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的內在特征、價值意蘊和實踐指向

2023-04-17 13:13劉靈光盧成觀
廣西社會科學 2023年9期
關鍵詞:高質量現代化發展

劉靈光,盧成觀

(1.廣西醫科大學,廣西 南寧 530021;2.右江民族醫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

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我們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盵1]近年來,習近平以鑒往知來的戰略眼光和向史而新的策略部署,圍繞何為發展、何為高質量發展,為何發展、為何高質量發展,如何發展以及如何高質量發展等發表了許多原創性、科學性和引領性的重要論述,形成了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這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繼承和發展,成為指導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理論遵循和基本實踐依據。目前,學術界對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的研究大多數是比較宏觀的,如從其內涵[2-4]、核心理念[5]、邏輯主線[6]、基本內容[7]、價值意義[8-12]等方面展開,也有一些學者從制造業、金融業等微觀角度分析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在現實經濟發展中的運用,這些研究成果為進一步研究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也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實踐參照。但這些研究成果大多是在黨的二十大之前形成的,黨的二十大以來習近平圍繞高質量發展發表了許多新論斷、新見解和新思考。結合習近平的最新講話,深入研究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是當前學術界學習研究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論熱點和實踐難點,也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故而本文以學術界對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力求從學理上探索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的內在特征、價值意蘊和實踐指向,為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一、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的內在特征

(一)彰顯深厚的理論性

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為我們更好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首先,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在于發展。習近平在許多公開場合反復重申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多次強調新發展理念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指導原則,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深入推進發展方式、動力、領域和質量等實現實質性變革,以增強我國經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其次,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基礎。習近平著眼于更好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以推動高質量發展,明確強調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基本分配制度和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推進共同富裕作出了高效的制度安排和夯實了科學的制度基礎,這對于實現我國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再次,為了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把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習近平提出要“大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13],以著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快科技自立自強和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等,不斷揚優勢、補短板和強弱項,從而推動我國經濟各個方面和各個領域實現高質量發展。最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習近平提出要以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和發展現代流通產業等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通過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建設農業強國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一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等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此外,習近平還從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統籌發展和安全、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等方面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謀篇布局,從經濟層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頂層設計。綜上所述,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是立足國情、放眼世界、引領未來的科學理論,彰顯著深厚的理論性,其創造了獨具中國特色和飽含中國智慧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做好新時代經濟工作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飽含突出的實踐性

馬克思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盵14]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自始至終區別于其他理論的內在特質和顯著特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為依據,在實踐中進入新發展階段、在實踐中探索新發展理念、在實踐中融入新發展格局,明確強調“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15]。習近平指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我們要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盵16]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正是在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新征程中得以催生、形成、完善和發展的,這是黨治國理政長期實踐的理論創新成果。一方面,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節點和規避“塔西佗陷阱”的重要階段,為破解質量和效益、發展和安全、公平和穩定面臨的難題,習近平提出要“加快形成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17]。另一方面,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是在實踐中不斷接受檢驗、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的。習近平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如果思維方式還停留在過去的老套路上,不僅難有出路,還會坐失良機?!盵18]有鑒于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打好“三大攻堅戰”為抓手、以深化市場化改革為方向,強調“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19]。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正是在這樣的經濟社會實踐中激發市場活力、釋放治理效能和激發人民熱情的,其由內至外始終飽含著突出的實踐性。

(三)內蘊鮮明的人民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高度重視人民群眾在國家發展中的巨大作用,強調要“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20],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為人民幸福生活而奮斗就是心懷“國之大者”、“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和“民心就是最大政治”等內蘊人民性的獨創性論斷。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內蘊鮮明的人民性。首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是為了人民。習近平指出:“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抓好重點工作……提升長三角城市發展質量……這件事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城市長遠發展,再難也要想辦法解決?!盵21]如此看來,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始終以人民為出發點,著力解決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安危冷暖和幸福安康的要事難事。其次,推動高質量發展要緊緊依靠人民。高質量發展并非自動生成,也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黨和人民攜手前行、并肩奮斗、虛功實做、久久為功。正如習近平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所強調的:“全體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盵22]也就是說,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從根本上離不開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最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既然人民是高質量發展的參與者和貢獻者,那么高質量發展的成果理應由人民共享。習近平強調:“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牢牢記在心上、時時抓在手上?!盵23]可見,黨和國家始終致力于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以人民幸福安康為目的推動高質量發展,體現了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內蘊鮮明的人民性。

(四)昭示深刻的全球性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化共同建設刻不容緩、共同治理迫在眉睫、共同應對勢在必行。習近平指出:“人類是一個整體,地球是一個家園。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人類應該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不斷邁進,共同創造更加美好未來?!盵24]這是習近平圍繞世界怎么了、中國怎么辦、世界向何處去、中國如何應對、為何建設這個世界以及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所作的睿智思考和周密安排。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創新全球治理體系、引領全球治理格局,進而為構建國際新秩序貢獻了中國智慧、為形成國際新格局提供了中國方案。正是在積極倡導世界各國努力構建利益共生、權利共享和責任共擔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習近平深刻強調“中國共產黨將致力于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全球發展繁榮”[25],以推動全球高質量發展為重要契機著力“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加快全球發展倡議落地,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26]。換言之,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就是致力于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互利共贏為前提、堅持加強合作為重點、堅決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在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中共同踐行多邊主義、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進而共同推動全球經濟社會發展以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27]。因此,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既體現了胸懷祖國、力善其身的大情懷和大擔當,也體現了放眼世界、兼濟天下的大格局和大境界,昭示著深刻的全球性。

二、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的價值意蘊

(一)為主動適應新發展階段提供關鍵之舉

習近平指出:“正確認識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是我們黨明確階段性中心任務、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也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經驗?!盵28]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把握時代、回應時代和引領時代,創造性地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9]這個關系國內發展全局和影響全球發展走向的重大論斷,強調要準確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時代性趨勢,立足新發展階段持之以恒地推動高質量發展,為科學把握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方位、歷史成就和歷史變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依據,深化了我們黨長期以來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成功經驗和發展演進規律的認識,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歷史交匯點,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經濟發展階段的理論。習近平深刻強調:“新發展階段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階段?!盵30]正是在中華民族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由富起來向強起來實現歷史新跨越的關鍵時期,習近平強調要“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31],以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積極應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努力完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任務。2023年4月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廣東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做實……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盵32]近年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廣東致力于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路徑,突出深化粵港澳合作、突出制造業當家、突出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突出綠美廣東引領等,在主動適應新發展階段中奮力把“施工圖”逐漸轉化為“實景畫”。由此可見,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就是在著力應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和歷史之變中,回答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和時代之問,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主動適應新發展階段的關鍵之舉,充分體現了我們黨謀國事和謀大勢、謀當下和謀未來、謀發展和謀安全的戰略之智、謀略之方和策略之勇。

(二)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之策

如何更加積極地獲得發展主導權,如何更加穩靠地掌握發展主動權,如何更加全面地實現供需總體平衡、動態平衡和協調平衡,如何更加理性妥善地解決發展產業結構布局、地域空間布局、市場主體布局和政策體系布局問題。這是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上的必答題、必修課和必選項?;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系統部署、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提出要在“十四五”時期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成為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系統性、寬領域、全局性和深層次變革的戰略遵循與原則指導。在黨的二十大上,習近平再次深刻指出:“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盵33]可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構建新發展格局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內容,主要以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更加強勁、發展布局更加合理、發展路徑更加多元和發展成果更加豐富為目標追求。然而,新發展格局的形成絕非一步就位、更非一日之功,需要科學的理念引領和持久的基礎支撐。2023年7月,習近平在四川考察時強調:“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把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共同富裕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全過程?!盵34]近年來,四川沿著黨和國家指引的方向主動作為、先行先試,積極推動治蜀興川邁上新臺階,以“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戰略部署統攬和推進現代化建設全局,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牽引,不斷縱深推進川渝合作,全力構建以產業新格局、區域新格局和開放新格局為重點的新發展格局,四川區域經濟發展隨之煥然一新。如此看來,推動高質量發展與構建新發展格局始終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提升,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所向,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行動所在,因而可以說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有力之策。

(三)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提供可行之措

“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是時代進步的重要標尺?!盵35]當前國際經濟復蘇乏力,世界性的貧富分化、信任危機、環境破壞、資源約束和科技瓶頸等問題日益嚴峻,人類社會發展正在面臨一系列系統性、結構性和復雜性矛盾與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于世情和國情,提出了事關我國發展全局、發展目標和發展立場深刻變革和全面調整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是著力夯實發展根基、回應發展難題、開辟發展道路、完成發展任務和謀求發展前景的科學性理念。然而,如何才能真正實現新發展理念的落地生根和開花結果,習近平深刻指出:“我們要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盵36]近年來,習近平在西藏考察調研和涉藏的各類講話或指示中,反復強調西藏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高質量發展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為此,西藏緊扣新發展理念的價值指向和目標導向,以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完善產業格局、轉換增長動力為著力點,以深化“放管服”各項改革等推動改革創新向更深領域推進,以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聚焦產業富民等破解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37]??梢?,習近平深刻闡述了高質量發展和新發展理念的邏輯關系,明確了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如此才能不斷壯大我國各方面綜合實力,西藏等各個省份也結合自身實際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因而可以認為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可行之措。

(四)為順利完成新發展任務提供重要之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如何更好地適應發展新形勢、解決發展新問題、回應發展新期待和應對發展新挑戰,是擺在黨和國家面前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面對新的經濟形勢,習近平切中要害地指出我國經濟正在面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狀況”[38]。關于我國經濟發展“三期疊加”的重大判斷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強化理性思考和對我國經濟發展規律不斷深化認識的成果。為全面適應、深刻融入和徹底化解“三期疊加”所帶來的劇烈痛楚和所面臨的尷尬窘境,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39]的重大論斷;在黨的二十大上他又明確提出現階段黨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時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此外,習近平還強調:“要實干擔當促進發展……緊緊圍繞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盵40]近年來,內蒙古始終堅持以創新為第一動力、協調為內生特點、綠色為普遍形態、開放為必由之路、共享為根本目的,以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和打造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為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積極應對“三期疊加”及完成新發展任務的著力點,以此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內蒙古貢獻。由此可見,習近平為“三期疊加”所開出的標本兼治的良策好方,就是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全面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以黨的中心任務為目標、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破解“三期疊加”困境,因此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是順利完成新發展任務的重要之道。

三、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的實踐指向

(一)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為切入點

高質量發展是一項冗雜多元和復雜多變的系統工程,無論是市場交易成本,還是資源配置效率,抑或是政策效果達成,都需要一個高質量的制度體系去維持、支撐和護航高質量發展這項高難度的工程。如何才能構建高質量的制度體系,習近平對此提出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41]??梢?,構建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的重要內容,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首要出發點。然而如何才能構建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此提出系列切實可行的整體安排和系統規劃,諸如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健全現代預算制度、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以及健全資本市場功能等[42]。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和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為例,當前需要不斷強化國有經濟對戰略安全、國家命脈、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和國防事業等領域的戰略支撐與重要支柱作用,以此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著力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等,以此推動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豐富和發展;同時,還要健全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人文、法治、政策、制度和市場環境,放寬民營企業市場準入條件、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支持民營企業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上實現協同攻關、積極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機制、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年輕民營企業家等,通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積極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不斷營造國企敢干、民企敢闖的良好氛圍。概而言之,構建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是要提高經濟體制的質量,二是要提高宏觀調控的質量,三是要提高政策支持的質量。進一步而言,就是通過提高經濟體制的質量,以實現“三個有機結合起來”①“三個有機結合起來”是指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與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有機結合起來,把調動個人和企業的積極性與調動政府管理人員的積極性有機結合起來,把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與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有機結合起來。參見洪功翔、洪陽《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思考》,載《上海經濟研究》2018年第11期。;提高宏觀調控的質量,以為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提高政策支持的質量,以充分發揮各種政策的協同合力作用[43]。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在看望并參加民建和工商聯界委員時強調,“黨中央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實現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44]。如此看來,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正是始終堅持以“兩個毫不動搖”和“三個沒有變”為重要前提,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切入點,以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進而著力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這是中國共產黨在21世紀擘畫的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宏偉藍圖和戰略目標。

(二)以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為著力點

產業現代化是現代化的核心,是規?;闹攸c和精細化的表現,也是時代進步、國家繁榮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言,實現經濟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根本就在于是否擁有完整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質量保障前提。在黨的二十大上,習近平首次將“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明確提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推動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以及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等等[45]。此外,2023年5月習近平在陜西考察時指出要“加快構建具有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要求的現代化產業體系”[46];2023年6月他在內蒙古考察時再次強調要“緊緊圍繞推進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加快構建體現內蒙古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47]。以廣西為例,廣西在積極用好、高效用實、努力用活“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的得天獨厚區位優勢的同時,著力構建富有廣西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方面發揮與東盟合作產業和中國的現代化產業高度契合的條件優勢,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電子商務、新能源技術研發應用等方面展開聯合攻關和廣泛合作,全面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影響力和吸引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另一方面堅持以占據中國—東盟產業價值鏈高地為前進方向和戰略導向,全面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上實現節點升級、開放創新和結構優化化,重點聚焦“專精特新”等具有較強發展潛力和前景的企業進行多元布局,以此形成中國—東盟產業鏈新樞紐、供應鏈新空間和價值鏈新高地,從而聯動東盟以實現構建廣西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任務和目標。廣西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生動實踐就是對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的積極實施和落實,廣西致力于將自身打造成為中國—東盟區域的增長極,為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廣西力量,這是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的有力見證??梢?,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始終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以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為著力點,進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48],應該結合不同地區的區位優勢、生態優勢、人才優勢、交通優勢、產業優勢、資源優勢以及機遇優勢等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

(三)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突破點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要在擴大物質生產、調整生產關系、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過程中“把農業和工業結合起來,促使城鄉對立逐步消滅”[49],并指出“消滅這種對立日益成為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的實際要求”[50],因為“由勞動人民‘實際占有’全部勞動工具和擁有全部工業”[51],使得“消滅城鄉對立不是空想”[52]。這就是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城鄉發展和城鄉建設的重要論述,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啟發。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致力于解決城鄉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問題,提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53]的戰略構想。2021年7月,習近平在西藏考察時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盵54]無論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戰成果,還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都是為推進城鄉高質量的協同發展服務,進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服務。黨的二十大深刻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盵55]面對如何才能破解農村這個最艱巨最繁重的發展瓶頸任務,習近平強調要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56]等方面加以進行。當前,貴州省面臨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為此,貴州省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出臺了《貴州省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細則》,強調要通過動員社會力量、加強考核監督和完善獎懲機制全面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此外,貴州省還立足省情,強調要高效利用大數據推動鄉村振興,通過重點圍繞鄉村振興、社會治理和城鄉統籌“三個主題”,數據循環、產業循環和服務循環“三個循環”,以及工作機制、技術方法和建設模式“三個突破”等,探索數字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從而走出了一條符合國家需要和體現貴州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由此可見,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將農村高質量發展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和最繁重的任務,明確提出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突破點,推動兩者實現有機銜接,這是習近平對于何為農村高質量發展、為何要推動農村高質量發展以及如何推動農村高質量發展所作的深入思考和深刻回答,從而“為我國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強國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57]。

(四)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為優化點

自古以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是中華民族較深的思想認識和較強的傳統意識,深深鐫刻在華夏兒女的歷史記憶中。區域差異大、整體欠協調和局部不平衡,是長期以來我國彰明較著的基本特征,所以實現區域均衡發展、協同發展和全面發展是新時代黨和國家必須直面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從空間經濟學視角看,在培育增長極的推動下如何“做大蛋糕”,在追求空間正義的刺激下如何“分好蛋糕”,考驗一個政黨和國家是否具備駕馭經濟發展全局的強大能力,因為“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在經濟發展中始終辯證統一、絲毫不可偏廢。在經濟生產高效集聚和經濟發展高度融合的基礎上追求更大范圍和更多機會的空間正義,是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促進區域發展的重要目標和基本要求。推動區域發展,一方面要加快提升發展優勢地區的承載力、生產力和消費力,另一方面也要發展其他地區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和發展抱團的區域經濟生產力布局。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前所未有地高度重視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相關制度體系得以建立健全并落地實施,區域戰略統籌、區域功能互補、區域合作互助、區域活力釋放、區域結對幫扶、區域人才流動以及區域市場一體化等機制發揮顯著成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儼然已成為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在黨的十九大作出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58]的戰略謀劃之后,黨的二十大進一步強調要“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59]?;诖?,習近平作出要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支持革命老區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推動長江黃河流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健全主體功能區制度、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以及發展海洋經濟[60]等頂層設計。以長江經濟帶為例,2023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要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就要“堅持省際共商、生態共治、全域共建、發展共享,提升區域交通一體化水平,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促進區域協調發展”[61]。長江經濟帶是重大國家戰略發展區域,其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鮮明導向,致力于推動長江沿岸的上海、江蘇、浙江、重慶、貴州和云南等11個省市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的黃金經濟帶。因此,推動長江上中下游實現協調發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的必要舉措。近年來,長江沿岸11個省市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努力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得到高效落實,長江沿岸的“思想認識、生態環境、發展方式、區域融合、改革開放等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發展態勢日趨向好”[62]??梢?,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正是堅守“一盤棋”的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著眼于構建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保障,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為優化點,進而實現錯位發展、有機融合、特色協同和合力匯聚。

(五)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落腳點

恩格斯曾指出:“人人也都將同等地、愈益豐富地得到生活資料、享受資料、發展和表現一切體力和智力所需的資料?!盵63]在這里,豐富地占有生活資料和享受資料,實際上就是馬克思主義主張實現共同富裕的有力體現。治國之道,富民為始,強國為要?!肮餐辉J侵袊厣鐣髁x的本質要求”[64],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因而如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黨治國理政必須回答的重大時代課題。毋庸置疑,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絕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會一步登天,“共同富裕的實現是一個系統復雜、時間漫長的動態過程”[65],需要虛功實做、方可久久為功。習近平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66],“我們要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在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斷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67]。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云南省作為“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的集中區,如何實現佤族、獨龍族等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整族脫貧是脫貧攻堅戰期間黨和國家、云南各族干部群眾需要共同面對的重大時代課題。云南省以國家“興邊富民”的戰略工程為契機,大力推進“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范建設工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少數民族群眾的生產條件持續得到改善、生活水平得到穩步提升,這為推進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成就,但總體欠發達的現實情況依然是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短板。為此,云南省全面立足資源稟賦、發展條件、經濟基礎、區位優勢和產業現狀等客觀實際,著眼于穩邊利民、安邊為民、興邊富民的國家戰略要求,通過優化沿邊城鎮空間布局、促進沿邊城鎮特色產業發展、提升城鎮公共服務均等化能力以及有效保護和開發沿邊城鎮生態文化資源等,以加快沿邊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作為云南實現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關鍵抓手,全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云南篇章。綜上可知,高質量發展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息息相關,兩者共同生成和作用于現代化國家建設之中。因此,始終堅持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落腳點,是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的重要內容,讓現代化建設成果和改革開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是黨和國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

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盵68]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高質量發展日益成為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后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要求和鮮明特征。習近平站在“兩個大局”相互激蕩、交織纏繞的時代方位,以積極作為和奮發有為的姿態全面應對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在許多公開場合就高質量發展發表了系列重要講話,形成了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闡明了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內涵、戰略目標、重要原則、主要路徑和總體主線等,是黨和國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指南。因此在學術界研究基礎上,深入闡釋和剖析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的內在特征、價值意蘊和實踐指向,既可以進一步豐富和拓展習近平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的理論研究成果,也可以為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實踐參考。

猜你喜歡
高質量現代化發展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邊疆治理現代化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