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業生態文明建設與農村經濟管理的協調發展

2023-04-08 03:16
林業經濟 2023年12期
關鍵詞:林業文明生態

環境問題制約著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因此,我國通過生態文明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賦能。農村作為國家經濟社會建設的重要陣地,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和低廉的土地成本對于發展綠色經濟具有相當大的優勢,通過生態文明建設來謀求經濟社會發展機遇已成為鄉村振興的關鍵途徑。林業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找準其與農村經濟管理的內在關聯、實現二者的協調發展對于推動農村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由王百田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的《林業生態工程學(第3版)》一書,以林業生態工程為切入點,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展開探究并提出策略,旨在為推動水土流失與土地荒漠化等環境問題的解決和綠色中國的建設提供具有價值的參考。該書由林業生態工程基礎理論與概況、林業生態工程營造技術、林業生態工程構建技術、林業生態工程效益評價與規劃設計技術等四大模塊組成,包括緒論、林業生態工程基本理論、林業生態工程概況、人工林培育基礎知識、人工造林技術、水源保護林工程、山地水土保持林工程、平原防護林工程、海岸防護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工礦廢棄地復墾林業工程、能源林工程、林業生態工程效益評價、林業生態工程規劃與設計等13章內容。結合該書,本文對推動林業生態文明建設與農村經濟管理協調發展的對策進行探究。

一方面,要通過林業生態文明建設來激發農村經濟管理的發展活力。農村基層組織應明確認識到林業生態文明建設對于農村經濟發展的積極意義,結合本村現有的資源,不斷探尋新的建設思路并開辟新的建設局面。例如,憑借本村土地廣闊、地價便宜的優勢,篩選符合當地氣候特點且具有經濟效益的林木種類,進行大規模種植,形成林木經濟帶,以獲取更多規模效益;順應國家退耕還林的號召,巧妙利用政府的支持和國家政策來減少林業建設成本,通過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蓬勃發展倒逼農村進行經濟管理的全面改革,進而滿足建設需求。另外,林業生態文明建設能使農村的環境更加宜人,也為產業發展提供木材、能源等資源,吸引生態旅游、家具制造等優質產業入駐,在推動經濟產業鏈建設的同時帶來新的經濟管理理念、思想和方法,能夠有力推動農村經濟管理的創新化發展。

另一方面,通過農村經濟管理為林業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基礎保障。農村經濟管理包括農村土地管理、農產品市場管理、農業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內容,其目標是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保護生態環境。為了使林業生態文明建設能夠更快、更好地落實,進一步提高建設實效,需要發揮農村經濟管理的保障作用。一是提供人員保障。農村經濟管理組織應成立專業管理小組為林業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管理和服務,找準當前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經驗缺乏、村民參與度不高等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通過社會招聘,用豐厚的福利待遇聘請專業的林業建設人才,或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為林業相關專業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引入優質專業人才為建設工作提供技術支持。二是提供環境保障。農村經濟管理組織應多與農村基層組織進行交流合作,降低林業建設用地的地價,并推動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為林業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適宜的萌芽環境;組織相關人員對農村市場進行監管,密切關注林產品的基本流向及其價格趨勢,嚴厲處罰哄抬物價、涉嫌壟斷的不良商家,以此為林業生態文明建設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三是提供資金保障。農村經濟管理組織應充分認識到林業生態文明建設潛在的經濟效益,通過政府財政補貼、村企合作、村民集資等多方渠道籌集資金,有效滿足林業生態文化建設這一系統性工程的資金需求,通過資金的合理利用為林業生態文化建設提供更充足且堅實的人才支撐、設施支撐及資源支撐,進一步推動林業建設工作提質增效。

綜上所述,生態文明建設是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渠道,應充分結合林業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村經濟管理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規律,通過前者激發后者的發展活力、后者為前者提供基礎保障的模式實現二者的協調發展,為農村創造更廣闊的經濟發展空間,以綠色經濟建設加快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

(趙建華 山東鄒城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猜你喜歡
林業文明生態
歡迎訂閱《林業科學研究》
請文明演繹
“生態養生”娛晚年
漫說文明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land produces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