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輪驅動”書寫文旅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2023-04-06 04:39何強宇臨滄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
社會主義論壇 2023年2期
關鍵詞:雙輪驅動臨滄文旅

文 何強宇 臨滄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體現了從文明視角對中國道路的堅持與解讀,展示了中國特色的鮮明特征,也是對當代中國的文化傳播、國際傳播提出了戰略任務。云南省臨滄市要全面落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多措并舉推動地方文化事業和文旅產業繁榮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2022年,接待旅游者3170 萬人次,同比增長61.63%,實現旅游總收入252.72 億元,同比增長72.63%;完成旅游固定資產投資 39.87 億元,同比增長201.36%;打造綠美景區38個,成功創建AAAA級景區4 家、AAA 級景區10 家,38個A 級景區排名全省第3 位;全省首創“三個一批”配齊945個行政村(社區)文化輔導員,全省首家組建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和市民族歌舞團;國家級非遺滇紅茶制作技藝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臨滄實現世界非遺名錄零的突破。

黨的二十大對文旅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為文旅事業發展構建了新坐標,注入了新動力,提供了新支撐,為臨滄文化和旅游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精神指引、重要戰略機遇和堅實政治保障。臨滄市要緊扣云南省文旅高質量發展“十大工程”,圍繞“文旅雙強市”戰略,強化文旅賦能,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保安全,實施“十大行動”,“雙輪驅動”開創臨滄文旅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將臨滄建設成為國際國內知名鄉村旅游目的地和云南鄉村旅游發展先行區,為加快建設現代化新臨滄貢獻力量。

一是實施文化繁榮發展推進行動。通過文藝精品打造、旅游演藝作品培育、文藝節慶提質升級、文藝人才“十百千萬”、專題文藝場館建設五大工程,推進民族文藝精品創作,打造推出一批具有臨滄元素、地域特色的藝術精品劇目。深入推進“國門文化”建設,加強同周邊國家文化交流,促進民心相通。深化文藝院團改革,助推文化藝術繁榮發展。實施公共服務補短板提質量、服務設施數字化、公共服務普惠化、文旅設施一體化四大工程,打造全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扎實開展“戲曲進鄉村”、“文化大篷車·千鄉萬里行”“彩云之南等你來”和“我們的中國夢 文化進萬家”惠民活動,積極參加省級群眾文化藝術評選。全面落實文物保護管理責任,提升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利用水平,積極爭取文物保護單位保護提升工程資金,啟動實施鳳慶太平寺、甘家大院、滄源廣允緬寺、云縣愛華會館修繕工程,提升文物安全防護能力。推動勐卡傣族鄉土建筑群整體遷移保護,抓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滇西南(臨滄)考古工作站建設和掛牌,高質量完成市博物館陳列布展。

二是實施文旅基礎提升行動。擴大A—AAAA級旅游景區規模與數量,打造結構合理、層次清晰的金字塔式A 級景區體系。推動鄉村旅游示范村、文物古跡、文化場館、紅色旅游等資源點創建旅游景區。謀劃實施班洪、班老佤族人民團結抗英、守疆固土紅色旅游景區建設,打造滄源崖畫谷5A 級景區,把滄源佤族自治縣打造成臨滄名副其實的第一旅游目的地,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實施鄉村旅游品牌提升行動,建設一批田園綜合體和鄉村旅游集聚區,打造一批旅游小鎮、鄉村旅游品牌村和美麗鄉村。抓好綠美景區建設,提升景區生態品質和景觀質量。打造最美鄉愁文化旅游產品,建設最美鄉愁旅游帶和茶馬古道旅游帶。加快田園綜合體、精品農業莊園、文旅特色小鎮、旅游特色村、現代化邊境旅游小康村建設,全面提升旅游八大要素品質,培育鄉村旅游新業態。

三是實施文旅融合發展行動。深入推動茶旅融合發展,打造一批茶旅精品線路。加大文博資源利用,打造文博主題和非遺主題精品旅游線路。打造紅色旅游景區景點,促進革命老區紅色文化、紅色旅游發展。深入挖掘臨滄地域文化特色,推動鳳慶滇紅第一村等一批基礎條件好、產業初具規模的基地和園區建設,打造提升恒春星光美食夜市等一批文化旅游特色街區,豐富文旅產品供給。健全文旅融合共建機制,多渠道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旅項目開發。

四是實施旅游業態創新行動。聚焦“文游醫養體學智”全產業鏈,推動“旅游+”創新發展。加快半山酒店、精品旅游民宿、住宿業態集聚區建設,拓展發展多業態住宿業產業鏈,開發中醫藥保健、溫泉康養等產品,打造有深度體驗感的“酒店+”旅游目的地。圍繞“文商養學閑情奇”等要素,推進“+旅游”融合發展。建設邊境旅游試驗區和跨境旅游合作區,發展跨境游、自駕游、健身游等新業態產品。加大新技術應用,運用文化資源開發沉浸式體驗項目,開辟沉浸式旅游演藝、沉浸式娛樂體驗、特色夜游等產品,開展數字展館、虛擬景區等服務,提升旅游演藝、線下娛樂的數字化水平。建立健全“產業+旅游”責任體系,研究新業態準入機制和扶持政策,制定新業態示范基地驗收標準。

五是實施市場主體倍增行動。扶持打造競爭力強的龍頭文旅企業,精準高效助企紓困,推動減稅降費、助企紓困政策落地落實,幫助文旅行業穩崗就業、恢復發展。抓實市場主體招大引強,策劃包裝一批有潛力、規模較大、帶動力強的項目,吸引國際知名、國內一流文旅企業落地臨滄投資項目或經營管理文旅項目。策劃包裝和加快實施“35102”專精特新項目,發揮地方政府專項債發債經濟“杠桿”作用,撬動文旅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推動旅游業從“門票經濟”“觀光經濟”向“綜合消費經濟”轉變,傳統景區向綜合性景區升級。

六是實施旅游產業鏈延伸行動。培育以茶、有機果蔬、野生菌、鮮花等特色食材為主的特色菜系品牌,推廣臨滄“十大名菜”“臨滄特色名小吃”,打造臨滄美食品牌。完善“快進慢游”體系,加快推進市、縣(區)、鄉(鎮)、村旅游景區(點)、茶園公路等級提升。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研發一批文化創意產品,加大美食、金木土石布旅游伴手禮等文化旅游商品的開發及營銷推廣。強化產業鏈延伸支撐體系,提升旅游行業服務標準,引導企業加入以區塊鏈孔雀碼為依托的優質云品電商直播技術平臺,創新宣傳營銷,擴大業態產品。

七是實施智慧文旅提升行動。建設旅游大數據中心,推動涉旅數據互聯互通。建立旅游市場經濟運行監測體系,推進旅游公共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優化“一部手機游云南”運用,全面提升臨滄板塊內容和質量。推廣運用“一部手機管旅游”,構建在線信用監管體系。加快旅游示范村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智慧博物館建設,打造臨滄文旅資源數據庫和鄉村旅游數據平臺。加強文物信息化建設,建立臨滄文物資源總目錄和數據資源庫,實施“互聯網+臨滄文明”行動計劃,支持文化場館、文娛場所、景區景點、休閑街區、產業園區開發數字化產品和服務,將創作、生產和傳播等向云上拓展。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旅游景區、旅游村等5G 連續覆蓋。

八是抓實文旅宣傳營銷行動。突出“世界佤鄉好地方,避暑避寒到臨滄”形象定位,持續開展“尋找臨滄最美麗村莊”活動,打造具有國家影響力的臨滄文旅IP 標識。以手工造紙、竹編、土陶等特色非遺制作技藝為重點,開發臨滄非遺工藝IP 文創產品。做大做強“摸你黑”狂歡節等節慶活動,積極參加各類交易會、展會,全方位宣傳推介臨滄。

九是抓實文旅品牌推廣行動。完善“自然資源+健康養生+娛樂設施”文旅要素,統籌推進新業態新產品開發、景區景點提升、文旅綜合服務設施和智慧旅游建設。聚焦“茶馬、邊境、鄉村、民族、林果”五大主題,打造田園鄉村、民俗體驗、特色節慶、邊境自駕、健康養生、生態科普六種大滇西旅游精品產品,構建“茶馬廊道、邊境廊道、鄉村廊道、林果廊道”四大廊道,將大滇西旅游環線臨滄段打造成全省文化旅游發展的新引擎。

十是抓實人才興旅行動。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開展院校人才合作培養項目,建設人才實訓基地、課外實踐教學基地,實施文旅人才對口培訓業務,引進培養高端人才,儲備更多后續力量。打造文旅人才培育載體,引進省內外知名文化大師來臨滄設立工作室,鼓勵本土優秀青年文化工作者、優秀教師工作者依托本土非遺文化村、民族文化村設立各種主題工作坊,優化文旅人才發展環境。

猜你喜歡
雙輪驅動臨滄文旅
依傍著瀾滄江的秘境 臨滄
6月25日全國鐵路調圖 云南臨滄與麗江間首次開行動車
乘風破浪的日照文旅
百年鐵路,今朝夢圓 大理至臨滄鐵路建成通車
文旅融合,從無到無限大
安東:東方的幽靜文旅之鄉
文旅照明的興起
登高方覺天地厚 繼往開來譜新篇——云南省臨滄公路局發展回顧與展望
提振實體經濟的“雙輪驅動”
人類文明的底色:科技與人文“雙輪驅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