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藥對外交流的醫學考古學觀察*

2023-04-15 06:33趙叢蒼
跨世紀 2023年1期
關鍵詞:醫藥中醫藥醫學

趙叢蒼 祁 翔 曾 麗

文化是在交流互動中不斷發展變化而非靜止和孤立的。中國古代文明源遠流長、繁盛發達、包容開放,在吸收、引進和融合許多外來優秀文化的同時,中華民族更是源源不斷地向外傳播先進的知識和文化,其中就包括中醫藥。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在與疾病威脅的漫長斗爭中實踐積累與智慧升華的結晶,先進性、系統性和持續性的發展為其古時對外長期交流提供了先決條件。而新興的醫學考古學的研究,能夠從考古學的角度,依靠考古資料,客觀、真實地揭示古代醫藥學發展的實際情況,聚焦古今人們都十分關注的醫藥問題[1]。有關古代中醫藥對外交流的醫學考古學觀察,不僅可以展現中醫藥對外交流的歷程和特點,還可為新時代中醫藥交流提供經驗借鑒和歷史啟示。

一、古代中醫藥對外交流的歷時性考察

以長時段的視角觀察,古代中醫藥對外交流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征,可分為三期五段:

(一)發展期:先秦至南北朝

中國醫學對外交流由來已久,先秦至南北朝為其發展期,大致以張騫鑿空西域為界,又可分為前后兩大段。

先秦時期中醫藥可能已傳向周鄰地區。據《尚書大傳》等文獻記載,周武王滅商后曾封箕子于朝鮮?!稘h書·地理志下》記述了箕子對朝鮮的開發:“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鮮,教其民以禮義,田蠶織作?!保?]《異域志》則明確提到箕子帶醫入朝:“周封箕子之國,以商人五千從之,其醫巫卜筮、百工技藝、禮樂詩書皆從中國?!保?]盡管《異域志》成書于元代,所載內容的準確性有待商榷,但至少其暗示了隨著文化交流的不斷增進,商周時期應已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域間的醫藥交流。與之類似的是,秦代醫學傳向日本的可能性較大?!妒酚洝せ茨虾馍搅袀鳌酚涊d秦代方士徐福東渡扶桑時帶“五谷種種百工而行”[4]。陳邦賢認為“百工”包括了醫人,“這是醫人把中國醫術帶入日本之始”[5]。上述這些或可反映早期醫藥交流的存在。

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逐漸形成了一條橫貫亞洲、非洲和歐洲的交流通道。絲綢之路極大促進了中原與西域在文化、經濟、醫藥等多方面的互動。盡管民間交往可能早已存在,但絲綢之路的開辟在中醫藥對外交流史上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自此中醫藥交流日趨頻繁。甘肅敦煌漢懸泉置遺址所見漢武帝、漢昭帝時期的紙文書T0212④:2 正面隸書“薰力”[6],當為“熏陸”香藥;廣州象崗南越王墓也出土有乳香[7],常被用作熏香和活血止痛藥,可能是漢代從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的。而絲綢之路的暢通也使得一些西域商人、使節等得以進行來往貿易、朝貢和傳教,隨之帶來藥材和醫藥知識的傳播,如《后漢書·西域傳》:“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保?]2920安息國太子安世高于漢桓帝建和年間抵洛陽,其“兼洞曉醫術,妙善針脈,睹色知病,投藥必濟”[9],曾翻譯《四諦經》《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等涉醫佛經??梢?,印度醫學隨著佛教的東傳也逐步傳入中國。

漢魏時期,中國與東南亞地區也已存在醫藥交流?!逗鬂h書·馬援傳》記載馬援因交趾薏苡“勝瘴氣”“實大”而將其帶回[8]846。交趾的薏苡也漸為當時醫家所重視。三國時期名醫董奉曾在越南治愈了交趾太守杜燮的“痙厥”重癥:“仙人董奉與藥一丸,以水含服,捧其頭搖捎之?!鞆统??!保?0]在中醫藥傳入越南地區的同時,越南的奇香異藥也傳入中國?!度龂尽菚穼Υ擞休d:“燮每遣使詣權,致雜香細葛,輒以千數。明珠、大貝、流離、翡翠、玳瑁、犀、象之珍……無歲不至?!保?1]1192-1193“(交州)田戶之租賦,裁取供辦,貴致遠珍名珠、香藥、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鸚鵡、翡翠、孔雀、奇物、充備寶玩,不必仰其賦入,以益中國也?!保?1]1252

南北朝醫藥對外交流的考古發現很少,但相關活動屢見于史書記載。如:梁武帝曾應百濟之請,派遣博士、工匠等赴百濟傳播經義、陰陽五行理論以及藥物知識,百濟還仿照南北朝之制設立了醫博士、采藥師等職[12]。反過來,朝鮮半島的藥材也傳入中國。陶弘景《本草經集注》收載了高麗、百濟的人參、細辛、五味子、白附子等藥材,認為人參“乃重百濟者,形細而堅白,氣味薄于上黨;次用高麗……形大而虛軟,不及百濟”[13]??梢娝幉慕涣饕巡皇呛唵蔚剡M行空間移動,中國醫家對朝鮮半島人參質量的優劣亦有所研究鑒別。此外,西域的醫藥也在不斷地輸入,《魏書·西域傳》載:“波斯國,都宿利城……(出)胡椒、畢撥、石蜜、千年棗、香附子、訶梨勒、無食子、鹽綠、雌黃等物?!保?4]《宋書》《梁書》等史籍文獻也對來自西域的香藥多有記載。

總體來看,先秦至南北朝時期的中醫藥對外交流雖然逐漸增多,但主要停留于藥材傳播和個別醫士流動的層面,較少涉及醫事制度、醫治理念和精神等深層內涵。

(二)興盛期:隋至明早期

隋至明早期,國家經濟繁榮,文化先進,學術氛圍相對寬松,加之交通的發展,商貿和文化交流興盛。往來的使節、學者、商人、僧侶等絡繹不絕,尤其在中國古代最為開放的唐代,受益于王朝開放包容的文化心態,中醫藥對外交流呈現出一種全方位、深層次的繁盛態勢。根據印刷技術和貿易交通方式的發展,可大致分為隋唐、宋至明早期兩段。

1.隋唐時期

基于醫藥典籍和藥材傳播的中朝醫藥交流開始增加。張仲景的《傷寒論》、巢元方等的《諸病源候論》、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等陸續傳至朝鮮,也為完善其醫治方法、醫事制度、醫學教育等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與此同時,由朝鮮半島傳入的藥材、醫方的數量和種類也明顯增多。據史料記載,662年至929年就約有九次從朝鮮半島輸入人參、牛黃等藥材[15]。

中日醫藥交流的渠道在隋唐時期發生了一定改變,相較之前主要通過朝鮮傳入日本,此時期使節、留學生、僧徒等成為雙方直接交往的主要媒介,對醫藥交流產生了較大影響。大量遣隋使和遣唐使來華學醫。而前往日本的中國僧徒以鑒真大師為代表,其六次東渡,終抵日本,除傳授佛教外,也為傳播中醫藥知識作出了積極貢獻。

藥材方面,日本奈良東大寺正倉院所藏文書與藥物遺存,為該時期中日醫藥交往歷史提供了實物見證。正倉院收錄有8世紀日本宮廷所存桂心、人參、大黃、雄黃等藥物,“(北倉)‘西棚’內之二十六種為《獻物帳》所載殘存之品,以外尚有二十二種,不見于《獻物帳》者,‘南棚’之品亦然。余意此種未載之品,或即施藥院所遺藥材也。以上諸品,均系漢藥,‘西棚’尤多貴重者,如犀角、厚樸、人參、麝香之類,當為當時遣唐使持歸,奉獻于皇室者,故自多珍品。奈良朝之醫學,受唐影響,甚為發達”[16]。除藥材外,中醫藥著作也是日本重點引進的對象。如丹波康賴所撰《醫心方》引用了大量的中國醫藥文獻,部分文獻后來在中國亡佚。此類醫書成為研究殘缺或佚失的隋唐醫籍以及當時醫藥學發展情況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此外,日本還編寫了《大寶律令》,其中《醫疾令》仿唐制確立醫事制度。這些規章制度對古代日本醫藥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古代中國與南亞及阿拉伯半島等地的醫藥交流,于隋唐時達到了一個高峰。宗教的傳播是其醫藥交流的重要載體。中印醫藥交流主要得益于以玄奘、義凈為代表的僧侶的往返,也即佛教的傳播?!洞笄鼐敖塘餍兄袊酚涊d唐代景教寺院存在醫療活動,有學者認為可能與景教大德伊斯的醫療活動有關[17]。藥物交流主要伴隨貢納、貿易進行。如《舊唐書·西戎傳》:“(拂菻王)遣使獻底也伽?!保?8]《新修本草》對藥材功效作詳細說明:“底野迦(即底也迦),味辛、苦,平,無毒。主百癆,中惡,客忤邪氣、心腹積聚,出西戎?!藭r將至此,亦甚珍貴,試用有效?!保?9]李珣的《海藥本草》系統總結了唐五代傳入中國的藥物,充分反映了唐代海外貿易帶動下藥物傳入中國的盛況[20]。除大量藥材輸入外,還有輸出的相關記載,如《省道記》記載向大食出口吉納膠、蘆薈、樟腦、肉桂、生姜等[21]218。諸如此類的史籍醫典中有關藥物交流和利用的記載浩如煙海。而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的沉香實物[22],其《衣物帳》碑文上的“檀香”“丁香”等名[23],黑石號唐代沉船中發現的八角茴香和龍腦香[24],更是日益繁榮的貿易往來之真實體現。

2.宋至明早期

這一時期受經濟文化發展、醫政醫教改革及印刷業發達等因素的影響,醫學迎來整體大發展。由于航海技術和造船業的進步,海上交通和對外貿易發達,藥材運輸途徑由唐代的海陸并重變為以海路為主。海上運輸進入鼎盛期。

中朝醫官、醫人的交往變得頻繁。兩宋時期,中國醫者多次被派往高麗治病、授業,元明時期雙方亦是互派醫生交流?!渡襻t普救方》《太平圣惠方》《證類本草》《圣濟總錄》等醫籍逐漸在朝鮮半島普及。高麗還仿宋制建立醫事制度、醫學教育與醫學試科體制,如高麗“乃于普濟寺之東起藥局,建官三等:一曰太醫;二曰醫學;三曰局生”[25]。在中朝醫藥交流影響下,朝鮮半島的醫藥衛生觀念和條件發生較大改變。盡管總體上看,這一時期中國醫學的輸出是主流,但此交流也有利于中醫藥自身的傳承與發展。例如,在中國已佚的醫書在朝還有部分保存?!端纬聦嶎愒贰罚骸罢茏跁r,臣僚言:竊見高麗獻到書,內有《黃帝針經》九卷?!藭媒洷?,亡失幾盡,偶存于東夷。今此來獻,篇帙具存,不可不宣布海內,使學者誦習?!保?6]宋朝以高麗所呈的《黃帝針經》九卷為底本重刊,使其流傳至今。此外,高麗還曾派遣醫士入元參與元世祖的疾病醫治。

與唐代交流盛況不同,宋代中日官方醫藥交流有所衰落,來往貿易、交流以商人和僧人為多,到元明時期出現回升,“元朝中后期,元日之間私人商船來往極為頻繁,是日本各個時代中商船開往中國最盛的時代”[27]。這些醫藥交流對日本漢方醫學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隨著陸上絲綢之路的萎縮,中國與西域醫學交流的頻次和程度亦不如前。由于海上貿易的發達,中國與東南亞諸國存在頻繁的貿易往來和醫藥交流。泉州灣宋代沉船內有大批海外采購的香料藥物,香料木未經脫水重達四千多斤,包括降真香、檀香、沉香等,還有胡椒、檳榔、乳香、龍涎香、朱砂、玳瑁等藥材[28]。船身附著物多來自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等國海域[29],結合文獻推測這艘返航商船主要駛往東南亞,當然也可能抵達了阿拉伯地區,是龐大海外貿易、中外醫藥交流的寶貴實物資料。而介紹中國醫學成就的波斯文《唐蘇克拉瑪》的編譯,則標志著中醫藥知識真正系統地向西傳播到中東地區[30]。至明初,鄭和下西洋再一次掀起了醫藥交流的高潮。根據史籍和新出《故承事郎齊庵張仕琦墓志銘》記載,下西洋使團中的醫務人員有醫官、醫士、民醫之別[31]。船隊還帶有大量針對東南亞濕熱氣候及相關疾病的藥物[32]。完備的醫務人員和豐富有效的藥材對遠航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同時推動了醫藥知識和文化的交流,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所到地區醫藥事業的發展。出使西洋還促進了各國珍貴藥材的引入和繁榮的朝貢及貿易往來。爪哇、暹羅、舊港等國家或地區將香料進貢到中國的情況屢見不鮮。

(三)沉寂期:明中期至清

明中期至清時期,中國醫藥學整體上持續發展,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吳又可的《瘟疫論》等均是國內中醫藥發展的代表。但在相對保守的文化心態下,總體而言中醫藥對外交流及其對中醫藥自身發展的影響較之前有所沉寂。

中朝醫士交往依舊較為頻繁,朝鮮繼續收集中國醫書,輸入中國藥材,并完善自身醫事制度。在學習中國醫藥學的基礎上,其東醫體系逐漸形成、發展。日本漢方醫學流派也伴隨著明清時期中日交流而形成[33]。上述可謂該時期有關中醫藥對外交流的亮點。同時,較以往時期不同,傳教士或漢學家對中醫藥著作的翻譯和西傳,成為這一時期中醫藥對外傳播的主要方式和顯著特征。1700年至1840年間,西方出版的有關中醫藥的書籍共60 余種①,偏重于實踐和技藝性較突出的本草學、脈學和針灸學。作為醫學交流的主要橋梁,他們還將西醫學知識與器具引入中國,如利瑪竇著《西國記法》、鄧玉函譯《人身說概》等,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傳統中醫藥在神經、解剖等方面的空白。但因當時西醫學自身優勢尚不明顯,傳入者掌握粗淺,其對中醫藥的影響有限[34]427。

二、中醫藥對外交流的特點

中醫藥對外交流歷史悠久,回顧其發展歷程可以看到,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雙向交流

文化交流主要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主體相互交流的過程[35],是一種開放的、雙向或多向的相互作用行為。重文化傳播而輕當地傳統,強調自身發展而忽視外來影響,都失之偏頗。中醫藥交流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其一是非本地原生的外來因素之傳播;其二是原生型受外來影響進一步發展;其三是以傳播在外的原生因素補其在本地的散失亡佚。此三者皆存在于中醫藥對外傳播和對內引進的過程中。從古至今,中醫藥交流大大推動了鄰近國家和地區衛生健康水平的提高、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為人類的繁衍生息、友好相處作出了重大貢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與此同時,中醫藥也在不斷地吸收、轉化外來因素。外來藥材和醫治技術的引入,是第一種類型的典型代表。如安石榴、胡桃、蘇合香、茉莉等外來藥用植物進入中國,豐富了本土草藥寶庫,擴充了中醫藥體系;印度醫學“金針拔障術”在唐代已載入醫籍,《外臺秘要》中就引用了“天竺經論眼”[36],著名詩人劉禹錫可能也曾因眼疾求助于金篦術,他在《贈眼醫婆羅門僧》一詩中寫道:“三秋傷望眼,終日哭途窮。兩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粗鞚u成碧,羞日不禁風。師有金篦術,如何為發蒙?!保?7]此外,屬于第二種類型的原生因素在外來因素的影響下,其藝術性和(或)科學性等可能會有所發展變化。西漢南越王墓藥盒造型紋飾的波斯風格,表明其屬于海外舶來品,藥具的藝術性即得以豐富?!逗K幈静荨芳从懻搨魅氲暮M馑幬锕τ?、炮制及方劑組成,促進藥物實踐和藥方發展。第三種類型則相對較少,涉及對象以醫籍善本為主,如北宋哲宗時期以高麗所貢善本為底本的《黃帝針經》重新刊印頒行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中醫藥的“根”和“魂”是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顯著的原生性和強大的包容性,因此外來因素大多只是被中醫藥吸納轉化,取為己用,并未改變中醫的根本。

(二)文化推動

有學者指出:“西醫最得西方古典科學重具體、講實證的精神,中醫最得中國傳統文化重整體、講聯系的神韻。如果在各種學科中,舉出最能體現中西文化特征的一種,我以為醫學最為合適?!保?8]西醫學主要依靠同時期的科技基礎和在某些病癥上藥到病除的實效展示,在傳播過程中逐漸被接受,比如其優于中醫學的外科手術。而中醫學是中國古代自然科學精神和人文方法的有機結合體[39],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基因,帶有鮮明的文化符號,其體系有著突出的哲學、倫理學特征。盡管存在以臨床需求為主推動人痘術廣傳國外之類的情況,但中醫藥對外交流背后的重要支撐和主要推動力更多的應是文化輻射與流動,這也影響了中醫藥多層次文化內涵的傳播與接納。其與西醫東漸的情況和特點有所不同[40]。有鑒于此,中醫藥對外交流傳播的研究更需要從文化交流、文明交往的視角予以審視。

此外從影響力和傳播距離來看,中醫藥對外交流背后的文化推動力還決定了這種交流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范圍大致有二:一是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二是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中國傳統文化對周邊國家和地區有著較強的影響力和聚合力,形成了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的人文相近相通的東亞文化圈。因而,特征鮮明、底蘊深厚的中醫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之瑰寶,易于在此范圍內傳播和被接受,從而產生廣泛而極其深遠的影響。如明末由朝鮮半島許浚編著的《東醫寶鑒》,即主要源于中國中醫學,其一定程度匯集了東方醫學成果,為當地醫療活動所倚重。而對于絲路沿線的國家和地區,尤其是非東亞文化圈者,絲綢之路是政治、經濟、軍事之路,從某種意義上講其本質更是文化交流、文明對話之路[41]。此通道連接著不同文化圈的文明,伴隨著人口的流動和接觸的頻仍,保障人們生命健康的醫藥自然也會成為互動往來的重要內容。

總之,中醫學體系在古代世界長期占有先進地位,其豐富龐大的文化內涵會對交流對象所在地區的醫學、藥學、哲學、倫理學、自然科學等產生巨大影響。

(三)循序漸進

人類認知的歷程,總體上經由簡單到復雜,由狹窄到寬闊。文化交流和文明交往也是如此,具有一定的層級性,不僅表現于交往的內容和形式由低級向高級演進、由野蠻狀態向文明化上升,而且也使歷史交往由地域的、民族的交往,走向世界性的普遍交往,使區域歷史逐步轉變為全世界歷史[42]。從長時段的時間維度觀察,中醫藥對外交流廣度和深度的發展,可以分別用“由點到面”和“由表及里”來概括。

所謂“由點到面”,至少包含了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交流群體范圍的擴大化。最初是個體之間的自然聯系,伴隨生產力和交通的發展,個體聯系拓展為地緣性的群體交往。隋唐以前醫藥互動一般是基于個別商旅和醫士的流動,規模往往有限。隋唐以后,文化輻射力度增強,貿易交通網絡日趨復雜,群體性大規模的醫藥交流隨之增加。商貿、朝貢、宗教、戰爭等多種方式推動了中醫藥交流的開展。第二層含義是交流涉及的中醫藥內容的豐富化,這里主要指藥物種類、藥方醫籍和臨床應用等增多。例如,有學者統計唐代《備急千金要方》中應用外來香料藥物的方劑有五十九個,而到了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所載的應用外來香料藥物的方劑增至二百七十五個[43]。1974年泉州灣宋代海船出土的大批香料藥物遺存,正是這一歷史情境的真實體現。

“由表及里”是指中醫藥交流的深度不斷增加。人類文明交往的基本內容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態文明[42]。在某種意義上,中醫藥文化分層次的內涵主體與其是基本對應的,即從位于表面的作為載體的物,到位于中層的傳統手工藝技能,以及位于深層的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與實踐等。各層面要素的傳播交流不是平行推進、平衡發展的?;谏俨糠秩藛T往來,作為載體或介質的物以及技術的流動,成為中醫藥對外交流發展的主旋律。興盛階段,藥方醫籍、醫治理念、醫事制度等更深層次的中醫藥文化內涵或主動或被動、或直接或間接地對外傳播,如唐宋時期日、朝對中國醫事制度、醫學教學體制的效仿。這也意味著中醫藥物質、精神、制度和生態方面的內容逐漸得到了鄰國人民的廣泛認可和接受吸收。

(四)因勢變遷

人類學家愛德華·薩皮爾(Edward Sapir)指出:“每一種文化形式和每一社會行為的表現,都或明晰或含糊地涉及傳播?!保?4]無論是異質異形(不同文化系統間)還是同質異形(同一文化系統內)的文化形態,在文化輸出與輸入過程中,均不會進行整體性遷移,也不會維持穩定不變的傳播流動速率。發生位移的大多是文化內部的某些要素。而要素的選擇及其移動方向和速率等因素,則主要受到交流各方的發展水平、需求及開放程度的影響。

從長時段和動態變化的視角看中醫藥對外交流的歷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交流的主動性、廣度和深度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程度(客觀)以及開放態勢(主觀)的密切影響。例如,隋唐時期,國力強盛、交通發達、貿易繁榮,傳統文化有力向外輻射的同時,廣納外來文化因素,開放包容、兼收并蓄。著名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就曾描述說:在中國歷史中,唐代確是任何外國人在首都都受到歡迎的一個時期[34]169。醫藥交流也隨之空前繁榮起來,中醫藥文化呈現強勢輸出態勢。煉丹術、本草學、脈學、麻醉法等在唐代就已傳入阿拉伯地區,有些更遠至西方。中醫學也在不同層面上對西域醫學有不同程度的吸收轉化。而明中后期至清時期中醫學的發展總體而言相對緩慢。

明末利瑪竇在《利瑪竇中國札記》中說:“中國的醫療技術的方法與我們所習慣的大為不同,他們按脈的方法和我們的一樣,治病也相當成功?!保?5]18世紀來華英使馬戛爾尼曾說:“余因知中國人民于機械學中未始無所優良,而于醫學之外,科學及科學知識,則甚劣于他國?!保?4]431盡管后者說辭有些歧視、偏激,但利瑪竇和馬戛爾尼的看法至少表明中醫藥在當時仍較為先進且在西方受到一定的認可。然而較為保守的思潮減緩甚至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醫藥對外交流。來華傳教士和醫生及其譯著成為這一時期醫藥西傳和輸入的重要媒介。

三、中醫藥對外交流的意義與啟示

不同文化的接觸、交往,必然或多或少帶來各自文化的變遷發展。中醫藥對外交流歷時之久、范圍之廣,對中醫藥自身乃至世界醫學的發展、人民生命健康的維護、國與國之間關系的構建等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有關中醫藥對外交流意義與啟示的揭示,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和正確認識,而且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現實意義

交流,意味著既有對外傳播又有吸納于內?;诖?,從傳播對象的角度來看,可大致以與之對應的世界和國內視域來探討中醫藥對外交流的重要現實意義。

1.世界視野下的交流與互動

中醫藥文化在古代長期處于先進地位,其伴隨著商貿往來、宗教傳播、戰爭沖突等行為,在世界范圍內廣泛輻射。對各國醫藥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啟發和激勵作用,甚至為部分國家提供了一種借鑒和參照,增進了各國之間的聯系。人痘術的西傳與改良就是典型例子。中國的人痘術在世界免疫學領域具有重要地位,廣傳歐美。法國哲學家伏爾泰曾高度評價道:“我聽說一百年來中國人一直就有這種習慣(指種人痘);這是被認為全世界最聰明、最講禮貌的一個民族的偉大先例和榜樣?!保?6]而這也激發了英國人進行再創造的靈感,成為牛痘術發明的淵藪。

需要注意的是,文化傳播到新環境所引起的反應,相當程度上取決于當地文化的特點和發展,因而中醫藥對外交流具有一定的地域性,這種推動作用在不同地區影響的廣度和深度有所不同。中醫藥面向西域及歐洲地區傳播的內容主要是藥材和技藝,豐富其醫藥知識和認知,但并未觸及、改變當地醫藥文化固有的深層結構。中醫藥對東亞文化圈的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則是全方位和多層次的:除了藥材和技藝外,還有醫事制度的建立和醫學教育的發展,同時也有屬于中醫藥文化深層內涵的、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與實踐的傳播等。如唐宋時期中醫學傳入日本、朝鮮并達到高峰,中醫學的藥方、醫技、醫理乃至醫學教育、醫事制度等幾乎大規模地被系統移植,中醫藥文化備受推崇,后來兩國在此基礎上分別發展形成了漢方醫學和東醫學。作為醫藥交流記憶的一種載體,歷代保留的諸多典籍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各國文獻記錄的缺失。當然,醫藥交流所產生的影響還具有多方面效應,除醫藥本身發展外,更增進了思想文化的互動和中外友好往來,豐富了各國物質與精神文化生活②??傊?,中醫藥對外傳播,為世界醫學的發展注入了活力,產生了深刻影響,也推動了世界人民對以中醫藥為代表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價值和文化意義的認知與認可。

2.國內視角下的吸收與轉化

交流往往是雙向的。外來文化因素的傳入,為文化創新與發展提供了動力,無疑豐富了中醫藥的內容與內涵,促進了中醫藥文化的繁榮。而文化的成功傳播及其意義,不僅取決于此文化本身的性質和發展,還取決于接受方的發展水平。中國有自己堅實且極具特色的醫學體系,是先民經過漫長實踐總結和理論升華的結果,先進性、系統性、連續性使其長期屹立于世界醫藥之林。因此中醫藥的基本理念、文化模式等深層次內涵在對外交流中不會輕易發生改變,更遑論被取代。外來醫藥文化,主要以醫學知識傳播和物質貿易往來兩種途徑進入中國。中醫藥在發展過程中采取的是“擇其善者而用之”的方式,在交流中逐步吸收轉化,實現文化的揚棄,完善自身體系。例如,中醫與印度醫藥交流的總體特征是“本我之道,用彼之器”,即在“理”“法”方面,印度醫藥對中醫的影響不大,在“方”“藥”的部分,中醫則“取為我用”,對其吸納相對較多[47]。

事實上,這可以看作中醫藥長期以來吸納外來因素之特征的一個縮影,即主要集中于藥材、方劑和技法層面的擴充與完善。盡管其中一些藥材和醫療技術層面的知識多是隨著宗教(如佛教、基督教)的傳播和貿易的開展而傳入的,但其對古代中國最實際最深刻的影響還是在于參與疾病救治、維護生命健康方面,主要在本草藥和臨床治療手段方面豐富了我國的醫學寶庫。

(二)當代啟示

中醫藥長期的對外交流,極大地改變了東西方文化歷史進程,為維護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推動各國人民友好往來作出了重大貢獻。對古代中醫藥交流歷程的考察,既是醫學考古學研究的內在課題,也可為當今中醫藥交流提供一定的啟迪,以古鑒今。

1.堅定文化自信

中醫藥之本,根在文化?;仡櫣糯嗅t藥對外交流的歷程,在其興盛期如隋唐之時,《貞觀政要》載:“自陛下君臨區宇,深根固本,人逸兵強,九州殷富,四夷自服?!保?8]國力強盛、文化繁榮,強大的文化自信推動了全方位、深層次交流的開展。在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驟增的同時,異質文化因素也不斷地傳入、轉化,在此背景下中醫藥出現了集大成式地發展??梢?,文化自信是推進中醫藥對外交流的基礎和前提,反過來中醫藥對外交流發展也可以促進文化自信的增強,兩者之間有著緊密的關聯性。

在如今現代化與全球化推動下的文化發展歷程中,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之間存在一定的沖突[49]。為此,堅定中醫藥文化自信,意味著面對機遇和挑戰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盲目自大,要充分認識中醫藥在疾病防治和康復中的獨特優勢,同時加強醫學考古學、醫學史等方面的研究,深挖中醫藥文化的內涵及價值,以“交流互鑒”“兼收并蓄”“古為今用”促進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與西醫有著不同體系的中醫藥,在預防疾病、救治病患、促進康復等方面發揮了獨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國際上獲得了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中醫抗疫的重大成就,既可大大增強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也促進了中醫藥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和中醫藥的世界認同。

2.樹立交流意識

“生產的流動性、不斷增多的文化交流、全球化市場以及具有多元文化的組織和勞動力的出現——這些都要求我們掌握適應多元文化社會和全球村生活的技能?!保?0]隨著社會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劇,人類因生存環境和生活水平的變化而不再滿足于疾病救治,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而中醫藥以其綠色自然的標志、整體論和平衡觀的思維,正好與人們的當代需求高度一致。事實上,中醫藥從古至今從未停下走向世界的腳步,日本正倉院文書與藥物遺存的收錄、土耳其蘇菲亞國立圖書館中醫西傳波斯文譯本《唐蘇克拉瑪》殘本的發現等,均是中醫藥對外交流的珍貴見證,但長期以來其主要通過貿易、宗教、戰爭等途徑,以見聞或概述的經驗為主進行交流。這種交流雖意味著沒有固步自封,但幾乎從未主動地作輸出和吸收[51]。此外,在西方科學化浪潮的沖擊下,如今國內外對中醫藥還存在不少質疑。凡此種種,鑒于當下時代的召喚和自身發展的需要,我們必須認識到中醫藥對外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樹立交流意識,增強中醫藥交流的自覺,改變被動的開放體系,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主動“走出去”,如此才能為協同發展、轉化創新的主動性和話語權奠定基礎。

3.可持續性發展

文化動力,是中醫藥對外交流的背后支撐和重要推手。但主要推動力和所傳播的具體內容,實際上有時并不完全一致。中醫藥在對外傳播尤其是對西方的傳播過程中,相較于文化輸出,大多是以藥材、醫方、技術等工具形態輸出的[52]。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蘊含著中華文明特有的思維方式、精神價值和文化意識,是一個龐大的體系,若在交流中重物質和技術而輕其文化內涵,就減損了中醫藥的內在價值及其發展潛力,難以讓異質文化對其形成較為充分的認知和有效的認可,影響力隨傳播漸次淡化,也意味著可持續性交流發展的動力被削弱。

一般而言,物質因素的傳播速度會優于精神因素,但后者所造成的影響往往比前者更為深遠。中醫藥對外交流歷程的“循序漸進”特點告訴我們,要把握“由點到面”和“由表及里”,輸出藥物、技術與方法等偏重實效性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使用面向當下的合適的“話語”,輸出其核心的文化理念與精神思維,引導同質異形和異質異形文化背景的人們認知到中醫藥文化多層次的內涵。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中醫藥在現代語境下對自身方法和理論的應用普及與創新發展,以及中醫藥文化內涵與價值的發掘闡釋,是其獲得國際認可和保持對外交流的重要前提。由此搞好結合才可為中醫藥對外交流的可持續發展打牢根基。

結 語

在人類發展史上,中醫藥的智慧和貢獻熠熠生輝。古代中醫藥對外交流大致經歷了發展、興盛和沉寂等階段,存在雙向交流、文化推動、循序漸進、因勢變遷等特點。中國古代先進的醫藥文化傳播到周邊國家和地區,既促進了傳入地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社會的進步,又對世界醫藥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通過相互間藥材的交流、方劑的收集、醫書的撰寫等,也不斷充實著中醫藥寶庫,推動了中醫藥的發展。揆諸當下,這也為促進現今中醫藥交流合作、增進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提供了一定的借鑒與啟示。黨和國家對中醫藥的關懷、保護和扶持力度持續加大,隨著《“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推進中醫藥高質量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的印發出臺,中醫藥對外交流面對挑戰的同時,在新時代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耙换í毞挪皇谴?,百花齊放春滿園?!睙o論是從文化傳承還是從文化輸出的角度,都要有中醫藥對外交流的自信和自覺,在加強科學和文化研究及轉化的基礎上努力提升大眾對中醫藥文化的認知和認同,推動中醫藥可持續地“走出去”,更好地滿足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增進人們健康福祉,攜手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

注釋

①參見李良松:《古代中醫的傳播形式與方法概論》,《第五屆中國中醫藥信息大會——大數據標準化與智慧中醫藥論文集》,第151-165 頁。②參見曾麗、祁翔、趙叢蒼:《醫學考古學視野的絲綢之路香藥交流之考察》,《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23年第2 期(待刊)。

猜你喜歡
醫藥中醫藥醫學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中醫藥在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中的應用
醫學的進步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你必須知道的事
傳統醫藥類非遺
從《中醫藥法》看直銷
醫藥下一個十年 創新為王
中醫藥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醫學
《中國當代醫藥》來稿要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