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職業院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路徑研究

2023-04-18 17:18蔡少霖
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 2023年7期
關鍵詞:時代背景職業院校人工智能

蔡少霖

(汕尾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汕尾 516600)

1 人工智能對教育的重大影響

隨著大數據、云技術、5G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到來,這些最新的技術不但帶動全球經濟的發展,而且成為推動教育改革的強大動力。2018 年4月13日,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要求啟動“人工智能+教師隊伍建設行動”,把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教師治理、教師教育、教育教學的新路徑,更新教師觀念,重塑教師角色,提升教師素養,增強教師能力[1]。在此之前,國家頒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等文件中,一再強調教育是人工智能非常重要的應用領域,應大力振興教師教育,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教師應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2]。

人工智能時代是一個人類與機器共存、協作完成各類工作的全新時代,人工智能時代的開啟將給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人才培養體系帶來革命性的影響,也將重塑職業教育形態,提升職業教育的效能,使職業教育突破、超越傳統意義上的時空局限。在職業教育體系不斷深化改革時,作為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的職業院校教師要圍繞“職業教育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及設備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不斷提升數據、科技、人文等素養,轉變角色和思維,精準定位自己的職業發展,關注學生的情感,采用個性化和定制化的教學模式,協助打造關愛型社會。

2 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的職業教育特點

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各種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教育的各個環節,使教育發生革命性的變化。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工作重點是對學生技術、技能的培養與訓練的,而低技術含量、高重復性的技能在未來必將會被人工智能替代,職業教育面臨著人工智能帶來的巨大沖擊,傳統職業教育培養模式必須盡快改造升級,否則難以滿足未來行業、產業的發展需求。

2.1 教師作為知識與技能傳授者的角色將逐漸淡出

新冠疫情發生后,不斷涌現的在線課程、虛擬學習空間乃至虛擬現實實訓室,使學生學習各類職業技術、技能變得非常容易。學習過程中的數據采集與智能評測分析,逐漸讓學生能夠把控自己的學習進度與不足,智能問答技術使學生可以解決學習上的絕大部分問題與疑惑。教師倘若還停留在傳授知識與技能的階段,未來有極大概率被人工智能技術替代,在強調技術、技能的職業教育中更是如此。

2.2 課堂的時空限制在人工智能時代將不復存在

在新冠疫情發生前,盡管有些優質師資的課程資源已經被推上互聯網,但還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疫情發生后這些資源呈幾何級數在網絡上傳播,大多數學生都可以自由地在網絡上享受優質的教學資源,教授與學習完全可以突破時空限制而存在。但這種形式的出現衍生出了另外一個問題。職業院校的學生大多好動且缺乏自控力,他們在自由學習網絡課程的過程中,往往會受到網絡游戲、網絡小說的吸引而放松學習,乃至沉迷其中。此類問題的出現,更是讓社會、學校、家庭和教師充分體會到,學生的學習過程還是需要教師的輔助控制和人文關懷的。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資源學習各種技能和知識,但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育方面,教師的作用是人工智能代替不了的。

2.3 學生是整個人才教育培養工作的核心主體

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要采取類似于網絡星形結構的方式,學生就是這個星形結構的中心點,教師采取的各種教學模式、新技術、新平臺以及各種各樣的體驗內容都必須指向這個中心點,而學生在教師的指引和啟發下,應實施更加有效的學習。

2.4 個性化、定制化的教育

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單純的技術技能操作已經能夠通過機器得到滿足,而要滿足不同的學生的需要,就應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采取個性化和定制化的教育教學模式,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在人工智能時代,教師應該教會學生正確理解人工智能技術與各種智能設備,應用其輔助學習,提升、彌合乃至跨越智能機器與人類之間的智能鴻溝,才能讓人工智能技術為師生所用,為教育教學服務[3]。

3 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的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現狀

3.1 教師教學實踐環節薄弱

盡管有很多的專家學者在各種線上、線下的分享場景中不斷強調,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到來,教師如果不抓緊時間學習人工智能的相關技術,終將被社會淘汰。但如果不是發達地區的教師,或者不是人工智能專業乃至計算機專業的教師,接觸到應用于教學的相關的人工智能技術其實是很少的。以筆者在汕尾地區的走訪和調查為例,87%的職業院校教師沒有在教學中接觸到人工智能技術(泛概念),能接觸到的基本都是信息技術、計算機或者電子信息類的教師。能在教學中使用一定人工智能技術的(包含課程教學需要的),約占職業院校教師群體的5%。這導致教師在基于人工智能技術教學實踐方面非常欠缺,難以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教學實踐。

3.2 實踐性教學環境缺乏,教學效果不佳

雖然現在職業院校的絕大多數教室都配備了信息技術設備,或者建設了專用的計算機機房,乃至在一些專業的實訓室里搭建了相應專業的實訓系統,或者一些具備信息化意識的教師將“云課堂(現為師大云)”“雨課堂”“學習通”等應用程序(App)或網絡教學平臺融入課堂教學環節。但這些基本屬于傳統的信息化教學手段范疇,當然,其中存在某些App或網絡教學平臺背后有大數據或者數據分析技術的支撐,然而這些應用或技術距離人工智能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還有一定的距離。所有的這些還屬于“大班式”“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沒有打造成“沉浸式”“分享式”以及真正“因材施教”式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仍舊沒有得到很大的提升。

3.3 知識技能與學生實際需求脫節

大多數教師對于自身知識與技能的提升動力,主要源于外推動力而非內推動力。內推動力主要來自教師對教育事業、對學生的熱愛以及人生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即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最高層級),這個類型的教師是比較少的。而外推動力主要來自一是上級的要求,二是知識與技能提升后所有可能獲得的待遇、職稱、職務以及社會尊重的提高。外推動力由于對絕大多數教師起作用,也就導致大多數教師教學的出發點為外推動力的形成因素,而不是100%為教育事業和學生。日積月累之下,一屆屆學生的素質與需求不斷變化與提升,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也對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教師的需求沒有太多的變化,教師的目光還是更多停留在待遇、職稱、職務以及社會尊重的提高,終將導致教師知識技能與學生實際需求脫節。

3.4 具備理論與實踐教學素質的教師不足

一是國家教育體制的問題,學生要接受從小學到高中的課程設置和中考、高考的考核方式,直到大學以后的各種專業課程的分化;一個教師從小學到大學乃至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畢業,除非是工科專業,他接受的教育基本上以理論為主,理論的培養對于國家、社會、家庭甚至個人來說,是較為容易實現的。二是實踐環境配備的問題,前面講到教師缺乏實踐性教學環境,那么要給教師配備足夠的實踐教學環境,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就必須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來建設人工智能教學實踐環境,這即便對于經濟比較富裕的地區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壓力,而其他地區暫時不具備這樣的力量。三是很多職業院校要求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期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教師掌握實踐技能。但實際上不少都流于形式,畢竟其中存在著企業與教師利益沖突的問題,很多教師抱著學習研究的態度進入企業,對于產生何種收益是難以把控的,但對于企業來說,收益是它的生命線,不產生收益的企業難以發展壯大,久而久之會威脅其生存,這就導致這種培養方式逐漸流于形式。

3.5 培訓內容趨同化,無法滿足人工智能時代的教學需求

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不斷要求教師“因材施教”,也會通過“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不斷組織教師參加各種人工智能相關的講座、培訓班、學習研討會等??此茻釤狒[鬧、收獲滿滿,但這些形式的學習內容基本上大同小異,使得教師的熱情逐漸消退。對于教師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的適應性培養,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大多未充分考慮對教師“因材施培”,因為職業院校教師群體年齡跨度很大,專業跨度也很大,盡管多次接受各種各樣的人工智能相關培訓,但教師的學習效果有極大的差異,培訓學習難以滿足教師的個性化需求。

4 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路徑

職業教育起步于工業時代,非常適合工業時代對技能人才的需求。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如果還用工業時代的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將會面臨兩個問題:一是學生是否認可職業教育內容和方式;二是社會及企業是否認可職業教育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

職業教育認為,只要教會學生掌握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教學目的就達到了,在工業時代,這樣基本就可以滿足大眾的需求。但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學生如果僅僅掌握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那么他大概率會被機器替代。教師應具備怎樣的教學方法和知識儲備,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需求,可以嘗試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突破。

4.1 主動提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素養

教師要想與人工智能和諧共處,或者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讓教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自身必須熟練掌握各種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人工智能可以扮演學生的助教、分析師、素質提升教練、輔導員、保健醫生、班主任、指導顧問、智能導師、生涯規劃師、互助同伴、智能代理以及教育決策助手等角色,但對于這些角色,教師都應熟練地把控和使用,在學生需要時調用這些人工智能技術角色融入人才教育與培養工作中。比如超星學習通App,除了常規的建立在線課程并上傳各類教案、視頻和課程資料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它來開展問答、討論、投票、問卷調查和小組活動等課堂活動,也可以在后臺設定所教授課程的各個教學環節的成績權重,學生在課堂或者課后在學習通上進行的各種行為都會被記錄到過程成績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過程成績統計分析其學習情況和學習動向,對于學習有異常的學生,學習通App也可以做到預警提醒,這非常有利于教師關注課程學習上不主動的學生,并為他們提供關懷與人文幫助。又如教育部目前已經推出了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除了上線一些優質的在線課程資源,還開設了虛擬仿真實訓中心,讓暫時缺乏相關專業實訓中心的職業院校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線進行專業仿真實訓;此外,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還專門為職業院校教師開設了教師能力提升中心,涵蓋了技術技能、創新創業、課程思政、校企協同等各方面內容,充分滿足了教師各方面的提升需求。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教師所掌握的教學技能必將與人工智能提供的教學規則存在很大不同,教師可以在使用人工智能輔助教學的過程中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打造特有的教育思維模型,與人工智能技術、機器和諧共處。

4.2 主動提升個人內涵素養

有學者提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不斷地發展,人類真正需要擔心的不是機器像人一樣,而是人變得像機器一樣思考和做事[4]。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人工智能技術必將極大地改變教師的教學環境,各種智能化教學設備、海量的優質教學資源也將成為標準化配備。但職業院校的管理者、職業院校教師不能過度關注和追逐人工智能技術,否則教師的這種潛意識會逐漸轉移到學生的身上,導致本就重視技術與技能的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重技術技能而輕德行,使職業教育變得空心化。所以,職業院校教師應更多地關注那些人區別于機器的獨特品質,發展和強化那些“機器無而人類有”的重要素養,尤其是同情心、靈感、歸屬感、創造力和感受性等高品質素養,做學生德行生活的引領者、情感心靈的呵護者、獨特生命的培育者、多元共同體的建設者[5]。

4.3 潛心研究啟發式教育模式,注重培養學生創造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想象力、創造力是人與機器的重要區別所在,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做一些重復性、程序性或者具有一定關聯性的工作,但創造性的工作還是需要人發揮主觀能動性來完成。在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中,啟發式的教育模式非常重要,教師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的一些技術手段,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引導學生不斷探索、研究,保持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在課堂、實訓教學中,教師要逐漸轉變給學生布置課程問題、實訓項目任務并讓學生解決問題和完成課程任務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技術技能實訓中發現并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克服惰性思維,享受探索與研究的樂趣,不斷培養與拓展想象力、創造力。

4.4 專注培養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內推動力,教師如果能了解學生的興趣并進行有效引導,可以讓學生在人工智能時代中走得更深、更遠,直至機器無法替代的更高層次。教師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數據收集、分析與挖掘,了解和培養學生的興趣。如果能夠發掘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探索世界的欲望并發揮他們的天賦潛能,職業院校的學生同樣可以獲得非凡成就。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曾經通過深度觀察與交流,幫助一名原來在高中階段表現平平的學生發掘出自己的真實興趣,在進行有效的鼓勵和引導之后,促使該生圍繞興趣奮力鉆研學習,錘煉自身專業技術技能,最終在國家級、省級競賽中多次獲獎并樹立了長遠的目標。

5 結語

在人工智能時代,教師不再是知識與技能的唯一傳播者,學生通過互聯網,可以很輕易地獲取信息、知識并學到相關技能,但教師所獨有的人類的情感和能力是任何人工智能技術都無法替代的。人工智能必將改變職業教育模式,也對職業院校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把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職業教育教學工作,努力適應新時代、學習新知識,重塑自己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的地位與價值,真正讓人工智能技術為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

猜你喜歡
時代背景職業院校人工智能
新時代背景下學校管理之我見
新時代背景下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幾點思考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新時代背景下棊江區政協建設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數讀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支持水利職業院校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