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鋼2 號高爐爐況失常分析與恢復

2023-04-16 11:58韋正強
中國鋼鐵業 2023年10期
關鍵詞:軟水爐況裝料

韋正強

柳鋼2號高爐的有效爐容為2650m3,從2012年9月3日開始第一代爐役,后經歷長達10年的生產,爐役后期因冷卻壁漏水數量增多以及爐缸侵蝕嚴重,于2022年10月17日順利安全停爐進行大修,并于2023年2月6日點火送風開爐復產。

1.爐況失常過程概述

柳鋼2號高爐大修開爐后第4天即達產,經過不斷優化操作,至2023年2月21日日產量達7585t/d,燃料比505kg/t。為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煤氣利用率,從2月25日開始逐步提高高爐生礦使用配比至18%,3月2日又開始嘗試取消中心加焦,初期取得一定的效果,煤氣利用率達到49%左右。3月上旬,原燃料質量整體下滑,2號高爐壓量關系逐步變差,產量下降,消耗上升,于3月10日縮小批重,調整裝料制度,恢復中心加焦;3月中旬至4月中旬,調整近1個月時間,爐況出現波動。期間頻繁出現管道氣流的異常情況,進而造成鐵水出格多,爐缸不活躍,需經常補大量焦炭以改善爐缸熱度,燃料比升高38kg/tFe,產量損失近3萬噸。

2.爐況失常的特征

2.1 爐況穩定性差

2號高爐爐況順行指數低,爐況穩定性差,高爐的壓量關系趨于緊張,走料不均勻,探尺工作狀態不好,出現偏尺、滑尺的異?,F象。

2.2 高爐冷卻壁溫度差值大

高爐冷卻壁密閉循環冷卻水的回水與進水溫度差值大,即軟水溫差偏高,軟水溫差波動大、波動區間偏廣,由開爐期間的2℃逐步上升至4月份的7℃左右。由于煤氣流分布不合理,邊緣局部氣流過分發展,導致易有氣流沖出,頻繁出現邊緣小管道,高爐爐頂測溫的四點中最大與最小值偏差達80℃,平均頂溫在200℃~300℃。同時,中心氣流弱而不集中也不穩定,爐頂十字測溫中心點溫度偏低,大多在200℃~300℃(見圖1)。

圖1 柳鋼2號高爐軟水溫差變化趨勢圖 ℃

2.3 裝料制度不相匹配

高爐煤氣利用率與高爐爐頂的裝料制度不相匹配。使用退守疏導兩道氣流的裝料制度,煤氣流在高爐內的停留時間應縮短,煤氣與原料的接觸時間和面積減少,煤氣還原的原料占比變少,煤氣利用率應當下降。但2號高爐卻出現煤氣利用率異常升高,煤氣利用率高達48%。

2.4 高爐物理熱和化學熱不穩定

2號高爐出現管道氣流的頻率高、頻次多,高爐的熱制度操作受到較大影響,高爐的物理熱和化學熱不穩定,爐溫大幅波動,出現低爐溫次數明顯增多,爐缸脫硫效果明顯下降,鐵水的化學成分不穩定,造成不合格鐵水較多。

2.5 高爐爐頂邊緣氣流分布不均勻

2號高爐爐頂局部氣流過分發展,爐身與爐腹冷卻壁熱面溫度普遍上行,6~8層銅冷卻壁熱面溫度從55℃升到90℃,9~15層鑄造冷卻壁熱面溫度從100℃升到250℃,局部冷卻壁熱面溫度達到300℃。

3.爐況失常原因分析

3.1 兩道氣流分布失常

依據高爐合理氣流分布的規律,首先要做到保持高爐的爐況穩定順行,調節好邊緣氣流與中心氣流兩道氣流;其次才是最大限度地改善煤氣利用,獲取較高的煤氣利用率,降低焦炭消耗[1]。2月6日開爐后,柳鋼2號高爐主要以發展邊緣氣流和疏導中心氣流為主,使高爐的穩定順行和技術經濟指標都較好。在采用取消中心加焦的布料制度過程中,礦石的布料角度沒有整體外移,最小布料角度用至26°,抑制了中心氣流,導致中心氣流更加不足,出現壓量關系緊張的情況。在恢復中心加焦的布料制度后,中心加焦量偏少,只有2環(占焦批重的13.3%),沒有起到充分釋放中心氣流的作用。在爐況調整過程中,當礦石布料最大角度大于32°,就容易出現管道氣流,于是嘗試恢復低角度布料,礦焦往中心布料,堆高中心料面,但中心氣流更加被抑制;而布料由中心向邊緣傾斜,礦石沿料面斜坡滾至邊緣,在邊緣堆積數目偏多,使邊緣焦炭負荷過重,造成邊緣氣流不穩定,兩道氣流分布出現失常。

3.2 原燃料質量整體下滑影響

大型高爐因爐缸直徑大,在原燃料質量,特別是焦炭質量較差時很難吹透中心。若焦炭有較好的粒度組成和焦炭強度,有利于提高高爐塊狀帶的透氣性、降低高爐壓差,有利于下部高溫區特別是軟熔帶的透氣性、透液性及煤氣流的二次分布,有利于改善高爐爐缸工作狀況、降低焦比和保持爐況的穩定[2]。2月下旬至3月初,燒結礦質量下滑,燒結礦轉鼓指數由76%下滑到74%左右,3月初由于焦煤煤種變化,焦炭質量也出現下滑,熱強度由66%下降到62%左右,M10由5.5%上升7.0%,灰分達13%以上。原燃料質量的整體下滑,影響了高爐的穩定順行(見圖2、圖3)。

圖2 2023年2-3月柳鋼2號高爐焦炭質量 %

圖3 2023年3月柳鋼2號焦炭質量趨勢圖 %

3.3 提高塊礦比試驗影響

從2月25日開始,2號高爐嘗試進行提高塊礦比試驗,高爐爐料結構中的塊礦比由10%逐步提高到18%,熟料比下降。塊礦比提高后,將一個球團倉和熔劑倉用作裝塊礦使用,利用兩倉的振動篩篩分塊礦,但由于塊礦的粉末較多,易堵篩網,效果不好,增加了入爐粉末。入爐粉末在高爐內部會板結堵塞煤氣通路,造成煤氣上升的通道變小,使高爐的透氣性下降。另外,由于塊礦的高溫冶金性能不足,軟化溫度偏低,造成軟化入爐后高爐的軟融帶上移,進一步使軟融區間變寬,增大煤氣上升的阻力,容易導致爐況失常。

3.4 高爐進退時機把握不好,采取措施不到位

在提高塊礦比及取消中心加焦后,柳鋼2號高爐整體熱風壓力升高,原燃料質量出現下滑,卻沒有及時采取退守調整措施。3月初,軟水溫差從2℃緩慢爬升,當時分析是噴涂料開始脫落引起,于是嘗試使用提高礦石布料角度的方法,以壓制邊緣氣流。但由于此時中心氣流變弱,加之壓制邊緣氣流,兩道氣流都受到抑制,煤氣通道變小,煤氣利用率偏高,邊緣局部氣流過分發展,頻繁出現邊緣管道,在把布料角度退下來后,高爐保持了一定程度的順行。壓量關系緩和后,再次嘗試提高礦石角度優化,但仍然出現邊緣管道氣流。由于異常爐況沒能得到及時糾正,所采取的發展邊緣氣流的低角度裝料制度又不利順行,導致爐缸中心死料柱肥大,爐缸活躍程度變差,爐況進一步惡化。

4.處理失常爐況的措施

4.1 增加中心加焦量,強行打透中心氣流

經過綜合分析,柳鋼2號高爐爐況波動的主要原因是中心氣流不透,壓制邊緣氣流后,又造成煤氣分布失常,頻繁出現管道氣流,故嘗試采取先疏導出中心氣流的措施,以消除邊緣管道氣流的產生。4月9日,采取加大中心加焦量,增加到3環和4環,在布完4環焦炭后,料罐雷達料線還剩余1m左右焦炭全開布到中心,實際中心加焦占比達到30%左右,從而強行疏導出中心氣流。該措施使用約3小時后,煤氣利用率由原來的48%左右降至44%左右,十字測溫中心溫度達到600℃以上,瞬時溫度達到800℃,中心氣流被成功疏導出來。此時,適當減少中心加焦量,控制中心加焦量剛好4環,以此穩住中心氣流,十字測溫中心點溫度在500左右℃。

4.2 適時調節裝料制度,疏導好兩道煤氣流

在調整裝料制度時要保持足夠的中心加焦量(4環),穩定好中心氣流,適當降低焦炭負荷,以防爐溫偏低,杜絕出現長期低爐溫的現象。經過調整,中心氣流通透后,煤氣流分布逐漸向好,高爐壓量關系趨于好轉,走料順暢穩定。之后逐步整體提高礦焦布料角度,接受調整,高爐的各項操作參數保持穩定。在此基礎上,高爐逐步強化冶煉,適當增加風量,保證維持到基準風量的水平,后繼續適當富氧,待高爐風量增加到全風狀態后,繼續增加氧量強化冶煉,采用增加礦石批重和礦石布料環數的裝料制度,拉寬礦焦布料平臺(見表1)。通過調整裝料制度優化高爐,調整中心氣流和邊緣氣流兩道氣流的分布狀態,提高煤氣利用率,逐漸降低消耗。

4.3 改善原燃料質量,調整爐料結構

構建大協同、大穩定、大平衡、大溝通、大物流、大成本、大效益的整體協調創效工作格局,加強與上道工序溝通,提高并穩定好原燃料質量。經過努力,焦炭熱強度提高達到64%以上,提高燒結礦轉鼓指數達到76%以上。3月12日塊礦比由18%降至12%;同時加強原燃料的篩分,控制礦石篩分指數<25kg/s,焦炭篩分指數<30kg/s,增大篩分有效面積,降低篩分料層厚度,提高篩分效果,減少入爐粉末,提高料柱透氣性,為高爐順行創造好的原燃料基礎。

4.4 保證爐溫基礎,適當降低爐渣堿度

由于頻繁出現管道氣流,爐溫低的情況比較多,加上化爐缸需要大量的熱量,采取低負荷加循環焦的方式穩定爐溫基礎,隔10批正常料加1批凈焦,在壓量關系對稱、爐溫充足、邊緣管道氣流消除、水溫差溫度穩定下降后,逐步拉開循環焦批次,直至最后取消循環焦。按照[Si]不低于0.5%控制,鐵水物理熱控制在1510℃以上,同時降低爐渣堿度,改善渣鐵流動性活躍爐缸,使鐵水硫含量控制在0.020~0.030%。

4.5 適時調節冷卻強度

由于高爐的煤氣爐分布不穩定,2月底至4月初這段時間,軟水溫差由2℃上升到7°左右,冷卻壁熱負荷非常大,為此通過調整冷卻制度,減輕冷卻壁熱負荷。把軟水進水流量由4300m3/h逐步提高到5200m3/h,同時軟水進水溫度控制在40℃左右,提高軟水進水流量和降低軟水進水溫度強化冷卻。待高爐的氣流分布合理時,及時下調軟水的進水流量,維持3℃~4℃的水溫差,使冷卻壁熱面溫度下降到正常水平。

4.6 加強爐前出鐵

根據實際鐵口深度,靈活控制打泥量,確保鐵口深度在3.1~3.2 m,維護好鐵口泥套,提高鐵口合格率,杜絕淺鐵口的發生,做好鐵前安全確認,鐵中、鐵后安全檢查,采取零間隔出鐵的方法,加強渣鐵排放,及時出盡渣鐵,為爐內優化創造條件。

5.調整后的效果

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徹底糾正了高爐兩道煤氣流分布失常的現象,煤氣流分布合理,中心氣流充足,邊緣氣流均勻,消除了頻繁的管道氣流,水溫差逐步下降并穩定在3℃左右,爐缸的活躍性改善,生產指標得到逐步改善(見表2)。

表2 柳鋼2650m3高爐調整前后操作參數和指標對比

6.結語

(1)保持合理的兩道氣流分布是高爐長期穩定順行的重要基礎,大高爐尤其要重視保持足夠的中心氣流,按照“穩定邊緣,打開中心;穩定中心,照顧邊緣”的思路,控制好兩道氣流的分布;采取臨時增加中心加焦量,打通中心氣流,消除管道氣流,起到較好的效果。

(2)取消中心加焦布料要以長期穩定的原燃料質量為基礎。當原燃料質量較好,料柱透氣性好,可以適當減少或取消中心加焦量,提高煤氣利用率;當原燃料質量變差,采用中心加焦模式,保持充足的中心氣流,有利于提高料柱透氣性和保持爐況穩定。

猜你喜歡
軟水爐況裝料
生活中如何區別硬水和軟水
高爐風口灌渣爐況快速恢復實踐
紅鋼3#高爐降料面檢修爐況恢復實踐
影響軟水鹽質量的相關因素分析
芬企提交EPR裝料申請 但裝料時間再次推遲
一種高效低價緩蝕劑在煉鋼連鑄軟水循環系統中的應用研究
萊鋼1#1880m3高爐灌渣后爐況恢復實踐
1780m3高爐72小時爐況快速恢復實踐
重力式自動裝料衡器測量結果不確定度評定
離線裝料技術在直拉法硅單晶生產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