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現實困境與發展路徑

2023-04-05 11:49王澤芝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協同思政能力

王澤芝

(湖北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襄陽 441053)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與社會現實結合起來”的建設理念。[1]這為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時也為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創新指明發展方向。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門聯合出臺的《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進一步為加強新時代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具體行動指南。重視并加強實踐教學,首要任務就是整體性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由于傳統意義上重理論教授,輕實踐教學,在實踐教學方面存在認識模糊、行為滯后、流于形式或居于表面等問題,其中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整體不強表現突出,因此,如何整體性提升思政課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就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課題。

1 高校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研究回顧與展望

實踐性是高校思政課的重要趨向,提升實踐教學能力是課程質量提升和內涵發展的內在構成,也是涵養德育力量與實現教育轉化的依憑,提升實踐教學能力貫穿高校思政課教師能力發展全過程。新時代,思政課實踐教學能力日益引起學界關注,綜合來看,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1)從定性層面探究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概念特性、結構要素與實踐路徑。實踐教學能力是“教師力量”及其教育轉化的根本倚重,實踐教學能力培養模式是按照教師成長要求,以不同階段和層次開展的系統化發展教育模式,圍繞理論課程、實踐教學、實踐平臺三要素建構多階段一體貫通的課程體系、多層次交叉融合的教學體系、多方位協同共育的實踐體系(白鑫剛,2022)[2]。實踐教學能力是其完成實踐教學目標,是其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各個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綜合職業素養。教師是實踐教學的實施者,須以建機制、搭平臺、構建實踐渠道等提升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范方紅,2016)[3]。

(2)從定量層面探討高校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指標體系、核心要素與影響因子。選取樣本,通過開放式、主軸式、選擇式編碼的文本三級編碼過程,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核心教學能力的質性材料進行量化處理,建構由政治堅守力、知識活化力、情感感召力、跨域融合力、價值判斷力五個能力要素構成的教學核心能力解構模型(張姝、鄧淑予,2021)[4]。

(3)從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中闡述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構成要件。定性分析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社會協同,通過社會協同融合校內外各級各類元素,協同組織實施實踐教學活動;定量分析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社會協同現狀和問題,完善基于思政必修課的社會協同機制、健全基于與專業結合的社會協同機制、建立基于創業就業的社會協同機制(曹楨,2022)[5]。

既有研究從結構要素、能力特性出發,對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進行概念界定、指標建構和實踐路徑探討,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教師教學能力的基本特性、內在結構和實踐模式,這些研究對系統、深入探討教學能力提升有一定積極意義,但既有研究大多停留于教學能力培養的整體性層面,忽視了思政課的獨特場域,對思政課實踐教育本質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探討不足,有加強探究、持續關照的必要性?;诖?,本研究聚焦于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探究高校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現狀、發展路徑。

2 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現實困境

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關涉多元化主體、多樣化渠道、多變性內容,因此提升思政課教師綜合性能力至關重要,其中提升實踐教學能力是時代發展所趨向,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提升不但取決于思政課教師自身,還受外在客觀條件的制約。綜合來看,提升實踐教學能力,面臨實踐教學機制不到位、平臺建設不匹配、社會渠道不暢通等現實問題的掣肘。

(1)實踐教學保障評價機制不健全,提升實踐教學能力動力不足。隨著思政課的調整變革、“98方案”“05方案”的相繼出臺以及實踐教學改革創新,提升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重要性已形成廣泛共識,但實踐教學形式化的現實狀況并未根本改善,一方面受限于傳統認知水平的拘泥,盡管實踐教學理念已經提出,但并未完全跳出實踐教學附屬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等同于社會實踐的認知窠臼;另一方面源于配套制度不齊全,思政課實踐教學責任部門、師生之間的協調溝通、風險防范等保障機制與反饋改進、互動激勵等評價機制還未形成體系。缺乏健全的實踐教學保障評價機制,統籌整合就成為空中樓閣,實踐教學的積極主動性、主觀能動性、激勵驅動性就會逐漸被消解,健全保障機制為教學提供組織安排、師資隊伍、評價激勵,這對解決思政課實踐教學前期準備缺乏統籌性、實施過程缺乏指導性、完成缺乏合理性激勵等問題提供動力源泉、根本保障,確保實踐教學的諸環節,高校內部各責任機構、主導教師、主體學生形成良性互聯互動,有助教學能力提升、教學目標的實現。

(2)實踐教學師資隊伍水平參差不齊,提升實踐教學能力的支撐條件欠缺。信息技術時代,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改變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網絡拓展我們的交往范圍,深刻影響著人際交往和社會生活??茖W技術的發展,為思政課教師提供提升知識能力的廣闊視域和獲取訊息的便捷通道,但也帶來更多的風險挑戰,瞬息萬變的時代浪潮、能力多元化的時代需求、綜合運用的素質能力等,都要求配齊配強實踐教學團隊,但目前來看,思政課實踐教學隊伍建設有待優化。首先,高精尖人才短缺,尤其是跨領域、跨層次研修經歷不足,統籌規劃、系統思維素養不夠;實踐教學認知水平、實操水平差異大,設計安排欠靈活性、適用性,實操能力有待提升;拘泥于網絡新媒體的封閉式格局;名師、名家等師資隊伍平臺活躍度不高;未能充分挖掘人才庫延伸輻射作用,校際交流、校企合作、小弟互動人員協同能力不夠;思政課師資隊伍培訓補短板提質量效果不明顯。

(3)高質量的實踐教學平臺、渠道匱乏,提升實踐教學能力的質效不高。從“思政小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夯實實踐教學平臺、拓寬實踐教學渠道、加強相關機構協同合作是關鍵。目前來看這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呼聲雖高,但尚未引起教師和管理部門的充分重視,思政課實踐教學平臺虛化、形式化,對學生吸引力不夠;由于思政課實踐教學條塊分割,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資源互通、協作互聯的共識和平臺,致使合力不足,[6]與之匹配的指導人才的匱乏,導致平臺建設質量難以保證;思政課實踐教學形式手段單一,學生對思政理論具象化、通俗化的獲得感低下,參與積極性不高;社會組織或部門對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認知不全,社會力量或資源協同內涵不足,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參與;相關社會機構協同合作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協調度與實際需求不匹配。綜合來看,實踐教學平臺、溝通交流平臺建設滯后,高?;蛏鐣形刺峁┤谕ǖ膶嵺`教學渠道,難以發揮同頻共振作用,制約實踐教學能力提升。

3 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

整體性提升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須建立健全高整合度的保障評價機制、高匹配度的實踐教學隊伍、高協同度的實踐教學渠道。

(1)健全高整合度的實踐教學管理機制是提升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保障。從整體上而言,高校相關部門通過規范化、常態化的管理制度約制實踐教學設計者、參與者與管理者的行為,使思政課實踐教學有章可循、有規可依,確保高校內關涉部門協調運轉、各環節有效銜接。高整合度的配套制度建設,有助于高校內部實踐教學各相關部門協同作用,人員、經費、物質有序調動,形成良性運轉機制,確保高校思政課教師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就具體層面而言,隨著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深化發展,高校已將實踐教學納入課程必要環節之中,并制定相關方案、確立相應學分,然而風險預警、防范與化解機制尚未建立,基于實踐教學的廣延性與不可預知性,將風險防控納入實踐教學管理機制至關重要;建立實踐教學實施前期報備、實施過程中權責利界定、實施后的成果展示“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規章制度,有助于加強實踐教學主體責任意識、反思意識,形成統籌規劃設計、風險防控與反饋總結的完整閉環,實現實踐教學預期目標。完善思政課教師隊伍培訓制度,通過多層次、寬渠道的高校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培訓,整體性提升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素養,師資隊伍培訓是系統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完成,須建立能力提升常態化機制、激勵機制、考評機制,通過諸如掛職鍛煉、訪學、寒暑期培訓等制度,使實踐教學能力提升日?;?、持續化;通過納入職稱評聘規則,實踐鍛煉、培訓經歷及效果作為評聘的優先條件,激發實踐教學主體創造力、活力,使實踐教學能力提升火熱化;通過納入年終考評,發揮評優評先進的利益驅動作用,引領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緊跟時代步伐、緊貼時代前沿、緊抓時代動態,為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培養提供充足動力??偠灾?,建立健全制度,旨在集思廣益,調動各方資源及力量,實現長期性、可行性、可操作性?;诖?,制度的規范、約制作用方能深入實踐,不至流于形式方能深入實踐,通過高整合度的相關制度的建立,各部門、各環節、各實踐教學,形成有效聯動,進而為高校思政課教師思政教學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2)加強高匹配度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是提升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根本。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力軍”和“橋頭堡”作用,依賴于師資隊伍建設的與時俱進、能力水平的與日俱增。首先,構建相對合理穩定的師資隊伍是前提,針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理論教學任務繁重,實踐教學存于形式的實際情況,采取整合師資資源,充分發揮黨團、社團組織及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作用,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到實踐教學環節,另外,聘請責任心強、能力突出的實踐基地干部擔任兼職教師,多元化開發實踐教學主導力量,以彌補實踐教學師資不足、能力欠缺;其次,形成重視實踐教學的理念、積極參與實踐教學是關鍵,高校須不斷強化思政課實踐教學重要性與必要性的認知,充分發揮實踐教學的作用,進一步明確實踐教學具有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地位,通過將實踐教學實質性地納入各種激勵考評、總體考核等,切實調動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創造性,確保教師以主導性力量投入到思政課實踐教學;最后,提升綜合素養是落腳點,具備強勁的社會實踐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是落實實踐教學的保證,通過加大師資培訓力度,打造具有高素養的面向實踐教學發展需要的教師隊伍,創造條件鼓勵教師深度參與社會實踐、社會調研、社會學習,通過實踐學習、實踐鍛煉整體性提升教師理論聯系實際、綜合素質能力,進而有效開展實踐教學。

(3)構建高參與度的實踐教學渠道是提升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關鍵。將系統思政教育轉化為實踐教學,形成以實踐、辯證、聯系觀點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運用能力,是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主旨,實現這一主旨的關鍵就是以積極有效的參與提升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其一,以系統思維打造認同度高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內容體系,通過統籌規劃、有序落實,創新實踐,挖掘面向時代的主題內容,找準著力點,通過既定動作和拓展延伸等形式途徑,促進思政課程與社會有序接軌,讓實踐教學與見習、社會調研與學生活動有機融合,引導師生全面參與、多元協同,開發形成有質量保證的教學實踐體系;其二,以整體思維形成融通度高的交流合作平臺,信息技術時代,借助平臺的強互動性、便捷性、即時性,能有效調動實踐教學參與主體的積極性,實現參與主體眾多、參與形式多樣、參與內容多彩,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實踐教學效果。通過高校內部相關部門、師生之間交流管理平臺及校級交流、校企合作平臺搭建,加強交流溝通、形成資源分享、達成共贏合作,同時也提升思政課教師信息運用、組織協調等實踐教學能力;其三,以開放思維建成適用度高的社會協同機制,社會協同主要包括主體協同、內容協同、資源協同,即通過人員交流、交往、交融,深度融合內容,調動資源要素等方式,實現實踐育人要素、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優化使用,確保思政課實踐教學取得實效。

猜你喜歡
協同思政能力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