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大單元作業分層設計與實施微探

2023-03-29 04:31李慧
高考·上 2023年12期
關鍵詞:分層作業高中歷史核心素養

李慧

摘 要:作業設計是歷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合理性直接關乎教學成果的獲取程度。本文以新教材為藍本,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結合學界關于高中歷史大單元教學的研究和實踐成果,運用分層理念,通過搜集和整理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教學案例,探討高中歷史分層作業的設計與實施的策略,最終整理出能切實運用到日常教學中的符合大單元教學理念的分層作業設計思路,以期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大單元教學;分層作業;核心素養;高中歷史

新版課程標準的頒布及新教材的使用,表明社會的發展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不斷提升。在面對歷史教材的大容量與課時欠缺之間產生矛盾時,大單元教學模式被學界提上日程,而與教學相輔相成的作業設計變革也迫在眉睫。華國棟在《差異教學策略》一書中指出:“作業分層次布置破除了傳統作業設置的大水滿灌,變整齊劃一、機械重復為靈活多樣,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有所選擇,在各自的基礎上都得到進步”[1],故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高中歷史作業分層設計必將成為輔助大單元教學的重要手段。

以大單元教學為依托,從整體出發,結合教情學情,在不同教學情境下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落實“雙減”政策的同時,根據學業質量評價標準等影響因素制訂多層次作業,以滿足不同學生發展的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從各自對應層次的作業檢測中了解自身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學習狀態以攀高峰。同時,教師通過分層作業的設計與實施,在關注學生個性化成長的同時,也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改進教學方法,提升作業設計能力,以高效育人。

那么,具體該如何設計和實施符合要求的分層作業呢?教師設計大單元分層作業要依據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編排特點,逐步確定單元主題、核心概念、單元整體目標、學業質量評價標準以及學情等,然后在此基礎上對作業進行系統規劃和分層設計,設計要體現單元教學整體性、系統性和結構性特征,能結合單元情境繼續深化單元任務,促進學生知識構架系統完善和能力素養提升。

一、淬煉單元主題,指引作業方向

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的綜合分析,使統編版高中歷史教材的每個單元都能提煉出一個具體的單元主題,教師可以根據單元主題來設計單元分層作業,讓作業內容圍繞單元主題開展,促進學生對單元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發展能力。

以統編版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1 《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二單元《官員的選拔與管理》為例,基于單元課標、單元內容分析及學術研究,結合學情,可確立本單元的主題為:了解中外人事制度,關注國家治理效能。具體到三個課時,它們圍繞單元主題先后闡述了中國古代人事制度源遠流長,在不斷變遷中適應社會發展和國家治理的需要,展現出各階層之間、各地域之間的利益紛爭。以及隨著工業時代來臨,西方在革除舊官制存在的某些弊端,吸取中國科舉制長處的基礎上,創立了近代文官制度,使西方民主政治煥發出一些新氣象。同時,近現代中國選官制度傳承了古代中國人事制度的優秀基因,吸收了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異質細胞,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公務員制度。而縱觀導致古今中外選官用官變遷的原因則主要取決于經濟發展水平、特定政治環境、歷史文化傳統以及外部文明的影響。由此推之,本單元的教學價值啟示應體現為開放、公平理念、社會責任意識、文化互鑒、制度自信和國家認同中。

鑒于此,本單元的分層作業設計肯定是圍繞“了解中外人事制度,關注國家治理效能”的主題而展開,如:梳理中外人事制度變遷的歷程、解析中外人事制度變遷的原因,指出人事制度變遷對國家治理能力的重大影響、前人吸收和借鑒優秀經驗以變革人事制度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表現,感知他們這些舉措和努力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發?而與之無關的作業設計均是偏離主題、不符合課標要求的。其中分層作業設計中所使用的材料,既要有所處歷史時代的個性,也要體現單元主題的共性,盡量使材料本身發揮出以小見大、統籌部分凸顯整體的

功能。

二、明確單元目標,確定作業內容

新課程新教材強調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所以單元教學目標必須以歷史學科五大素養為導向。單元教學目標是單元一切教學活動的風向標,整個單元教學過程中的任何活動的實施目的都是順利高效完成這一目標而設計和開展的。仍然以統編版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二單元《官員的選拔與管理》為例,在體現學科核心素養的系統性的前提下,結合課標、學情、重難點、大概念、教學主題等綜合考慮,確定本單元教學目標如下:

(一)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來理解官員選拔與管理制度的變化,理解古今中外官員選拔與管理背景及意圖解決的問題,認識歷史發展的變化與延續、統一與多樣、局部與整體的辯證關系。(唯物史觀)

(二)以時空觀念為基礎,從時間與空間兩個維度,梳理中國古代、近現代和世界主要國家(西方)的官員選拔制度與管理制度的演變。了解中國古代、近現代官員選拔制度與管理制度發展的大致歷程,以及中國古代、近現代選拔官員與管理官員采取的主要措施。同時,梳理世界主要國家(西方)的文官制度的發展和演變,認識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官員選拔與管理的歷史特點。(時空觀念)

(三)依據可信與多元史料,從宏觀與微觀角度,認識中國古代、近現代以及世界主要國家(西方)官員選拔與管理制度的演變,通過比較探究,理解古今中外不同時空背景下官員選拔與管理制度的歷史特點,全面分析官員選拔與管理制度對國家社會治理的意義,培養學生重視證據的思維方式和能力,以解決歷史與現實問題。(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四)通過認識中國古代不同時期官員選拔和管理制度的演變,增強國家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與使命感,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通過學習世界主要國家(西方)的文官制度,了解到科舉考試對文官制度產生的影響,以及文官制度對于近現代中國官員選拔制度和管理制度產生與實施的影響,樹立文明交流與互鑒的意識,培養寬廣的國際視野。(家國情懷)

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確定后,還要思考如何通過系統性、整體性的分層作業,將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細化、層次化,讓目標與內容契合,幫助學生認識、理解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促進高階思維發展,提升綜合素養。

三、設置質量標準,細化作業分層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高中學業質量是階段性評價、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命題的重要依據。學業質量水平2是高中畢業生在本學科應該達到的合格要求。學業質量水平4是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的命題依據[2]。

圍繞教學目標設定了具體的作業內容后,教師可以結合學業質量水平標準,進一步細化作業分層標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相應層次或更高層次的作業完成中實現自我檢測、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其中水平1和2是所有學生都應該要達到的要求,主要強調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識和簡單理解,具備基本的提取有效信息并講述歷史現象的能力,且在此基礎上產生家國情懷。水平3側重于對中等生提出要求,強調其應具備理解和概括所學知識的能力,再結合相關材料的解讀,能提出自己對特定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的解釋,反思歷史,汲取經驗,直面社會現實問題,產生立足于當下的家國情懷。水平4則是針對層次較高學生設置的評價標準,要求其能夠史論結合、實事求是地論述歷史與現實問題,并能運用多種方式獨立探究歷史問題且提出新的解釋,全面客觀認識歷史問題和現實問題,形成迎合時代特征的家國情懷。

結合高中歷史學業質量水平的總體要求,在《官員的選拔與管理》這一單元的分層作業設置上共劃分了以下四個具體的層次:

唯物史觀:第一水平實現認識官員選拔與管理制度的變化、簡要說出古今中外官員選拔與管理背景及意圖;第二水平實現了解知道上述問題;第三水平以理解為主;第四水平則要在理解上述問題的基礎上,認識歷史發展的變化與延續、統一與多樣、局部與整體的辯證關系。

時空觀念:第一水平是能夠簡要梳理中國古代、近現代和世界主要國家(西方)的官員選拔制度與管理制度的演變的大致歷程;第二水平是能夠利用各種時間術語或時間軸等方式對之進行描述;第三水平要實現對演變歷程的特點加以概括說明;第四水平是能夠通過圖表等方式對之做出合理的解釋說明。

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第一水平是能夠區分所示史料類型,并嘗試依據多元史料認識中國古代、近現代以及世界主要國家(西方)官員選拔與管理制度的演變,通過比較探究認識古今中外不同時空背景下官員選拔與管理制度的歷史特點,大致分析官員選拔與管理制度對國家社會治理的意義;第二水平是能判斷所示史料的價值,運用可信的史料進一步了解上述問題;第三水平是可以自主搜集史料,并在合理辨析基礎上理解上述問題,以解決歷史與現實問題;第四水平是依據多元史料,并能對史料進行比較和探究,全面分析官員選拔與管理制度對國家社會治理的意義。

家國情懷:所有學生均達到第四水平,即通過認識中國古代不同時期官員選拔和管理制度的演變,增強國家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與使命感,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通過理解科舉考試對文官制度產生的影響,以及文官制度對于近現代中國官員選拔制度和管理制度產生與實施的影響,樹立文明交流與互鑒的意識,培養寬廣的國際視野,立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學生可結合本單元分層作業層次對照表,在作業完成過程中對號入座,及時了解和客觀評價自身的學習狀況,并在對照表的指引下,積極往更高的層次努力。教師在統計完成情況后,及時通過作業情況的反饋,改進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成果。同時,教師也可根據分層作業層次對照表,對前面表3所設計的課前、課堂和課后作業進一步層次化設計,讓相應層次的學生獨立完成對應層次的作業,并合作完成更高層次的作業。結合單元分層作業層次對照表,刪除重復考查某一層次的作業設計,“有利于消除學生培養模式‘一刀切而造成的學生作業負擔過重的消極影響,從而實現精準恰當、客觀科學的‘減負”[3]。

四、基于學情分析,設計作業形式

單元整體作業的設計,要基于學生的智力、興趣、能力等,使作業有梯度,既讓所有學生都達成基礎性目標,也讓學習能力強、學習興趣廣的學生可以選擇挑戰性作業、跨學科作業或自己設計作業,拓寬視野,提高綜合素質。單元整體作業要打破常規的問題解決類作業模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體驗、實踐,用語言、文字形式表現出來,或者設計時間軸、思維導圖、歷史劇等加以呈現。教師們能結合本班學情進行分析,從不同難度、數量、數據等方面進行分層作業設計亮點很多。同時提出教師彈性布置作業,學生可以彈性選擇作業。提高學生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優生的基礎型作業相對減免,增加拓展題。針對不同基礎的同學,適當設置必做題和選做題,復習時還可以設置基礎試卷和提升試卷,以此達到分層效果。

在《官員的選拔與管理》這一單元正式授課前,教師結合過往長時段教學以來對大部分學生綜合能力素養的掌握情況,再通過課前作業收集分析,在具體問題的設置上添加多樣化的呈現形式和開放性的完成形式。如:在“梳理中國古代、近現代和世界主要國家(西方)的官員選拔制度與管理制度的演變的大致歷程”這一作業時,教師可以通過文字材料、圖片材料和圖表材料引導學生觀察,興趣能力不同的學生可自主選擇自身最為擅長和敏感的材料完成作業。完成作業的形式可以是文字類的序列式簡答或論述類的闡釋說明,也可以是時間軸類的具象呈現或漫畫類的圖文解說??傊?,彰顯學生個性,讓個性所具有的優勢在作業完成中發揮激勵作用是分層作業設計與實施的重要考慮因素。以下是本單元的課前作業設計:

第一課時:1.以時序梳理古代中國人事制度變遷的脈絡,概括有關制度的內容;2.仔細研讀教材文本,歸納中國古代人事制度的特點或演變

趨勢。

第二課時:1.閱讀教材第一目前兩段,分析工業革命前主要西方國家選官制度中所存在的弊端;思考哪些時代因素推動了文官制度的建立;2.結合教材與史料,通過坐標軸的方式,梳理英國文官制度變遷的歷程,并基于此思考文官制度演變歷程給予你哪些啟示。

第三課時:閱讀教材,梳理晚清、民國等時期選官制度的演進。

當然,大單元教學模式下分層作業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獲得更高層次的能力和素養,所以作業的設計應考慮其發展性和綜合性特征的呈現,學生不應固化于某一特定層次中,更不能只考查其對單一歷史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激發其向上發展和綜合素養提升才符合立德樹人的根本宗旨。

基于此,大單元背景下的分層作業設計還應回避以下幾個誤區,如避免作業設計隨意性,在日常教學中不能將集體訂購的作業作為萬能作業本,因為這些題目并不是為特定環境下的特定學生群體設計而成的,使用前需要加以甄別。避免作業設計單一化,作業呈現時間、形式都要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答題方式也不拘泥于某種模板,小論文、思維導圖等形式也是思維的可視化呈現模式。學后反思作業更不能過于淺表化,要鼓勵學生以書面、口頭或實踐等方式深入探究。

結束語

大單元背景下高中歷史分層作業的合理設計與實施,不僅消除了歷史教師布置作業時“一刀切”帶來的負面影響,利于“雙減”政策的落實,提升歷史學科素養,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新途徑,同時也為廣大歷史教師提供更科學的教學策略和經驗,提升其教育教學水平,為有效達成高層次歷史學科素養教學目標助力。

參考文獻

[1]華國棟.差異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李卿.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新變化[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20(7):12-18.

[3]李秀麗.“自助餐”式作業:分層設計 自主選擇[J].基礎教育課程,2022(8):13-19.

本文系2022年度合肥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中歷史大單元教學背景下分層作業設計研究”(課題編號:HJG22166)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分層作業高中歷史核心素養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小學語文分層作業
對于初中數學分層作業的點滴思考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農村學校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策略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高中歷史的學習感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