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勞動精神發展形態及其價值建構

2023-04-17 14:53朱東北毛鈺峰
關鍵詞:勞動者勞動價值

朱東北 毛鈺峰

(天津理工大學 天津市 300384)

經過勞動創造,勞動精神價值從自發形式轉向系統形態,不僅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軌跡,而且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黨和國家發展大局,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黨的二十大提出,要在全社會奏響弘揚勞動精神的時代強音。新時代勞動思想聚焦于勞動、勞動者、勞動精神三大領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更為強大、更為深厚的變革力量。站在“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加深勞動精神價值的認識,全面概括勞動精神的歷史、現實和創新形態,無疑是需要深入探討的重要理論和現實問題。

一、勞動精神價值的歷史形態

中華民族有悠久的勞動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此基礎上,勞動創造共時性價值,也會蘊蓄歷時性價值。其中,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基因,也是歷久彌新的共同價值觀念。勤勞于國、于家、于個人都具有獨特的重要性,成為中國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能動力。

(一)勞動精神是歷史進步的表征

在歷史上,人不是自己的主人,也不可能是勞動的主人。由于人不能從實踐中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在人與勞動的關系中便會表現出非人性、對立性、不和諧性,結果是,人只是“被勞動者”,而不是“自覺勞動者”。兩者在勞動過程上,雖然沒有多大差異,但是在精神世界里,卻有天壤之別。勞動精神價值系統化是從傳統到現代的標識,也是人類社會進階的基礎。

首先,勞動塑造了不同時代的精神風貌。二十世紀以前,大多數人具備普遍的勞動精神,本質上是自發的、零散的、無結構的,不能形成系統認知。極少數人可以言說勞動精神,卻“把勞動像社會等級一樣固定下來”[1]。此后,大多數勞動者具有普遍的勞動精神,廣泛地接受系統化的勞動精神價值,則意味著社會的進步。

其次,勞動提供了精神價值的轉化機制。與其他精神系統相比,勞動精神是最接近勞動過程的思想意識。真實地認識所處的客觀世界,主動地發揮勞動精神價值,在全體勞動者身上激活勞動精神的能動力量。當然,這個具體化過程不會平均主義地、自然而然地分配到每個勞動者身上,從而產生精神自覺差異。如果全體勞動者都選擇輕松的活去干,那就不可能塑造出崇高的精神境界,相反卻可能導致勞動歧視或者勞動不平等[2]。

最后,勞動催生了多元一體的精神世界。先進勞動觀念有凝心聚力的作用,是精神世界的進步思想成分。在價值主張層面進行引導,會更加持久和顯著地產生影響。在多元化層面上,每個勞動者的價值觀念不盡相同,形成不同的勞動認識和立場;在一體化層面上,勞動精神是勞動者聯合起來改造世界的共同基礎。缺乏精神準備的勞動者不會是歷史的主人,不但缺乏持久的精神動能,而且無法以勞動創造歷史。

(二)勞動精神是社會變革的支撐力量

一般而言,勞動精神具有抽象性,是先進的、科學的、永恒的勞動觀念的總和;同時,勞動精神也有時代性,是抽象與具體的統一。勞動精神是一個時代全體勞動者共同堅守的精神家園,反映著全體勞動者創造歷史的思想意識、價值取向和社會面貌。勞動精神本質上只是物質的最高產物,在各式各樣的社會關系中釋放能量,具有深厚的理論、歷史與實踐基礎。

1. 理論基礎: 推動物質生產的必然

在前現代社會,普遍性勞動是負擔和枷鎖,底層勞動者受到鄙視,從事創造性實踐仍是上層社會的特權。社會化大生產出現,精神生活與勞動實踐相分離,勞動的現代化不等于人的現代性。打破一切勞動落后的歷史形式,無不需要與人的現代性相匹配的勞動精神體系,從而引領勞動者的精神生活,培養勞動者的現代意識。

2. 歷史基礎: 發展社會主義的必然

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都是歷史進程,社會主義則是現代歷史的結晶。從奴役勞動、異化勞動解放出來,是一個重要而未完成的歷史進程。正如恩格斯所言,“任何爭取解放的階級斗爭,盡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歸根到底都是圍繞經濟解放進行的?!盵3]在勞動發展史中才能找到理解全部社會史的鎖鑰,在物質與精神的關系中才能理解社會主義的發展。

3. 實踐基礎: 滿足勞動者精神需求的必然

尤其是二十世紀以來,勞動者被置于社會變遷的中心位置,中國知識界有關勞動者的話題蘊藏著取之不竭的現代價值。集中在“勞工神圣”話語之上,建立了中國社會變革的兩個基點:一是推動生產力發展,依靠勞動者進行社會革命;二是豐富人的精神生活,對勞動者進行階級啟蒙教育。抽象的勞動精神價值常常存在于現實的勞動過程,勞動精神價值也將從最初萌芽期,經過普及發展期,最終走向成熟期。

二、勞動精神價值的現實形態

勞動精神價值是勞動精神的內核,逐漸演變為人與勞動和諧的思想表征,加快人成為勞動者的內生動力。有了充足物質與精神準備的全體勞動者,得以在現實空間中創造“人的歷史”,實現勞動與精神相聯系,個人與社會相協調,體力與腦力相結合。在此基礎上,勞動精神將脫離蒙昧、奴役,轉變為現代文明的思想基礎。

(一)心理層面:提淬自我實現性

勞動的主體是人,不是機器。尤其在“五四運動”之后,勞動精神的全面覺醒,是經過“自覺覺人”形式,完成自我實現性的過程。理想、信念、情感、道德、意志、紀律、能力等各要素,都是緊密聯系和相互作用的。這些心理構成決定著勞動解放過程,決定著人的全面發展。盡管如此,發揚勞動精神價值存在緊迫性、片面性和短期性三大亟待解決的問題。

1.確立勞動精神價值的現代認知

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不只是表面物質生活變動,也囊括精神生活轉型。新勞動形態出現后,需要與之匹配的勞動精神境界。勞動精神價值系統化闡釋,既是應對時代變革的需要,又是主導社會變遷的需要。在工業化早期,異化勞動取代奴役勞動,總有好逸惡勞、好吃懶做、追求享樂等思想。勞動與精神分離,始終是亟待破解的現實社會問題。勞動精神救贖愈緊迫,開辟勞動精神價值的現實進路愈重要。

2.開辟勞動精神價值的多樣道路

從結構看,勞動精神價值有多層性,含有政治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等,其中尤以社會文化價值導向最為重要。長期以來,勞動解放遭遇的現實問題有兩方面:一方面,“重義輕利”“重勞心輕勞力”,日漸成為深厚的傳統觀念;另一方面,工人本身是資本主義的產物,無暇顧及與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因此,踐行“義利兼顧、以義為先”,既弘揚崇高道德品質,也提倡自我成就價值,有助于從“規范知識”轉向“自然知識”,建立起勞動價值體系的共同基礎。

3.實現勞動精神價值的均衡發展

勞動精神具有抽象性、不均衡性。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也是對立統一的過程。這是體力與腦力的偶然邂逅,更是勞動與精神的融合。早期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極力提倡“手腦并用”“工讀打成一片”,其實質是在具體的、現實的、均衡的基礎上實現人的發展。正如陶行知所言:“在勞力上勞心,是一切發明之母。事事在勞力上勞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盵4]因此,實現人的均衡發展,本身即現代價值的內核,具有豐富而多元的價值功能。

(二)實踐層面:推動勞動變革性

人的實踐是現實而具體的勞動過程。在詞義上,勞動和實踐通常是相通的。勞動的本質是實踐,由此可以說勞動就是實踐。勞動往往偏重改造客觀世界,實踐則側重主觀與客觀統一。然而,如果人被分成若干部分,那么各個部分都是殘缺的。為了某一部分的發展,“肉體的和精神的能力”持續退化[5]。勞動不是自愿勞動,而是被迫強制勞動,于是“精神”受到壓制,受物質的“糾纏”。勞動異化、人的異化與精神物化是最大的現實問題。

首先是“勞動異化”,雇傭勞動被局限在一個愈來愈小的圈子中,勞動者越來越多地失去了他們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其次是“人的異化”,在喪失完整的精神生活后,他們更像逐利的“資產者”;最后是“精神物化”,正是由于勞動異化和人的異化,促使人的精神與人的存在對立。正如馬克思指出:“工人在勞動中耗費的力量越多,他親手創造出來反對自身的、異己的對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強大,他自身、他的內部世界就越貧乏,歸他所有的東西就越少?!盵6]這既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問題,也是開創社會主義道路的根本問題。

(三)道路層面:增強制度優越性

李大釗接受馬克思主義后,尤其注意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引領勞動解放,他曾經說過:“我覺得人生的求樂方法,最好莫過于尊重勞動。一切樂境,都可由勞動得來,一切苦境,都可由勞動解脫?!盵7]中國共產黨創立不久,即系統而徹底地解決了人的問題、人與勞動的問題、勞動與精神的問題。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協調人與勞動的關系,促進勞動與精神結合,是中國共產黨建構勞動精神價值的三大支柱。

1.發揚勞動精神的豐富意涵

新中國建立后,一方面,勞動“下賤”“沒出息”等舊社會印痕不會立刻褪去;另一方面,新勞動者增多,利益訴求復雜多樣,有經濟、政治、文化利益,有當前、長遠利益,有局部、整體利益,既彼此關聯,又相互矛盾。對此,有些廠礦提出了片面的經濟主義口號。如“好好生產吧,獎金招手了”“超額生產多得工資”“找竅門得獎金”等[9]。對此,中國共產黨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以深入調整職工群眾利益,正確引導全社會的價值取向。

2.確立“兩個改造”的整體框架

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勞動熱情高漲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勞動精神由此形成了更加豐富的內涵。對此,毛澤東專門提出:“兩個改造”,即改造自然與自身,最終“理想境界的實現,還要靠我們的辛勤勞動?!盵10]與此同時,毛澤東十分重視勞動與精神彼此配合、相互促進,并再次強調:“不作精神準備,就無法教育人民,無產階級自己也就沒有干勁?!盵11]體力勞動者不進行腦力勞動,不能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同樣,腦力勞動者不進行體力勞動,也不能成為全面發展的人[12]。這種發展框架推進了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結合,也實現了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協調。

3.實施統籌兼顧的發展戰略

轉至改革開放時期,勞動實踐發生了深刻巨變,勞動精神價值持續系統化,漸趨大眾化。由于兩者對立統一,勞動精神日益具有多維特征。對勞動模范、職工群眾與普通勞動者,形成了具體而現實的培育路徑[13]。以誠實勞動創造美好生活,漸成經久不衰的價值內核,這不僅是傳承與轉化傳統文化,而且創造了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在新歷史時期,通過系統推進和具體實施,處理好傳承、發展與創新的關系,更有利于從縱深層面踐行勞動精神價值,有助于全面建構勞動精神價值的創新形態。

三、勞動精神價值的創新形態

勞動精神價值不是僵死的思想觀念,而是根植于勞動的思想創新。這種價值體系既有社會性,也有時代性,不僅有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價值,又有不可替代的時代價值[14]。在此基礎上,新時代勞動精神有多維、多層框架,分別指向工匠、勞動者、勞動模范群體,是迄今為止最完整的、最系統的勞動精神價值框架。

(一)打造新價值主體

正本清源,廓清具有正確導向的勞動精神價值品質,要不斷豐富勞動者的精神世界,增進從事勞動的成就感、尊嚴感??梢詮膭趧悠焚|、勞動過程和勞動生態三個層面,促使勞動成為人的積極主動活動。

1.明確勞動精神價值品質的目標導向體系

通過塑造工人階級優秀品格,有助于喚醒全體勞動者的主人翁意識,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不斷提升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堅韌不拔、自我犧牲、紀律嚴明與開拓創新的精神品質,仍然是實現勞動解放與自由的基本前提。在這些先進精神品質的引領下,千百萬社會主義“新人”的勞動,是創造物質和精神條件最有力的武器,從而給每一個人提供全面發展和表現自己全部能力的機會。

2.創造性實踐是培育時代新人的現實途徑

勞動改造自然,改造人自身。這不只是生理組織的變化,也在于人的本質的獲得。人的全面發展,不僅是改善物質生活,而且是豐富的精神世界。隨著生產力發展,勞動精神價值體系不斷發展,從低級形態向高級形態演變;勞動產生價值的方式也發生改變,從維持個體生存活動向創造社會財富轉變。普遍性勞動和創造性實踐,意味著勞動的不同層級,歸屬不同的價值主體,有著不同的價值建構路徑。

3.建立勞動自由理想與現實生態環境的動態系統

建構勞動精神價值體系,是一個無限發展的動態過程。馬克思批判資本自由,批判勞動異化,提出了勞動自由解放的遠大理想。從這個意義看,勞動自由并非時間自由、財富自由,而是能力自由與權利自由的統一。兩者的區別是,前者將勞動與生活對立起來,將應承擔的勞動“推給別人”;后者將勞動視為“生活的第一需要”。勞動精神價值系統化,不僅是勞動者的個體自覺,也是主體與客體的全面同構。

(二)重塑新文化客體

通過守正創新來把握勞動精神影響社會進步的軌道。資本主義本質上是一種以“商品拜物教”為內核的價值取向。社會主義不斷在實踐層面實現新文化客體化,先進者幫助落后者,共同進行創造性實踐,積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條件。

1.廓清勞動精神價值的文化屬性

文化,是意識,是無形的。然而,文化總要實現對象化、具體化,才能成為有形的、可接納的客體,才能得以表達和傳播。例如,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與大國工匠,其實質就是社會主義文化客體化的產物。除了人的客體化,還有物的客體化。在主體與客體之間,創造性實踐作為一個階梯,能夠展示人的能力、稟賦和天才,豐富勞動生活的內容,深化勞動精神價值的屬性,從而激發人的成就感、尊嚴感。勞動是一種創造性活動,也是文化客體化的過程。

2.掌握勞動精神價值的轉化形式

在2020年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一個國家的發展,“要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展示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15],從精神層面建設宏大的產業工人隊伍,弘揚創造性勞動的時代價值,有助于保持更加持久的生命力、影響力和輻射力。這樣,勞動精神才不是僵化的道德意識,而成為全體勞動者動態的價值體系,從而為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提供內在保障,為進入更高發展階段提供智力支持與精神動能。

3.厚植勞動精神價值的時代底蘊

每個時代都有獨特的精神價值取向,取決于這個國家與社會的基本結構,決定著這個時代的基本風貌。一切創造,無論是個人創造還是集體創造,都值得尊重和鼓勵。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雙飛的發展過程。提煉勞動精神價值形態,關照勞動者精神面貌,弘揚勞動精神品質,其實是經過勞動精神價值的系統化,歸根到底就是要建立統籌各方的勞動精神價值共同體。

(三)完善新生態環體

統籌兼顧,實現勞動精神價值常態傳輸機制。遵循多主體、高標準、長時段的大眾化特征,鞏固精神價值共同體,增強勞動權益共同體,實現勞動精神價值共同體。

1.發揮各級工會常態化、機制化功能

工會是實現勞動者權益的樞紐,也是勞動精神價值建構的“學?!?。工會組織功能的系統化,需要通過常態化、機制化得以實現,兼顧多主體、協調各領域、覆蓋全過程,始終是其重要的組織建設特征。進入新時代以來,建構勞動精神價值共同體,各級工會更是大有可為。以系統化服務平臺,協調推進權益共同體與精神共同體,強化工會的日常保障能力,著重提高工會工作的前瞻力、感召力和影響力,充分運用工會組織的政治優勢、群眾優勢、資源優勢,提供可持續的、高質量的、多元立體的公共服務。

2.促進勞動權益與精神價值協同共進

進入新發展階段,勞動精神價值的力量,比任何時期都要強,比任何時代都要廣。這種系統化日益具有統一的、互構的共同體特征。簡言之,建立全新的勞動精神價值共同體,具體路徑有三:第一,推動勞動精神價值時代化。順應時代要求、適應社會變化,運用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推動全社會各方資源共享,促進互動交流,激發變革活力,為創造性實踐提供強大的社會驅動力。第二,實現傳播機制系統化。堅持系統思維,統籌安排主力軍、正規軍與后備軍工作。暢通民意表達渠道,引導工人階級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訴求,推動勞動關系和諧發展,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第三,實現勞動教育社會化。通過教育勞動化,使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勞動教育化,以勞動精神價值引領創造性勞動各層面。

3.推動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勞動精神價值深層次融通

勞動是根本,勞動精神則是根本的核心。勞動不是無目的的,而是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界的活動。全體勞動者精神生活現代化是多方面、連續的,同時也是有機的統一體。勞動精神系統化和大眾化的發展必然要同外部環境與內部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利用勞動精神蘊涵的正能量,實現能量追加,就能克服能量遞減規律。全體勞動者能實現身心和諧健康發展,從而建立全面發展新格局。在此基礎上,建立勞動精神價值共同體不僅可以引起高度一致的道路認同,而且能夠形成具體而生動的創造性實踐,從而繼承多元統一的歷史形態,超越復雜多樣的現實形態,建立系統化、大眾化的創新形態。

四、結語

人的勞動解放、人的現代性均衡與人的全面發展是人類文明經久不衰的終極課題。解決這三大根本性問題,在理論上,雖各分畛域,而在實踐上,則合為一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從簡單物質性需求向精神性需求轉變。這種需求日益具有屬人性、進階性、普惠性特質。從這個意義看,勞動精神價值系統化、大眾化并非對立關系,恰恰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勞動精神價值系統化重塑著全新的勞動實踐過程,同時勞動精神大眾化則推動了更深層次的價值建構。

猜你喜歡
勞動者勞動價值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勞動者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勞動者的尊嚴不應被“扔”在地上
熱愛勞動
一粒米的價值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給”的價值
在云端
勞動者之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