二個‘特立獨行’的清官,就算能以‘堅苦卓絕’的苦行,在一些天良未喪的人們中,發生細微的感召,就算能振人心,扶正氣,廉頑立懦,但都是一時的,少數的,形式上的,不能形成一種堅決的革命的力量,積極推動革命事業的進展?!?27)王平陵: 《〈蛻變〉讀后感》,《文化先鋒》,1942年第1卷第4期。梁公仰到醫院后革除舊弊、整治風氣,這固然是可喜的,并且能夠給予觀眾道德上的滿足感,但他依靠的是個人權力而非制度變革,減弱了法治的精神。谷虹形容梁公仰:“一個沉著得刻毒、冷靜得冷酷、漠無感情、高高在上的威權者,令人有‘包龍圖在世’的感覺?!?28)谷虹: 《曹禺的〈蛻變〉》,《現代文藝(永安)》,1941年第4卷第3期。應為民甚至認為這類人物“不但不能發揚民主精神,而且會走上‘獨裁變法’的歧途”(29)應為民: 《談談曹禺的〈北京人〉》,《上海周報》,1941年第4卷第22期。!這些感受與曹禺的原意可謂大相徑庭。

吊詭的是,曹禺在1949年后多次談到“梁專員就是徐特立同志啟發我寫的一個正面人物,不是腐敗的國民黨人”(30)曹禺: 《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曹禺全集》第五卷,石家莊: 花山文藝出版社,1996年,第101頁。。他回憶自己曾在長沙聽過徐特立的演講,又得知了徐與勤務兵同住的事跡,很受感動,說道:“這位老先生給了我極大的啟示、鼓舞。我才寫了《蛻變》中的一個人物——梁公仰?!?31)曹禺: 《曹禺同志談創作》,《曹禺全集》第七卷,第288頁。梁公仰身上確實存在著逸出其政府官員身份內在規定性的元素,比如,他身穿“一身舊灰棉軍服”以致被誤認為“鄉巴佬”,作風樸素踏實令護士驚奇道“不像個官”。應當承認,梁公仰品格與作風的一部分,尤其是與勤務兵朱強林的關系是取材于徐特立的,但把徐特立說成是梁公仰的唯一現實原型則不符合真實情況。馬俊山認為:“把共產黨干部的某些內在品格移植到國民黨官員身上,一方面表現了曹禺對國民黨政權的不滿,另一方面也顯示出作家對政治改革的期望?!?32)馬俊山: 《從〈蛻變〉的審改看抗戰時期國家認同的歧義性》,《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5年第4期。這種解讀比較貼合曹禺當時的思想狀況,他雖然對國民黨統治有所不滿,對社會黑暗和官僚腐敗進行了揭露和批判,但他無意參與政黨斗爭。而梁公仰形象內涵的混雜性造成了一個矛盾的局面,國民黨方面擔心他有共產黨色彩,中審會刪改《蛻變》的重點就是去除梁公仰的“雜質”,使其更“純粹”;而左翼文化人士對于劇作把政府官員塑造得如此英明正直感到不滿,認為這歌頌了國民黨,文學卷入復雜的政治語境造成了解讀的差異。從藝術自身而言,梁公仰形象最大的缺陷其實是性格的單一,在這個人物身上,幾乎看不到人性的沖突或思想的動搖,他只是一個由政治概念堆積而成的扁平符號。

針對這些批評,夏衍結合具體的歷史語境為曹禺辯解:“那時候正是一個愛國熱潮奔騰澎湃的年代,善良的、充沛著愛國心情的作者,誰不對祖國的前途樂觀,誰不堅信秦院長和馬登科之流必須蛻變?”“在當時,誰不和他一樣地天真?他還接觸到要蛻變的舊殼,當時有許多人,甚至于認為抗戰一開始,這張殼早已經很簡單地蛻掉了呢?!?33)夏衍: 《觀〈蛻變〉》,《夏衍全集》第三卷,杭州: 浙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第157頁?!锻懽儭冯m然表現了對抗戰的樂觀情緒,但也是抗戰戲劇史上較早揭露社會負面現象的話劇,反撥了抗戰前期話劇的公式化問題,體現了劇作家對五四文學傳統和批判現實主義精神的承繼,以及在民族戰爭背景下所做的思考與努力,對于理解曹禺在抗戰時期的思想動態有著獨特的意義。

也要承認的是,《蛻變》雖然“當時演得十分紅火”,還獲得過國民政府的表彰,但“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隨著歲月的流失,它卻被人遺忘了”(34)田本相、劉一軍編著: 《苦悶的靈魂: 曹禺訪談錄》,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9頁。。1949年后,《蛻變》在共和國體制中的處境更為尷尬,人民文學出版社曾在1957年邀請曹禺對《原野》《蛻變》《家》三劇進行修改,擬出版《曹禺劇本選》,北京人藝在1962年有過排演《蛻變》的計劃,兩者都因主人公梁公仰身份無法修改而以流產告終。直到20世紀80年代,《蛻變》才重新登上舞臺,但1985年重慶霧季藝術節演出,1987年北京人藝為抗日戰爭五十周年演出,均為紀念性而非市場選擇的演出。究其原因,劇作時事性特點突出,“只是寫出一個問題來”,“視野太狹小”(35)田本相、劉一軍編著: 《苦悶的靈魂: 曹禺訪談錄》,第39頁。。曹禺反思后重新呼吁:“讓我們好好地去寫人,因而也就自然地反映出社會的各個側面,一代一代歷史與文化的進程?!?36)曹禺: 《〈曹禺論創作〉序》,《曹禺全集》第五卷,第81頁。只有具備豐富的人生意蘊、為不同時代的讀者留下廣闊闡釋空間的作品才能成為真正的文學經典,才能閃耀著穿透時空的藝術魅力,具備永恒的藝術價值。

猜你喜歡
蛻變劇作曹禺
論羅周劇作的情感與形式
詩性的叩響——羅周劇作中“詩”的重塑與探尋
劇作法可以模仿,但有一樣東西學不來!
論美國電影中的癲狂之美
“微”體驗:因“生”動而生動
正本還需清源
曹禺與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成立始末
曹禺與一出沒有魯大海的《雷雨》
從《日出》看曹禺怎樣處理戲劇結構的矛盾
論動畫電影的無絕對反派角色劇作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