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學科融合的初中地理教學實踐

2023-04-16 05:45林超東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23年1期
關鍵詞:學科融合教師

林超東

(廈門第二中學,福建 廈門 361000)

當前,新課標強調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旨在由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1]而地理學科兼具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性質,所涉及和可應用的知識范圍極為廣泛,與初中階段所接觸的眾多學科均有一定的聯系,這便為通過地理教學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帶來了得天獨厚的學科優勢。有鑒于此,教師要牢牢抓住地理學科的這一特點和優勢,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通過培養學生跨學科思維來更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并幫助其構建起完整的、成系統的地理知識學習網絡,助力其全面綜合發展。

一、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倡導學科融合的緣由和意義

(一)理論意義

當前的教育強調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也由此產生了以教育學、課程論、心理學基礎、學科概念等為依據的“學科滲透”理念。這一理念的提出,為學科融合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而學科融合在初中地理課堂中的運用,不僅是對“學科滲透”等相關理論基礎的一種驗證,也是一種有效的補充。[2]通過地理與其他學科的教學融合,不僅能拓展地理教學資源,豐富地理教學內容,還能為地理教學的開展提供全新的角度和思路,促進地理教學的改革。

地理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具有更加顯著的綜合性,換言之,地理學科非常強調各種要素之間的關聯性和整體性。中學地理課程內容兼具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既有自然地理要素中的氣候、地形、河流等,同時涵蓋了工業,城市、農業等各方面內容,在開展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需要立足教學內容的差異性,采取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方法。在此過程中融合其他學科知識,應用學科融合教學方式能夠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同時充分體現地理學本身的“綜合性”特點。

(二)實踐意義

1.有助于提升地理教師的綜合能力

想要使學科融合在初中地理課堂成功落地,需要地理教師除本學科的教學研究外,還要有意識地提高自身對其他學科的知識儲備,以及能夠對生活中所涉及的地理現象進行深入探究其與各學科重疊、交叉的知識連接點。這便會反向激勵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探究,逐步提升自身的跨學科學習能力,進而形成一種跨學科教學能力,促進綜合能力的提高。[3]

2.有利于促進教師優化教學方法

時代的發展對未來公民的綜合能力要求不斷提高,中國教育也正不斷深化改革。教師已然意識到各學科之間不是彼此封閉和割裂開來的,學生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不僅僅是學習該學科本身,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認識到學科的內在價值,從學科學習中掌握解決問題關鍵能力和塑造必備品格。當教師開始注重跨學科融合的教學模式,不斷豐富和優化自身教學方法,將有助于教師立足于更高的教育視角,放大地理教學格局,更好地優化地理教學方法,豐富地理教學資源。

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從認知層面來說,中學生正處于抽象思維形成的關鍵期,其認知結構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而且尚未定型,認知能力將在這一過程中快速強化,尤其是抽象思維將在這一時期形成,且辯證和創造性思維也會得到長足的發展。此時,正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最佳時期。

跨學科的融合教學能夠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發展階段,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和已有經驗出發,調用其他學科知識輔助地理學習,培養運用綜合的觀點來認識地理環境??鐚W科融合教學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跨學科融合的課堂更多的突出地理的實踐與應用,運用地理的視角來重新學習已知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將眾多學科知識進行有機整合,形成一種發展性的學習過程,強化學生綜合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真實情境下的問題解決能力,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助力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二、基于學科融合的初中地理教學實踐

將學科融合應用于初中地理課堂,需要教師深入研究地理教學內容,對內容要素深度挖掘的基礎上,探究不同學科之間的融合之處,多層面、多維度地拓寬地理教學的資源,使地理教學內容更豐富,課堂更具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促進其思維發展,從以往的單科獨立學習逐步走向多學科有機整合的學習,從淺層的機械性學習走向深層次的自主學習。文章列舉一些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教學方式,探究學科融合在初中地理課堂中的運用策略。

(一)與語文學科融合的地理情景創設

語文作為教學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與其他很多學科的學習都緊密相連,也因此素有“百科之母”之稱[4],將其與地理學科的教學相融合是最基本也是最容易的。初中階段語文教材擁有豐富內容,不管是寫景、寫人、抒情等現代文,還是經典的古詩詞內容,這些文章中大多都蘊含一些和地理知識相關的內容。所以在地理學科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對相關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與分析,找到最好的結合點,高效開展基于學科融合的地理教學,如將古文詩句作為地理教學的情景,引導學生用地理的視角來分析。

例如,《夜雨寄北》中“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中的巴山便涉及一定的地理知識。通常認為這里的巴山指的是大巴山系,大巴山系是我國南方和北方地區的過渡地帶,同時是不同溫度帶的過渡之處。在教學相關的地理知識時,教師以此作為課堂情境導入,為學生從地理的角度闡釋完“巴山”后,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當地的特殊地形,就“巴山夜雨”的成因進行分析。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不難分析出:主要是由于該地區的山脈綿延高大、云厚霧重,白天熱對流不顯著,而夜晚則不同——冷空氣沿山坡下沉,暖空氣抬升,云層上冷下熱,加速對流作用,導致“夜雨”較多。如此,不僅能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發展學生思維,拓展學生的學習的深度,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還能通過用地理知識解釋古詩詞中的現象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有助于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

再如,《約客》中“黃梅時節家家雨”,這一句中的“黃梅時節”春末夏初,即農歷五月份左右,在那個時間段,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便會處于多雨的狀態,教師可以通過對時間及區域的提示,引導學生分析地理現象產生的原因,在提升學生理解與分析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二)與物理學科融合的地理現象分析

在地理學習中,物理也有重要作用,將物理知識有效地應用其中,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各種類型的地理現象,從而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5]。例如,“同緯度地區,一般夏季陸地的氣溫高于海洋,冬季則相反”是地理學科中的一個重要結論,但是由于這一結論較為抽象,若不能理解著記憶則很容易混淆,即便死記硬背記住了,也很難有效運用到對地理現象的分析中。為此,教師復雜可以巧妙地融合初中物理知識中的“比熱容”,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這一現象、記住這一結論。教師可從物理知識的角度出發,為學生解釋:這主要是因為和陸地相比,海洋的比熱相對較小,其在夏季的升溫速度要和在冬季的降溫速度都慢于陸地,從而導致上述地理現象。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物理知識,還能通過學科知識的融合,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一結論。

再如,講到南方傳統民居屋頂坡度較大,主要是因為南方降水量較大,屋頂的坡度大有利于排水??墒窃陂}南的傳統紅磚建筑中會呈現“雙坡曲”的建筑特點,從外表看“雙坡曲”有種獨特的曲線美感,其實當中蘊含著一個很重要的物理知識,就是物理學中的勢能與動能的轉?!半p坡曲”使得雨水在屋頂先進行蓄勢下滑,產生更強的勢能,后在屋檐口完成“沖刺”,這樣雨水就會排得更加徹底。又如在降水的形成過程知識講解中,教師可以將水的三態變化,這一非常重要的物理知識點和地理知識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降水的形成及分類。

(三)與數學學科融合的地理數理問題分析

前文提及,地理學科往往涉及各方面的知識,具有較高的綜合性,很多知識是顯性、直觀的,也有一些知識(如相關)是隱性的,[6]這便需要在學習過程中運用一些數學知識(如統計、計算等)才能得出結論。為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也要注意地理的數理邏輯性,將地理知識與數學知識有機融合教學,使其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中的奧秘。

例如,在初中地理中會學習到關于氣溫與海拔的關系這一知識點,這兩者成反比例關系,即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會相應降低。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100 米的海拔變化往往對應著0.6℃溫度的變化。在教學中,教師可帶領針對具體問題進行剖析。先給出相關信息:某地山腳溫度為22℃,山頂溫度為4℃,山腳海拔為600m,讓學生思考如何求出山頂海拔。并帶領學生按照如下思路進行思考、解題:

第一步,求出相對高度=溫差m℃×100m/0.6℃,計算出山頂和山腳的相對高度,即:(22℃-4℃)×100m/0.6℃=3000m。

第二步,結合“低溫區海拔=高溫區海拔+相對高度”,根據上述條件計算出未知高度:600m+3000m=3600m。

又如,七年級上冊中地圖比例尺的學習中,學生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比例尺和實際范圍的關系,即圖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實際范圍越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學生更為熟知的數學除法關系,即:比例尺=分子/分母,當分子為1,分數隨著分母的增加而減小。其中的分母就是實際距離,換言之,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隨著比例尺的減小,實際距離會相應加大。

教師帶領學生按照數學思維分析地理學習中的數理問題,此舉在幫助學生獲得地理知識中的隱含內容的同時,也能促進數學與地理學科的融合,幫助學生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的跨學科綜合運用能力。

(四)與歷史學科融合的地理知識應用

歷史學習主要是關于過去發生的事件、文化現象以及相關歷史人物的學習,初中階段的歷史知識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內容,如中國古代、近現代史,世界古代、近現代史等,這其中所涉及的歷史事件中便免不了會與一些地理知識相交叉,其中地圖與古代戰爭的聯系最為緊密——古人打仗需要研究地形,結合地形制定戰術等。教師可在教學地圖知識時研究歷史知識的融合點,將之巧妙地引入地理課堂。這樣,不僅能豐富地理知識的維度,也能更好地體現地理知識的重要性,促進地理教學的順利開展。

講授“中國地形地勢”時,引入現代史中的紅軍長征這一歷史事件。通過“重走”紅軍長征路,了解長征中藥跨越的主要山脈、地形區、地勢階梯等,不僅能夠學習地理知識,還能引導學生感受紅軍長征的艱辛,是對更好繼承長征精神的一種呼應。

又如,《中國行政區劃》的省會及其簡稱這一知識點的學習中,可以和歷史知識相結合,例如可借助學生十分熟悉的春秋戰國的歷史典故,或者識別古今地名變更等,來豐富課堂趣味性。再如,學習關于氣候的知識內容時,教師可結合《孔明巧借東風》進行趣味導學,結合地理知識,為學生分析諸葛亮是怎樣“借”到東風的。即當時處于隆冬季節,赤壁位于我國東部季風區,西北風盛行,諸葛亮通過地理知識對天氣短時間的變化進行預測,即風向改變。這通過這種知識講解方式,一方面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對知識內容的關注度以及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還有利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應用地理知識,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強化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

三、結語

總之,將相關學科知識融于地理教學的這種教學方式,既可以凸顯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屬性,同時和學生發展規律高度契合,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更符合中學生認知能力和身心發展規律。這種教學模式在擴大地理知識的縱深范圍、將學生的思維引向縱深處的同時,還能幫助學生逐步構建出完整的、成系統的地理知識學習網絡,幫助學生進行知識之間的整合,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能力。

猜你喜歡
學科融合教師
【學科新書導覽】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最美教師
融合菜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教師如何說課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超學科”來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