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禮縣掌葉大黃生產現狀的思考

2023-04-05 23:18趙仲杰
現代農村科技 2023年1期
關鍵詞:禮縣種苗中藥材

趙仲杰

(甘肅省禮縣中藥材開發辦公室 甘肅 禮縣 742200)

禮縣地處甘肅省東南部,隴南市北部,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的西漢水上游,全縣面積4 299.92 km2,耕地面積203.66 萬畝,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最高3 312 m,最低1 080 m,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多雨,氣候特征明顯,年均氣溫9.9℃,年降雨量600 mm 以上,年均日照1 968.1 h,無霜期183 d。土壤類型多,以山地褐色土、山地棕壤土、草原土為主,呈中性或微堿性,土層深厚,土質良好,土壤肥沃。境內得天獨厚的光、土、水、肥、熱等自然條件適宜中藥材的生長,其生產的掌葉大黃,因栽培歷史悠久,產品質量好和有效藥用成分含量高等特點,銷往全國及歐洲和東南亞等國家地區,深受市場青睞。2004 年,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禮縣大黃實施原產地地理標志保護認證,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先后注冊了“雙鹿”“銓水”“祁山”等大黃產品商標。大黃作為禮縣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在加快脫貧攻堅,調整產業結構,提升農村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支撐作用,因此發展大黃產業意義深遠。

1 基本情況

近年來,禮縣縣委、政府緊緊圍繞“精準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中醫藥與現代農業融合為重點,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培育了中藥材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132 家,發展大黃種植主產區涉及8 個鄉鎮54 個村,形成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種植模式,大黃種植已形成規模,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走出了一條集標準化種植、產品初加工、品種繁育和科研開發于一體的產業發展路子。

2 面臨問題

2.1 種苗繁育存在短板。大黃大田生產中,一部分大黃種苗除自繁自育以外,還有部分來自宕昌、岷縣等外地市場,受產地環境、種質資源、不可控制因素等方面的影響,種苗抗逆性差、優良性狀不明顯、分級不達標、品種混雜、質量參差不齊、產地不可追溯等,導致大黃產品的道地性不穩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黃生產提質增效。

2.2 標準化生產水平較低。由于地理環境限制、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的影響,大黃連片種植規模小,機械化作業程度低,標準化生產很難推進,技術服務體系不完善,合作社運營不規范,輻射帶動能力較弱,影響了大黃標準化生產的進程。

2.3 生產質量管控體系不健全。大黃種植過程中,藥農對測土配方施肥的思想認識不高,有機肥施用量達不到標準要求;對化肥、農藥安全使用知識掌握不夠,使用量不夠精準,對化肥施用依賴性強;大黃有機專用肥替代化肥很難推進,人為縮短生長周期現象普遍;農產品質量監管部門對大黃產品的檢測檢驗延伸不到位,重產量輕質量,影響了大黃的品質。

2.4 科技人才缺少,工作力量薄弱。因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產業鏈不斷延長的需要,對人才的專業結構、綜合素質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受編制等現實因素的影響,專業技術人員很少,中藥材種植、管理、加工、銷售等方面的人才嚴重缺乏。加之缺乏產業協會、銷售平臺的支持,中藥材產品購銷存在市場信息不對稱,影響了中藥材的種植與銷售,產品價格及藥農收入難以穩定,嚴重影響藥農種植的積極性。

2.5 大黃烘干仍存在技術難題。大黃在烘干加工過程中,農民普遍采用柴火煙熏的傳統烘干工藝,既破壞了生態環境,造成污染,也不利于節能減排。烘干完全依靠經驗,操作費時費工,科技含量不高,不可控因素多,“糠黃”干制品多,難以保障產品質量,附加值不高,經濟效益低。

3 基本原則

3.1 堅持縣域統籌和企業、合作社、農戶抓落實相結合??h上統籌安排,縣農業農村局主抓落實,企業、合作社承擔建設,大力扶持發展重點鄉、重點村,充分發揮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建立聯農、幫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民就業與增收,有效提升大黃產業高質量發展。

3.2 堅持主體投入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充分調動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和市場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使企業成為推動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投資主體、創新主體和收益主體。積極發揮政府的規劃引導、政策扶持和組織協調作用,進一步健全政策體系,為大黃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3.3 堅持全產業鏈與突出重點相結合。樹立以市場為導向、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體的產業發展理念,推動大黃生產、加工、流通一體化發展,促進全產業鏈轉型升級,引導企業從戰略上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市場開拓與營銷創新,提高大黃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以推動市場需求為動力,驅動企業研發產品、改造技術、擴大產能。

3.4 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大力促進大黃產業上層次、上規模、上效益,使大黃產業真正成為推動禮縣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3.5 堅持產業發展與資源保護相結合。大力推進大黃產業生產加工與生態環境資源保護相結合,實現產業快速發展和資源最大化綜合利用,保障大黃產業資源可持續發展。

4 發展建議

4.1 加快良種繁育,推廣良種良法。以中藥材經營企業為主體,依托項目建設,創建大黃種子種苗選育基地、種質資源圃,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進行良種選育試驗示范,開展大黃“組培”育苗技術研發,繁育優質大黃純正種子,改良品種,選育新品種,擴繁優質純正種苗,實行工廠化育苗,訂單模式銷售,解決優質種苗的市場需求。同時大力推廣良種栽培技術應用,實現提質增效,富民增收。

4.2 打造大黃綠色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和質量安全追溯示范點。在上坪、白關、白河、草坪、橋頭、沙金、湫山、洮坪等大黃產區,打造一批面積100 畝以上相對集中連片的示范基地,建設10 個以上質量安全追溯示范點,在示范基地內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集成和示范推廣土壤處理、藥劑浸苗、生物防治、物理誘殺、科學用藥、統防統治等綠色防控技術,推進“宜機化”建設。

4.3 加強產業指導與技術培訓。結合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需求,邀請高校中藥材種植方面的專家教授,派駐縣級專業技術人員對全縣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專業技術服務,采用定期與不定期結合、課堂培訓與田間指導并重、網絡培訓與現場答疑兼顧的方式,對中藥材主產區的基層農技干部和藥農輪流培訓,建立中藥材技術服務體系,除培訓標準化種植技術外,強化培訓相關人員遠程網絡學習與市場營銷知識,提高服務水平,豐富培訓內容,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信息靈、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技術員。

4.4 建設大黃精深加工生產線。加工依然是大黃整個生產流程中的弱項,存在技術難題,必須依靠中藥材經營企業主體,聘請高校、科研和設備制造等部門的高端人才,強強聯合組建研發團隊,進行技術攻關,研制以新型清潔能源為動力的智能大黃精深加工生產線,建成大黃生產的全產業鏈,開發藥食同源的養生保健品,提升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增加經濟效益。

4.5 完善大黃等中藥材產品質量標準體系。依托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種子站、能環站和相關企業的檢測中心,加強對大黃等中藥材產品質量的檢測,增添中藥材監測設備,提高檢測水平,拓展檢測服務范圍,開展種子種苗質量鑒定、原藥有害成分鑒定、產地環境評估、中藥材飲片質量評價、中藥材有效成分分析等工作。加強種子生產、種苗繁育、大田種植、產地加工等關鍵環節的研究,繼續修訂和完善大黃產地標準并頒布實施。

4.6 加大政策性農業保險力度。大力宣傳農業保險政策,提高農民對保險機制的認識水平,加大對大黃種植的保險力度,調動種植戶積極參與種植保險,逐步擴大保險覆蓋面,有效減少和化解不可抗拒因素帶來的種植損害和風險,增強種植信心,為進一步做大做強大黃產業提供風險保障。

5 產業布局

在大黃主產區的洮坪鎮、沙金鄉、白關鎮、白河鎮、橋頭鎮、草坪鄉、上坪鄉、湫山鄉等8 個鄉鎮54個村,合理布區,有效銜接,建成5 個集純種培育、優良品種選育、優質種苗繁育功能于一體的種子種苗生產基地,10 個大黃質量安全追溯示范點,一批綠色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專業村。集中連片建設,整區域推進,打造中藥材產業集群,形成“連村成片”“跨鄉成帶”“集群成鏈”的大黃產業發展新格局。

6 保障措施

6.1 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引導。為發展大黃產業,強化組織領導,成立由主管農業的副書記、副縣長為組長、副組長,農業農村、發改、財政、扶貧、氣象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各鄉(鎮)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通力協作,推進各項工作任務落實。

6.2 加大資金投入,擴大種植規模。通過爭取項目、招商引資、政策獎補、農業保險等渠道,加大對大黃產業的投資力度,引導農民積極發展中藥材產業,降低生產投入,提高收益,以此擴大種植規模。

6.3 強化科技支撐,加快成果轉化。牢固樹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理念,一手抓科技培訓,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解決實踐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另一手抓科技成果的轉化利用,把先進的生產技術成果和智能生產設備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升級設備,優化工藝,降低能耗,提高產出,最大限度提高經濟效益。

猜你喜歡
禮縣種苗中藥材
夏季中藥材田間管理做好這五點
中藥材促農增收
鼎牌種苗有限公司
力助“禮縣蘋果”進京推廣
《園藝與種苗》征稿啟事
宋四清:種植中藥材 托起致富夢
馳援
《禮縣人大志》出版發行
小小種苗不簡單 一年賺回上百萬
DNA提取4種中藥材方法的篩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