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養老金融供給,助力個人養老金發展

2023-04-17 23:58黃濤
中國社會保障 2023年12期
關鍵詞:養老金養老金融

■文/黃濤

2022 年11 月,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實施。一年來,在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個人養老金參與人數已超過4030 萬人,包括儲蓄、保險、理財、基金在內的個人養老金產品達到741 只,有力推動了養老金融市場的培育壯大和規范發展。近期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養老金融與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數字金融共同作為5 篇大文章進行謀劃部署,為包括個人養老金在內的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養老保障事業、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拓寬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個人養老金政策促進養老金融體系發展

個人養老金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宗旨,促進了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健全和完善,對經濟社會和金融市場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一是激發了社會積極養老意識,為促進市場需求的釋放和轉化創造了條件。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已意識到應當從當前財富中拿出一部分專門用來投資未來養老生活。除在試點城市(地區)實現良好起步之外,非試點地區人群對參與個人養老金的熱情也日益高漲,反映出社會養老意識在政策推動下已開始變得更加主動積極。

二是健全了養老金融供給體系,為實現養老金融專業化分工打下了基礎。個人養老金制度是對現有養老金融體系的完善和豐富,可以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也有利于銀行、保險、基金等不同金融機構發揮比較優勢,形成專業化的分工和差異化的服務供給體系,促進了正向激勵和優勝劣汰。

三是提升了金融普惠性和包容性,為滿足老百姓差異化養老需求提供了途徑。覆蓋全體參保人群和實行個人賬戶的制度設計,在現行以穩定勞動關系和戶籍為基礎的基本養老保障體系之外,為不同區域、部門、收入特征群眾的廣泛參與提供了便利,更好地適應人口區域流動以及多樣化就業形勢下不同群體的養老保障訴求。

四是探索了社會養老財富儲備方式,為健全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積累了經驗。發揮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通過稅收優惠撬動、嚴格參與金融機構準入資質的方式,為老百姓自主積累養老財富提供了安全可靠且更加靈活的選擇,也為未來綜合運用各種政策工具,實現養老資金在第一、第二、第三支柱間銜接轉換提供了可能。

政策優化關鍵在于養老金融供給提質增效

個人養老金政策的實施,對激發社會需求、塑造行業生態起到了明顯促進作用,但同時也存在開戶人數不及預期、開戶后實際繳存和投資比例較低等問題。其中,有制度需要完善之處,也有政策普及和投資者教育時間尚短等客觀原因,但更多需要從提升養老金融供給的效率和質量方面下功夫。

產品服務細分度專業度不夠,市場需求仍有較大發掘空間。目前個人養老金入池產品雖然已覆蓋不同種類金融產品,但定位差異化不足,在期限、風險、收益以及領取方式等方面的多樣性有待提升,需要金融機構進一步細分客群,提供多元化、多層次的產品及服務,更好促進市場需求的釋放和轉化。

運營成本過高,產品獲得感和服務體驗有待提升。在重人力、重渠道的傳統營銷方式下,金融產品的運營成本較高,容易擠占客戶的獲益空間,有些情況下還可能導致服務質量降低。同時,由于個人養老金運行涉及銀行、產品發行方、主管機構信息平臺等流轉環節,各方信息、數據、交易銜接的流暢性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產品和服務的客戶體驗感還需進一步提升。

與養老保障銜接不夠,金融服務社會養老體系作用未充分發揮。近年來,保險機構積極探索社區養老、旅居養老、居家養老等創新模式,努力以養老服務需求帶動保險需求,同步為消費者提供綜合養老解決方案,取得較好的社會反響。但總體上服務覆蓋面、投入產出效率以及普通百姓的獲得感等仍存在短板,需要持續摸索完善。

養老資金有效進入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渠道還有待暢通。金融機構想要為普通百姓提供運作規范、成熟穩定、側重長期保值增值的個人養老金產品,就必須不斷提升養老資金投資管理能力和風控能力。目前,要實現養老資金有效進入資本市場,投入到高質量實體經濟,最終實現養老資金的保值增值,在政策扶持、數據共享、信息溝通、稅收安排以及降低投資成本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盲區和堵點,需要進一步改進和提升。

商業養老保險助力個人養老金制度高質量發展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召開,既體現了黨中央對養老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視,也指出了養老保險行業踐行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和定位。因此,包括國民養老保險在內的保險機構需深入貫徹中央精神,以個人養老金制度優化擴面為契機,積極踐行養老金融發展規律,持續推進經營管理模式和產品服務創新,助力養老保障事業及個人養老金制度高質量發展。

堅持穩中求進,守牢風險底線,確保經營穩健、可持續發展。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汲取國內外壽險業發展經驗,在做好量本利分析基礎上,持續做好資產負債匹配管理,秉持效益質量優先原則推動業務發展。始終將安全審慎經營放在首位,切實提升風險管控的預見性、有效性和針對性,在經濟周期波動和不確定環境下始終保持戰略清醒和定力,確保發展方向正確、行穩致遠。

堅持守正創新、專業專注,更大發揮養老保險價值和優勢。不斷探索符合養老金融發展規律和具有市場前瞻性的產品研發、市場銷售、資金運用和風險管控模式,在為百姓提供優質產品服務的同時,打造良好的企業品牌和聲譽。持續豐富年金保險、壽險、商業養老金、長期護理保險等多元養老保險供給,結合養老投顧服務,細分服務人群和場景,更大發揮養老保險在長期規劃、資金管理、風險保障方面的獨特優勢。

深耕普惠金融和數字金融,以數智化發展提升服務便利性、普惠性和可得性。探索發展以數字、科技、普惠、可信為特征的養老投顧服務,通過摸準客戶需求、科學專業選品、長期服務陪伴,幫助民眾管理養老風險、做好養老安排。將數字化、智能化作為釋放生產力的重要手段,在銷售服務、產品開發、精算定價、賬戶服務、交易處理、支付結算等環節全面應用數字技術,通過降本增效,將節約的成本反哺客戶。

聚焦科技金融和綠色金融,踐行長期價值投資,切實提升養老資金服務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實體經濟的能力。聚焦國家雙碳減排和科技強國等中長期政策導向,從中央戰略部署中尋找“長期投資密碼”。以符合國家中長期戰略布局和社會文明進步為導向,加快建設與社會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相適配的投研體系,形成以宏觀研究為主導的養老資金投資戰略框架和邏輯,努力實現企業投資收益與服務實體經濟目標的融合統一。

立足金融服務養老,探索區域化、特色化養老生態金融發展路徑。探索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適老化改造等服務場景,推進與地方政府及優質養老服務機構的創新合作,通過發揮協同互補優勢,培育孵化區域化、特色化養老服務體系,讓金融服務養老成為落實國家戰略、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踐行普惠利民的重要抓手。

讓個人養老金政策惠及更廣泛群體

完善制度設計,提升政策惠及面。比如,支持金融機構為用工機制靈活、員工流動頻繁的行業設計符合行業特性的個人養老金供款計劃,鼓勵混合用工模式下的雇主為員工個人養老金賬戶繳費。從提升人文關懷的角度,針對繼承、身患重疾等特殊情況,進一步細化個人養老金的轉移和領取規則,滿足普通百姓在養老金積累過程中的特殊流動性安排,緩解群眾的后顧之憂。

聯動推進第二、第三支柱銜接發展。比如,允許企業將現行第二支柱年金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用于支持職工參加個人養老金積累。對于目前沒有條件或意愿建立企業年金的單位,允許將單位繳費稅前列支額度以及個人繳費稅前列支部分,用于支持員工參加個人養老金。已參加企業年金或者職業年金的從業者,在離開單位以后,支持其將個人賬戶資金直接全額轉入個人養老金賬戶,繼續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鼓勵金融機構加強產品服務創新。比如,支持將更多繳費靈活、安全穩健、具有長壽風險轉移等獨特優勢的養老保險產品納入個人養老金。鼓勵參與機構發展專業性養老投顧服務。進一步便利開戶流程,允許保險公司等養老產品銷售機構代為開立個人養老金信息戶,通過引流等方式引導至銀行開立資金戶等。

鼓勵扶持養老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嚴格規范機構準入標準,確保養老資金運作安全穩健、風險可控。在養老資金運用監管規則、稅收優惠、組合管理、信息披露以及考核要求等方面出臺更多針對性扶持政策,以支持養老保險公司等專業機構開拓創新、提升投資效率,在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更好落實投資收益,實現回饋于民?!?/p>

猜你喜歡
養老金養老金融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養生不是養老
養老更無憂了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養老之要在于“安”
P2P金融解讀
基于確定繳費型養老金最優投資的隨機微分博弈
養老金也可“彈性”領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