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思政理論課“道”“術”“學”探賾

2023-04-19 08:10解苗苗徐娟娟韓慧霞
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理論課馬克思主義思政

解苗苗,徐娟娟,韓慧霞

(1.安徽醫學高等??茖W校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2.淮北職業技術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淮北235000;3.滁州學院 數學與金融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2019 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地提出:“必須旗幟鮮明講清楚:講好思政課不僅有‘術’,也有‘學’,更有‘道’?!保?]何為思政課的“道”“術”“學”?三者如何在思政課教學實踐中實現統一?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和層面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道”“術”“學”講話的精神,見仁見智,增益了人們對思政課的理解。高校思政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承擔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要全面理解思政課“道”“術”“學”的內涵,并努力在實踐基礎上實現“道”“術”“學”的統一。

1 高校思政理論課之“道”

1.1 高校思政理論課的立德樹人之道

高校思政理論課是思想教育之課,它直指人心、塑造品格,它教人向上向善追求真善美,它教人明辨是非摒棄假惡丑,它鑄魂育人、培養有家國情懷、有擔當精神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陳錫喜教授認為,在高校的進步和發展過程中需要將立德樹人擺在戰略位置,新時代能夠支撐起社會發展的新人不僅要有較強的自身素養,同時還需要擁有戰略發展眼光、堅定的信念、踏實進取的精神,所有這些都是不可缺失的[2]。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更加迫切需要培育敢于擔當、能夠勝任歷史重任的時代新人。

1.2 高校思政理論課的理想信念之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體現在對青年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方面。沒有理想信念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靈魂,就會迷失方向。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社會思潮多元流行,巨大的成就同時伴隨巨大的風險和挑戰。另一方面,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充滿諸多不確定因素,越是時代風云變幻,越要堅定理想信念。對青年大學生而言,理想就是旗幟,是方向,信念就是動力。有了理想和信念,青年大學生就不會在變幻不定的時代風云中迷惘、彷徨。

1.3 高校思政理論課的追求真理之道

思政課是以“理”載“道”、“道”“理”合一。思政課是多學科的合體,其中既包括教育學、心理學原理,也包括黨史、黨建的內容,更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政治意識形態的內容,而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是指引著人類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的真理,它站在理論和道義的高度為人類的未來發展指出了一條光明的道路,它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它是迄今最為優秀的人類文明成果。因此,高校思政理論課應引導青年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剖析復雜的社會歷史現象,使他們學會通過偶然把握必然,在不確定中把握社會歷史發展的確定性和規律性,從而正確的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2 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之“術”

2.1 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的科研學術

高校思政課是一門政治性、思想性、學術性、理論性很強的人文社會科學,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需要持續學習鉆研,結合教研與科研工作,不斷厚實理論功底。馬克思說:“只有真正可以說服他人、真正可以呈現事物發展規律的才是真理,才是理論?!保?]只有理論功底扎實,才能講好思想政治課,才能讓更多的學生真懂、真信,從而愛上“真理的味道”。2022 年4 月25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4],并要求思政課教師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

2.2 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的教學技術

教學有方,教無定方。首先,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立足教材、吃透教材,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本職工作。教書育人是高校思政課教師的首要職責,要種好自己的“責任田”,就必須把教材吃透,弄清楚教材里面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知識點,還要在此基礎上悟透不同知識點、不同章節之間的整體聯系。其次,高校思政課教師要鉆研教法,綜合運用多種方法來提高思政課堂教學效率。思政課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來激發青年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問題引導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體驗教學法、專題教學法、分眾式教學、翻轉課堂等,以及采用討論、辯論、演講、社會調研、拍攝短視頻等方式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此外,高校思政課教師還要善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設智慧思政課堂,借助各種網絡平臺資源如超星學習通、雨課堂、智慧樹等構建線上線下、課堂內外綜合性的思政課教育教學體系。

2.3 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的課堂藝術

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是一種高超的藝術,教師要善于掌握課堂藝術,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高效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在長期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慢慢積淀并逐步養成獨具個人特點的教學風格,如恬靜、深沉、豪放、淳樸、幽默、嚴肅等等。不管哪種風格,其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學生享受思政教育的過程,在課堂上感受到思政課的真、善、美。

3 高校思政理論課學生之“學”

3.1 青年大學生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青年大學生要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要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做到知、情、意、行的統一。馬克思主義是由一系列基本觀點構成的理論體系,包括物質觀、實踐觀、真理觀、價值觀、勞動觀、歷史觀、群眾觀、階級觀等等。對于青年大學生而言,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可以給予青年大學生一雙透視社會真相的慧眼,給予他們宏闊的視野和長遠的眼光,從而更好地觀察和理解社會。

3.2 青年大學生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方法

“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當中最為核心、最為根本的方法。其中包含的具體方法也是比較豐富多元的。當然,其要求也是十分明晰的:外界事物的發展一定需要用客觀的視角去分析和看待,用發展的思維去探索,一成不變的靜態思維、孤立地看待問題、零散地分析問題都是不可取的[5]。唯物辯證法是青年大學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掌握唯物辯證法能夠幫助青年大學生從整體和全局的角度把握事物發展的方向,透過撲朔迷離的復雜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高校思政課不是一門純粹知識性教育的課程,馬克思主義理論也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是觀察世界、了解社會的角度和立場,它提供的是透視社會現象、把握事物本質的思維工具,它提供的是解析問題、解決矛盾的理論武器。

3.3 青年大學生要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

高校思政課培養青年大學生綜合性思維能力,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和能力,幫助他們將知識轉化為智慧。

一是批判性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質疑性、反思性、內省性思維,它不但考察事物是什么,而且追問為什么和怎么樣,批判性思維能力實際上是一種獨立自主思考問題、探尋事物本質的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夠使青年大學生具有“主體意識”,有自己的思想見解,有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盲目從眾,不人云亦云,有甄別真假、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

二是辯證性思維能力。就是運用唯物辯證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發現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能夠抓住重點和關鍵,能夠洞察規律、把握本質。掌握并提升辯證思維能力,可以幫助青年大學生客觀、全面、聯系、發展、系統地觀察事物,避免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能夠透過復雜現象把握事物本質,能夠克服極端化、片面化的思想。

三是戰略性思維能力?!安恢\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鼻嗄甏髮W生培養和提高戰略思維能力,要樹立大局觀念,要有全局意識和前瞻意識。大局觀念,就是學會以大觀小、以大御小,善于從事物發展的整體大局來觀察其中的細枝末節。觀往以知來,登高而望遠,學習歷史從而把握未來,掌握社會發展大勢進而謀定前進方向。

4 高校思政理論課“道”“術”“學”在社會實踐基礎上的辯證統一

4.1 道與術:以術傳道

道不遠人,但弘道要有方。高校思政課教師肩負培育擔當民族偉大復興時代新人的歷史重任,使命神圣而光榮,責任重大而艱巨。但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思政課本身的理論性、復雜性、廣泛性和持續更新性,使得成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要求很高、難度很大。只有懂理論、有信仰、有情懷的人講,才能講的生動,講的深刻,講的透徹。因此,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政課教師首先要滿足習近平總書記所提的“六要”標準,其次還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內容,磨煉自己的教學技能,不斷開拓創新,做到以術傳道。

4.2 術與學:以術促學

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練就一身真本領,善于將抽象的理論具象化,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做到深入淺出、舉重若輕。為此,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做到“四懂”:一是懂政治,就是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對學生作正確的價值引導;二是懂歷史,就是高校思政課教師不僅應具有一般性的歷史知識,更應熟悉中國近現代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中國共產黨黨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等;三是懂社會,就是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懂得人情世故、社會狀況、時代變化,“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知世故而不世故,懂社會而不社會,既能看清社會真相、把握矛盾根源,又能堅守內心,不為外物所役使;四是懂生活,就是思政課教師不單會嚴肅的說教,也要有生活的情調。列寧說“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馬克思主義理論也應當有它溫潤如玉的一面。藝術皆生活,唯有懂得生活真諦的思政課教師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4.3 學與道:學而悟道

在高校思政理論課程體系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將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有機融合為一體,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角度教給青年大學生觀察世界、把握現實的有力思想武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睹珴蓶|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現實的力量,它能夠解決中國社會發展所面臨的歷史和現實難題,既能夠解決家國天下的大問題,也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小問題?!吨袊F代史綱要》主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剖析近代以來180 多年中國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和必然趨勢,進而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端枷氲赖屡c法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教育他們唯有與祖國同行,與人民同在,與歷史同向,方能實現個人夢想,唯有胸懷“國之大者”,并滿足“民之盼者”,方可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缎蝿菖c政策》教育青年大學生在動態變化中把握時局變幻,從變化中看到發展,在發展中探尋規律,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精髓?!读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旨在幫助大學生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增強大學生“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6]。

4.4 “道”“術”“學”在社會實踐基礎上的統一

高校思政理論課最突出的特點是它的社會實踐性,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實現思政課“道”“術”“學”的完全統一。

首先高校思政理論課“道”的精神特質是實踐。實踐觀,是馬克思主義首要的、最基本的觀點。作為人文社會科學,高校思政理論課的研究對象是社會歷史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然而,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極為豐富多彩、曲折復雜,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社會現象極為紛繁蕪雜、復雜多變,其中充滿了各種偶然性和不確定性。我們很難將書本上的理論同社會現實做到完全的一一對應。實踐在不斷發展,理論與現實之間總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些矛盾要靠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術”來解決。

其次,“術”要在社會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高?!靶g”的最高追求是“知行合一”,即理論和實踐的統一。高校思政課教師一方面要做到學識淵博、學術扎實,另一方面也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社會歷練,這樣才能做到“知行合一”。要跳出書本、超越書本,高校思政課教師要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去觀察和了解社會,只有具備豐富的社會歷練和人生體驗,高校思政課教師才能將抽象的理論同生動的現實結合起來。

最后,知行合一、“道”“術”統一才能彰顯真理力量。青年大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轉型期、關鍵期、“抽穗拔節”期,肯定會面臨很多難題和困惑。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有能力為他們解疑釋惑,要以徹底的理論說服學生,要敢于面對學生所提出的任何社會現實問題,包括一些熱點問題、敏感問題。

5 結語

高校思政理論課的“道”“術”“學”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暗馈笔歉咝K颊碚撜n的目標、方向,它規定著“術”和“學”的內容和方式?!靶g”是高校思政理論課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它連接著“道”和“學”,起著承上啟下、上傳下達的作用?!皩W”是高校思政理論課的目的、落腳點,“道”和“術”的根本任務都是立德樹人、培育時代新人。高校思政課教師需要在社會實踐基礎上實現“道”“術”“學”的統一,從而幫助高校實現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為國家和社會培育有理想信念、追求真理和進步、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猜你喜歡
理論課馬克思主義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新
“721”人才培養模式與高校思政理論課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