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音藝術為時代放歌為人民畫像
——第二十三屆中國廣播劇專家評析綜述

2023-04-18 06:43黃云鶴
北方傳媒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廣播劇

文/ 黃云鶴

在豐富多樣的文藝創作中, 廣播劇作為融合了文學、戲劇、音樂等多元藝術門類的創作形態,已然成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人們喜聞樂聽,承擔著重要的政治、文化和社會功能, 肩負著培根鑄魂的歷史使命。 2022年以來,為迎接、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全國廣播劇人踔厲奮發,不辱使命擔當,創作了一批優秀的聲音藝術精品。 第二十三屆(2022—2023)中國廣播劇專家評析共有44部連續劇和50部單本劇、超長劇、微劇參評。 可以說,廣播劇創作進入了一個比較繁榮的狀態。 這些作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歷史自覺,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奮斗歷程,為時代放歌、為歷史畫像、為人民立傳。 總體印象是,現實題材和現實主義創作領跑年度創作方陣。 現實題材中,國企改革、 鄉村振興與英??8甙侯I唱, 聲部強勁,生態保護、綠水青山與南水北調、“一帶一路”和諧變奏,交相輝映;載人航天更是音腔亮麗、直上星空,匯聚成恢弘壯美的新時代交響詩。 而歷史題材中,紅色革命題材深沉凝重、大氣磅礴,以雄渾之勢詠嘆信仰的光芒與力量。 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引領時代風尚的聲音故事在廣播劇音頻中穿越時空,此起彼伏,蕩氣回腸。

一、新題材展現昂揚風貌,把好故事講得更好聽

(一)放歌時代,聲音敘事與新征程同頻共振

新時代火熱的生活為廣播劇創作提供了廣闊天地。 從創新實踐中汲取創作源泉,現實題材的重大主題作品呈現出持續攀升的態勢,并且在題材領域上,也實現了新的拓展。 聚焦時代主題和“國之大者”,描繪了奮斗征程,滿足了廣大聽眾新需求,提振了民族精氣神。

國家敘事與藝術張力巧妙結合,航天劇標志著年度創作題材與內容的全新開拓。 得益于中國載人航天30年取得的輝煌成就, 兩部航天題材廣播劇《中國空間站》和《問天》各有特色,各有角度。 前者的制作是宏大敘事,編導演制作陣容強大,在高度寫實的情況下, 把握了紀實性與藝術性的融合,保持了劇作足夠的戲劇張力。 特別是楊利偉和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的加入,強化了角色的代入感和劇情感染力。 后者的制作以聶海勝為原型,整合了第一代航天員群體的典型事例。 在挫折與堅韌之間塑造了有血有肉的航天員形象,也勾勒出航天員幕后團隊無私奉獻的英雄群像。 兩部劇圍繞大國重器背后的故事, 第一次形象地展現航天人自強不息、艱苦跋涉的歷程, 是航天事業和航天精神的傳神寫照,并且在普及航天知識、拓展聽眾視野方面發揮著特殊意義。

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題的新農村題材廣播劇持續閃耀聲頻。 從《黑色沃土》所講述的東北黑土地保護“梨樹模式”的創新實踐,到《山鄉來信》所呈現的西北毛南族整族脫貧攻堅戰,再到《滹沱河畔》展示的華北正定鄉村凝心聚力、依靠科技擺脫貧困的歷程,我們再一次感受到廣播劇人從時代之變的切身感悟中提煉題材,以用心打磨的故事再現鄉村振興的時代篇章。 《黑色沃土》切中“三農”發展的重大主題,以小切口展現黑土地保護的美好成果和鄉村振興的美麗蛻變,將話筒對準農民群像,用“鄉土味”寫農民、強調農民的主體性。 而《山鄉來信》直面脫貧攻堅中的易地搬遷、生產生活用水難題,再到脫貧之后農村產業如何發展等現實問題,以戲劇沖突推動劇情,第一書記和村主任合力攻關,打通了少數民族脫貧致富之路。 《滹沱河畔》直面鄉村發展癥結,以村委會改選、公正評發救濟金、黨務政務財務“三公開”展開劇情,闡明農村基層黨建的重要性,既寫了發展集體經濟的明線,也寫了村里普通人命運的改變。 三部劇深刻反映了在黨的領導下,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的精彩故事,展現了新時代農民的新思想與農村的新氣象。

工業題材的劇目也在機器與設備的轟鳴中寫出了人物的厚度和溫度。 《大港》以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為原型,講述了大港人直面國外技術封鎖、勇于擔當創新,建設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亞洲首座自動化碼頭的感人故事,揭示了我國裝備制造業“智造化”轉型的艱苦奮斗,謳歌了新時代產業工人和科技人員的家國情懷。 《實業報國》截取柳州汽車工業起步艱難期, 國企股份制改造陣痛期和黨的十八大以后飛速發展期三個歷史橫斷面,用研發中國第一臺汽油機、全國微型車產銷第一、新能源汽車產銷超百萬輛等關鍵節點, 藝術地再現了國企從創業、 追趕到領跑的艱辛而輝煌的發展步伐。

南水北調工程是優化我國水資源配置的“國之重器”,這個題材的創作凸顯了人與水的命運與共,延伸出民族精神的傳承。 2022年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開工建設20周年。 《漢水人家》《一泓清水北上》致敬這項偉大的工程。 《漢水人家》聚焦南水北調水源地保護, 講述移民通過綠色轉型實現鄉村振興,把建生態與抓發展、 保水質與奔小康相結合的故事?!兑汇逅鄙稀愤x取南水北調的重要咽喉——“穿黃工程”為背景,講述水利科技人員改進水下機器人、盾構機帶壓搶修等攻堅克難的歷程,描繪了依靠改革創新守護“生命線”,確保一泓清水北上的奮斗畫卷。

描寫共建“一帶一路”的作品,聚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實踐。 《中國草》以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教授為原型,圍繞菌草技術發明推廣過程,講述他帶動閩寧兩地及南非等國家通過菌草種植致富的感人細節。 《南國紅豆別樣紅》刻畫了在中柬經貿合作區創業的民營企業家形象,既展現了域外創業的復雜與艱辛,也呈現了特殊的異國民土民風。 兩部劇立意高遠,中外文化交相呼應,彰顯了共建“一帶一路”的蓬勃生機。并且在同一主題下開辟出不同的視角和內容,為中國故事的講述提供了新經驗。

(二)抒寫人民,用聲音銘刻平凡奮斗者拼博姿態

現實題材作品反映了人民與時代共命運,反映了人民的關切與呼聲、喜怒與悲歡,更反映了平凡人不懈追夢和奮斗的歷程,體現了廣播劇為人民立傳、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洋溢著強烈的現實主義創作精神,兼具精神高度與文化內涵。

用主人公妻子的獨白串連敘事,《忠誠》講述了一個普通的基層法官對黨和國家的忠誠,對法律的堅守和敬畏,對弱者的同情和幫助,以及對父母的孝順、對妻兒的深情。 作品擺脫了此類題材容易產生新聞性大于戲劇性的通病,以藝術思維和戲劇敘事的方式,把人物故事講得有血有肉、生動形象。 故事緊扣了忠誠的主題,也充滿了藝術真誠的力量。

從改革開放引發的創業潮中萃取素材,展現優秀民營企業家應對危機、勇于開拓的《晉江潮》,揭示了民營企業堅守實體、科技創新,攻堅破難,贏得發展先機。 劇中主人公用攪碎機處理劣質產品、投資上億元建立國家級實驗室、研制高科技冰雪運動服,踐行“做鞋就是做人”的理念,弘揚了民營企業家愛拼敢贏、追逐夢想的時代精神。

為了解決生產生活缺水問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決定修渠,把天山雪水引下來。 《紅星渠》講述一家三代人與這項宏偉工程的感人故事,展現了時代發展變遷中人物的成長軌跡。 該劇體現了奮斗與奉獻、歷史與現實的緊密結合,既有鮮明的地域文化元素,又有緊扣時代脈搏的思想意蘊。

《大漠染青綠》 為一名普通又偉大的草原女兒樹碑立傳。 在素有“八百里瀚?!敝Q的內蒙古科爾沁沙地,牧民寶秀蘭發出“寧可種樹累死,也不讓沙子欺負死”的誓言,憑借堅忍不拔的毅力,帶領全村人植樹造林,三十年建成千畝綠色莊園,創造了荒漠變綠洲的傳奇,折射出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奔向小康生活的時代畫卷。

在濃郁的南粵風情氛圍中,《中英街上魚燈舞》展現了同住中英街上的深圳、香港居民對民間魚燈舞的繼承和發展,不僅發掘了傳統文化價值,也為推進兩地的和諧與繁榮發揮了作用,彰顯了文化力量與文化自信。 這是傳統文化推動深港一家親的新時代故事,這也是廣播劇在共建粵港澳人文大灣區方面的扛鼎之作。

(三)擦亮坐標,再現歷史深處信仰的光芒與力量

歷史題材作品圍繞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等重要節點精心策劃選題,再現中華民族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 作品在歷史深處講述革命故事,塑造英雄模范人物,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擦亮了民族復興的精神坐標,以較強的思想性、藝術性贏得精神共鳴。尤其是創作對歷史細節有了不少新發現,以深刻的思想豐富敘事內涵,歷史書寫有縱深、有力量。

以青年英烈陳延年和陳喬年由迷茫、 探索到成為堅定的共產黨人的成長經歷和革命生涯為主要內容的《正青春》,歌頌了兄弟倆短暫而光輝的一生,塑造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年輕共產黨員形象。 該劇以平實的視角塑造革命人物,尋找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最佳結合點, 讓革命人物有情有性, 讓信仰的力量跨越時空綻放青春光彩, 也為重大歷史題材的青春化表達做出了有益探索。

《赤金忠魂》 講述了膠東根據地軍民為抗戰籌款、輸送黃金,支援陜甘寧邊區的故事。 籌金不易,運金更難,通過精巧的敘事結構和細膩的生活化情節,劇中刻畫了特殊戰線上有著崇高理想信仰卻默默奉獻的齊魯英雄形象,填補了“秘密運送黃金支援延安”這段歷史在聲音敘事上的空白。

《鋼鐵運輸線》 反映的是哈爾濱鐵路局幾位普通的火車司機,奮戰在戰火硝煙里,為抗美援朝前線提供軍需物資保障。 他們熱愛生活,也能舍生取義;他們粗獷豪放,也能機智靈活與敵機斗智斗勇。這是一個特定角度的保家衛國,大戰場里的平民英雄,生動詮釋了抗美援朝精神。

《人民的哲學家》注重文藝作品的價值引領和審美啟迪。 劇作通過艾思奇毅然離開富貴之家尋找真理,排除困難資助《資本論》翻譯出版,與毛澤東在延安徹夜長談,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等重要人生節點, 濃墨重彩地塑造了一個人民的哲學家形象。 該劇是一部兼具歷史高度、思想深度與人文溫度的作品, 呈現出由現實回望歷史的深邃思考。

《張謇》通過清末狀元張謇創建大生紗廠、興辦新式教育、資助社會公益的故事,刻畫了“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毙蜗?,弘揚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企業家精神,在積極推進民營經濟發展的當下,具有較強的社會引領作用。

二、尊重聲音藝術創作規律,在守正創新中錘煉廣播劇精品

(一)制作人對選題方向、創作路線與融合推廣的統籌把握,成為精品制作與傳播的關鍵因素

廣播劇精品背后凝結著制作人的運籌帷幄與辛勤奉獻。 《中國空間站》制作人和團隊整理載人航天的發展歷程, 提煉出洋洋七萬多字的故事素材,尤其梳理了這十年中國航天驚心動魄、波瀾壯闊的重大事件。 載人航天本身就是一部史詩大劇,航天領域專業性太強,制作人調動跑條線的記者和相關資源,匯報、闡述、交流,說服了總裝備部、航天員大隊等部門負責人,踏進了航天城大門。 當面采訪、線上座談、深入現場,特別是對劇中人物原型的采訪,創作思路逐漸清晰。 他們多次請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等專業人員,使諸多重大歷史時刻在劇中得到真實再現。 在選擇演員上,除了選擇洪濤、翟萬臣等資深影視劇演員外,特別邀請了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和當時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參與錄制。

適應年輕一代的新媒體使用習慣,《中國空間站》在主題立意、劇情設計、節目樣態上做足了準備,為不同傳播媒介和平臺量身打造“思想+藝術+技術”融合的適配產品。 該劇在中國之聲、云聽推出廣播劇音頻版;在央視頻推出八小時錄制慢直播和三集可視化版本;在央視新聞客戶端推出圖文加視頻;同時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平臺“定制分發”。 以打造熱搜話題為主,輔以三分鐘短視頻,話題“楊利偉出演楊利偉”在新浪微博閱讀人次超過8500萬,登上當日熱搜榜前列,抖音熱榜第一,快手熱榜第三。 截至目前,該劇總播放量已接近2億,充分顯示了主流廣播劇突破圈層的力量。

《問天》以中國第一代航天員選拔特訓為敘事主線。 制作團隊在創作中既能兼顧到科技元素,又凸顯故事吸引力。 劇中特別設置了“岳明”這個角色,他雖然屢次備選,但從未放棄。 看似悲情的男二號,卻是無數默默付出的航天人的寫照。 劇中人物設置以男性為主體, 但從語言上凸顯了鮮明的性格特色。 同時,總教頭、家人等都設置為女性,充分考慮了廣播劇的聽覺需要。 總教頭的女聲旁白,既符合角色的真實人物背景, 也起到了很好的劇情串聯和聲音區隔作用。 該劇從選題確定、預熱造勢,到演播紀實、首播儀式、定制海報等,以短視頻、圖文等多種方式,做到了融媒體端口的全平臺覆蓋。

(二)注重劇本創作的文學品質,編劇為聲音敘事的生動表達與完美呈現打下堅實基礎

在典型環境中塑造典型人物,體現了編劇對現實主義文學傳統的賡續。 《正青春》表現了人物獨特的家庭環境、少年動蕩的生活、叛逆的青春色彩、強烈的追求真理的欲望、堅定的革命理想、大義凜然的犧牲等。 編劇精心塑造了中國革命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一個家庭與父子, 獨一無二的一對兄弟和烈士。 在敘事主線上,編劇依靠人物關系推動戲劇進展,揭示人物成長。 并對歷史細節和歷史精神有了新的挖掘,把一些歷史書寫的難點寫成了作品的亮點,做到了思想性和藝術性的有機統一。

人物價值觀沖突是戲劇結構的主體。 《黑色沃土》編劇通過梨樹縣一個“滿壟農機合作社”向“沃土農機合作社”轉變的故事,向聽眾展現了吉林省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重任、 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的成功探索。 該劇把黑土地保護道路的選擇作為核心沖突,在主要人物價值觀的沖突中增強戲劇性。 劇中設置了梁滿倉和梁曉梅父女同臺競爭的懸疑式故事進展,讓不同的理念選擇在同一片黑色沃土上充分延伸,無論是第一書記還是普通黨員、個體社員,無論是農技站長還是農業局長,都在父女二人的矛盾解決中精彩亮相。 建立在人物關系基礎上的矛盾、發展、沖突、高潮,傳達了可貴的但常常被忽視的農業傳承, 展示了真實可信、感人至深的人間親情。 從和風細雨到矛盾漸起,到沖突漸深,作品很好地把握了節奏,提供了感人至深的文學藝術享受。

對文化力量賦予以故事化的表現,實現了敘事視角的突破。 《中英街上魚燈舞》在題材的選擇上,聚焦深港兩地民眾均喜愛與傳承魚燈舞的動人事跡。 運用廣播劇獨特的聲音表現方法, 對杰仔、海叔、阿濤、鐘伯等中英街上的深港民眾熱愛傳統文化的情結予以形象化、故事化的表現,為聽眾勾勒出一幅具有歷史感和時代感的淳厚人文景觀。 在思想內涵上,該劇將深圳與香港兩地之間關系的政治站位,以看似尋常的中英街魚燈舞傳承的形式巧妙地、潤物無聲地予以體現。

(三)導演堅守戲劇標準與聲音制作技術標準,在文本的基礎上嫻熟運用聲音元素,實現對美的具象描摹與有效傳播

重視講好人物關系的導演積極介入劇本創作,乃至提前介入劇情設計。 《山鄉來信》《中國空間站》的導演高度重視劇本的打磨。 首先確立的是人物和人物關系, 把每個橋段的人物出場動作線梳理清楚。 其次是深度挖掘人物的心理,在其變化的關鍵節點上做特寫放大,注意了劇本的分鏡頭設計。

細節描寫是藝術生命的細胞, 是刻畫人物、揭示主題最有效的手段。 有些重大題材作品的藝術吸引力、感染力不夠,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細節描寫缺少密度和深度。 《問天》在每場戲錄制之前,導演都會格外提示演員劇情的時間與場景。 雪地極寒生存訓練的橋段,兩位演員演播時對周圍環境變化下的人物狀態的準確把控,給聽眾留下了想象空間。 比如工作說話時“打寒顫”的勁兒,包括玩笑時發出的“顫音”,無不展示出冰天雪地的刺骨寒冷和航天員的艱難,讓人隔空循聲就能瞬間將人物和畫面高度統一起來。

強調每部劇風格上的差異與聲音制作的創新表達,導演對作品風格的清晰定位,不僅有效避免了敘事表達的趨同化, 更是一種可貴的藝術自覺?!墩啻骸范ㄎ粸楦锩鼩v史青春劇,敘事風格洋溢青春氣息,以情動人。 導演調動聲音表現手段,藝術的再現人物心理、情感,突出表現了一群革命青年志士的友情、愛情、親情,以及他們追求真理、探索革命道路的執著信念。 在革命的關鍵時刻,突出人物的堅韌、樂觀、浪漫,比如哼唱國際歌、朗誦革命詩句,離家的母子情、復雜的父子情,面對生死選擇的從容,以及真摯的愛國情等,演播中都細膩地表現出來,富有激情和爆發力,讓人過耳難忘。

《鋼鐵運輸線》定位為戰爭英雄劇,強調了英雄主義主旋律。 一號人物黎明,他是火車頭上的統領、是打頭的,智勇雙全,在危急時刻勇敢沖上前,嗓門兒粗亮,鐵打的漢子一般;司爐九亮是位山東小伙兒,總是想老家的娘,但在生死關口,為了完成任務,他選擇了死;徒弟大江,性格有些文弱,經常來幾句順口溜,看到被炸飛的肢體嚇得直哭,但殘酷的戰爭讓他變得堅強,成長為十足的男子漢。 本劇的音響也是剛性十足,蒸汽機車的突進、鐵軌的摩擦、大煙泡兒風的猛烈、轟炸機投彈時的呼嘯等都渲染得強烈震撼,聽覺上很有沖擊力。

(四)音樂表達風格、逼真音效與多彩劇情相映生輝,豐富了音響呈現的多維立體效果

音樂已經成為廣播劇聲音敘事的另一種語言。它不僅是烘托劇情、間隔時空等需要,更在細膩表達人物思想、渲染雕刻場景氣氛上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這是編導創優創新的主觀意愿,也是新時代聽眾審美水平提升的客觀要求。

借鑒地方傳統音樂元素乃至類型化電子音色的諸多變奏,增加配器手法的變化與創新,使廣播劇音樂更加富有感染力和戲劇張力。 《黑色沃土》音樂大量采用了嗩吶、二胡和笛子,將東北農村的地域風情點染得十分濃烈。 經過作曲提煉的鄉土音調,樸實而又接地氣,表現出新時代新農村的盎然生機。 《山鄉來信》的音樂中,使用了廣西民歌的諸多變奏,既有音樂主題的變奏,也有配器手法的變奏,還根據劇情增加了變化,讓音樂更加富有戲劇性。 《鋼鐵運輸線》 對廣播劇音樂動作化進行了嘗試,有意模糊了音樂和音效之間的界限,使廣播劇音樂實現了身份的多變,拓展了傳統廣播劇的音樂的功能。

融合劇情的音樂鋪陳、精妙逼真的音效制作,《問天》譜寫了一曲氣勢恢宏的航天史詩。 這部劇自然音效和社會音效真實、自然,還原現場感;心理音效、情緒音效設計巧妙,成功外化了角色的精神狀態,利用通感激發聽眾展開聯想;擬聲效果在模擬航天科技設備運行的聲音效果時, 做到了氣勢與細節兼顧;配樂的場景感特色明顯,管弦樂大氣恢弘,電子音樂跳躍靈動,能夠與聽眾情緒形成共鳴。

三、任重道遠:參評作品存在的問題與思考

(一)廣播劇對現實問題的反映力度還有明顯缺失, 現實題材對社會矛盾的焦點和熱點關注度不夠

藝術來源于生活。 現實生活的故事是樸實的,但也應該充滿鋒芒,其中往往潛藏著廣播劇創作的靈感。 廣播劇還缺少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狂飆》那樣的現象級作品,以及對現實的思考深度。 現象級反腐劇回應了公眾期待,從演技到題材都把握住了當下觀眾的“痛點”,才成為爆款的“網紅”。 這兩部劇的收視率、點擊率皆創新高,也給廣播劇創作帶來了有益的啟示。

(二)劇本創作質量還需要下真功夫,遵循廣播劇的聲音敘事規律

本屆評析會上有多部參評作品被淘汰。 因為關系著廣播劇創作的基本原則、創作規律,評委們只能“壯士斷腕”。 主要問題包括三個方面。 一個是故事的事實表達不清楚,而且容易產生歧義。 敘事清晰,事實清楚,主題明確,這是聲音敘事藝術的基本要求,更是現實主義創作的基本原則。 違背這個原則,作品就可能“跑偏”“走調”。 二是沒有遵循廣播劇的聲音敘事規律,劇的內容表達太文本化。 解說、旁白太多,引用的資料、數據太多,沖淡了戲劇表達、聲音演繹式呈現。 有的作品使用了大段的書面語言,不符合聽覺規律。 三是對劇的錘煉不到位,故事平鋪直敘,缺少戲劇沖突。

(三)廣播劇是綜合聲音藝術,在藝術精湛、制作精良上永無止境

參評劇目制作上的問題也不少。 比如,有的劇對音樂的功能重視不夠,選用了一些現成的音樂資料或影視劇音樂來烘托氣氛, 而且配樂也不恰當,有些還涉及音樂作品版權問題。 有的劇制作還欠火候,要么序篇或開頭太長,遲遲不展開劇情;要么人物語言生硬,帶有口號化、概念化;要么對聽眾耳熟能詳的歷史偉人的地方口音模仿不像,演員功力不足,還不如用普通話。

結語

在“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征程上,廣播劇作為當代最為活躍、最為普及的大眾文藝形態之一,必將肩負起更多的使命與擔當。 廣播劇不僅要有創作數量的增長,更要有創新創優質量的提升。 不斷提高原創力,克服浮躁問題,用專注的態度、敬業的精神、踏實的努力投入新的創作,就一定能為時代、為人民貢獻更多的高品質的聲音藝術精品。

猜你喜歡
廣播劇
基于融媒體時代的廣播劇傳播新業態分析
廣播劇的沉浸式傳播分析
論融媒體時代廣播劇的可持續發展性
廣播劇還有前途嗎?
耳朵里的聲音大戲:新中國廣播劇風雨歷程
淺析微廣播劇有效傳播的三大特質
2018中國廣播劇年會在遼寧丹東召開
中國現代網絡配音研究
——網絡廣播劇創作
網絡廣播劇的商業化轉型
——以“貓耳FM”為例
用屠呦呦精神創作屠呦呦廣播劇——一次科研般嚴謹的藝術創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