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科技創新對鄉村振興的驅動作用與促進路徑

2023-04-15 08:25王華麗
鄉村科技 2023年24期
關鍵詞:服務平臺成果主體

陳 煥 王華麗

新疆農業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2

0 引言

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以農業為基礎,以農民為主體,以農村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綠色發展為導向。在這一過程中,農業科技創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農業科技創新是提高農業生產力的根本途徑,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支撐。但目前,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和挑戰,包括創新主體的創新能力不強、投入水平不高、技術轉化率低和缺乏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等?;诖?,筆者深入研究農業科技創新對鄉村振興的驅動作用,重點關注當前我國農業科技創新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的措施。

1 農業科技創新對鄉村振興的驅動作用

1.1 農業科技創新是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關鍵

隨著人口增長和消費升級,我國糧食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而這一轉變的關鍵在于農業科技創新。通過科技創新,可以培育優良品種,改造傳統產業,推進綠色發展,發展智慧農業。例如,利用生物育種技術,可以培育出具有高產、優質、抗逆、節水、節肥、節藥等特性的作物品種;利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可以改造傳統畜牧業、水產養殖業等,提高養殖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利用節水灌溉技術、精準施肥技術、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等,可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降低農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可以發展智慧農業,實現農業生產的精細化管理和優化調控。這些科技創新可以促使農業發展實現由傳統粗放型向現代集約型轉變,形成優質高效、充滿活力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1]。

1.2 農業科技創新是保障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基礎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保障糧食安全,必須保證耕地數量和質量,提高糧食單位面積產量和總產量,增強糧食供給能力。而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農業科技創新。通過科技創新,可以嚴格耕地保護,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農業對環境的污染。例如,利用遙感監測、土地調查評價、土地利用規劃等技術,可以實現耕地數量的動態監測和科學管理;利用土壤改良、有機肥替代、微生物修復等技術,可以提高耕地質量;利用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水土保持等技術,可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節約率;利用綠色防控、生物防治、無公害生產等技術,可以降低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和殘留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這些科技創新可以促使我國農業走生態低碳發展之路,賡續農耕文明[2]。

1.3 農業科技創新是增進農民收入和福祉的途徑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力量。要想增進農民收入和福祉,必須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完善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和參與現代化建設的能力。而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農業科技創新。通過科技創新,可以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完善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例如,通過“互聯網+”、電子商務、區塊鏈等技術,可以培育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通產銷對接渠道,提高產品附加值;通過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云平臺等技術,可以培育發展信息服務、技術服務、金融服務等新型農業服務主體,為農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支持;通過校地合作、示范基地建設、人才培養等方式,可以完善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民科技創新需求與供給匹配度,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3]。

2 當前農業科技創新中存在的問題

2.1 科技創新主體缺乏創新能力

科技創新主體是農業科技創新的主要執行者和推動者,包括農業科研機構、高校、企業和農民等。目前,我國科技創新主體普遍缺乏創新能力,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農業科研機構、高校的科研方向和課題設置往往與農業生產的實際需求和市場預期脫節,缺乏針對性和前瞻性,導致科研成果的應用價值和社會效益不高。其次,農業企業的科技創新投入和能力不足,主要依賴于引進和仿制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產品,缺乏自主創新動力和能力,難以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優勢。最后,農民的科技創新意識和能力較弱,對新技術和新產品的接受程度和使用水平不高,缺乏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適應農業生產的新形勢和新要求[4]。

2.2 農業科技創新投入不足

投入是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保障,是決定農業科技創新規模和質量的關鍵因素?,F階段,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投入方面的不足主要體現在3 個方面。首先,農業科技創新的總體投入水平不高,與農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潛力不相匹配,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據統計,2022 年,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投入占GDP的比重為0.65%,而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的比重均在1%以上。其次,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結構不合理,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投入為輔,缺乏多元化的投入主體和渠道。據統計,2022 年,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政府投入占總投入的76.3%,而社會投入僅占23.7%[5]。最后,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效率不高,存在一些重復投入的現象,加之缺乏有效的監督和評估機制,難以保證投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3 農業技術轉化率低

農業技術轉化是農業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實現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落地和應用的關鍵步驟。但目前,我國農業技術轉化率還較低。首先,農業技術轉化的機制和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導致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產權保護和利益分配不明確,影響農業技術轉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農業技術轉化的平臺和載體不完善,缺乏專業的技術轉化機構和服務網絡,導致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推廣和應用存在信息不對稱和渠道不暢通的問題,影響農業技術轉化的效率和質量。最后,農業技術轉化的能力和水平不高,缺乏適應農業生產和市場需求的技術轉化方案和產品,導致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實用性和適用性不強,影響農業技術轉化的效果和價值。

2.4 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缺乏

3 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動鄉村振興的措施

3.1 提高科技創新主體的創新能力

提高科技創新主體的創新能力是提高農業科技創新水平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各地應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提高科技創新主體的創新能力。

3.1.1 提升農業科研機構和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

各農業科研機構和高校應優化科研方向和課題設置,更好地對接農業生產和市場需求,促進科研成果快速轉化和推廣應用,提高科研成果的應用價值和社會效益。

3.1.2 提升農業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

各農業企業應增加科技創新投入,加強自主創新和原創創新,培育自身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優勢。這不僅有助于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而且有利于推動整個農業產業鏈創新發展。

3.1.3 提升農民的科技創新能力

主從模式是最標準、最簡單的雙機熱備,即是目前通常所說的Active/Standby方式。它使用兩臺服務器,一臺作為主服務器(Active),運行應用系統來提供服務;另一臺作為備機,安裝完全一樣的應用系統,但處于待機狀態(Standby)。當Active服務器出現故障的時候,通過軟件診測(一般是通過心跳診斷)將Standby機器激活,保證應用在短時間內完全恢復正常使用。

各地應加強農業技術培訓和指導,提高農民的科技素養和創新意識。此外,各地應建立創新獎勵機制,鼓勵農民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分享實踐經驗,推動農業實踐的創新和升級[7]。

提高科技創新主體的創新能力是農業科技創新取得長期、可持續成果的基礎。通過對農業科研機構、高校、企業和農民等各方的綜合支持,促進各方密切合作與交流,將有助于構建一個有機的創新體系,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向前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更為堅實的支持。

3.2 增加農業科技創新投入

加強投入是農業科技創新的關鍵保障,直接影響農業科技創新的規模和質量。為提高農業科技創新水平和效果,必須采取措施增加農業科技創新投入,以確保研發資金充足。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2.1 加大農業科技創新的總體投入力度

通過提高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強度和密度,可以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提高農業科技創新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因此,各地應增加對農業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的直接財政支持,確保其有足夠的經費用于科技創新項目的實施。

3.2.2 優化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結構

各地應增加社會投入的比重,引入多元化的投入主體和渠道,形成政府、社會、市場多方參與的投入機制。通過鼓勵企業、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參與科技創新,可以更好地發揮各方的優勢,確保創新的全局性和協同性。

3.2.3 提高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效率

各地應建立有效的監督和評估機制,對農業科技創新投入進行評估,避免重復投入現象的出現,保證投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茖W的評估能使工作人員及時發現并糾正投入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回報率和性價比。這包括對項目進展、成果轉化和社會效益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確保每一筆投入都能最大限度促進科技創新成果的實際應用[8]。

增加農業科技創新投入是提高農業科技創新水平和效果的必要條件。多方位的投入手段有利于確保資金充足、多元和高效使用,將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可持續的發展動力,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更為顯著的成果。

3.3 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提高農業技術轉化率

農業技術轉化是農業科技創新至關重要的環節,是促使科技創新成果落地和應用的關鍵步驟。為提高農業科技創新的水平和效果,各地必須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提高農業技術轉化率。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3.3.1 完善農業技術轉化的機制和制度

各地應明確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產權保護和利益分配,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以增加相關人員農業技術轉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制定明確的法規和政策,保障創新者的權益,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積極參與技術轉化,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更好地應用于實際生產中。

3.3.2 建設農業技術轉化的平臺和載體

各地應發揮專業的技術轉化機構和服務網絡的作用,解決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推廣和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渠道不暢通的問題。同時,建立全面、高效的農業技術轉化平臺,促使科技創新成果更快速、更廣泛地傳播和應用,提高農業技術轉化的效率和質量。

3.3.3 提升農業技術轉化的能力和水平

各地應加強與農民密切合作,了解其實際需求,制訂適應農業生產和市場需求的技術轉化方案,確保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實用性和適用性。提高技術的實用性和適用性,可以提升農業技術轉化的效果和價值,使創新成果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服務。

這些措施是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提高農業技術轉化率的重要途徑。通過這些努力,可以實現科技創新成果更好地服務于實際農業生產,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

3.4 建設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提高農業科技創新的服務水平

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作為農業科技創新的關鍵支撐,是提供農業科技創新信息、技術、資金、人才等服務的重要載體。建設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提高農業科技創新的服務水平,是提高農業科技創新水平和效果的關鍵手段。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設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

首先,建設全面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以滿足農業科技創新各主體(農業科研機構、高校、企業、農民等)和各環節的服務需求,確保服務平臺能全面支持整個創新鏈條。提高農業科技創新的服務供給能力,可以提高服務質量和效果,促進科技成果更好地轉化為生產力。

其次,建設專業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專業化、個性化、定制化的服務,提高農業科技創新的服務質量和效果。專業服務平臺可以更好地解決科技創新中的問題,推動創新更快速、更順暢地推進。

最后,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建設先進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以提高農業科技創新的服務效率和便利性,擴大服務的范圍和覆蓋面。同時,網絡化的服務平臺可以促進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加速科技創新成果的傳播和推廣[9]。

建設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是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的關鍵措施。建立全面、專業、先進的服務平臺,可以更好地支持各創新主體,提高農業科技創新的服務水平,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更為顯著的成果。

4 結束語

農業科技創新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可以提高農業質量效益、保障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增進農民收入和福祉,推動農村地區可持續發展。然而,當前我國農業科技創新仍存在諸多問題,如農業科技創新投入不足、研發水平不高、成果轉化率低、農業生產方式落后、資源利用效率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等。各地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積極采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以釋放并發揮農業科技創新的潛力,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讓農村地區煥發出勃勃生機。

猜你喜歡
服務平臺成果主體
密碼服務平臺
打造一體化汽車服務平臺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論基于云的電子政務服務平臺構建
工大成果
基于云計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務平臺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醫聯動”擴大醫改成果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