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田野政治學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建構

2023-04-05 01:28■徐
開放時代 2023年1期
關鍵詞:政治學田野建構

■徐 勇

自主性體現為主體性、自覺性和能動性。主體性強調自我與外部世界關系中的自主地位。馬克思在形容小農時說:“他們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別人來代表他們?!雹俨荒艽碜约?,意味著他們只有自在性,而無自為性,缺乏作為主體的自覺。缺乏自覺是因為生產、生活和交往條件造成自我表達能力的缺失。

政治學與其他社會科學一樣,屬于外來學科。其基本理論、概念及其生產者均是外部的。當政治學進入中國后,不僅會引進知識,而且會受其生產思維所支配,造成自主性的缺失。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和學科發展,中國提出了建構自主性的知識體系。它是指知識生產者作為生產主體,根據自己的意志自覺地從事生產,并能夠生產出具有獨創性的知識產品。這一體系的建構是個龐大的知識生產工程,需要從不同路徑進入和探索。以實地調查為特點的田野政治學便是其中一種路徑,并表現出層層遞進的特點。②

一、中國性問題

問題是研究的起點。馬克思深刻指出:“主要的困難不是答案,而是問題?!薄皢栴}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雹廴魏问挛锏拇嬖诎l展都伴隨著問題?!皬哪撤N意義上說,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雹軐W術研究以問題為導向。已有的理論都是在回應問題中產生的,并在回應問題的過程中建構其學術的自主性。田野政治學作為一種路徑,比較早地獲得自主性,主要在于受“中國性問題”所牽引。所謂“中國性問題”便是產生在中國大地上并需要學者加以解答的問題。這類問題沒有現成的答案,也不宜照搬某種先在的理論,只能從中國實際出發,將問題置于中國的特定場地域中進行分析。

農村人民公社體制廢除后,我國在鄉鎮恢復建立政府,在鄉鎮以下設立村民委員會,實行村民自治。這一制度產生后引起眾多爭議和不同看法。許多外國學者將村民自治等同于村自治,無法理解作為村民自治載體的村委會為什么要接受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的領導,這便是“中國性問題”。已有的政治學教科書難以提供現成答案,只能從中國實際出發,將村民自治置于中國的制度框架里,同時進入中國田野實踐中去尋找答案。

田野政治學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始終沿著“中國性問題”的產生和演變展開,并走向深入。起初,田野政治學主要是從基層民主的角度研究村民自治。其代表作包括《中國農村村民自治》等。⑤隨著村民自治從農民自發行為提升為國家的制度行為,在實踐中面臨著許多新問題,特別是如何讓具有現代民主要素的村民自治制度在一個傳統鄉土社會土壤里扎根和生長,成為新問題。許多外國學者運用現代政治科學的計量、數據分析等方法,研究村民自治的選舉問題,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難以解釋村民自治的社會基礎問題。田野政治學從中國的村民自治是在中國傳統鄉土社會土壤上生成的實際出發,對傳統中國社會進行了大規模的田野調查,試圖從歷史政治學角度對村民自治的演進進行深入探討,其代表作包括《國家化、地方性與村民自治》等。⑥自村民自治載入1982 年憲法之后的40 年,田野政治學歷經三代人圍繞這一問題進行自主性研究,并取得了大量成果。

二、獨立性思考

問題是研究的起點。對問題的獨立思考體現著作為學術主體的自覺。政治學是一門規范性極強的學科,關注應當性和正當性,主要使用規范方法。田野政治學作為政治學研究的一種路徑,一開始便建立起自己的研究方法及其優先性,即:追求實際,實際先于理論;追求實證,事實先于價值;追求實驗,實驗先于方案。這一方法促成了獨立思考的思維:學習既有知識但不為其束縛,能夠提出與既有結論所不同的觀點。

當具有現代民主性的村民自治確立為國家制度之后,其在進入鄉土社會的實踐中究竟如何?政治制度是否如計算機的軟件輸入后便可以按設定目標運行?為此,田野政治學沒有想當然,而是注重實驗,并在三個點進行了長達8 年的村治實驗。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在作為國家制度的村民自治推進中,國家是一個重要變量。村民自治的進展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政府主動性。這與中國傳統和西方早期的內生自治都有所不同。⑦

中國的改革從農村開始。農村改革取得了三項被認為是偉大創造的重要成果,即家庭承包、鄉鎮企業和村民自治。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家庭承包是在對人民公社體制的否定中成長的。為什么經歷了數十年的人民公社體制之后,特別具有傳統性的一家一戶生產經營會重新崛起?具有支配性的中國農村本體傳統究竟是“村社”還是“家戶”?田野政治學從一家一戶這一基本事實出發,通過比較研究,提出了家戶是中國傳統社會的本源性傳統。⑧由家戶內生的責任機制使得家戶具有強大的韌性,在當今仍然有生命力。⑨

田野調查是田野政治學的基本功,農民話語是學術研究的重要源泉,并與頭腦中原有的知識形成對話。在20 世紀80 年代開啟的田野調查中,我們問及農民實行家庭承包制以后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得到最多的回答是“自由了”。顯然,自由潛藏于中國社會之中,只是這種自由為長期流行的“東方專制主義”理論所遮蔽。田野政治學基于田野事實,對潛藏于社會之中的農民自由作出了“東方自由主義”表達。⑩

三、原創性概念

知識體系是由一個個概念構成的。概念是對事實或理論的概括,是學術思想的精粹。核心概念集中體現了一種學說或一個學派的思想成就和主張,也是學者和學術共同體的身份性標識。能否建構具有原創性的概念是建構自主知識體系的基點,也是學術自主能力的體現。田野政治學在田野調查基礎上比較早地開始建構原創性概念。

一是基于事實和調查建構新概念。人民公社體制是“政社合一”的體制。廢除人民公社體制之后,在鄉鎮恢復設立政府,在鄉鎮以下設立村民委員會,實行村民自治。如何概括這一體制,田野政治學的開拓者張厚安教授提出了“鄉政村治”的概念,并進行了論證。這可以說是中國的政治學者比較早的對概念的建構。田野政治學在確立中國家戶傳統的過程中,提出了“家戶制”的概念,將一家一戶事實提升到學理層面,建構起與村社制、部落制和莊園制相對應的學術概念?;谖鞣皆缫严Ф袊L期延續的血緣宗族事實,建構“祖賦人權”概念,拓展了權利來源觀念。?

二是對外來概念進行創造性轉換。社會科學必須學習、借鑒和吸收外來概念。田野政治學的態度是將其作為方法和工具,為我所用,而不是固定不變的規范,自我束縛。方法和工具多多益善,但只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國家建構是西方政治學的經典概念。這一概念建立在西方封建社會“空地”上。田野政治學在引進這一概念時,注意到中國國家建設的持續性,將國家建構轉換為“國家化”,更加強調國家建構的過程性和互動性。?

三是作為方法的概念。概念既是對現象的概括,作為話語,也可以作為一種分析方法?!皣一笔腔谥袊涷炦M行擴展和轉化的概念,在使用的過程中對這一概念賦予方法論的涵義,是一種基于中國本土經驗的研究范式,但也具有超越本土經驗的“一般”研究能力。?這一概念作為方法運用于鄉村治理研究,包括《國家化、地方性與基層治理》《國家化、地方性與村民自治》等。?

四是建構概念家族的自覺。因為對個別問題的研究,學術界提出了一些具有原創性的概念。但在田野政治學看來,現有的概念建構更多的是基于一定經驗,表現為個別的、零碎的、孤立的、互不關聯的“概念孤兒”狀態。政治學的概念建構需要超越這一狀態,為“概念孤兒”尋家,讓“概念孤兒”成家,以推動概念建構的體系化。在“國家化”的種概念之下,建構了若干屬概念或子概念,如“積極國家化”“治理國家化”等。?

四、學科性進入

自主的知識體系是以專門的學科發展為基礎的。學科意味著專門性學問、專業化研究和相應學術共同體的建構。中國的知識很豐富,但未能學科化,直到近代以后引入專門的學科。田野政治學從“中國性問題”出發,注重獨立思考,建構原創概念,再將田野成果帶入學科殿堂,使田野研究具有學科性意義。

政治學研究以國家為對象。西方的國家以個體為基礎,超越了前國家組織的家庭。西方政治學沒有家庭的地位。在中國,一家一戶是長期存在的事實,基于這一事實,田野政治學提出了“家戶制”,再進一步是將家戶帶入國家,將“家戶制”置于中國政治學的學科體系中進行研究,發現為什么中國是“家天下”而不是“神天下”,“家國結構”對中國的國家進程和國家治理的影響如何。田野政治學者圍繞這一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

田野政治學是以田野調查為基礎的政治學研究路徑。作為對象的田野,可以多學科進入。單就田野本身,更多是社會的層面,是社會學、人類學和民族學的研究對象。田野政治學的本體是政治學。政治學研究田野,是從社會的角度研究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從中發現國家制度具有單一性而國家面臨的社會具有多樣性,由此使田野研究具有政治學的學科意義。

五、經典性議題

自主的知識體系是在研究問題中產生的。任何一種事物都會有因為事物本身而產生的具有支配性的基本問題。人們在回答這些基本問題的過程中產生具有持久性的經典性議題。這些經典議題既是獨到的見解,又為后續研究提供了新的起點。西方社會科學產生較早,提出了大量經典性議題,如“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等。隨著“中國性問題”研究,田野政治學開始關注基層治理的基本問題,并試圖回答相應的經典性議題。

“政權內卷化”是美國學者杜贊奇根據近代中國的國家建構進程和特點,提出來的一個經典性議題。這一議題主要是基于自上而下的國家建構提出來的。田野政治學基于田野調查,從社會的角度回答這一議題,提出了“板結社會”的概念,認為自上而下的國家滲透未能成功,相當程度在于地方性權威構成的“板結社會”。經過土地改革等一系列社會改造,打破板結,國家權力才得以順暢地進入社會之中。?

“雙軌政治”是費孝通先生針對傳統中國基層治理提出來的重要議題。田野政治學者通過對當下基層治理的考察,發現當下的國家治理已實現“縱向到底”,政府網絡自上而下一直延伸到家戶?;鶎咏M織成為國家與社會的交互點,國家與社會相互滲透。傳統并立的雙軌正在合為一體。而自上而下的單向治理正在走向上下互動的“雙向治理”。

六、體系化理論

自主的知識體系是一個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概念構成的系統。田野政治學基于田野調查生產出一系列概念。但由于田野經驗的局限性,使得概念之間缺乏相互關聯,只是一些“概念孤兒”。這些“概念孤兒”雖然具有獨立性,但因為缺乏相應的概念支撐,十分脆弱,難以應對世界知識市場的競爭。體系化理論生產問題提了出來。

一是強化基礎理論研究,進行理論整合。社會科學面對大量社會政治現象及其相應的話語,人們受限于具體問題,經常使用日常話語,但缺乏相應的基礎研究,難以回答問題的根源。如人們經常使用“底層”“基層”的話語,對于這類話語的涵義缺乏深入的分析,也難以回答為什么一度作為熱詞的“底層”很快消失了。田野政治學以基層治理為主要研究對象,近年來致力于相應的基礎理論研究,從單一制的國家結構的角度界定基層,將基層定位于國家與社會的結合部位。?通過國家結構這一政治學的基礎理論,將田野政治學創建的一系列概念整合為一體,如“鄉政村治”“代理人與當家人”“國家化與農民性”“家戶制與國家”等。

二是以問題為導向和線索建構知識體系。知識體系是由不同的研究主體共同努力形成的。田野政治學是具有共同方法和路徑的政治學人共同體。這一共同體由不同的學者所組成。如何將不同學者的研究聯結起來,形成自成一體的知識體系,需要尋找聯結紐帶。田野政治學試圖建立起問題聯結,即通過基層問題及其回答基本問題的經典議題,將相關的研究聯結起來,形成體系化的理論。田野政治學從單一制國家結構出發界定什么是基層、基層社會及其基層社會治理,提出了基層治理特有的兩大基本問題,一是國家上層與基層的關系,二是基層社會的活力與秩序的關系。前人對基本問題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經典性議題,如費孝通先生的“雙軌政治”“無為政治”等。隨著現代化建設,這些經典性議題需要給予進一步的回答,并在回答過程中形成體系化的理論。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63頁。

②徐勇:《田野政治學的構建》,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版。

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89—290頁。

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42頁。

⑤徐勇:《中國農村村民自治》,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⑥任路:《國家化、地方性與村民自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2年版。

⑦馬華:《村治實驗:中國農村基層民主的發展樣態及邏輯》,載《中國社會科學》2018年第5期。

⑧徐勇:《中國家戶制傳統與農村發展道路——以俄國、印度的村社傳統為比較》,載《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第8期。

⑨陳軍亞:《韌性小農:歷史延續與現代轉換——中國小農戶的生命力及自主責任機制》,載《中國社會科學》2019年第12期。

⑩徐勇:《東方自由主義傳統的發掘——兼論西方話語中的“東方專制主義”》,載《學術月刊》2012年第4期。

?徐勇:《祖賦人權:源于血緣理性的本體建構原則》,載《中國社會科學》2018年第1期。

?徐勇:《現代國家建構中的非均衡性和自主性分析》,載《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 年第5期。

?陳軍亞:《國家化:基于中國國家實踐的理論和方法》,載《南國學術》(澳門)2021年第4期。

?田先紅:《國家化、地方性與基層治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版。

?第四期、第五期政治概念研究工作坊,2022 年,武漢、南京。

?黃振華:《國家治理的家戶邏輯:基于田野政治學的分析進路》,載《學術月刊》2021年第7期。

?陳軍亞:《超越內卷:“板結社會”與國家滲透》,載《社會科學》2022年第4期。

?徐勇:《將基層帶入國家:單一制、基層社會與國家建設》,載《國家現代化建設研究》2022年第2期。

猜你喜歡
政治學田野建構
希望的田野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在希望的田野上擔當作為
70年中國政治學議題變遷與轉向
居住的政治學
在希望的田野上
建構游戲玩不夠
微信中的政治學資源及其利用
緊抓十進制 建構數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數的認識》例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