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1+3”模式推動思政課創新發展

2023-04-17 19:56伍麗儀李麗芬
云南經濟管理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

伍麗儀,李麗芬

(云南經濟管理學院,云南·昆明 650106)

“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015年1 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親臨大理州灣橋鎮古生村,作出“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的重要指示。八年來,洱海保護治理實現從“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態之治”轉變,并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2023 年8 月18 日至22 日,云南經濟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86 名師生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走進古生村開展“解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弘揚科學家精神”思政課實踐研學活動。通過參加洱海人文科技小院專家教授開展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促進洱海流域農業綠色轉型發展”和“科技小院助推鄉村振興的創新與實踐”等專題教學、調研大理煙草科技小院和調研磻溪村農文旅融合發展為主題的現場教學,以及參觀洱海面源防控生態治理工程等互動教學環節,使參加研學的師生進一步深化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認識,了解新時代中國鄉村振興取得的碩果,體驗了云南少數民族的文化魅力,進一步樹立文化自信。同時耳濡目染感受“云南楷?!苯瓨s風教授等專家學者奮戰在洱海的“科學家精神”,堅定學生“解民生治學問,矢志興業報國”的理想信念。2023年10月10日,馬克思主義學院召開實踐研學活動總結暨表彰會,進一步總結、交流和鞏固我院師生暑期實踐研學活動成果,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

洱海人文科技小院坐落在大理州灣橋鎮古生村,是馬克思主義學院實踐研修基地。2023 年暑假,馬克思主義學院通過充分利用科技小院的資源優勢,應用專題教學、現場教學、互動教學等教學方法,寓教于游、寓學于行,強化了實踐教學的效果。此次基地實踐研學活動,是學院眾多實踐教學活動的一個縮影。馬克思主義學院積極探索育人路徑,經過多年的實踐摸索,總結了一套簡稱為“1+3”的課程建設模式,即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輔以校內實踐、校外實踐和線上實踐三種實踐教學形式,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打好“組合拳”,建設“大思政課”工作布局,增強思政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實效性。

一、立足課堂教學的“龍頭”牽引作用,以多種實踐教學形式匯聚合力辦好“大思政課”

(一)課堂是思政理論課的主陣地

馬克思主義學院從指導思想到實際工作,都明確做到開門辦思政課、調動各種社會資源建設“大思政”但并不否定和削弱理論教學的重要性。相反,學院發揮課堂教學的“龍頭”牽引作用,把各種實踐教學資源有機融入課程教材體系,把理論和實踐、理想和現實、知與行統一起來,推動實踐教學與思政課同向同行。為此,云南經濟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工作中為教師隊伍的成長搭建不同需求的成長階梯,支持、配合思政課教師開展研修培訓、教學科研工作,幫助教師開闊視野,提升業務素養。按照思政課程劃分教研室,每周二下午各教研室開展專家教學指導、集體磨課等活動以提高教師理論教學水平。在教學資源配置上優先滿足,使用小班授課,嚴格按照教育部要求開足課時,開足學分,以學?!暗谝唤鹫n”的標準建設思政課。

(二)“足不出戶”搭建校內實踐的“小平臺”

馬克思主義學院緊扣教學目標,通過社團活動、理論宣講比賽、主題創作實踐等校內實踐形式,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1)馬克思主義學院創辦的校級思想政治類學生社團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習社、黨史研習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習社和理論宣講社四個。社團以學習和宣傳黨的理論為主要任務,通過組織理論研習、熱點問題探討、社會調研、品鑒經典等活動培養學生理論學習興趣、增強理論知識儲備,引導青年大學生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增強當代大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2)結合教育部主辦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學習領航計劃,馬克思主義學院每個學年都舉行“大學生講思政課”比賽,推動大學生更加主動深入地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臨場能力,營造尚學好問的良好氛圍。(3)主題創作實踐是在思政教師指導下,聚焦黨的方針政策、社會熱點,結合思政課教學內容和學生所學專業,創作形式多樣的主題作品,包括演講稿、繪畫、微電影、建筑模型、實驗發明裝置等。作品經過遴選,優秀作品參加校級優秀主題作品展示。進一步增強思政教學和學生專業的融合度,提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學校圖書館設置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心,配備兩個多功能會議室和大量圖書資料,以供校內實踐課的使用。

(三)校地共建,鑄魂潤心,在社會大課堂中推進“大思政課”建設

為辦好思政課,在學校黨委的統一領導下,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學校各二級學院、各部門密切配合,匯聚社會合力,校地共建思政大課堂。目前形成長效工作機制的校外實踐形式主要有三種:(1)利用地方優質思政教育資源,充分發揮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功能。馬克思主義學院目前與安寧市革命歷史教育展覽館、昆明尋甸縣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麗江石鼓紅軍長征紀念館和洱海流域綠色發展研究院的洱海人文科技小院簽定了校地共建項目,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這四家地方單位作為“云南經濟管理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學院每學期組織學生到基地開展參觀學習教育活動,校地協同完成實踐教學任務。(2)扎根祖國大地開展調查研究,實現思政實踐教學全覆蓋。調查研究是獲得真知灼見最有效的途徑,自2020 年開始,馬克思主義學院指導學生利用寒暑假返鄉做社會調查。此項實踐教學工作覆蓋全體學生,進一步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走深走實。具體做法就是學院根據思政教材內容,預設調研方向,思政教師指導學生結合專業和興趣選擇調研方向,利用假期完成社會調研作業。把系統性、邏輯性強的理論教材內容化解為一個個問題作為調研的切入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撲下身子了解國情黨情民情,把論文寫在田野鄉間、寫在企業工廠、寫在群眾最關切的問題上,是思政課教學貼近社會、使深邃理論生動起來的又一舉措。(3)多元協同立德樹人,在實踐教學中成就課程思政。云南經濟管理學院各二級學院、團委等部門根據教學和工作計劃,每年帶領學生進行“三下鄉”和志愿者服務活動。馬克思主義學院積極配合此項工作,共同參與組織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助力課程思政建設。二級學院的“三下鄉”活動,通過帶領學生上山下鄉、進村入戶、深入企業,在知識技能的傳授和運用過程中實現了思政教育,讓青年學生在真實的勞動中增長才干、錘煉品格、服務社會。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三下鄉”活動成為云南經濟管理學院示范活動,“三下鄉”經管服務隊被評為“2019 年‘推普脫貧攻堅’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優秀團隊”。學生志愿服務由學校團委牽頭、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與,響應“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號召協同深入實施“青春鑄魂、青春賦能、青春建功”主題社會實踐活動。迄今為止,云南經濟管理學院累計組織60 余支小分隊,3 萬余人次奔赴云南各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被省級以上媒體報道200余次,獲得團中央獎項4個。

(四)劃破時空界限,探究線上實踐新模式

1.馬克思主義學院各門課程全面應用“云班課”輔助教學。通過“云班課”,學生可以在課下自主觀看課程學習的視頻資源、針對章節中的問題進行頭腦風暴、學習水平測試等?!霸瓢嗾n”極大豐富了教學的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內容,是突破課堂固定的學習時間和地點、引導學生參與自主學習的實踐平臺。

2.馬克思主義學院最新打造的VR 思政仿真體驗館助力思政課建設。體驗館配備“四史”系列、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系列、廉政教育系列等豐富的思政仿真體驗資源,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為學生構建高度仿真的虛擬場景,提升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學習興趣。比如講授長征精神,通過播放VR教學資源中的紅軍爬雪山這一幕,讓學生穿越時空,“親眼目睹”革命先烈們為了理想和信仰,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用血肉之軀鑄就偉大的長征精神,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VR 實踐教學的應用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相對扁平的特點,能夠逼真地全景呈現視覺效果,是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補充。

二、堅持和完善“1+3”的課程建設模式,推動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

云南經濟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立足新時代,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在實踐中摸索出“1+3”課程建設模式,是基于省情、校情和院情實際作出的積極探索。

(一)云南經濟管理學院黨政領導和各部門形成統一意志,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并且明確思政課是立德樹人關鍵課程。嚴格落實黨委書記、校長帶頭抓思政課建設機制,對思政課建設在政策、資金、師資力量、硬件設施設備上給予優先支持,克服個別民辦院校對思政課建設不夠重視的各種制約因素,為思政課建設提供堅實保障。比如黨委統一領導下構建實踐教學工作體系,全校同心同德“三全育人”,使思政教育教學工作不是思政教學部門在孤軍作戰;設置專項經費支持思政教師“走出去”學習研修,2023 年暑假馬克思主義學院分批次組織教師113人次赴新疆、貴州、嘉興等地開展高校思政課教師實踐研修。還有設置課程思政校級科研課題、思政職稱評審單列等等,無不體現了學校對思政建設的高度重視和支持。

(二)校內實踐活動的開展需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校級思想政治類四個學生社團都是偏理論,在豐富多彩的學校社團里,思政類社團對活潑的大學生并沒有足夠的吸引力。但是多年來,在馬克思主義學院社團負責老師的努力下,不斷提供知識指導深化學生理論認識,使學生感受到理論的力量,不斷舉行實踐活動豐富學生校園生活,社團已由成立之初的幾十人發展為擁有近三百社員的高質量學生社團?!按髮W生講思政課”活動開展三年多來,學院領導和指導老師投入大量時間,從選題、PPT 制作、語速教態方方面面、事無巨細地指導學生,并不斷總結經驗,使本項活動質量不斷提高,2021年、2022年推選的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講思政課”比賽,均被云南省推送參加全國決賽,并取得全國優秀獎的成績。

(三)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和資源,搭建實踐教學的大資源大平臺,建設“大課堂”。和能為思政教育教學提供比較豐富或比較貼近教學內容素材的單位結成“對子”,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做成品牌示范實踐活動。非基地的校外實踐活動,則選擇更貼近學生專業的、更貼近社會民生的、更能展示新時代各領域發展的實踐點。讓實踐點上的專家學者、優秀講解員、地方先進人物成為學生的社會“大先生”,先生們為學生打開一扇觸摸社會的窗,嫁接起學校和社會、歷史和現實、理想和現實的橋梁,能讓學生在生動的社會大課堂感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思想偉力。

(四)教育數字化是開辟教育教學新賽道和塑造新優勢的突破口。利用線上實踐平臺提供的大量教學素材,打破時空限制,幫助教師講好理論課,促進學生更自主自如地學習,是思政課程改革創新的必然方向,更符合當代教師的工作習慣和學生的學習習慣。

(五)每一次校外實踐教學活動都嚴格執行學校外出實踐的工作要求。外出實踐前提交活動申報書申請立項、實踐過程嚴格按照計劃推進、實踐結束要形成新聞稿、調研報告和總結或取得經濟社會效益,并將成果匯編成冊上報結項,如2023年暑假,云南經濟管理學院各部門外出實踐教學就形成了70多萬字的匯編材料。嚴格的流程避免了實踐教學娛樂化、形式化、表面化,這是校外實踐取得實效的重要原因。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思政課在國家發展戰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顯,思政課改革創新的任務也需要加速推進。云南經濟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1+3”課程建設模式,旨在打好“組合拳”,整體推進思政課程建設工作,希望在實施過程中理論和實踐相互促進,更希望在成效上能相得益彰。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
初等教育學院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學院掠影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