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美育協同育人路徑探析

2023-04-18 22:32
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美育協同育人

高 揚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 江蘇 南通 226006)

0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美育工作,強調“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1]。2019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對新時代高校美育作出總體部署,要求“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到2035 年,基本形成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學校美育體系”[3]??梢哉f,步入新時代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我國各學段的美育教育工作,先后出臺了多項鼓勵與促進美育的文件,在教育領域開展美育已是大勢所趨。在高等教育中全面開展美育工作,強化大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一環。同時,美育工作又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工程,需要綜合動員各層面的力量共同參與、協同實施,進而提升美育工作的實效,實現美育的高質量發展。

1 高校美育協同育人的必然性

協同育人機制的誕生是協同學在教育領域的創新運用,原本不同的組織有各自的運行機制,通過協同將其整合成一個全新的系統,使各部分能夠發揮出超越要素單獨作用時的效應,簡單講即實現“1+1>2”的效果。[4]57美育在新時代中的內涵更加豐富、立體,涵蓋了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等諸多內容,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能夠幫助受教育者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因此,大力加強美育協同育人具有時代必然性,是推動受教育者成長成才的必然選擇。

1.1 中華傳統美育文化的蘊含使然

我國有著5 000 多年的文明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優質的美育文化,美育內涵豐富、底蘊深厚、層次多樣,有著厚重的歷史積淀和發展基礎。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著向善愛美、自強厚德的良好傳統和精神風貌,人們在追求美的過程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詩詞歌賦、書法、繪畫、音樂等藝術成果,抒發了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的愛美感受。中華優秀美育文化是美學精神在勞動人民具體實踐中的體現,是審美與藝術傳統融合的結果,體現了中華民族愛美、尚美、敬美的傳統,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在美的滋養下不斷尋求心靈愉悅、精神躍升的體現。而且,強化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鍛煉學生的審美能力始終貫穿在中國傳統教育體系中,在個人修為上,強調學生的發展要內外兼修、形神兼備,既要注重個人的形象和行為舉止,又要溫文爾雅、謙和禮貌,要保持最基本的禮儀規范和個人修養;在人格塑造上,強調盡善盡美、美善統一,要求學生在發展過程中既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德,又要有一定的家國情懷,要能夠“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在認知自然上,強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主張人與自然生生不息、天人貫通,人與天地萬物相通相融。中華傳統美育文化的豐富蘊含要求高校美育工作要全面吸收我國自古以來審美教化人心的優良傳統,從培養學生的文化繼承意識和美育觀念角度,強化推動大學生更準確地認知傳統文化的美育內涵和深厚韻味,進而使大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美育精神滋養、審美自覺和文化自信。

1.2 美育要素合力迸發的內涵使然

高校美育要素諸多,需要開展的美育內容涵蓋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科學美等諸多種類,包括音樂、美術、影視、舞蹈、文學、戲劇、科學、勞動等各種要素。要增強各要素的融合,實現美育內容的全面推進和有效開展,必須要有完善的頂層設計、順暢的體制機制、齊全的師資隊伍、契合的課程體系等,這就需要綜合動員各方面的力量,激發所有參與主體的能動性和主動性,讓所有參與要素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形成一定的合力共同推動。高校美育教育既有與宏觀美育相一致的流程,又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即要完成從教學設計到教育教學再到內化踐行的全流程,整個過程涉及校內外各種元素和主體,需要高校加強協同發展,做好溝通協調與整合,讓各要素都能迸發活力,進而不斷提升美育的質量和效率。

1.3 美育與思政教育協同發展使然

高校美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相通相融的,兩者均通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養、道德認知水準、個人審美情趣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內容層面來看,美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維度和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推動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已經實現了理論邏輯上的“求真”和行為邏輯上的“從善”,而美育教育則填補了其精神情感上的“審美”缺失,與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互補,有利于進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建設。從形式層面來分析,美育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加速器,它既是審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心靈教育,還是拓展想象力和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的教育,能夠與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化學反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空間與場域,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在縱向、橫向維度有新的拓展,獲得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發展。

2 高校美育協同育人面臨的困境

協同育人的教育理念由來已久,也有不少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以高校美育協同育人為主題的研究近幾年才走入眾人的視野,但在實踐發展過程中,在認知、組織、隊伍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困境。

2.1 美育教育認知的“協同性”不足

任何教育理念的實施都需要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雙向配合才能順利完成,而各方對美育教育重要性的認知未能取得一致,成為我們當前美育教育發展的一大困境。首先,社會大眾對美育教育存在認知偏差。諸多家長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智力成長,未能認識到美育育人的“可持續收益”,從而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接觸美育較少。其次,高校對美育教育重視不足。美育一直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在潛移默化中起著促進智育與德育發展的功能,形成相互融合的有機體。當前,高校整體的育人工作以就業導向為主,十分重視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但從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來看,學生的學業不是指單一的專業知識,而是指包括個人的道德修養、品格情操、審美趣味等在內的綜合素質,不能簡化為“學徒訓練”。最后,學生的美育意識缺失。美育不是單純地培養一種藝術特長,而是引導學生建立一套審美標準、養成一種內具和諧而外具秩序的生活方式、培育一種創造美的能力,而學生對于這些方面的認識還存在較大差距。除專業學習之外,學生對于美育課程、美育活動往往都是無意識地參加,缺乏對于美育的主動認知和積極參與。

2.2 美育教育組織管理工作的“協同性”不夠

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的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都先后出臺了諸多推進美育工作的政策文件,并提出了明確的實施要求。但當前高校因場地、師資、經費等方面的限制,在美育的整體規劃、組織機構、體制機制、運行管理等方面還未能形成比較成熟的運行模式,組織管理的科學性、有效性有待進一步提升。同時,高校美育的硬件、軟件配套不夠完備,不少高校缺乏開展美育的專門教室、專業場館、實踐基地,且因缺乏健全的美育設施保障機制,造成已有的相關硬件設施年久失修而不能正常使用。此外,高校對于美育教育的相關課程、具體活動等缺乏統籌設計與整體推進機制,對于美育教育的實施評價評估和督導流程不夠規范,使得美育教育課程與活動的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證。

2.3 美育教育育人隊伍的“協同性”不強

美育教育的隊伍素質素養從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美育質量,但從全國高校的實際情況來看,美育隊伍整體上還存在諸多問題,隊伍的規模與結構與實際需求之間還存在差距。從宏觀上看,激活高校美育育人隊伍“協同性”的制度基礎薄弱。當前高校美育育人隊伍的人才管理上缺乏數據思維,校內外、校與校之間仍存在諸多壁壘,未能建設一個統一開放、合作共贏的人力資源庫,導致美育教育隊伍的建設、使用和流動情況不理想,無法高效地調動育人隊伍間交流合作的積極性。從微觀層面看,當前高校美育教育有兩大陣地:一為專業教師主導的美育,二為人文藝術類型的社團(第二課堂)。課堂始終是美育教育教學活動的“主戰場”,但當前高校美育課程的開發、建設以及督導等方面還不盡完善,部分高校對于美育重視不足,師資配備不足,很多美育教師的工作量嚴重超標,同時亦有高校在美育課程開設上嚴重缺失,學生可選擇的美育課程不足。而由一些社團主導的美育活動則存在缺乏專業指導、活動開展隨意性大等問題,實際育人效果不佳,這直接削弱了大學生對美育教育的認可度和持續黏度。

3 高校美育協同育人的實現路徑

高校美育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需要相關各方協同作用,從問題意識出發,在著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強化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建構美育的實施組織體系、協同運行體系和特色品牌體系,形成美育發展的大合力。

3.1 強化美育協同管理,形成美育教育新合力

高校要充分認識美育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從頂層設計層面發力,增強組織機構的構建和實施路線的思考,不斷實現高校美育的科學共管、分層推進和效果呈現。在組織管理和實施上,各高校要建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美育中心,全面推進美育規劃,統籌推進公共美育課教學、課外美育活動競賽指導、美育科學研究等,構建普及藝術教育、完善課程教學、豐富校園文化、指導藝術實踐“四位一體”的美育體系。高校還要進一步加大美育的師資引進與培訓、美育資源的統籌與融合、美育基地的建設等,不斷加強高校美育要素的挖掘、管理和使用,以高校內部資源為依托,不斷擴大社會美育資源向高校的輸入;在資金籌措上則應加強政行校企的合作,將校內資金和社會資金統籌進行使用,確保足額投入和集約使用。高校黨委要切實擔負起主抓職能,將“五育并舉”和突出美育進行綜合認識,強化學校與國內外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政府開展育人合作,不斷構建協同育人新平臺,加快推進美育高質量發展。

3.2 建立美育協同機制,營造美育教育新生態

高校要全面落實教育部《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綱要》,著重建立美育協同育人機制,提升美育發展能級,為高校美育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舞臺。為此,高校要不斷優化資源供給機制,豐富美育課程體系,逐步構建美育核心課程與特色課程相結合的課程教學體系,形成必修、限選、選修相結合的課程選擇體系,并將線上線下、在線開放課程等相融合,讓學生有更多的資源選擇機會。同時,高校要將美育融合到課程思政之中,增強專業課教師的美育意識,在專業課中也能夠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要強化美育師資培養機制,聚焦育人主線,不斷增強美育教師的引進和培養,在科研項目、人才項目、教學成果、實踐教學等領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與訓練,為美育教師發展提供更多元的途徑和平臺,不斷提升美育的教學質量。高校還要創新美育協同發展機制,增強美育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在“硬實力”上,將滲透著真善美的各類場館、文化中心、非遺中心等納入美育范疇,將蘊含哲學思維、審美觀念、價值情懷的各種建筑、遺跡等滲透到美育課堂;在“軟實力”上,加強美育師資團隊建設和“學演創”一體化的人才培養,鼓勵美育教師打破專業壁壘,開展跨學科、多領域學習,鼓勵美育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共同創作和表演,不斷開發美育新作品,創新性開展美育教學工作。

3.3 打造美育特色品牌,構建美育發展新平臺

2021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美術學院時從美育的使用價值角度、從國家社會發展的高度,對美育工作提出了要求,強調“發揮美術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術元素、藝術元素應用到城鄉規劃建設中,……把美術成果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求”[5]。高校在推進美育發展過程中要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美育的重要講話精神,把美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全方位、全鏈條,著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美育品牌和特色,不斷構建美育發展的品牌矩陣。根據教育部有關美育課程的相關要求,各高校要著力打造美育重點課程和重點品牌,依托本校的專業優勢和特色文化,集中優勢資源、優勢師資,重點打造形成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社會美譽度的特色美育課程。美育的實踐教學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各高校要結合自身特色,重點開發與挖掘高雅藝術類、公益文化類、文化藝術節等各類別的實踐活動,加強規劃設計與精準扶持,將美育實踐育人打造成深受學生喜愛、具有社會影響的重要美育實踐品牌;要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學生技能競賽、校企美育共建等多種形式建立豐富多彩的實踐平臺,強化平臺對各類資源的吸引力,并依托平臺開展活動,最終讓這些平臺成為美育的重要陣地,打造成美育平臺品牌。

4 結束語

美育教育是讓學生感知美、追求美、創造美的教育,而高校的美育教育對于學生的情感、人格、職業素養以及創造力的培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校美育的協同育人需要各有關主體共同發力、協調作業,美育課程、資源的整合和利用也需要各方協同推進,唯有各主體在秉持協同理念的基礎上,齊心協力、有效配合,才能最終培養出具有審美情趣、人文關懷和創新精神的高素養人才。

猜你喜歡
美育協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美育教師
協同進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