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役運動員轉型為學校教練員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2023-04-17 03:13廖偉德
體育師友 2023年6期
關鍵詞:運動隊教練員運動員

廖偉德

(汕頭市教師發展中心, 廣東 汕頭 515041)

退役運動員就業安置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1]。 據國家體育總局統計, 我國在冊專業運動員約5 萬人, 每年有3000~4000 名運動員退役, 其中大多數是默默無聞的普通運動員[2]。 運動員就業安置問題成為了各地亟待解決的難題, 也是目前社會上討論的熱點。 在上世紀的計劃經濟時期, 我國退役運動員的就業安置問題普遍由政府統一安排, 在市場經濟體制的調整影響下, 對退役運動員的就業安置相關政策也逐漸被取消, 一大批退役運動員在就業選擇中存在著諸多困難, 比如由于缺乏專業理論知識、文化水平不過關等問題, 與相關從業崗位的標準要求存在著一定差距, 導致了我國退役運動員再就業困難的現象。2020 年, 體育總局、 教育部聯合印發 《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 指出要落實 《學校體育美育兼職教師管理辦法》, 制定優秀退役運動員進校園擔任體育教師和教練員制度[3]。 2023 年1 月, 體育總局、 中央編辦、教育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關于在學校設置教練員崗位的實施意見》, 提出在學校設置教練員崗位, 承擔學生體育運動專項技能、 體能訓練和體育后備人才選育工作等。在體育總局和教育部門的聯合政策支持中, 為優秀退役運動員提供了轉型為學校教練員的就業安置政策, 使優秀退役運動員有機會直接進入校園擔任體育教育的工作崗位,在很大程度上對運動員退役再就業問題帶來機遇與挑戰。退役運動員擔任學校教練員, 不但要達到教師的任職資格要求, 更要達到教練的任職要求, 才能進入學校開啟教練員的職業生涯。

1 退役運動員轉型為學校教練員面臨的問題

1.1 教育教學能力不足

在我國義務教育中, 體育師資崗位普遍存在著 “結構性缺編” 問題, 與此同時, 我國每年都有大量的退役運動員無法順利轉型為學校教練員, 主要原因在于退役運動員的體育教學能力明顯不足。 不可否認, 退役運動員在長期專業訓練中, 具有嫻熟的運動技能, 但是 “會做并不等于會教” 的現象仍屢見不鮮, 尤其在當今的現代化學校教育中, 退役運動員所采取的教學方法存在與新時代體育教學理念嚴重脫節的現象。 在專業體育運動員群體中, 他們的專業訓練具有長期性、 系統性、 專業性特征, 而在中小學體育教學是以培養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 掌握基本運動技能、 養成體育健康行為習慣的全方位教育教學過程。 缺乏教學能力的退役運動員在進入學校教學一線后, 非常容易依賴專業訓練方法開展體育教學與訓練工作, 而這些專業訓練方法對于身體稚嫩的中小學生來講無疑是一項負擔,不但難以激發學生們對體育鍛煉的興趣, 而且對學生們的身體健康與生長發育帶來負面影響。 在教學實踐中, 有效的專業體育教學經驗方法, 是基于長年的教學實踐中檢驗總結提煉形成的系統方法, 顯然退役運動員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1.2 專業理論知識薄弱

從退役運動員的專業訓練角度上可以看到, 他們的訓練多以訓練運動技能為主, 很少針對運動員的專業理論知識進行培養與提升。 因此在運動員的培養過程中, 訓練和比賽占據著他們的絕大多數時間, 他們能夠集中精神專注于理論知識的學習時間并不多, 尤其在長期性的高負荷運動訓練中很難使運動員集中精力去學習專業理論知識, 這些現象正是退役運動員專業理論知識薄弱的關鍵原因。 對于中小學體育教師而言, 他們不僅需要具備優秀的體育專業技能, 同時還要在體育教育、 體育教學和技能方面具有良好的理論知識儲備, 而專業的理論知識學習對學生們更好地掌握基本運動技能、 形成健康行為習慣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3 負面評價影響就業

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 退役運動員文化水平不過關、缺乏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等基礎問題, 導致社會群眾對退役運動員的評價不客觀。 社會主流文化對運動員貼上 “頭腦簡單、 四肢發達” “沒文化” “低素質” 的標簽, 這種不正確的社會認知容易使退役運動員內化為自我認知, 失去準確的自我定位能力, 并產生自卑、 孤獨、 焦慮等負面情緒[4]。 這種失衡的現象, 使他們在轉型學校教練員過程中一度產生自我懷疑的狀態, 這樣的環境使許多退役運動員的再就業過程變得極其消極。 在我國事業單位考試中明確規定, 教師的從業必須要有相應的教師資格證書, 而在退役運動員轉型學校教練員過程中, 他們身上的專業技能與運動經驗并不能成為教師資格獲取的優待條件, 同時因為理論知識薄弱的影響, 使他們考取教師資格證的道路變得舉步艱難。

2 退役運動員轉型為學校教練員職業優勢分析

2.1 具有強大抗挫能力

退役運動員的職業經歷決定了自身所具備的職業優勢和專業優勢, 使他們能夠積極利用這種優勢, 為他們在轉型學校教練員中提供重要的契機和條件。 在當今高速發展、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中, 抗壓能力已經成為了一項重要的心理素質, 是任何職業所應具備的基礎能力。 退役運動員能夠在面臨挫折的環境下不被打倒, 能夠在逆境中將挫折轉化為動力, 在吸取經驗和教學訓練工作中從容面對人生中各種挑戰和磨難, 促進個人的不斷成長, 并在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過程中感染學生。 這種抗挫能力的培養, 正是現代教育所欠缺的, 尤其在社會日益發展變化中, 中小學生面臨的選擇變得越來越多, 學校教育始終提倡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而培養這種抗挫能力和艱苦奮斗精神, 學校體育承擔著極其重要的教育功能。 學生在運動技能的學習過程中, 面對各種困難, 鍛造愈戰愈勇的氣勢和決心, 培養抗挫能力, 能使自身的心理品質變得堅韌頑強。 退役運動員在長期的比賽和訓練中逐漸形成的優秀抗壓能力, 而這種抗壓能力正是他們轉型為學校教練員過程中具有的一項重要教學能力資源, 這種能力在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頑強拼搏的精神、 良好的體育品德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

2.2 具有高標準專業能力

與傳統體育教師相比, 退役運動員在各項體育技能、動作規范性方面具有更強的優勢, 因為他們在數年甚至十幾年的訓練生涯中長期接受了系統性專業訓練, 動作示范能力極其優異。 無論是在專項技術能力還是動作示范能力,均屬于退役運動員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重要專業能力。 在訓練中, 完善的專項技術能力和豐富的專業運動經歷以及豐富的訓練經驗, 能促使學生通過最短的時間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最有價值的訓練方法[5]。 所以從這些方面來看, 退役運動員專業技能的標準性能力, 是他們能夠順利轉型為學校教練員的有力武器。

2.3 具有優異規劃能力

對于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來講, 對每一位學生的體育訓練計劃均存在著因人而異的現象。 在教學與訓練計劃制定過程中, 對目標制定能力、 訓練規劃能力具有極其嚴格的要求, 良好的目標計劃可以針對性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和訓練水平。 退役運動員的職業生涯決定他們的目標規劃能力十分優異, 因為在他們的職業訓練生涯中, 針對自身的專業成長, 在教練的幫助下規劃制定嚴格的訓練計劃,這種訓練計劃具有極高的標準性和專業性, 在長期的專業熏陶和影響下, 他們在目標規劃能力上具有更高的表現水平。 在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中, 退役運動員能夠從學生個體中直觀看到教學中的本質問題, 并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們擬定學習目標和鍛煉計劃, 體現出退役運動員優異的專業能力, 這種目標規劃能力是他們能夠順利轉型為學校教練員的重要能力資源。

3 促進退役運動員轉型為學校教練員的策略與建議

3.1 建立學校運動訓練與相關專業運動隊的對口合作

為了能夠幫助越來越多的退役運動員有效填補我國中小體育教師的嚴重缺編現象, 促進學校在運動專項技能、體能訓練和運動隊訓練競賽管理等方面的發展, 可以建立學校與退役運動員所在的運動隊進行合作, 形成雙向共贏的局面。 由地方體育、 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牽頭, 建立學校運動隊與相關地方專業運動隊、 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對口合作。 比如可以針對那些退役后有轉職學校教練員意向的運動員中, 分批次組織前往中小學校進行義務帶訓授課, 建立對口運動技術幫扶, 促進中小學校運動訓練水平的提高,促進中小學運動員輸送以及學生考取高校的渠道貫通, 同時便于幫助學校提前了解退役運動員的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水平, 使運動員能夠提前適應中小學教育教學、 運動訓練的過程, 共贏發展。 學??膳c運動隊之間達成合作, 學校拿出一定的體育教師招聘名額引進運動隊中符合任職要求的優秀運動員到學校從事學生體育運動專項技能、 體能訓練、 體育賽事活動組織和學校運動隊訓練競賽管理等工作。 可由學校制定體育教師選錄標準的方案, 并上報當地教育局進行備案, 在得到允許后對符合錄用標準的優秀退役運動員進行入職前的再培訓, 最終擇優錄?。?]。

3.2 建立學校教練員人才庫

在退役運動員轉型學校教練員群體中, 由地方體育、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及人事管理部門聯合牽頭建立學校教練員人才庫。 教練員人才庫按專職教練員、 兼職教練員、 社會服務教練員分類。 專職教練員按專崗專用, 納入專業技術崗位進行管理; 兼職教練員, 即學校聘用但不納入專業技術崗位管理, 在業余時間指導學生體育活動和運動訓練的教練員; 社會服務教練員, 即學校通過政府采購的形式與專業體育機構 (青少年俱樂部) 合作, 購買教練員服務。專職教練員實行 “多校共享” 機制, 規模較小的學校沒有能力設置專職崗位, 可實行多校共享教練員制度; 兼職教練員適合學校專項運動隊或特長項目訓練; 社會服務教練員適合學校與社會組織合作的購買服務模式。 體育、 教育部門按照擇優與統籌原則進行統籌配置與管理。 在退役運動員中, 技術等級層次各不相同, 優勢項目各有差異。 應取長補短, 降低準入門檻, 暢通退役運動員轉型學校教練員的渠道。 建立教學資格直通機制, 對獲得奧運會、 世錦賽、 亞運會獎項的拔尖運動員, 建立教學資格直通機制,參加培訓合格后正式錄用。 優勢項目退役運動員應按學校項目需求和個體意向實行雙向選擇。 各類別教練員按有利于統籌兼顧、 才盡所用原則優選入職。

3.3 優化學校教練員崗位配置機制

運動員和教師是在兩條軌道上的專業化職業, 學校教練員崗位配置是退役運動員轉型學校教練員的先決條件。學校根據需要制定教練員崗位設置實施方案, 按需要設崗、公開招聘、 擇優聘用的原則, 開展崗位聘用工作, 設置專職教練員、 兼職教練員和社會服務教練員。 小學、 初中階段學生處于身體快速發育期, 此階段是培育體育后備人才的關鍵時期, 跑、 跳、 投等基本運動技能涉及學生的基本素質, 在需求上應配齊學校專職教練員。 高中階段學生以足球、 籃球、 排球、 田徑、 游泳、 體操、 武術等專項運動技能學習為主, 學校通過聘任兼職教練員或者購買社會服務的形式聘任教練員。 中小學開展校內運動項目社團活動、運動隊訓練, 學??赏ㄟ^購買社會服務的形式聘任教練員。學校教練員的合理配置保證學校的多種選擇和學生的發展需求, 也為退役運動員轉型為學校教練員提供入職機會。

3.4 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培訓工作

使退役運動員順利轉型為學校教練員的關鍵在于退役運動員自身所具備的專業理論知識基礎條件。 由于現階段許多專業運動員在退役后普遍缺乏理論學習渠道, 因此體育、 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支持退役運動員進行理論知識再培訓工作, 為他們學習專業理論知識提供重要的培訓途徑,促進退役運動員在思想政治、 職業道德和教育教學能力水平的提高。 可以選取一些優秀退役運動員直接進入高校體育專業進行代培學習, 使優秀退役運動員均有機會在理論知識再培訓工作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 為他們入職學校教練員打下重要基礎。

3.5 提升再就業培訓的質量

在以往的職業運動員培訓過程中發現, 普遍過于關注運動員在役期間的運動成績表現, 忽略了對他們的退役后再就業安置及轉型問題。 在這些退役運動員群體中, 具有優異的專業技能水平而缺乏良好教育教學能力的現象十分常見。 對于中小學教育者這一崗位而言, 考取教師資格證屬于他們入職的重要敲門磚, 也是退役運動員轉型成為學校教育者的重要資質。 退役運動員考取教師資格證困難的問題, 應當由教育行政部門出面解決, 比如通過對各類社會資源的整合與優化, 在社會職業培訓機構中, 對退役運動員集中進行再就業培訓工作, 幫助他們順利考取中小學體育教師資格證書。 另外在教師資格證書考試資格錄用過程中, 應結合退役運動員在役表現、 職業能力等狀況合理降低考試門檻。

4 結語

當前, 退役運動員轉型為學校教練員, 成為學校教育工作教育者, 是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這一社會性問題, 需要社會各界各部門的共同參與與支持,有助于為退役運動員再就業與轉型學校教練員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有助于促進學校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水平的提高, 促進學校體育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運動隊教練員運動員
一位短跑運動員的孤獨
我國優秀運動員商業價值的開發
論足球教練員的角色定位
體育教練員面臨的新挑戰
中學創辦二線運動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內蒙古高校運動隊培訓機制研究
集體性項目運動隊的集體效能及其培養
最會掙錢的女運動員
運動員
教練員的執教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