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策略探究

2023-03-29 07:51許煌壇
高考·上 2023年12期
關鍵詞:有效提問高中閱讀教學

許煌壇

摘 要:提問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的關鍵手段,有效的提問可以促進師生信息交互,啟發學生高階思維。本文簡單介紹了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問內涵,論述了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提問設計原則,并從轉變閱讀提問立場、找準提問切入點、合理呈現問題內容幾個方面,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策略進行了進一步探究,希望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提問的實現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提問

在高中語文教學改革進程中,提問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逐漸引發教育界關注,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開始利用提問導入閱讀課題、推進閱讀活動。但是,當前高中語文閱讀課堂并未形成指導閱讀教學的有效提問策略,不利于提問手段優勢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充分發揮。因此,探究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策略具有非常突出的現實意義。

一、高中語文有效提問內涵

有效提問是出于達成提問有效性目的而圍繞教學目標指導提問。及時、靈活響應學生需求與興趣是有效提問的前提,按照科學規律有效制訂安排是有效提問的關鍵,由此及彼、舉一反三是有效提問的必備原則[1]。具體到高中語文課堂中,有效提問特指教師所提出問題可引起反應、解答,且相關答案可吸引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即抓住重點、難點,提出并分析問題,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發展智力。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提問原則

(一)兼顧性原則

兼顧性原則是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有效提問的首要原則,強調課堂講授時提出問題兼顧每一個學生,落實學生主體理念,有效調動全體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開放全部學生積極介入閱讀活動的關口[2]。在兼顧性原則指導下,教師應允許每一位學生參與問題分析、解答,關注每一位學生在閱讀課堂中回答問題的表現,并尊重不同學生個體差異,最大限度照顧不同學生學習需求,特別是對于部分被動、介入課堂發問交流積極性較低的學生,教師應設計可激發其參與積極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將課本學問轉變為個人學問。

(二)適度性原則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提問應確保難易程度適度性、提問梯度性、提問數量適宜性。具體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激發學生積極思考著手,立足學生最近發展區,提出介于學生未知未學與已知已學之間的問題,打造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問題思維鏈,便于學生拾級而上發展高階思維,避免問題難度過大導致提問流于形式,或者問題過于淺顯影響學生思路拓展。同時教師可立足課堂提問檢查與評價功能,科學設計課堂提問數量,避免課堂發問過密引發學生厭倦感,或者課堂提問過于稀疏制約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渠道。

(三)主體性原則

高中閱讀有效提問的關鍵是將學生轉變為思維發散、知識理解的主體。因此,教師應貫徹主體性原則,借助提問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思維發散,促使學生轉變閱讀學習模式,由被動接受教師傳遞閱讀技巧轉變為個人質疑探究。同時教師應善于利用質疑方法引導學生自我提問,如立足學生感興趣信息點,鼓勵學生對課文信息進行加工后提出問題,或者根據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引導學生開展比較分析,進而提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在閱讀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奠定有效提問基礎。

(四)預設性原則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是師生交互的動態過程,實際課堂中經常出現不確定情況?;诖?,教師應落實預設性原則,緊扣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預設部分提問視角精準、措詞準確合理、語言表述明晰的問題、答案,即備問題。備問題要求教師提前鉆研文本,調查高中生已有閱讀知識儲備水平,預設高質量問題,避免課上隨機提問引發偏離主題情況。同時教師應預設學生學習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極易生成的問題、學生面對某一問題做出的反應,提前設計互動語言、方式,以便順利將學生引入問題有效分析中,確保提問有效性。

三、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策略

(一)轉變閱讀提問立場

轉變閱讀立場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之一,強調問題源自文本、教師對文本的閱讀以及學生提問的需要,而非教學參考書、試卷練習?;诖?,教師可以從讀者立場、個人立場、學生立場三個視角進行提問設計[3]。讀者立場是無具體目標、無功利性的閱讀,基于讀者立場設計問題,有利于學生形成最初閱讀體驗;教師自身立場是教師根據閱讀教學所需,挑選恰當的教學資源、內容;學生立場則是教師轉變角色,從學生視角思考閱讀時遇到障礙、問題以及重難點,設計符合學生閱讀感受的問題,以充分引發學生參與興趣,奠定閱讀教學目標達成基礎?;趯W生立場的閱讀問題設計是有效提問的前提。教師應主動由以往經驗性學情了解轉變為研究性學情分析,全面分析學生學習基本情況、身心特征以及每一位學生個性特點、生長環境、興趣愛好,明確高中學生存在的自我意識高度發展、較為注重他人對自己評價、形成個人獨立思考和判斷等特點。同時教師應關注平時在課堂被動聽講的學生,尋找相關學生對問題的敏感度影響因素。進而從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幾個維度以及語言能力、思維發展、文化素養、社會實踐能力幾個方面明確學生發展方向,為基于學生立場的提問內容設計提供依據。

以統編版高一必修上冊《登高》古詩閱讀教學為例,詩歌是作者豐富情感的載體,也是特定時期社會生活的映射,具有一定節奏、韻律。課上,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朗讀音頻,初步引領學生感知古詩,隨后教師可要求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觸達作者內心。在學生對詩歌情感產生初步了解后,教師可以展示作者生平、古詩背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以立足學生視角設計開放性題目:“你最喜歡這首詩的哪個字、詞,或者哪句詩,請找出并賞析?!北热纾翰糠謱W生最喜歡第二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詩人仰望茫茫無邊、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盁o邊”“不盡”促使“蕭蕭”“滾滾”更加想象化,極易讓人聯想到長江洶涌狀態、落木之聲,無形中傳達出壯志難酬、韶光易逝的感傷。通過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可以給學生充分思維發散空間,促使學生立足個人視角完成文本賞析。

(二)找準提問切入點

破譯文本的突破口是有效提問的基本條件之一[4]。突破口即切入點,找準文本切入點進行問題設計,可以起到舉一而反三的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從文體切入提問,也可以從標題、教學內容或反常之處切入。

文體切入是高中語文教學切入的常見提問方式。文體即文本的結構方式,或者文學作品的話語體式,是作品形式特征的揭示。因此,教師可以緊扣文本的文體特征,圍繞文體話語體式、結構方式提問,以便學生在讀懂一篇文本的同時讀懂某一類作品。比如:統編版語文必修上冊《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屬于傳記式人物通訊,教師可以抓住傳記式人物通訊特征,在閱讀課堂開始環節提出以下問題:“你了解人物通訊嗎?傳記式人物通訊是什么文體?有什么特點?”隨后教師可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歸納傳記式人物通訊的特點,并根據傳記式人物通訊的特點帶領學生抽絲剝繭掌握文本重點。

標題多由文章作者精心提煉而成,是一篇文章內容精華的高度濃縮,也是文章的行文線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文章的主旨。因此,教師可以標題為問題設計切入點,引導學生揣摩語言,品味關鍵詞,并從標題中讀出作者情感,進而幫助學生掌握標題的作用,順利由大標題分析過渡到小標題在文中結構作用、各部分小標題脈絡梳理上。比如:在統編版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論語》十二章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抓住題目直接提問:“‘語是什么意思?論的是什么人的‘語?為什么要論‘語?”圍繞標題層層設問,將學生的目光引導到文本的重要人物——孔子,為學生走進文本提供突破口,便于學生由點到面地掌握文本。

文本重點切入是在分析文本重點過程中設問,有利于學生了解閱讀重點、分析閱讀重點、思考閱讀重點,并在問題分析解決中把握閱讀重點[5]。具體到閱讀課堂中,教師可以緊抓文本特色風格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在復習文學常識的基礎上開宗明義,為后期師生圍繞重點分析文本奠定基礎。比如:在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包身工》中,重點是精辟的比喻與鮮明的對比,教師可以開門見山直接設問,“《包身工》這篇文章用了哪幾種表達方法?請結合文章內容簡單分析?!蓖ㄟ^設問直接切入文本重點,以表達方式為線索貫穿教學,引導學生在短時間內抓住文本中心,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反常即違背邏輯規律、思維習慣之處,如反常情、反常規、反常理等。從反常處切入提問是提高語文閱讀提問有效性的關鍵。教師應結合日常思維表達基本要求,尋找文本中違背思維習慣的敘述描寫,從文本內容反常位置設疑,引導學生由文本表面違背常理、常情發散思維,尋找逆理成章中的“理”。同時針對學生理解語篇過程中易出現的思維障礙,教師可以巧設問題,調動學生參與問題解決分析的積極性。

(三)合理呈現問題內容

有效的課堂提問是契合高中生認知能力發展的提問,教師應當以學生原有知識水平為出發點,結合學生最近發展區以及教學目標,遵循由易到難的順序分層展示問題[6]。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修訂版)的要求,可以將問題劃分為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應用、探究幾個能力層級。根據問題所劃分層級,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具體學習狀態,從學生自讀前、學生自讀后、學生無疑問位置、學生思維停滯時、學生私下疑問時、課堂氣氛陷入沉悶時,結課時選擇恰當時機,有序呈現識記型問題、理解型問題、分析綜合型問題、鑒賞評價型問題、表達應用型問題、探究型問題,引導學生大腦思維高速運轉,為學生理解能力、思維能力、鑒賞能力、探究能力、表達能力訓練提供依據[7]。在分層展現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文本閱讀要求,進行特定層級問題呈現類型的進一步細分。高中語文閱讀問題類型可以細分為知識型、觀點型、非知識型幾種類型。其中知識型問題是要求學生具體回答的問題,適合挑戰性或鼓勵性提問目標,需要學生推理得出結論或者詳細解釋,教師可以點名要求學生回答,并為學生預留思考時間;觀點型問題要求學生開放性回答,適合不帶感情色彩的提問內容,需要學生尋找已學過或接觸過的知識,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愿回答;非知識型問題是要求學生回答與課程無關的信息,適合測試性提問目標,需要學生有選擇地回答“是”或“否”,教師可以選擇非自愿回答的學生回答問題。如:在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祝?!烽喿x教學設問時,教師可以先立足識記理解階段提出知識型問題,“文中兩次寫到祥林嫂長胖,第一次是在魯四老爺家做工的時候,第二次是賣給賀老六之后,這樣寫對刻畫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隨后教師可以立足分析綜合階段提出問題“祥林嫂有沒有反抗精神?若有,她首先反抗的對象是什么?”或者提出觀點型問題“誰是殺死祥林嫂的兇手?”各個問題環環相扣,由易到難,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解讀文本,明晰故事發展脈絡。

在問題呈現階段,教師應注重提問語態(課堂中的語言和狀態),保持清晰、明確、精練、簡潔的語言以及飽滿而有感染力的情緒,以便學生準確理解提問內容,并根據提問內容展開有效思考[8]。同時,教師應根據提問內容的變化靈活調整語言,或抑揚頓挫,或逼真描述,或充滿感情,充分表述自身對學生回答問題的期待感,激勵學生由被動回答轉換為“我要回答”。在展示完畢后,教師可以從問題表述、梳理信息回答問題方式、學生等候回答時間等幾個方面進行觀察,根據學生反饋調整下一次提問方案,關聯前一次提問與后一次提問,契合高中生思維發展規律,提高提問有效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有效提問可以幫助學生明了應當學習的內容,并指導學生恰當利用提問,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因此,教師應正確認識有效提問的監督、反饋、加固、啟示、激勵功能,結合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需求,恰當制定有效提問策略。同時落實適度性、預設性、兼顧性原則,鎖定有效提問切入點,把握有效提問層次,合理呈現問題內容,延伸有效提問時空,促進高效閱讀教學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1]范學娟.讓閱讀教學的情趣與理趣“比翼雙飛”[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1(6):116-117.

[2]楊啟春.提升高中閱讀教學的應對措施[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16):66-67.

[3]藍萍.以學生提問深化閱讀教學[J].中學語文,2023(17):34-36.

[4]崔晨.思實驗之序 辨提問之法:三下蜜蜂“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教學[J].小學教學設計,2023(7):40-42.

[5]陳豐.芻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力課堂的建構方法[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1):82.

[6]劉秀艷.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開展策略[J].課外語文,2020(22):94-95.

[7]韓世福.淺談如何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18):34.

[8]竇英華.利用提問推進深層閱讀的教學實踐[J].中學生英語,2023(22):7-8.

猜你喜歡
有效提問高中閱讀教學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關于初中物理課堂的提問策略研究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提問的研究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高中數學課程有效提問研究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高中政治課中的分層導學探討
理順高中政治課堂問題教學流程研究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談高中研究性閱讀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