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演進、特征與發展

2023-04-15 08:25羅華林李國和
鄉村科技 2023年24期
關鍵詞:集體經濟農村發展

羅華林 李國和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2

0 引言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盡快確立社會主義制度,我國大力開展農業合作化運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就是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孕育和形成的。例如,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人民公社等。改革開放后,人民公社開始解體,逐步出現村辦集體企業、股份合作制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經濟(股份經濟)合作社等組織形式。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從無到有,經歷了從衰退到復興發展的過程?;诖?,筆者詳細梳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演進歷程,總結其現實特征,把握其發展關鍵,為進一步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提供參考,助力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部署。

1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概念

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一定的論述?!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明確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體制,即以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此外,較多地方性法規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概念進行了規定。例如,2013年修訂的《廣東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規定》、2020 年10 月1 日施行的《黑龍江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2021 年10 月1 日施行的《四川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2022年6月出臺的《廣東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制度實施細則》,都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出了界定。綜合國家法律和地方性法規相關規定,筆者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界定為農村中堅持土地等主要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的經濟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載體,具有資源開發與利用、資產經營與管理、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財務管理與利益分配等功能[1]。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集體經濟密不可分、融合共生、相互促進。

2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理論基礎

2.1 馬克思恩格斯農業合作社思想

2.1.1 農業合作社是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生產組織

馬克思、恩格斯從19 世紀歐洲大革命、巴黎公社運動中吸取失敗的經驗教訓,對農民及無產階級革命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指出無產階級必須和農民結成工農聯盟。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農民參加合作社有利于形成鞏固的工農聯盟,從而推動無產階級革命,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政治理想。馬克思、恩格斯主張改造小農生產,使其通過參加合作社走上合作道路,形成現代大規模生產。對于小農,恩格斯指出:“我們對于小農的任務,首先是把他們的私人生產和私人占有變為合作社的生產和占有?!保?]498對于大、中農,恩格斯指出:“建議把各個農戶聯合為合作社,以便在這種合作社內越來越多地消除對雇傭勞動的剝削,并把這些合作社逐漸變成一個全國大生產合作社的擁有同等權利和義務的組成部分?!保?]502-503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農業合作社思想為當時開展的土地改革、社會主義改造及人民公社化運動等提供了理論參考,推動了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向人民公社的農業合作化道路發展。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也強調:“農村經濟最終還是要實現集體化和集約化……依靠雙手勞動,僅是一家一戶的耕作,不向集體化集約化經濟發展,農業現代化是不可能的。就是過一百年二百年,最終還是要走這條路?!保?]

2.1.2 農業合作社的發展原則

在對農業合作社的組織上,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以下發展原則。一是堅持自愿原則。恩格斯指出:“當我們掌握了國家政權的時候,我們決不會考慮用暴力去剝奪小農(不論有無賠償,都是一樣),像我們將不得不如此對待大土地占有者那樣。我們對于小農的任務,首先是把他們的私人生產和私人占有變為合作社的生產和占有,不是采用暴力?!保?]498對于大、中農,恩格斯指出:“大概我們在這里也將拒絕實行暴力的剝奪,不過我們可以指望,經濟發展將使這些頑固腦袋也學到乖的?!保?]503恩格斯強調要尊重和照顧農民的利益,堅持自愿原則,讓農民自愿加入農業合作社。二是堅持典型示范和國家幫助原則。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農業合作社的建立“是通過示范和為此提供社會幫助”[2]310-312。在社會主義政黨取得政權后,國家要為合作社的發展提供更多便利條件,包括“由國家銀行接受它們的一切抵押債務并將利率大大降低;從社會資金中抽撥貸款來建立大規模生產(貸款不一定或者不只是限于金錢,而且可以是必需的產品:機器、人工、肥料等)及其他各種便利”[4]。三是發展規模經營。大規模的耕作比小塊的分散的土地耕作要更為優越。馬克思認為,“我們需要的是日益增長的生產,要是讓一小撮人隨心所欲地按照他們的私人利益來調節生產,或者無知地消耗地力,就無法滿足生產增長的各種需要。一切現代方法,如灌溉、排水、蒸汽犁、化學處理等,應當在農業中廣泛采用。但是,我們所具有的科學知識,我們所擁有的耕作技術手段,如機器等,如果不實行大規模的耕作,就不能有效地加以利用”[5]。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農業合作社發展原則的論述,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2.2 困局經濟學

1968年,美國生態經濟學家加勒特·哈丁教授在其論文《公地的悲劇》中首次提出“公地悲劇”的概念。哈丁教授認為,公共資源由于沒有明確的產權,每個人都可以擁有或使用,在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自利動機驅使下,容易造成資源的過度使用和枯竭,由此便產生“公地悲劇”。與之相反,1998 年,美國產權專家邁克爾·赫勒教授發表論文《反公地悲?。簭鸟R克思到市場轉型中的產權》,開始對“反公地悲劇”進行學術研究。赫勒認為,與“公地悲劇”相反,資源由于明晰了產權,出于個人利益的考慮,在需要整合資源而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時,往往會遇到阻礙和抵制,產權的碎片化使資源無法充分利用或使用不足,從而導致資源浪費,由此出現“反公地悲劇”。赫勒在《困局經濟學》一書中利用豐富的現實案例解讀困局經濟學理論。在赫勒看來,現實生活中,相對于資源過度使用的“公地悲劇”來說,資源無法充分利用或使用不足的“反公地悲劇”問題同樣嚴重。赫勒也列舉了大量的“反公地悲劇”困局,并對其一一進行分析,最后提出破解困局的醫學模式工具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我國農村同樣存在“公地悲劇”和“反公地悲劇”的困局問題,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正是在力求破解這種困局中不斷演進發展的。

3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演進歷程

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經濟發展形態的變化,可以把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劃分為4 個歷史時期。

3.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走合作經營道路的正常演進(1949—195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先后在農村開展了土地改革、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逐步確立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在這一階段,我國農村合作組織的發展采取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互助組階段(1952年底至1953年底),第二步是初級生產合作組織階段(1954年初至1955年上半年),第三步是高級生產合作組織階段(1955 年下半年至1956 年底)[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了從無到有,從農民土地私有制到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由分散經營逐步轉向合作經營發展。

3.2 傳統計劃經濟時期:人民公社體制下的曲折發展(1957—1977年)

1958 年,我國開始開展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以推動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由小社并成大社。1958 年,中共中央頒發的《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指出,人民公社是形勢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目前形勢下建立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工農商學兵互相結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導農民加速社會主義建設,提前建成社會主義并逐步過渡到共產主義所必須采取的基本方針。從1958 年8 月到1958 年10 月底,全國74 萬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合并成26 000 多個人民公社,入社農戶占農戶總數的99%以上。

3.3 經濟轉軌時期:鄉村政社分離下的復雜變遷(1978—1992年)

人民公社化運動違背了生產關系要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規律,片面擴大合作化規模,片面提高公有化程度,結果超越了生產力水平,挫傷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因此,1978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為解決人民公社的體制弊端,各地開始探索政社分開、撤社建鄉改革。1983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通知》明確指出,當前農村改變政社合一體制的首要任務是把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同時按鄉建立鄉黨委,并根據生產的需要和群眾的意愿逐步建立經濟組織。新建立起來的村民委員會作為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主要承擔政治功能,兼具一定的集體經濟組織功能。

3.4 多元發展時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必然回歸(1993年至今)

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但是,農村家庭分散經營面臨的市場競爭更為激烈。為了更好地應對激烈市場競爭帶來的各種挑戰和風險,各類農民專業技術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村經濟組織迅速發展。為了促進各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我國先后出臺了多項文件。2006—2007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章程》等先后印發,以指導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有序發展。2013 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強調大力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民合作組織,明確指出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新型實體。2015 年,財政部印發的《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的指導意見》強調,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不同實現形式,支持村集體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支持村集體創辦農業生產經營合作社、勞務合作社等服務實體。2018 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研究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2021 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強調,國家采取措施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回歸和發展成為一種歷史必然。

4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現實特征

4.1 發展性

馬克思主義發展觀認為,一切事物都處在不斷變化發展之中,事物發展的總方向是不斷上升、前進的,事物的變化發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v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歷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雖然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組織形式,但整體上是和當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雖然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人民公社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存在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但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來看,這是一個不斷摸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過程。

4.2 多元性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不同的發展形式,即使在同一歷史時期,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發展形式。改革開放之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歷了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人民公社發展階段;改革開放之后,農民專業技術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村辦集體企業、股份合作制公司、經濟(股份經濟)合作社等眾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興起和并存,百花齊放,相得益彰。例如,2017 年6 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村民合作社管理暫行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村民合作社章程(示范稿)》統一明確村民合作社是廣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2020 年,《黑龍江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明確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名稱,如股份經濟合作社(經濟合作社)、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經濟聯合社)、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總社(經濟聯合總社)。2022 年,《廣東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制度實施細則》指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包括鄉鎮集體經濟組織、村集體經濟組織、組集體經濟組織。

4.3 公共性

無論是改革開放前還是改革開放后,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都具有實現集體公共利益的目標。例如,早期的人民公社、村辦集體企業等都設定了提升集體公共利益的目標。在脫貧攻堅時期和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中央和地方都高度重視并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而與之相適應組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股份經濟合作社等各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無不包含著夯實農村經濟基礎、提升農村公共福利待遇等公共利益訴求。

4.4 政治性

美國經濟學家喬·B·史蒂文斯在《集體選擇經濟學》一書中指出,集體選擇包括參與者、選擇方式和標準3個關鍵要素。喬·B·史蒂文斯指出:“參與集體選擇通常是自愿的,但除非有讓人參與的社會壓力、公民榮譽或獲益前景,否則自愿意味著沒人參與……集體選擇的參與者并不限于選民、參議員候選人和政府工作人員?!保?]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產生,雖然是集體選擇的結果,但更多的是特殊歷史條件下政府的行政指令性要求。例如,早期的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和人民公社等,更多的是特殊歷史條件下在政府的行政指令性要求下形成的,帶有明顯的政治性。此外,改革開放后興起的各類農民專業技術協會、村辦集體企業、股份合作制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脫貧攻堅時期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期間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成立的村民合作社、便民服務公司、經濟合作社等,都是在政府扶持和政策指導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政治性。

4.5 經濟性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以土地等集體所有財產為紐帶,承擔土地承包、資源開發、資本積累、資產增值等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服務的基層經濟組織,依法代表集體成員行使集體資產所有權、享有獨立經濟活動自主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憑借組織登記證書辦理銀行開戶等相關手續,管理集體資產、開發集體資源、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依法開展經營管理活動。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探索明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委員會的職能關系,有效承擔集體經濟經營管理事務和村民自治事務。因此,其天然地具有經濟性。

5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關鍵

5.1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實現政經職能有效分離

改革開放之前,以人民公社為代表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政社合一,政經不分,最終走向衰落和解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明確其市場主體地位,實行政經分離。第一,要厘清組織關系。各地應厘清村級黨組織、村民委員會、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關系,實行村級黨組織負責黨政事務、村民委員會負責自治事務、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負責集體經濟經營事務三分離,由村黨支部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統一領導并協調村民委員會、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工作與關系,村委會尊重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依法獨立開展經濟活動,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支持和配合村委會工作,參與農村經濟建設,從而使各組織之間協調運轉,各權力主體之間良性互動。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定位,厘清其與村級黨組織、村民委員會等的關系[8]。第二,要明確政府在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中的管理服務職責,避免行政干預生產經營管理。

5.2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堅持多元化發展目標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市場經濟主體都要根據市場供求狀況進行生產經營管理,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我國地域遼闊,受歷史及現實因素的影響,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經濟基礎條件、自然資源稟賦存在差異。因此,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堅持多元化發展目標,以滿足不同地區的發展需求。我國不同地區農村要根據自身條件和實際情況,組建合適的多元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具體來說,各地要實事求是,堅持市場導向,綜合考慮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市場化程度、農村產業發展基礎、勞動力條件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多元化發展目標。

5.3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走專業化管理道路

由于地區發展不平衡,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水平也存在差異。例如,東南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時間較長,農民民主參與決策、監督和管理機制較為完善,市場經營、財會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有效監管等專業化管理水平相對較高,有的地區甚至開始探索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專業化管理是現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可以提高管理效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化管理,離不開新型職業農民、專業人才、科技人才、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因此,各地要通過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發揮科技人才支撐作用、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等方式,匯聚社會力量,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化管理提供人才支撐。

5.4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發揮鄉村治理效能

2021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對統籌推進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基層治理提出明確要求和指導意見。鄉村治理實際上是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基層治理的延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同村級黨組織、村民委員會一樣,在推動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健康發展,能有效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為鄉村基層治理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和強大的內生動力。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通過利益聯結、組織聯結、生活聯結,順勢結成關系更加緊密的新型鄉村共同體,為穩步自治提供經濟基礎,輔之以制度供給、治理資源輸入、新型治理權威塑造等途徑嵌入鄉村治理過程,有利于實現鄉村的“三治融合”[9]。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明確自身定位,加強與村級黨組織、村民委員會的協同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促進和優化鄉村治理。此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將集體收益用于農村養老協會、文化協會、公益公共服務組織等鄉村自組織建設,在完善鄉村治理、提供更多公共服務、提升鄉村文化品質等方面做出更大貢獻[10]。

5.5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強化助力鄉村振興功能

江澤民同志曾強調指出:“沒有一點集體經濟實力,什么錢都得靠農戶出,村集體不能為農戶提供服務,這樣的村支部就很難有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很難開展工作,很難鞏固住。所以,在沒有集體經濟實力的‘空殼村’,上級領導要幫助他們通過發展生產,把集體經濟實力逐步形成起來;在已有集體經濟實力的地方,要逐步加以壯大。這是搞好農村基層黨政建設、引導農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一條重要的和基本的經驗?!保?1]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農業經營主體,是農村集體所有制經濟組織形式,其發展也必然要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積極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當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都需要不斷完善和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現農村長治久安提供物質保障。

5.6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主動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所謂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新就新在不是傳統“一大二公”的集體經濟,而是產權明晰、成員明確、權能完整的農村集體經濟[12]。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必然要求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也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一。在當前背景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主動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各地應在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前提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起產權清晰、成員明確、運行規范、分配合理的地域性集體經濟組織,主要利用農村集體所有的資源資產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實現集體成員共同發展。

6 結束語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了解掌握歷史,才能更好地總結經驗、開創未來。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不同歷史時期發展過程中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全面鄉村振興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在當前背景下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貢獻力量。

猜你喜歡
集體經濟農村發展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村集體經濟是如何“無中生有”的?——楊陵區農村集體經濟的成長之道
壯大集體經濟的武夷山市實踐
新時代如何增加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奔跑吧,村集體經濟組織!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