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 “紅色精神譜系” 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

2023-04-16 11:52柴斯羽孟令一吳尚卓高馨
關鍵詞:譜系理論課紅色

柴斯羽,孟令一,吳尚卓,高馨

(1.華北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 唐山 063210;2.華北理工大學 建筑工程學院,河北 唐山 063210;3.華北理工大學 人文法律學院,河北 唐山 063210)

引言

習近平同志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努力,涌現出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

以中國共產黨人的 “紅色精神譜系” 融入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不僅可以使當代大學生在充分了解中國共產黨人一路披荊斬棘、砥礪前行、排除萬難,風雨彌堅的艱辛奮斗過程中,始終不忘以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的初心和使命——最終帶領中華民族實現了由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更加可以充分激發當代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堅定當代大學生的矢志不渝、報效祖國的理想信念,從而堅定當代大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終身的強烈愛國情懷及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一、 “紅色精神譜系” :中國共產黨百年事業取得偉大成就的精神源動力

(一) “紅色精神譜系” 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成就的終極秘鑰

“紅色精神譜系” 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以來一切偉大事業、偉大成就和偉大創造的精神沉淀和精神擔當,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奮力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夢” 的最核心精神依托。我們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百年黨史,也是一部 “紅色精神譜系” 的構筑史、踐行史和傳承史。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根結底只為一個奮斗目標而堅韌不棄: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近代中華民族經歷 “塞上秋風悲戰馬,神州落日泣哀鴻” 的深重民族危機時,中國共產黨人由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到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我們黨為的是最終推翻 “三座大山” ,帶領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從而最終實現了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為的是國家富強和人民安康,雖面 “懸崖百丈冰” ,卻尤信 “猶有花枝俏” ;雖面 “暮色蒼?!?“亂云飛渡” ,而我自 “從容” 應對;雖面 “高天滾滾寒流急” ,卻毫不畏怯——最終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新征程。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繼續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帶領中國人民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 “路漫漫兮一百年、曾經滄海變桑田” 偉大歷史飛躍,成功實現中國人民的全面小康。

我們黨一路銳意進取,無論是身處井岡山抑或延安窯洞,還是到當今開啟國富民強的新篇章,中國共產黨始終不忘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的初心和使命,我們黨越是艱難,越要努力向前奮斗的信念始終如一,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堅定不移。

在秉定初心和尋夢、追夢及圓夢的歷史進程中,在黨的創建和中國革命、改革和建設事業取得一系列巨大成就的偉大實踐中,我們黨鑄就了偉大的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其中每一種精神都誕生于我們黨奮斗過程中的某個特定歷史時期,都彰顯的是我們黨不畏艱辛、砥礪奮進的精氣神。 “紅色精神譜系” 是我們黨各項事業能夠不斷地從成功走向成功的源動力和最終級精神秘鑰。

(二) “紅色精神譜系” 具有新時代亟需的最鮮明品格

“紅色精神譜系” 是我們黨抒寫人間至偉傳奇的精神源泉和秘鑰,它深刻影響著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溯源,是提振和推進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高能助推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同志要用黨在百年奮斗中形成的偉大精神滋養自己、激勵自己、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做好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深入剖析 “紅色精神譜系” 為什么行,其中最為關鍵、最為直接的原因即為:紅色精神譜系的科學性、實踐性和人民性。

1. “紅色精神譜系” 具有鮮明的科學性

“紅色精神譜系” 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作為根本指南。從建黨精神到長征精神,從兩彈一星精神到載人航天精神,都體現著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孜孜不斷的追求,都體現著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理想的不斷繼承、創新和發揚。

2. “紅色精神譜系” 具有鮮明的實踐性

“紅色精神譜系” 發端于偉大的建黨精神,順應著我們黨帶領人民進行著偉大的革命、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實踐而不斷豐富和發展。從本質來講 “紅色精神譜系” 一直以馬克思主義為本源,形成和發展于黨領導人民群眾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全過程中,如遵義會議的偉大實踐形成的遵義會議精神,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挽救了中國工農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為黨和革命事業轉危為安、不斷開創革命新局面提供了最重要的保證。新時代北斗精神凝結的是三代科學家的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的永攀科學高峰的創新實踐所鑄就的新時代偉業。

3.紅色精神譜系” 具有鮮明的人民性

由井岡山精神到紅旗渠精神、由抗震救災精神到絲路精神,我們黨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紅色精神” 是我們黨始終不忘記為 “中國人民謀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的初心和使命的最生動寫照,是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最生動詮釋。

二、以 “紅色精神譜系” 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在教學過程中,堅定歷史性和政治性的統一

“紅色精神譜系” 最鮮明的特征就是:具有清晰的歷史脈絡節點,所以在發掘其深刻內涵的過程中,要堅持重點把握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即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不同時代)中所孕育的不同時期的黨的偉大精神,使得當代大學生能夠深刻領會到在中國近現代史發展歷程中——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人民把積貧積弱、滿目瘡痍、千瘡百孔的落后的農業國變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真正實現了東方巨龍的騰飛。授課過程中努力做到將 “紅色精神譜系” 中偉大精神浸入當代大學生的血液,沁入當代大學生的心扉,切實守護好 “紅色精神” 沿襲的思想高地。

(二)在教學的過程中,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

馬克思同志指出: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的唯一標準” 。在共產黨一路披荊斬棘的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歷程中,所形成的實踐推進理論發展和實踐相統一的強大認知自覺,使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化的過程中,實現了鮮明的實踐指向性和鮮明的實踐先導性的統一。

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授課的過程中,要積極深入挖掘和研探每一個 “偉大精神” 所蘊含的理論價值和其所蘊含的更為深刻的精神內核,通過構建新型 “紅色精神譜系” 庫,講好紅色精神故事,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著重重視紅色精神內涵的傳承和賡續。

(三)在教學過程中,堅持正本溯源和創新理念相統一

以守正為根基,創新為引領,將 “紅色精神譜系” 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首先就要認真分析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和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訴求,創新教學模式,堅持OBE 的教學理念,即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理念,開發內容貼近教學實際、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以 “紅色精神” 為引領的新型教學模塊形式,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教學方法,構建 “紅色精神” 進課堂,進頭腦,進骨血的新型授課理念。采用網上參觀、遠程模擬等形式,結合當前國情,與時俱進地發掘 “紅色精神” 的新內涵,因時而用、因勢而新、乘勢而用地運用 “紅色精神”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時代特征和吸引力。

三、以 “紅色精神譜系” 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具體路徑

(一)促使 “紅色精神” 成為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引擎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 。 “紅色精神譜系” 以時間為主線,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提供了異常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和寶貴的精神傳承財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從 “紅色精神” 中汲取智慧和資源、真正實現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以史明志、以情育人;同時,應注重多方協作共贏,在整個學校范圍內形成 “紅色精神” 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大思政” 氛圍。

1.進一步研探 “紅色精神譜系” 的內生含義和外延含義

實際教學工作中,學校要著重注意發揮人才和學科優勢,積極組建跨學科的新型科研團隊,堅持創新導向和學術導向相結合,加強對 “紅色精神” 內生資源的系統化、體系化挖掘。同時,發掘 “紅色精神譜系” 的時代引領作用和效力,努力從不同視角對 “紅色精神” 進行全新解讀,深入探究。

2.善于發掘利用 “紅色精神” 資源的巨大效能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發掘與各個 “紅色精神” 內涵相近的革命文物、博物館、紀念館等資源,豐富 “紅色精神” 教學元素,集中整合以 “紅色精神” 為引領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資源,自覺傳承和弘揚 “紅色精神譜系” 的內生精神和外延精神。

3.將 “紅色精神” 研究與黨史研究相結合

要結合新時代國情,積極賦予 “紅色精神” 新的時代內涵,強調 “紅色精神” 的新時代價值、精神內涵、思想意蘊和傳承賡續,堅持把 “紅色精神” 上升到心靈導航的高度,將 “紅色精神” 與黨史故事、優秀歷史人物、革命和改革紀念資源一起研究,一起傳播。

(二)將 “紅色精神” 融入思政課程,使其成為激勵大學生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 “發動機”

“紅色精神譜系” 是見證中華民族一路由站前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最重要精神載體,其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元素、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涵。

1.創新教學思維,突出 “紅色精神” 引領作用

目前大學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都主要采取章節式的授課編排方式。所以,授課教師可以嘗試大膽打破章節式編排方式,而積極采取構建專題式的授課模式,推進 “紅色精神” 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建設,完善教學設計;并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課程目標、教學大綱、研探與每個專題相適應的 “紅色精神” 作為教學資源,并在講授課程知識的過程中,巧妙融入和滲透進對學生的價值引領和精神塑造,重點要體現在授課過程中注重將 “紅色精神” 與學生所學專業進行結合,真正引發學生的共鳴。突出 “紅色精神” 的引領作用要特別注重在授課過程中要既追本溯源,使得學生明白,只有在我們黨領導下的馬克思主義道路和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救中國和發展中國,同時又注重針對學生歷史擔當和歷史使命感的激發:引導學生將愛國情懷、強國精神和立志報國的理想信念自覺融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之中去。

2.更新教學方法,實現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導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立足極端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功能,敢于和善于將針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領導向融入整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全過程之中:通過情景再現、小組討論、高唱紅歌、以及黨史故事分享等形式,重點講述 “紅色精神” 所蘊含的革命、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故事,重點講解各種 “紅色精神” 對不同歷史時期的偉大引領作用,努力做到講好 “中國故事” 的同時、使得 “中國故事” 更加動聽。從而實現激發學生善于獨立發現、分析和思考問題的教學目的,真正實現思政課程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3.積極提升思政教師的 “實踐認同” 和 “實踐教學” 能力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要大力提升思政教師的 “實踐認同” 和 “實踐教學” 能力,鼓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到紅色基地進行調研學習,鼓勵思政教師將真正實地學習和感受到的 “紅色精神” 而沉淀出 “思想精華” 帶入課堂。同時,積極聘請 “紅色精神” 的宣講家進入校園,同高校思政教師一道,充分研探挖掘本地的歷史革命文物資源,推進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協同建設,全程全方位探索 “紅色精神” 實踐育人路徑。

以紅色基地和 “四史” 教育基地為依托,最大限度發揮 “紅色精神” 的有魂可感、觸及心靈的優勢,精心打造固定活動品牌,積極帶領學生進行紅色基地建設和實踐活動,尤其在重大時間節點組織學生赴革命紀念館和 “四史” 展館等地開展主題團日活動、黨史教育活動、現場教學、志愿服務、現場研學的等等形式的實踐教學活動,讓大學生真正 “沉浸” 入 “紅色精神” 的感召之中——使學生在聆聽黨史故事、了解紅色資源、弘揚 “紅色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的的同時能夠真正近距離地感受到 “紅色精神” 所依托的革命文物對自己心靈的真實觸及,在接受紅色教育的同時,更深層次耕讀中國共產黨能夠取得中國革命、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成功的密碼本。

4.將 “紅色精神” 進行具化,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首先, “紅色精神” 是進行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源頭活水,要充分利用 “紅色精神” 所蘊含的深刻內涵豐富校園紅色文化,堅持將 “紅色精神” 和其所內涵的中國共產黨一路奮斗史、改革史和創造史融入整體校園環境建設,構建 “紅色精神” 校園文化生態系統,結合當地黨史資源和歷史革命事件,重點著力打造全新的校級 “紅色精神” 文化景觀和 “紅色精神” 文化符號,沉淀極具地方特色的 “紅色精神” 校園經典元素和代表性符號,培育獨具特色的文化標識,構建學校專屬的紅色校園文化。

其次,強化目標導向,積極推進 “校館” 合作,以 “紅色精神” 為先導,加強學校和地方紅色紀念館的優勢互補,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通過打造 “紅色精神” 傳承月等一系列活動,以進行精品展覽、專人講解等形式,建設 “活靈活現” 的展覽廳,使廣大師生成為 “紅色精神” 傳承運動的最主要推動者、最主要參與者和傳承 “紅色精神” 的最終受益者,真正實現增強思政課程思想引領力、授課親和力、課堂感染力和課程邏輯性。真正實現塑造校園 “紅色精神” 文化育人體系和校史育人功能的統一,推進學生知校建校愛校榮校與知黨史,知國史的強烈的愛黨愛國的家國情懷相統一。使得當代大學生在日用而不知,日用而不覺的情況下,受到 “紅色精神” 的洗禮,感受中國共產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厚度,真正做到將 “紅色精神” 轉化為當代大學生的精神之鈣。

5.依托 “全媒體” 時代,使得 “紅色精神” 成為新時代最鮮紅的電波

目前,各種新媒體平臺如雨后春筍般的浸潤著大學校園,高校正是可以充分的利用自身優勢,恰當、適當的打造適宜的新媒體平臺,使得 “紅色精神” 真正 “活” 起來。

在當前 “全媒體” 的時代,在 “大思政” 格局的引導下,我們更是要充分發揮網絡新媒體的天然優勢,充分利用高校的學科優勢,發掘、追溯、恰當和適當的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開展 “紅色精神” 數字化動態傳播,充分利用信息時代和大數據的優勢,通過5G、虛擬仿真技術、VR 真實場景模擬、數字影院等多種形式,模擬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中的教學案例;積極利用各種融媒體平臺,如慕課、學習強國、微信公共平臺等等平臺資源、由授課教師對符合教學內容需要、針對性強的教學資源向學生進行推送,并且通過平臺的回復、評論和討論等功能,更為深入了解學生的最真實課程體驗,從而獲取更加精準的教學效果反饋。甚至可以嘗試開發 “云紅色精神” 系統,使得學生可以足不出戶,即可 “云” 游革命圣地, “云” 感受革命文物,重溫黨史,實現對 “紅色精神” 的立體式、全過程的虛擬體驗,實現增強 “紅色精神” 融入 “大思政” 格局教育的現場代入感、真實體驗感和教育過程的生動性,真正實現紅色歷史可觸可見和 “紅色精神” 的可追可溯,使得 “紅色精神” 可感可知。

四、結論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已經走過了百年的艱辛風雨歷程, “紅色精神譜系” 記錄著一段段觸及后人心底的光輝征程,見證著中國共產黨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安康而披荊斬棘、艱苦求索的每一個歷史永恒。以 “紅色精神” 融入和引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不僅能夠真正實現延續 “紅色精神譜系” 的 “根” 傳承 “紅色精神譜系” 的 “魂” ,而且能夠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能夠增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歷史厚度和情感溫度,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政治高度和思想深度。真正能使學生感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邏輯美、理論美、內涵美和情懷美。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夠真正幫助當代大學生篤定自身畢生的理想信念,引導學生將實現自身之 “小我” 融入國家建設之 “大我” 之中,激發當代大學生為國家奮斗終生的強烈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熱情,矢志不渝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貢獻自身的全部力量!

猜你喜歡
譜系理論課紅色
神族譜系
紅色是什么
百年大黨精神譜系的賡續與文化自信
王錫良陶瓷世家譜系
紅色在哪里?
追憶紅色浪漫
再論東周時期銅簠的譜系和源流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新
“721”人才培養模式與高校思政理論課改革
醫學院?;A化學理論課教學改革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