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輩-父輩共同養育沖突對祖輩抑郁的影響:祖輩個人掌控感的中介作用與長輩價值感的調節效應

2023-04-04 11:03孟慧琳郭菲陳祉妍
中國全科醫學 2023年16期
關鍵詞:祖父母祖輩父輩

孟慧琳,郭菲,陳祉妍

抑郁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興趣喪失、情緒低落、注意力受損、失眠等[1],嚴重影響個體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2]。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在逐步增長的同時,兒童死亡率也在持續降低,成為(外)祖父母的中老年人明顯增加[3]。雙職工家庭也使得祖輩參與照顧孫輩的現象更為普 遍[4]。調查顯示,我國參與照顧孫輩的祖輩占比達80%[5],兩代人共同養育第三代已成為現代家庭的一個重要特點[6]。兩代人在共同養育第三代的過程中由于價值觀、育兒觀不同,易發生沖突[7-8],而這些沖突作為壓力源,會引發個體強烈的情緒反應,甚至會使其出現抑郁癥狀[8-9]。既往研究結果表明,照顧孫輩可能會增加祖輩抑郁的風險[10],祖輩與成年子女之間的共同養育沖突與祖輩的心理健康水平相關[11],但這些研究大多數來自國外,與我國參與照顧孫輩的祖輩占比高不相適應的是國內這方面的研究還較為匱乏,同時共同養育沖突對祖輩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機制尚待進一步探討。已有研究發現,個體的個人掌控感對其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影響[12],當個體缺乏對事件和外部環境的控制感時,其更易產生消極情緒[13],發生抑郁的風險也明顯增加[14]。根據壓力過程模型[15],壓力事件或應激源可通過影響中介變量而對個體產生消極影響,這些中介變量通常與個體對壓力的應對資源有關。研究表明,作為重要的個體資源,個人掌控感水平高對于承擔照料責任的個體而言是其抑郁的重要保護因素[16]。對于參與孫輩養育的祖輩,其個人掌控感是否會在祖輩-父輩共同養育沖突中受損,進而使其抑郁風險增加尚待深入論證。本研究將探討祖輩個人掌控感在祖輩-父輩共同養育沖突與祖輩抑郁的關系中是否存在中介作用。

共同養育沖突作為引發個體抑郁的壓力源,尋找可以改變共同養育沖突與個體抑郁之間關系強度的因素,即調節因素,有助于為干預方案的制定和實施提供參考。根據情緒認知評價理論[17],情緒是人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在相同的環境下,個體對同一事件的認知評價不同,則會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個體因認知差異會對共同養育沖突做出不同的解釋,從而導致不同的結果。長輩價值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是一個有智慧、受尊敬的長輩的感知[18],長輩價值感高的祖輩與成年子女之間發生共同養育沖突時,對自身的負面看法相對較少,亦會產生更少的消極情緒[19]。因此,祖輩的長輩價值感水平高可能有助于減輕祖輩-父輩共同養育沖突對祖輩心理健康的消極影響?;诖?,本研究將同時探討祖輩-父輩共同養育沖突對祖輩抑郁的影響中祖輩的長輩價值感是否存在調節效應。此外,現有針對祖輩-父輩共同養育沖突的研究多關注祖輩與孫輩母親之間發生的共同養育沖突[20],但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父親參與育兒的重要性日益得到認可[21],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和心理健康水平均有獨特影響[22-23]。越來越多的研究也證實,父親是共同養育團隊中的核心成員[24]。本研究將在祖輩-父輩共同養育的背景下,分別以祖輩與孫輩父親、母親間的共同養育沖突為切入點,完整考察祖輩-父輩共同養育沖突對祖輩抑郁的影響,并探討祖輩個人掌控感、長輩價值感在其中的作用機制,旨在為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家庭健康的干預方案的制定和實施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線上調查和線下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采用滾雪球抽樣(線上調查)、方便抽樣(線下調查)法,于2021年8—11月選取參與養育孫輩的(外)祖父母為研究對象。線上調查對象來自北京市、天津市、湖北省、浙江省等省份,線下調查對象主要來自北京市。納入標準:(1)與孫輩父親、母親共同照顧孫輩(年齡<18 歲);(2)意識清晰,具有良好的讀寫能力,能理解問卷內容;(3)年齡≥50 歲;(4)對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既往患有嚴重精神疾病及身體疾病。本研究已通過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科學研究倫理委員會審批(審批號:H21096)。

1.2 調查工具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經研究小組討論后由研究者設計,調查內容包括祖輩的性別、身份角色、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工作情況、個人月收入情況及長期居住地(全年須在此地居住6 個月以上)。

1.2.2 祖父母-父母共同養育問卷 采用根據共同養育關系量表(Coparenting Relationship Scale,CRS)改編而成的祖父母-父母共同養育問卷[23]評估祖輩與孫輩父親、母親間的共同養育沖突水平。祖父母-父母共同養育問卷共包含四方面內容,本研究僅使用其中的共同養育沖突部分作為測量工具。共同養育沖突部分由用于測量直接共同養育沖突水平與間接共同養育沖突水平的6道題構成。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時,發現“制定規則一致性”與“孩子和自己更親”兩道題的載荷值<0.3,故最終采用剩余4 道題測量共同養育沖突水平。各題采用Likert 5 點計分法,“從不這樣”~“總是這樣”分別計1~5 分,將各題得分相加即得總分,得分范圍為4~20分,分別計算祖輩的祖輩-母親、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得分,得分越高提示共同養育沖突水平越高。本研究中祖父母-父母共同養育問卷共同養育沖突部分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1。

1.2.3 個人掌控感問卷(Mastery Scale)[25]采用由PEARLIN 和SCHOOLER 編制的個人掌控感問卷(5 題版本)對祖輩個人掌控感水平進行測量。個人掌控感問卷各題采用Likert 5 點計分法,“非常同意”~“非常不同意”分別賦1~5 分,將各題得分相加即得總分,得分范圍為5~25 分,得分越高說明個人掌控感水平越高。本研究中個人掌控感問卷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5。

1.2.4 祖父母意義問卷(Grandparent Meaning Scale) 采用KIVNICK[26]編制的祖父母意義問卷測量祖輩的長輩價值感水平。祖父母意義問卷由5 個維度組成,本研究僅采用其中的長輩價值感維度作為測量工具。長輩價值感維度共有14 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 7 點計分法,“非常不同意”~“非常同意”分別計1~7 分,將各條目得分相加即得總分,得分范圍為14~98 分,得分越高說明祖輩的長輩價值感水平越高。本研究中祖父母意義問卷長輩價值感維度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8。

1.2.5 流調中心抑郁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Depression,CES-D)中文簡版 采用何津等[27]根據CES-D 修訂的CES-D 中文簡版(9 題版本)調查祖輩最近一周的抑郁情況。CES-D 中文簡版各題采用Likert 4 點計分法,“完全不會”~“幾乎每天都會發生或出現”分別計0~3 分,將各條目得分相加即得總分,得分范圍為0~27 分,≥10 分為存在抑郁傾向,≥17分為存在重度抑郁風險。本研究中CES-D 中文簡版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6。

1.3 調查過程與質量控制 (1)線上調查:研究者將調試好的問卷通過“問卷星”平臺發布,利用微信朋友圈向調查對象發布問卷鏈接,采用“滾雪球”的方式擴散電子問卷。在問卷首頁簡要介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問卷填寫方式與注意事項等。問卷由祖輩自行填寫。為了保證問卷的填答質量,設置所有條目按格式要求填寫完成后方能提交問卷。(2)線下調查:由同一名研究者(心理學碩士研究生)發放問卷,并使用統一的指導語指導調查對象完成問卷。問卷由祖輩自行填寫。若調查對象無法獨立完成問卷,由調查員口述問卷內容,調查對象做出回答后,由調查員代為填寫問卷。問卷填寫過程中,若調查對象提出困惑或疑問,調查員使用統一的話術無誘導性地對其做出解釋。問卷填寫完畢后,調查員仔細核查問卷有無漏項,如有漏項及時補填。將有書寫與邏輯錯誤、填寫不符合要求(如仍有漏項)的問卷視為無效問卷,并將其剔除。為盡可能地控制共同方法偏差,調查采用不記名的方式,且在問卷中設置測謊題。采用Harman 單因子檢驗法進行共同方法偏差檢 驗[28]。特征根>1 的因素共有7 個,第1 個因子解釋的變異量為23.5%,未超過臨界值(40.0%),表明本研究不存在明顯的共同方法偏差。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相對數表示;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和四分位數間距〔M(QR)〕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 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 H 檢驗。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祖輩的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得分、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得分、個人掌控感問卷得分、祖父母意義問卷長輩價值感維度得分、CES-D中文簡版得分間的相關性。采用PROCESS 宏程序,并通過偏差校正的非參數百分位Bootstrap 法檢驗祖輩個人掌控感在祖輩-父輩共同養育沖突與祖輩抑郁關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祖輩的長輩價值感在其中的調節效應,設置重復抽樣5 000 次。間接效應95%置信區間(CI)不包含0,則認為中介作用存在。若存在調節效應(交互項回歸系數顯著),采用選點法進行簡單斜率分析(以均值±1 個標準差為標準,將祖輩的長輩價值感分成高、中、低三個水平,觀察在低、高長輩價值感水平下,祖輩-父輩共同養育沖突對祖輩抑郁的影響大?。?。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調查對象一般資料 共發放問卷631 份,回收有效問卷626 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9.2%。626 例調查對象中,女336(53.7%)例;205 例(32.7%)身份角色為祖母;401 例(64.1%)受教育程度為初中;593 例(94.7%)在婚;285 例(45.5%)處于無業狀態;271 例(43.3%)無收入;391 例(62.5%)長期居住地為鄉村。祖輩的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平均得分為(9.87±3.08)分,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平均得分為(7.34±3.25)分,個人掌控感問卷平均得分為(12.61±5.48)分,祖父母意義問卷長輩價值感維度平均得分為(84.13±8.58)分,CES-D 中文簡版平均得分為(5.36±4.14)分。12.0%(75/626)的祖輩存在抑郁傾向。不同婚姻狀況與長期居住地的祖輩CES-D 中文簡版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社會人口學特征的祖輩CES-D 中文簡版得分比較 〔M(QR),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score of the 9-item Chinese version of CES-D in grandparents participating in coparenting by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2.2 祖輩的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得分、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得分、個人掌控感問卷得分、祖父母意義問卷長輩價值感維度得分、CES-D 中文簡版得分間的相關性分析 祖輩的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得分與其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得分呈正相關(P<0.05);祖輩的個人掌控感問卷得分與其祖輩-母親、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得分呈負相關(P<0.05);祖輩的祖父母意義問卷長輩價值感維度得分與其個人掌控感問卷得分呈負相關(P<0.05);祖輩的CES-D 中文簡版得分與其祖輩-母親、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得分呈正相關(P<0.05),與其個人掌控感問卷得分、祖父母意義問卷長輩價值感維度得分呈負相關(P<0.05),見表2。

表2 祖輩的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得分、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得分、個人掌控感問卷得分、祖父母意義問卷長輩價值感維度得分、CES-D 中文簡版得分間的相關性分析(r 值)Table 2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other-grandparent coparenting conflict score,father-grandparent coparenting conflict score,grandparents' sense of mastery score,grandparents' sense of valued elder score and grandparents' depression score

2.3 祖輩個人掌控感在祖輩-父輩共同養育沖突與祖輩抑郁關系中的中介作用

2.3.1 祖輩個人掌控感在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與祖輩抑郁關系中的中介作用 首先,以祖輩的性別、身份角色、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工作情況、個人月收入情況和長期居住地為控制變量,以祖輩的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得分為自變量,將祖輩CES-D 中文簡版得分作為因變量(賦值:原值進入),建立回歸模型(模型1),可得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正向預測祖輩抑郁(b=0.29,P<0.05)。其次,以祖輩的性別、身份角色、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工作情況、個人月收入情況和長期居住地為控制變量,以祖輩的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得分為自變量,將祖輩個人掌控感問卷得分作為因變量(賦值:原值進入),建立回歸模型(模型2),可得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負向預測祖輩個人掌控感(b=-0.26,P<0.05)。最后,以祖輩的性別、身份角色、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工作情況、個人月收入情況和長期居住地為控制變量,以祖輩的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得分、個人掌控感問卷得分為自變量,將祖輩CES-D 中文簡版得分作為因變量(賦值:原值進入),建立回歸模型(模型3),可得將祖輩個人掌控感(b=-0.20,P<0.05)作為中介變量引入回歸模型,能影響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對祖輩抑郁的正向預測作用(b=0.24,P<0.05)。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對祖輩抑郁的總效應、直接效應分別為0.29、0.24,通過祖輩個人掌控感對祖輩抑郁的間接效應為0.05,間接效應占總效應的17.2%,95%CI 為(0.03,0.08),不包含0,說明祖輩個人掌控感在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與祖輩抑郁關系中起中介作用。同時,直接效應的95%CI 為(0.16,0.31),亦不包括0[29],提示祖輩個人掌控感在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與祖輩抑郁的關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根據模型1,在納入的控制變量中,婚姻狀況、工作情況、受教育程度、長期居住地是祖輩CES-D 中文簡版得分的影響因素(P<0.05);根據模型2,在納入的控制變量中,身份角色、長期居住地是祖輩個人掌控感問卷得分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3 祖輩個人掌控感在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與祖輩抑郁關系中的中介作用分析Table 3 Analysis of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grandparents' sense of master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grandparent coparenting conflict and grandparents' depression

2.3.2 祖輩個人掌控感在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與祖輩抑郁關系中的中介作用 參照2.3.1,以相同的流程和方法,檢驗祖輩個人掌控感在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與祖輩抑郁關系中的中介作用。結果顯示: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正向預測祖輩抑郁(b=0.35,P<0.05)(模型1),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負向預測祖輩個人掌控感(b=-0.22,P<0.05)(模型2),祖輩個人掌控感(b=-0.19,P<0.05)能影響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對祖輩抑郁的正向預測作用(b=0.31,P<0.05)(模型3)。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對祖輩抑郁的總效應、直接效應分別為0.35、0.31,通過祖輩個人掌控感對祖輩抑郁的間接效應為0.04,間接效應占總效應的11.4%,95%CI 為(0.03,0.07),不包含0,說明祖輩個人掌控感在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對祖輩抑郁的影響中起中介作用。同時,直接效應的95%CI為(0.22,0.37)亦不包括0[29],提示祖輩個人掌控感在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對祖輩抑郁的影響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根據模型1,在納入的控制變量中,婚姻狀況、工作情況、受教育程度、長期居住地是祖輩CES-D 中文簡版得分的影響因素(P<0.05);根據模型2,在納入的控制變量中,婚姻狀況、長期居住地是祖輩個人掌控感問卷得分的影響因素(P<0.05,表4)。

表4 祖輩個人掌控感在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與祖輩抑郁關系中的中介作用分析Table 4 Analysis of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grandparents' sense of master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ther-grandparent coparenting conflict and grandparents' depression

2.4 祖輩的長輩價值感在祖輩-父輩共同養育沖突與祖輩抑郁關系中的調節效應 按照文獻[30]所采用的方法,對祖輩的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得分、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得分、個人掌控感問卷得分、祖父母意義問卷長輩價值感維度得分及CES-D 中文簡版得分進行標準化處理。

2.4.1 祖輩的長輩價值感在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與祖輩抑郁關系中的調節效應 以祖輩的CES-D 中文簡版得分為因變量,以祖輩的性別、身份角色、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工作情況、個人月收入情況和長期居住地為控制變量,以祖輩的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得分為自變量,以祖輩的祖父母意義問卷長輩價值感維度得分為調節變量,以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得分×祖父母意義問卷長輩價值感維度得分為交互項,檢驗祖輩的長輩價值感在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與祖輩抑郁關系中的調節效應。結果顯示:交互項的回歸系數顯著(b=-0.06,P<0.05),說明祖輩的長輩價值感在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與祖輩抑郁的關系中存在調節效應。簡單斜率分析結果顯示,在長輩價值感水平高的祖輩中,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對其抑郁有正向預測作用(b=0.24,P<0.05);對于長輩價值感水平低的祖輩,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對其抑郁同樣有正向預測作用(b=0.35,P<0.05),且預測作用更明顯,表明隨著祖輩的長輩價值感水平的降低,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對其抑郁的預測作用逐漸增大,見圖1。

圖1 祖輩的長輩價值感在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與祖輩抑郁關系中的調節效應的簡單斜率分析Figure 1 Simple slope test of moderating effect of grandparents' sense of valued elder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grandparent coparenting conflict and grandparents' depression

2.4.2 祖輩長輩價值感在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與祖輩抑郁關系中的調節效應 以祖輩的CES-D 中文簡版得分為因變量,以祖輩的性別、身份角色、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工作情況、個人月收入情況和長期居住地為控制變量,以祖輩的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得分為自變量,以祖輩的祖父母意義問卷長輩價值感維度得分為調節變量,以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得分×祖父母意義問卷長輩價值感維度得分為交互項,檢驗祖輩的長輩價值感在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與祖輩抑郁關系中的調節效應。結果顯示:交互項的回歸系數顯著 (b=-0.07,P<0.05),表明祖輩的長輩價值感亦可以調節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對祖輩抑郁的影響。簡單斜率分析結果顯示,在長輩價值感水平高的祖輩中,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對其抑郁有正向預測作用(b=0.27,P<0.05);對于長輩價值感水平低的祖輩,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對其抑郁同樣有正向預測作用(b=0.41,P<0.05),且預測作用更明顯,表明隨著祖輩的長輩價值感水平的降低,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對其抑郁的預測作用逐漸增大,見圖2。

圖2 祖輩的長輩價值感在祖輩-父親共同養育沖突與祖輩抑郁關系中的調節效應的簡單斜率分析Figure 2 Simple slope test of moderating effect of grandparents' sense of valued elder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ther-grandparent coparenting conflict and grandparents' depression

3 討論

3.1 參與養育孫輩的祖輩抑郁現狀及其影響因素 本研究發現,參與調查的祖輩中,存在抑郁傾向者占12.0%,低于一項針對鄭州市隔代撫養老年人的調查結果(26.80%)[31]?;橐鰻顩r與受教育程度是祖輩CES-D 中文簡版得分的重要影響因素,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祖輩CES-D 中文簡版得分越低,在婚的祖輩與離異或喪偶的祖輩相比CES-D 中文簡版得分更低,這與既往研究結果(受教育程度高與在婚是中老年人抑郁的保護性因素[32-33])一致。長期居住地對祖輩CES-D 中文簡版得分有影響,與居住于農村的祖輩相比,居住于城市的祖輩CES-D 中文簡版得分更低,這可能與居于城鎮和鄉村的祖輩在經濟條件及社會地位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有關[34]。無業的祖輩相比于全職或兼職的祖輩CES-D 中文簡版得分更低,究其原因,可能是全職或兼職的祖輩需要面對工作與照顧孫輩的雙重壓力[35],故其更易發生抑郁。另外,本研究發現,長期居住地是祖輩個人掌控感問卷得分的影響因素,與既往文獻報道的結果基本一致,既往研究發現居住地不同的個體因生活環境不同,個人掌控感水平存在明顯差異[36]。

3.2 祖輩-父輩共同養育沖突、祖輩個人掌控感與祖輩抑郁的關系 本研究發現,無論是祖輩與孫輩父親間或是祖輩與孫輩母親間的共同養育沖突,均對祖輩抑郁有明顯的直接影響。一方面,家庭成員間的沖突歷來是影響家庭成員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37];另一方面,孝文化影響下,孝敬、贍養父母是子女應盡的義務[38],而祖輩-父輩共同養育沖突可能會使祖輩的家長權威感受損,從而導致其產生不良情緒或出現抑郁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祖輩-父親、祖輩-母親共同養育沖突對祖輩抑郁的影響中,祖輩的個人掌控感均存在中介作用。祖輩可能會因教養意見未被孫輩父母采納而與孫輩父母產生代際沖突,進而產生無力感[39]。另外,經歷共同養育沖突的祖輩也可能傾向采取不發表意見的策略來避免共同養育沖突[40]。無論哪種情況出現,都會導致祖輩的個人掌控感下降。而個人掌控感水平較低可能會讓祖輩感到難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并失去直面、解決共同養育沖突的信心,從而對其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響,甚至導致其發生抑郁。

3.3 祖輩的長輩價值感在祖輩-父輩共同養育沖突與祖輩抑郁關系中的調節效應 本研究發現,祖輩-父輩共同養育沖突對祖父母抑郁的影響具有條件性,即不同的祖輩長輩價值感水平下,祖輩-父輩共同養育沖突對其抑郁的影響程度也會有所不同。當祖輩的長輩價值感水平較低時,共同養育沖突對其抑郁的影響更大,這可能是因為長輩價值感水平較高的祖輩更能認同自身的身份角色,并認識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意義,進而有助于減少因教養意見分歧而導致的共同養育沖突對其自尊及自我價值感造成的傷害。且長輩價值感處于高水平的祖輩自尊水平常更高,把祖輩-父輩共同養育沖突發生的原因歸因于自身因素的可能性更低[41],故其出現抑郁情緒的風險也更小。反之,根據風險增強模型[42],兩種風險因素同時出現時造成的不良后果重于兩者單獨出現時各自造成的不良后果的簡單相加。祖輩-父輩共同養育沖突可導致祖輩處于強烈的應激狀態,若祖輩的長輩價值感水平又較低,將更加難以有效緩解壓力,進而使其抑郁發生的可能性明顯增加。

綜上所述,本研究深入探討了祖輩-父輩共同養育沖突對祖輩抑郁的影響,并分析了祖輩個人掌控感、長輩價值感在其中的作用機制,發現無論是與孫輩母親之間還是與孫輩父親之間的共同養育沖突,均會導致祖輩抑郁傾向增強,且祖輩個人掌控感在祖輩-父輩共同養育沖突與祖輩抑郁的關系中起中介作用,而祖輩的長輩價值感在其中存在調節效應。一項針對抑郁患者的網絡自助干預研究結果顯示,網絡自助干預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個人掌控感水平,進而有助于緩解其抑郁癥狀[43]。根據符號互動理論,個體的自我評價是在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形成的[44],長輩價值感是一種自我認知,其水平會因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而產生變化。研究結果顯示,團體心理干預有助于提高個體自尊水平[45]。這些結果均提示祖輩的個人掌控感和長輩價值感是可以通過適當的干預得以提升的。結合本研究的發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定期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增加疾病篩查項目,以增強參與養育孫輩的祖輩的健康意識,早期發現其存在的健康隱患,降低其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風險。同時,應開發致力于提升祖輩角色能力的教育課程,以幫助祖輩提升個人掌控感水平。另外,可嘗試讓祖輩成為家庭保健員,鼓勵祖輩向家人傳遞健康知識,并在定期召開的家庭會議上,總結祖輩向家人傳遞的健康知識的量,感謝祖輩為促進家庭成員健康做出的貢獻,進而助力提升祖父母的個人掌控感水平。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定期邀請醫聯體內三級綜合性醫院或??漆t院的專家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舉辦連續性的團體治療活動,以增強祖輩的長輩價值感。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未考慮年齡、人口流動性對祖輩抑郁的影響,因人口流動造成的個人社會資本剝離可能對祖輩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著重要影響,未來有必要對隨遷祖輩進行深入調查;其次,未將其他與共同養育相關的重大生活事件、與祖輩子女相關的因素納入考慮;最后,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無法對因果關系進行推斷,未來有必要進一步開展追蹤、縱向研究,對祖輩進行追訪以更確定變量間的因果關系。但本研究基于家庭系統理論,考察了兩代人在共同養育第三代的過程中發生的沖突對于祖輩心理健康的影響,結合老年人的重要心理變量(個人掌控感和長輩價值感),為老年人心理健康干預方案的制定和實施提供了新的視角。未來,將旨在減少祖輩-父輩共同養育沖突、增強祖輩的個人掌控感和長輩價值感的措施納入祖輩心理干預方案,對于降低參與養育孫輩的祖輩的抑郁風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意義。

作者貢獻:孟慧琳負責課題設計與實施、資料收集與整理、論文撰寫與修訂,并對文章負責;郭菲負責課題設計、可行性評估與實施、論文撰寫、文章質量控制與審校,并提供資金支持,對文章整體負責;陳祉妍負責課題設計與可行性評估、文章質量控制與審校,并對文章負責。

本文無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祖父母祖輩父輩
父輩們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我的祖父母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新加坡禁止家長每天將孩子送到祖父母家
父輩和祖輩的情感故事,分外美麗
祖輩學堂:幼兒園隔代開展家庭教育的實踐建構
助教帶動“夕陽”之愛
樂于助人的人更長壽
接過父輩的旗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