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視野下,關于初中語文課教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策略探析

2023-04-05 03:56甘肅省嘉峪關市實驗中學
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 2023年1期
關鍵詞:語文課立德立德樹人

◇甘肅省嘉峪關市實驗中學·馬 簫

一、初中語文課實施課程思政的意義

(一)課程思政對語文課教學的促進作用

初中語文課涉及古今中外人類情感、價值、生活等諸方面的內容,成為滲透德育的重要載體。教師在教學時應把語文素養能力和德育素養有機結合,充分運用學科本身的優勢,選擇性地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載體,在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地發揮德育功能,可以實現語文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在語文課教學中滲透課程思政,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且語文知識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如果教師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思政知識,并將其傳授給學生,學生能感受到語文學科具備的魅力,并在學習中深入探索語文知識,在和教師互動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從而實現教育目標。

(二)把思政元素融入初中語文課堂的必要性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要求,“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基礎性,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成果,提升核心修養,認同中華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課程思政視野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語文課教學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初中語文課教師要依據《課程標準》,結合統編教材具體內容,通過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培育愛國主義精神、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等方面落實立德樹人,做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三)思政課程和其他課程同向同行的需要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僅靠思政課教師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各學科同向同行、協同發力,作為語文課教師要主動作為,應著眼固本培元、凝心鑄魂,將思政元素巧妙融入教育教學,講好愛國故事,引導學生厚植愛國情懷。

二、初中語文課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的思考

9月13日至9月17日,全市初中教師教學技能大賽成功舉辦,此次大賽以“同課異構”為主要模式,旨在以賽促學、以賽促研、以賽促教,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引導廣大教師落實新課程理念,夯實教學基本功,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參賽教師以不同視角分析學生、解讀教材,教學內容設計合理,教學組織各具特色,比賽過程精彩紛呈,充分展示了參賽教師優秀的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此次教學技能大賽是基礎教育階段“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階段性成果的交流展示會,也是“課程思政”視野下,初中語文課教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次嘗試。

初中語文課程思政的內容主要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在部分語文內容的基礎上去構建和延伸思政的內容,可通過畫龍點睛式、隱性滲透式、專題嵌入式等方法,在語文教學之中顯現思想政治內容的影子,在課堂內外的教學中以多種方式去實施。在此次教學技能大賽中,有一位執教老師講授《回憶我的母親》,這篇文章是朱德同志在母親逝世后用血淚寫下的。朱德同志以純質的語言描寫了一位普通樸實的母親。在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執教者通過“小”切口、“小”素材、“小”細節、“小”問題深入探索,講清“大”道理,讓整堂課變得“有知”又“有味”,讓“強大的精神力量”浸潤學生心靈,整個課堂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實施技巧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部分教師對于課程思政的認識上還有偏差,往往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出現兩個誤區:把語文課上成了思政課,或者是在授課過程中對于思政元素的運用很生硬,顯得牽強附會,沒有真正實現教學目的。課程思政對執教者的教學實踐、教學的設計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精心設計。如何挖掘教材中的元素,在教學中設計哪些環節,在安排上要精準,實現教材課文中教育要素與思政課內容的有機結合,這樣才能提高思政的內涵。二是科學。在初中語文課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需要處理好守正與創新的關系。在整堂課設計中,利用固有的思政元素,深入挖掘教材,完成教學目標,授之以漁的同時,最后要有情感的升華。三是要做到巧妙運用。課程思政視野下,在初中語文課教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要跳出思政課教學的思維慣性,尋找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契合點,探索、創新思政課的內容、模式和實踐方式。

四、初中語文課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策略

(一)提升語文課教師對于課程思政的認識

在教育教學中發現,教學過程大多是知識的傳授,僅僅是完成一課時教學任務,重專業培養,輕思想教育,幾乎看不到任何思政教育創新點。在課后反思的研討交流發現,在基礎教育階段,部分教師對于課程思政的理解不到位、認識不夠,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班主任及思政課教師的任務。同為育人,課程思政是不分教育學段的,這就需要從上到下做好總體部署,加強“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融合方面的培訓力度,轉變對課程思政的狹義認識。在提升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之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找準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文化意義,要進行品質閱讀,同時也要展開價值閱讀,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關注文學作品的謀篇布局、思想情感,同時探究文章中描述對象以及人物塑造的方式方法,把握文學作品背后所蘊含的深層次價值和意義,將其和課程思政結合起來,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的發展。如此一來,不但可以讓學生明確與課程思政相關的內容,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知,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中達成“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提高語文學科教師的政治素養

新的教育時期對于語文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注重學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足夠熟悉和了解是語文課教師應當具備的素養之一,俗話說“給學生一杯水,就要有一桶水”,只有教師充分的了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融入。比如《論語》《老子》,唐詩、宋詞、元曲,四大名著等著名的文學作品,在學科中有機滲透,將經典、有意義的故事講給學生聽,不僅能拓展課外知識,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習語文的趣味性。因此,語文課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實踐中,要善于捕捉學科本身的育人元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同時,加強自身學習,特別是對于新的教育理念,擴大知識面,既要成為專家又要成為雜家,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引經據典,提高個人綜合素養,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做到有的放矢。

在新的教育時期,教師應當善于學習,使用互聯網搜集與自己教學相關的視頻內容,觀察其他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方式、貫徹落實的教學理念等,結合自身的教學現狀以及執教班級中學生的學習現狀,將新的教育理念融會貫通,使用到日常教學中來,給學生呈現更多的互聯網資源,將優秀的傳統文化、思政知識等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對學習新知識始終保持較高的興致,如此便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三)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政元素”

語文學科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在教材中約百分之八十的篇目是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這就需要我們語文老師在教育教學中深度挖掘教材每一篇目所蘊含的德育要素,實現立德樹人。這些經過編者精心挑選的文章,這些文質兼美、膾炙人口的作品,具有深刻鮮明的思政教育內容,有的是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的,有的是贊美勇敢堅強道德品格的,有的是表達積極向上、奮斗不息的思想道德情感的,這些為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堅定“四個自信”,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要充分發揮教材的這一優勢,深入發掘語文課程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資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讓愛國主義教育貫穿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使所有教學活動都肩負起“立德樹人”的功能。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與課程思政相關的內容,并且將傳統文化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去,實現文化育人的教育目標。語文學科中本身包含了大量與課程思政相關的文化內容,教師將這些內容和語文知識結合起來,不但會讓整體的教學變得更加的豐富且有趣,同時也能夠起到一定的育人作用。因此,教師通過教學來發挖掘語文教材中與課程思政相關的課文,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中有效地獲得一定的發展,這樣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還能夠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中獲得全面發展。

(四)勇于打破教學常規

課程思政不是機械的生搬硬套,不是將語文課上成政治課,而是掌握“課程思政”這種思維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現在教學設計上就是要把學生的思想政治培養作為課程教學的目標,放在首位,并與專業知識講授相結合。例如教學設計以“看·見”為主題,從看貧苦家境見勤勞母親、看社會背景見勤勞母親、看深情感激見報恩決心、看卓越功績見報恩決心四個任務層面,由淺入深地理解文章內容。教師通過感情真摯的朗誦,以讀代講,引導學生理解平實的文字中蘊含的真摯情感。特別是在拓展提升環節,將文中的愛母親、愛黨、愛人民和新時期“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相結合,引導學生發出新時代青少年的錚錚誓言。

教師要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主要內容等有機、有意、有效地納入整體教學布局和課程安排,做到專業教育和核心價值觀教育相融共進,引導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踐行者;同時在新的教育時期,教師要創新自己的課堂教學方式,選擇適合教學內容和班級中學生學習現狀的教學策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專注于課堂,并且積極回答、探索教師提出來的教學任務,教師融入課程思政、道德品質等相關的內容也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讓學生對語文課堂始終保持新鮮感,這樣他們就會高度配合教師的教學,為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奠定基礎。

(五)在寫作中滲透思政教育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表達思想感情的主要途徑。教師在布置作文題目時應該精心設計,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例如: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關注時政熱點、關注生活,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鼓勵學生嘗試寫讀書筆記也是很有必要的,這便于教師及時關注學生思想動態,有的放矢地實施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寫作和思政教育相得益彰??v觀近幾年中考語文作文,對于學生人文素養有更高的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寫作過程中涉獵的太少,往往限制了寫作的發揮。

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給學生提供寫作和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習到的內容運用到寫作與實踐中去,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幫助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中逐漸學會關注身邊的大小事情,積累寫作素材,這樣也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學會在復雜的信息中篩選適合自己的、可以利用的信息,讓學生在搜集相關資料、觀察時事政治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形成正確的三觀。教師要教給學生寫作的技巧,讓學生利用高效率的寫作技巧來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這樣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學生在學習和寫作的過程中失去寫作的興趣。教師選取相關的思政教學內容,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挖掘語文知識中的思政元素,結合初中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思想狀況開展寫作教學,使得學生利用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知識來進行有效的寫作,提升學生的整體寫作能力,當學生能將所學習到的內容運用到寫作中去時,也表明學生已經對所學的內容有了更加明確的認知。

(六)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拓展思政教育

語文課的學習光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需要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頭腦,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語文課外活動是語文課教學的有效補充,是拓展思政教育的途徑,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授課之余,可以通過詩朗誦、猜燈謎、演講比賽等趣味活動提升語文素養。例如以“吾之所幸,生于華夏”為題,通過演講,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學生在參與演講之前,需要搜集相關的資料,如此一來,學生可以在搜集相關資料的過程中了解到與演講題目相關的內容,并且對一些歷史事件和歷史內容有所了解,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充分意識到國家一路走來的不易,了解我國在祖國發展中所做出的明智舉動,并且在“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引領下逐漸具備思政素養,引導學生逐步增強自身的愛國主義、民族自豪感,并且自覺承擔起民族崛起的重要責任,樹立起遠大的志向,并在演講的時候充分感受到現場其他選手的激情,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并在這種情感的激勵下,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去,為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七)上好閱讀課

語文教學中,學生是主體,閱讀教學應以學生自己閱讀為主,因此,語文老師就必須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魯迅先生的“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告訴學生路在腳下,不必迷茫尋找。教師將語文德育教育與課外閱讀和互聯網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一些適合他們年齡段的優秀作品和一些優秀的網站,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增加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和道德素養。

閱讀內容中包含著更多的課程思政相關內容,教師要深入挖掘文本中的具體知識,將其課程思政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語文閱讀的內容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語文課程中有詩歌、散文等不同的內容,而且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出來的,非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一些文章,這些文章具有比較豐富的人文價值,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同時,這些文章也有勵志教育意義,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不斷地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教師要深入挖掘課文中的具體內容,挖掘語文知識中的思政元素,并且了解班級中學生的實際學習特點和性格特點,結合學校以及社會對于學生的各種學習訴求展開閱讀的教學,使得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中更好地了解文學作品中的思想內涵,提升學生的整體人文素養,讓學生的道德品質得到提升。例如在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知恩圖報的道理,使得學生在閱讀中提升自身的品質,促進學生整體能力的提升。

結語

語文學科是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個很好的載體。作為初中語文課教師,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做教育的有心人,處理好守正與創新的關系,探索實踐語文教學的新路徑。

猜你喜歡
語文課立德立德樹人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探索
可怕的語文課
語文課里掙分忙
語文課應該培養什么?
華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遠
立德樹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碩人才培養路徑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怎樣才能上好一節語文課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