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案例學習活動的法治教學模式探索*

2023-04-16 00:00曹金龍
中國德育 2023年4期
關鍵詞:案例法治法律

曹金龍

基于案例學習活動的教學是中小學法治教育常用的教學方法,還有待于教師深入實踐和研究。只有我們精準、有效地實施基于案例學習活動的教學,才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開展法治教育,服務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12歲是兒童建立抽象概念思維的重要階段。法治教育涉及法律知識以及法條所規定的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對于青少年來說比較抽象、生澀。實施基于案例學習活動的教學,學生借助教師創設的案例情境,輔之以必要的法律條文作為思維“腳手架”,有助于學生深度理解法律知識,把抽象的法律知識具象化。

基于案例學習活動的教學模式,就是以法治教育主題(或者議題)為中心,選取一個或者幾個法律案例作為情境,設計出3—4個序列化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完成相關學習任務,并進行相應的學習評價,從而培養、提升學生的法治思維和法治素養??梢?,基于案例學習活動的教學模式是由學習目標、案例情境、學習任務、學習評價四個基本要素構建的。實施基于案例學習活動的教學,教師不只是法律知識的傳授者,更是教學的設計者和激勵者?;诎咐姆治龊鸵龑?,可以培養學生的判斷、分析、綜合、辨析、建構、推理及評估等高級智力技能,有助于學生法治思維和法治素養的養成。本文試從案例的選取、案例的加工和案例的運用等角度探索基于案例學習活動的法治教學模式。

一、案例的選取

(一)關注法治生活

法治案例通常具有時效性,為此,教師需要關注國家法治建設,關注法治生活。網絡時代信息傳播具有即時性,社會熱點案例和法治事件,如醉駕、冒名頂替入學上崗、搶奪公交車方向盤、高空拋物、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襲警等行為入刑;最低刑責年齡下調至12周歲;教師具有教育懲戒權;家庭教育上升為國事……這些都是青少年知道、非常感興趣也想弄明白的。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一些熱點案例進行簡化改編,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

(二)有心收集案例

對于案例,不能狹隘地理解僅是民事案件或者刑事案件,也不能狹隘地理解僅是違法犯罪反面案例。教師平時要做一個有心人,注意結合教材內容收集一些正面的適合教學的案例。這些案例可以來自我們的生活,也可以來自國家法治建設;可以來自報刊網絡,也可以來自法治教育讀本;可以來自身邊的人,也可以來自社會資源。

(三)選取案例原則

選取案例應遵循以下主要原則。一是以書本案例為教學主體資源。教材中的繪圖、簡明案例、討論情境等,應該成為教師教學的主要資源。教師可以照搬運用,也可以改造使用。二是要符合青少年的認知水平。選取案例中的法律關系和法律行為要簡明,過于復雜會超越青少年的認知水平,會阻礙他們走進案例情境參與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三是案例素材要具有真實性。案例的素材應當取自于生活實際,反映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或現象。這樣不僅有利于增強教學的可信度,也可為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的情境,開展真探究,進行真學習。

二、案例的加工

(一)根據教學內容取舍

有的法治案件報道很詳細,內容很豐富,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取舍。一方面要針對學習目標,獲取對實現學習目標具有重要價值的信息,舍棄與學習目標無關的描述,以便于學生迅速地接受有效信息,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要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選擇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案例。法治案件報道中的違法犯罪細節過程和具體手段一定要舍去,否則會給學生不良暗示。

(二)突出案例的教育性

案例加工應當以其教育性為本,凸顯對學生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體現案例內容的感染性。我們運用的案例,不僅要能使學生從中吸取法律知識的養料,還能吸收法律背后的人生經驗、智慧和文化價值。在進行《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我們是未成年人”這一課教學時,有的教師運用教材中的案例設計了“我們要不要做家務”的辯論賽。從認知層面,學生都知道應當做家務,但如何能通過辯論讓學生把做家務落實到行動中,需要教師從道德和法律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引導。

(三)呈現復雜性的抉擇

生活是復雜的,我們對于案例的加工和設計也要有一定的復雜性,在兩難選擇中做出正確的選擇更能體現出學生的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如果學生通過簡單地讀書就能夠解答教師設計的討論問題,這說明教師的設問缺乏思辨性和探究性。例如,某位教師在《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夯實法治基礎”這一課教學時,列舉了一個案例:歐某目睹了一起搶劫,開車逼停劫匪所乘坐的面包車,獲得見義勇為1萬元獎金,但他的私家車損毀嚴重,修車費用需4萬多元。因車輛撞壞是“駕駛員的故意行為”,保險公司拒不賠償。歐某很委屈,自己做了好事還得倒貼錢?通過這個案例分析,教師說明民法典是部“良法”,規定了受益人有支付相應費用或者給予適當補償的義務。學生明確了見義勇為之人的權益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從而消除了疑慮。

三、案例的運用

(一)形式多樣呈現案例

案例的呈現可以是新聞報道的形式,也可以是漫畫、圖表、音樂、小品等形式,應當符合青少年年齡特征,為學生喜聞樂見。教師在運用小品表演的形式呈現案例時,要注意掌握度,調控學生的表演方式、表演的效果和對其他學生產生的影響。有的學生丑化違法犯罪分子惟妙惟肖,課堂上下一通哄笑,往往會淡化法治教育的嚴肅性和對違法犯罪愛憎分明的情感。

(二)創設有價值的探究

教師運用案例組織學生學習時,圍繞案例開展探究活動要有意義和價值,能夠幫助學生在復雜的兩難情境中明辨是非、做出正確選擇。例如,在進行《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與法治》中“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的教學時,某位教師運用“明德慎刑”“為政以德”“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堅持法律至上、 嚴格依法辦事”四種主張,引導學生歸納我國自古以來關于國家治理方式的主張有哪些,各有什么基本特征。通過人治、德治、禮治、法治等四種治國方式的對比,讓學生明了當代社會實施法治的必然。又如,某位教師在教授《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專門法律來保護”時,以“十六歲少年搶了33元錢”的新聞報道為案例,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他的錯誤嚴重嗎?會受到怎樣的處罰?如果將這一問題更換為“他只搶到了33元,為什么還要被判刑?”,這樣的討論則更具有探究性。

(三)堅持正面引導

法治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思維定勢是常以違法犯罪這樣反面的案例來說明法律知識和道理。我們應當克服這一思維定勢,多選取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的案例來展現公民法治意識、法治精神的提升。即使是反面案例,也要對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例如,在教學《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公民基本義務”時,某位教師播放了征兵宣傳視頻,然后問學生是否愿意當兵,學生一片沉默。問到其中一位學生時,該生回答當兵太苦了。此時教師手足無措,因為學生的答案完全沒在他的預設范圍內。對此情況,教師要給學生以底線教育,依法服兵役是公民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又如,在教授《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特殊關愛 助我成長”時,某位教師呈現了一個案例:上了初中,小剛結識了一幫小混混后學壞了,經常向其他同學要錢,不給就對同學進行毆打辱罵。他甚至說,我還未成年,法律拿我沒辦法。然后,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你覺得他說的對嗎?最后,教師從法律的年齡節點、未成年人的義務、監護人的義務等方面對學生進行了正面引導。

(四)活動有要求與評價

基于案例開展的學習活動,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對于學生要有明確的要求。這個要求包括活動時間、組員分工、成果形式、匯報方式、評價方式等方面?;顒釉u價通常采用表現性評價方式,即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關鍵行為表現進行評價,以達到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培育法治素養的目的。在教授《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身邊的國家機構”時,某位教師布置了學生“調查身邊的國家機構”的前置性作業。(1)家邊上的國家機構有哪些?知道里面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嗎?(2)上學路上可以看到哪些國家機構?你在國家機關門口看到了什么?(3)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來到我們學校為同學們進行教育宣講,還記得當時的場景嗎?能說說你當時的感想嗎?(4)如果你的家人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能不能對他(她)做一個采訪,記錄一下他(她)的工作情況。在課堂教學時,當教師以學生調查作為案例實施交流匯報、分享提升時,應當及時組織對調查匯報的學生進行評價,這樣可以激勵學生自主進行法治學習,促進學生法治意識的養成。

基于案例學習活動的教學是中小學法治教育常用的教學方法,還有待于教師深入實踐和研究。只有我們精準、有效地實施基于案例學習活動的教學,才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開展法治教育,服務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猜你喜歡
案例法治法律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讓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一個模擬案例引發的多重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