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2 專項訓練

2023-03-25 06:13曹利偉
關鍵詞:白銀材料

曹利偉

一、單項選擇題

1.西周時期“田里不鬻,墓地不請”,沒有土地買賣。到了戰國時期,土地買賣的記載已較多,如《史記》載趙括之母言:“今括一旦為將……王所賜金帛,歸藏于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边@一變化說明()

A.土地兼并現象趨向激烈

B.商品貨幣經濟日益發展

C.封建小農經濟尚未確立

D.鐵器工具得到普遍使用

2.春秋時期,一般諸侯國的國都周圍不過九百丈,卿大夫的都邑只有國都的1/3甚至更小,一般的邑住戶不過千室。戰國時期,“千丈之城、萬家之邑”“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已到處存在。這一變化的出現主要是由于()

A.統一趨勢的加強 B.兼并戰爭的結果

C.民族遷徙的頻繁 D.城市經濟的發展

3.中原地區西周至春秋中期人工冶鐵制品統計表(部分)。據表中信息可知,當時中原地區()

A.鐵器成為主要生產工具

B.鄉村之間商業流通較自由

C.冶鐵技術不斷趨向成熟

D.是人工冶鐵技術的誕生地

4.西漢《氾勝之書》記載:“凡區種麥,令相去二寸,一行一溝容五十二株,一畝凡四萬五千五百五十株,麥上土令厚二寸”“凡區種大豆,令相去一尺二寸,一溝容九株,一畝凡六千四百八十株”等。這體現了()

A.農業精耕細作的特點

B.農民生產積極性日益提高

C.麥豆復種制開始形成

D.傳統經濟結構有一定突破

5.漢初,為了解決物資匱乏、通貨膨脹的問題,政府實行了“令民鑄錢”的政策。而到武帝時期,國家不僅壟斷了主要鑄幣材料銅,還成立了專門的鑄幣機構負責鑄錢。漢代貨幣政策的調整()

A.立足于國家財政的需要

B.反映了均輸平準的特點

C.遏制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D.有利于民間財富的增長

6.東漢末年,孫吳實行“復客制”,免除官僚大族所占佃客的賦役;西晉時頒行“品官占田蔭客制”,允許各級官僚依制占有土地及一定數量的佃客、衣食客以及蔭親屬。這些舉措()

A. 鞏固了中央集權

B. 沖擊了自耕農經濟

C. 削弱了士族特權

D. 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7.以下為三國兩晉南北朝手工業遺存情況簡表。據此能得出的合理結論是()

A. 南北經濟的均衡發展

B. 戰亂時期經濟嚴重停滯

C. 江南經濟的初步開發

D. 中原制瓷水平高于南方

8.唐代酒業空前發展,飲酒盛行。當時酒器主要分盛儲器、斟飲器、娛酒器、溫煮器和冰酒器等;酒具材質有陶制、玉石、金銀、玻璃等,金銀酒具深受上層青睞;隨制瓷業繁榮,瓷器酒具普遍使用。這反映出唐代()

A.手工業處于主導地位

B.飲食生活呈現多元化

C.奢靡享樂已泛濫成風

D.社會經濟有較大發展

9.下圖為唐至南宋,南北方人口比例變化圖。據此可知,當時()

A.南北經濟的不平衡加劇

B.土地兼并不斷加劇

C.北方社會經濟持續衰退

D.引進外來經濟作物

10.牙人是中國古代經濟活動中介人員。宋代牙人有莊宅牙人、牛馬牙人、茶牙人、牙嫂、牙婆、米牙、販香牙人等,牙人不僅居中說合交易,還要評定價格、押契,甚至擔保。這反映出宋代()

A. 長途販運逐漸發達

B. 市鎮經濟趨向繁榮

C. 女性參與市場管理

D. 商品經濟比較活躍

11.南宋孝宗時,“楮(會子)未至于輕(貶值)也,而已慮其輕,多出金銀以收之;楮未至于多也,而已慮其多,更不增見在(發行量)之數”。淳熙七年時,“會子與見錢等(值)”,“民間尤以會子為便”。材料說明南宋()

A. 重農抑商政策強化

B. 紙幣發行推動南方經濟發展

C. 紙幣制造技術成熟

D. 政府對紙幣發行的管理有效

12.宋人莊季裕曾記載:“宋榷(專賣)茶之制,擇要會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蘇儀征)……初數戶,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晉人薈萃,五音雜語?!斨谶?,數倍利之,驟富焉?!边@說明當時()

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B.經濟城鎮興起

C.區域性商人群體形成

D.邊境貿易繁榮

13.元代青花瓷以藍、白兩色為基本色調,紋飾繁復滿密,器型飽滿肥碩,帶有鮮明的伊斯蘭風格。燒制青花瓷的原料大多是從波斯地區進口的蘇麻離青,其帶有明麗的靛青色。青花瓷除供應國內市場外還大量外銷出口,尤為西亞地區人們喜愛。材料信息可以佐證元代()

A. 多元文化交流融合

B. 民眾消費水平提高

C. 疆域范圍空前擴展

D. 主流思想發生嬗變

14.明朝人王圻曾言:“貢舶與市舶一事也。凡外夷貢者,我朝皆設市舶司以領之。許帶方物,官設牙行,與民貿易,謂之互市。是有貢舶,即有互市,非人貢,不許互市矣?!边@表明,在明代朝貢貿易中()

A.中外互市依托朝貢而存在

B.民間海商是其貿易主體

C.市舶司是官民貿易的橋梁

D.政府積極招徠各國人貢

15.景德鎮的陶瓷生產廠特別針對歐洲人的喜好,前后設計出多款混合東西文化的出色產品,土耳其郁金香在1620年代風靡歐洲北部,景德鎮陶工就在碟盤上畫上郁金香。這反映了明朝()

A.官營手工業的技術高超

B.產品生產以海外市場為主

C.對外貿易處于出超地位

D.商品經濟獲得了一定發展

16.明清時期,棉花產地主要在中國北方。但北方氣候干燥,不宜紡棉;南方濕潤,紡棉纖維不易斷裂,織成布匹,細密耐用。北方棉布多由南方輸入。這一現象()

A.有利于中國南方經濟作物的種植與推廣

B.說明中國南方的自然條件明顯優于北方

C.反映了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已經完成

D.推動了國內市場交易網絡的形成與發展

二、非選擇題

17.中國古代是以農為本的國家,然而自宋代開始,農業中出現了“今之農與古之農異”的現象。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卜風賢《傳統農業時代的災荒風險和糧食安全》

材料二 今之農與古之農異,秋成之時,百逋(拖欠的債務)叢身,解償之余,儲積無幾,往往負販傭工以謀朝夕之贏者,比比皆是也。

——(宋)王柏《魯齋集》

材料三 一般說來,兼業的農戶能比純農業戶向市場提供更豐富多樣的商品,也能比純農業戶更多地從市場上購買商品……但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農民兼業從一開始就是與維持他們最基本的生存條件聯系在一起的,個體小農在一個極低的水平上實現收支平衡,不僅減少了對紡織品、農具等一般手工業品的市場需求,而且生產出大量同類手工業品,對專業化生產構成了頑強的抵制。

——李曉《宋代工商業經濟與政府干預研究》

(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春秋至隋唐農業發展的趨勢。

(2)與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出現了何種新的社會現象。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負販傭工”可以謀“朝夕之贏”的有利條件是什么。

(3)根據材料三指出“兩面性”的含義是什么。綜合以上材料,談一談應如何看待宋代的這一新的社會現象。

18.有同學研究明代白銀貨幣化問題,收集如下材料,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自《明實錄》

材料二 《醒世姻緣傳》、“三言”,“二拍”等小說中有關白銀的描述不可勝數,大到如捐官、行賄、購房、買賣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費和社交饋贈,處處可見,銅錢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頻繁。

——摘自《醒世姻緣傳》等

材料三 吾以為非廢金銀不可。廢金銀,其利有七:粟帛之屬,小民力能自致,則家易足,一也。鑄錢以通有無,鑄者不息,貨無匱竭,二也。不藏金銀,無甚貧甚富之家,三也?!?/p>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

(1)分別闡述每則材料對研究明代白銀貨幣化的價值。

(2)綜合上述材料,簡述明代白銀貨幣化的影響。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銀貨幣化還可補充哪些類型的史料,請至少列出兩種。

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唐律規定,盜耕“公私田”者,“一畝以下笞三十,五畝加一等”,最高判處一年半徒刑。如果妄認或者盜賣“公私田”者,“一畝以下笞三十,五畝加一等”,最高判處兩年徒刑。官員侵奪百姓私田,則“一畝以下杖六十,三畝加一等”,最高可以判處兩年半徒刑。

韋世康官高位顯,家族子弟多“位并隆貴”,只有韋世約“宦途不達”,所以把“父時田宅”,盡以與之。安樂公主“恃寵驕恣,求無不得”,想要強買韋嗣立驪山下的別墅,但是中宗未允,“大臣所置,宜傳子孫,不可奪也”。908年,敦煌吳安君以家長身份,對自家土地財產進行分割,共有8人在遺書上簽押。

《田令》中規定,“凡賣買皆須經所部官司申牒,年終彼此除附。若無文牒輒賣買者,財沒不追,地還本主?!蓖蹊笾緫蛑o文字里也有提及,打油詩云:“多置莊田廣修宅,四鄰買盡猶嫌窄?!毕毯嗄觊g(670—674年),員半千到京城,賣掉了家中30畝田,還在給皇帝上書中說明此事。

——摘編自耿元驪《隋唐土地制度變遷與時代分期》

根據材料概括唐朝土地管理政策的特征并對其加以簡要評價。

2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明朝嘉靖、萬歷年間,民間海外貿易興起,中國海商的足跡幾乎遍布東南亞各國。他們用瓷器、絲織品換取南洋的香料、藥材和珠寶。歐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來后,則用白銀換取中國的生絲和瓷器。隆慶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開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設督餉館,私人海上貿易取得某種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貿易中,中國始終處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銀來支付貿易逆差。海外白銀的流入,增加了國內白銀的總量,擴大了白銀的流通范圍。貨幣開始以白銀為主。

——摘編自卜憲群《簡明中國歷史讀本》

材料二 外國人,包括歐洲人,為了與中國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國支付白銀,這也確實表現為商業上的“納貢”;“‘中國貿易造成的經濟和金融后果是,中國憑借著在絲綢、瓷器等方面無可匹敵的制作業和出口,與任何國家進行貿易都是順差”?!?6世紀中期至17世紀中期,中國通過“絲—銀”貿易獲得了世界白銀產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纱丝芍?,在近代西方工業化成功以前,中國工業的發展,就其使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強大的競爭力來說,顯然曾經有過一頁光榮的歷史。

——摘編自貢德·弗蘭克《白銀資本》

根據上述兩則材料及所學知識,對16世紀中期白銀大量流入中國這一歷史現象加以合理的闡釋。

(參考答案見29-32期)

猜你喜歡
白銀材料
白銀銀珠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焊接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認識和應用
用各種材料來制版
新材料贏得新未來
最美材料人
解碼白銀黑平臺“殺人技”
白銀雙曲線的幾個新性質
材料
古靈精怪包小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