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關于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論述研究

2023-04-19 10:55張海濱
泉州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弘揚工作者科學家

張海濱

(福州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盵1]35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弘揚科學家精神是新時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人才支撐的必然要求。2021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之際,經黨中央批準,科學家精神成為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2],成為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近年來,科學家精神研究也受到了學術界的關注和重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關于科學家精神的形成演變,丁俊萍、李慶認為,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科學家在“向科學進軍”的系列科技攻關行動中,形成了內涵豐富的中國科學家精神[3]。關于科學家精神的時代內涵,馮道杰、程恩富認為,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特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應具備的精神品格和意志品質,蘊含著真、善、美三個維度[4]。關于如何弘揚科學家精神,萬長松、程磊認為,要以黨對科技事業的領導為政治保證,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目標,以杰出科學家的模范作用為引領,以追求自立自強和愛國愛民為動力,大力營造尊重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5];朱芬、孔燕從塑造科學家形象的視角,對媒體中科學家形象的塑造路徑與策略提出了反思,提出要注重科學家形象構建的多元性、鮮活性、人文性[6]。但從現有的文獻看,對習近平關于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論述的研究還較為少見。實際上,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多次就弘揚科學家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科學闡述了科學家精神的深厚意蘊和豐富內涵,深刻揭示了教育發展、科技創新和人才事業發展規律。這是新時代弘揚科學家精神的根本遵循。

當前,研究習近平關于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論述,深刻把握其時代背景、科學內涵、鮮明特征、踐行路徑,對于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部署、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習近平關于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論述的時代背景

習近平關于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論述,是基于對國際戰略競爭博弈的深刻洞察,對我國科技創新發展態勢的精準把握,對人才事業發展規律的科學總結,具有鮮明的時代背景。

(一)國際戰略競爭博弈的深刻洞察

當今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際形勢復雜多變,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動,全球力量格局悄然變化,大國競爭博弈日趨激烈。與此同時,科技創新領域的重大突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生活生產方式,往往成為推動社會生產力巨大進步、拉動全球經濟結構重塑的重要引擎,必然會對全球產業格局和國際戰略博弈格局產生深遠影響。今天世界科技強國對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的爭奪更是日益激烈,以此掌握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制高點,進而占據國際產業鏈的高端領域,確保國家競爭力的絕對優勢。隨著大國競爭博弈加劇,對科技創新領域的深度參與,已成為大國博弈的戰略工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大國妄圖通過技術封鎖、發展脫鉤等手段維護自身霸權地位。習近平強調:“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盵7]238-239應對國際戰略競爭博弈,我們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同時,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奮勇拼搏,以搶占全球科技創新戰略制高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撐。

(二)科技創新發展態勢的精準把握

鄧小平強調:“理論研究一旦獲得重大突破,遲早會給生產和技術帶來極其巨大的進步?!盵8]87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高度重視科技事業發展,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強調創新是第一動力,并對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進行了戰略部署。當前,我國雖然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歷史性突破,但總體上基礎理論研究比較薄弱,科技“領跑”的領域仍屈指可數,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受制于人的局面仍然沒有根本性改變,“卡脖子”問題仍然突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任重而道遠。面對當前科技創新廣度、深度、速度、精度都在發生顯著而又深刻的變化,如何解決“卡脖子”問題,實現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的重大突破,對我們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從我國科學技術發展史看,科學家精神在推動我國科技創新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科學家精神代代相傳,就不可能有一批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就不可能有我國科技事業的歷史性跨越。為此,習近平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9],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推動科技創新領域實現“從0到1”的新突破。

(三)人才事業發展規律的科學總結

大國競爭博弈,關鍵在于爭奪科技創新制高點,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當前,我國對科技創新領域的高層次拔尖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我國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快速壯大,人才資源競爭優勢不斷提升,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然而,面對新一輪科技創新和產業革命的機遇和挑戰,我國科技人才存在結構性短缺,基礎研究領域的頂尖人才比較匱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科技創新領域的發展。建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培養科技創新拔尖人才,迫切需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以科學家精神引領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長,用科學家精神捍衛科技倫理道德。但現實中,一些違背科學家精神的現象還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例如,投機取巧、弄虛作假、掛名竊取等學術不端行為時有發生,一些學術評審活動中“打招呼”“走關系”等“圈子”文化仍然存在。2021年9月,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把弘揚科學家精神總結概括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進人才強國建設的八大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之一,強調要堅持并不斷豐富發展[7]267。新時代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必將有力促進我國科技創新拔尖人才培養以及科技人才隊伍健康發展。

二、習近平關于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關于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從政治方向、科技創新、學術風氣、品德風范、協同合作、人才培養六個維度,深刻闡述了科學家精神的豐富內涵。

(一)政治方向: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

愛國精神是科學家精神最鮮明的政治底色。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是老一輩科學家的優秀品質和優良傳統。新中國成立之初,以錢學森為代表的一大批老一輩科學家放棄國外的優厚條件,以國家民族命運為己任,沖破層層阻撓,毅然回到祖國,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生動詮釋了科學家堅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的價值導向和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初心所在。習近平多次強調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胸懷祖國、服務人民,就是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始終保持愛國之心、報國之志,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位置,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2013年,在中國科學院考察工作時,習近平強調:“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是對我國科技人員第一位的要求??茖W沒有國界,科學家有祖國?!盵7]302023年2月,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教育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傳承老一輩科學家以身許國、心系人民的光榮傳統,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10]。弘揚科學家的愛國精神,必須把愛黨與報國、為民統一起來,在科技事業發展中堅持黨的領導,響應黨的號召,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二)科技創新: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是科技創新的本質要求,是科學家精神的靈魂,是向科學進軍的內在動力。習近平對弘揚科學家創新精神高度重視,多次強調要大力弘揚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勇攀高峰,要求科技工作者對標“四個面向”,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敢為人先,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樹立敢于突破陳規的意識,樹立大膽探索未知領域的信心,開展原創性理論研究,攻克核心關鍵技術。敢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是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集中體現。習近平多次號召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敢為天下先,“敢于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勇于創造引領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7]84。當前,我國在科技領域深受“卡脖子”之困,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基礎研究比較薄弱,“從0到1”的重大原始創新成果較少。破解這個問題,不僅需要厚積薄發,加大科技投入,而且需要科技創新的勇氣,敢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敢于“無中生有”,勇闖“無人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彎道超車”,開辟更多科技創新“新賽道”,在把“卡脖子”清單變成科技攻關清單的過程中,創造出更多引領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三)學術風氣: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

求實精神是科學家優良的作風學風的集中體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我國所取得的每一項重大科研成果,無不是科學家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體現。正是由于科研工作容不得半點馬虎,來不得半點浮躁,習近平反復強調要大力弘揚科學家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涵養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培育嚴謹求是的科學文化”[7]15。追求真理,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實事求是,不迷信學術權威,把探求真理作為畢生追求,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永無止境。嚴謹治學,是追求真理的必然要求和應有態度,廣大科技工作者只有敢于大膽假設,善于小心求證,一絲不茍,十年如一日,才能不斷攀登科學新高峰。弘揚科學家的求實精神,就是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堅守學術道德和科研倫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學術道德上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習近平殷切期望兩院院士“要做學術道德的楷模,堅守學術道德和科研倫理,踐行學術規范,讓學術道德和科學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7]15。這不僅是對兩院院士的期盼,也是對全體科技工作者的要求,更是我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保障。

(四)品德風范: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

奉獻精神是我國科學家的高尚品格。習近平對兩院院士“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肯定和贊揚,對學習黃大年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的重要指示,正是我國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的生動寫照。淡泊名利是奉獻精神的內核,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要靜心篤志,心無雜念,始終從國家和人民的需要出發,不為虛名所困、不為功利所惑。習近平對科學家的奉獻精神高度重視,要求必須大力弘揚奉獻精神,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專注于自己的科研事業,勤奮鉆研,不慕虛榮,不計名利”[7]245。潛心研究是創造一流科研成果的唯一途徑,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和“十年磨一劍”的毅力,才能取得重大原創性成果的突破。習近平指出,科學家的優勢“更主要的是專注和勤奮,經過長期探索而在某個領域形成優勢”[7]245。為此,他不僅多次要求廣大科技人員要聚焦本專業領域,潛心研究,多出成果,而且強調決不能讓科技人員把大量時間花在一些無謂的迎來送往活動上,而是要給科技工作者提供良好的環境,使其專心科研,不為利益牽絆。

(五)協同合作: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

協同精神是適應學科交叉融合、科研日益復雜的必然要求?!靶轮袊闪?0年來,一部科技發展史,可以說也是一部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歷史”[11]。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單打獨斗、閉門造車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只有秉承團結協作理念,集智攻關,才能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對此,習近平十分重視,多次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弘揚科學家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拿出更多成果,不辜負黨中央重托,不辜負人民期盼。集智攻關、團結協作就是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強化跨界融合思維,改變“單打獨斗”為“群策群力”,通過科研團隊的通力合作匯聚科研實力,攻克一個又一個的科研難關。另外,較之以往,現在科技成果轉化不順不暢問題更為突出,一個重要癥結是科研成果封閉自我循環比較嚴重[12]70。因此,不僅科研攻關需要協同創新、跨界融合,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破解科研成果自我封閉循環也需要大力發揚協同創新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還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強化國際視野,加強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科技進步。

(六)人才培養: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

育人精神是科技創新基業長青的不竭源泉??萍紕撔聦嵙μ嵘母境雎?在于育天下英才、聚天下英才、用天下英才。習近平歷來高度重視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強調“要更加重視青年人才培養,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頂尖科技人才”[7]12。長期以來,我國科學家發揚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堅持教學和科研相結合,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確保了科技創新事業代代傳承、生生不息。甘為人梯、獎掖后學就是要慧眼識才、用心育人、大膽用才,言傳身教,發揚學術民主,讓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樣噴涌而出;就是要善于發現培養青年科技人才,敢于放手,支持其在重大科研任務中“挑大梁”。弘揚科學家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尤其要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發揮其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習近平對兩院院士發揮育人作用寄予厚望,希望廣大院士“肩負起培養科技人才的責任”[7]88,帶領廣大青年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建功立業。

三、習近平關于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論述的鮮明特征

習近平關于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論述,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具有深厚的科技為民情懷、強烈的科研問題導向、辯證的科技創新思維、包容的科技創新格局和厚重的創新文化底蘊等鮮明特征。

(一)深厚的科技為民情懷

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立場就是人民立場,就是堅持人民至上,一切為了人民。習近平關于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論述,基于人民立場,堅持人民至上,體現了他深厚的人民情懷。2020年,在科學家座談會上,他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7]244。2021年5月,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殷切希望廣大兩院院士“保持深厚的家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黨、為祖國、為人民鞠躬盡瘁、不懈奮斗”[7]14??萍紕撔率翘岣呷嗣袢罕娚钯|量的重要支撐,他明確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通過科技的力量,回應廣大人民群眾對提高生活質量、保障生命健康安全的期待。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高度重視下,廣大科技工作者堅持“科技為民”的價值追求,在人民生命健康、疫情防控、清潔能源、糧食安全、科技扶貧等各領域取得一大批重大成果,不斷釋放科技紅利,科技創新成為民生福祉的強勁引擎。

(二)強烈的科研問題導向

問題導向是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必須堅持和運用的觀點方法。習近平關于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論述指出,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問題導向作為創新精神的根本動力和科研工作的突破口,要研究真問題,真研究問題。一方面,要研究真問題。所謂真問題,就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問題。另一方面,要真研究問題。真研究,既是態度,也是勇氣;既是對真理的不懈追求,也是對問題不回避、不畏懼的表現??v觀世界科技發展史,重大科技成果的突破,往往也是對既有學說的突破和發展。為此,習近平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不迷信學術權威,不盲從既有學說,敢于大膽質疑,認真實證,不斷試驗”[7]244。

(三)辯證的科技創新思維

辯證思維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方法。習近平指出:“辯證思維能力,就是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善于抓住關鍵、找準重點、洞察事物發展規律的能力?!盵13]210習近平關于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論述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真理光芒和智慧力量。一是善于抓住關鍵。例如,針對科技界存在的論資歷、設門檻、重出身等陋習,習近平強調,“創新不問出身,英雄不問出處”,要求不拘一格用人才,不論資歷、不設門檻,讓有真才實學的科技人員有用武之地[7]11??萍紕撔碌年P鍵是,要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為此習近平對科學家提出了“四新”的要求,即“發現和解決新的科學問題,提出新的概念、理論、方法,開辟新的領域和方向,形成新的前沿學派”[7]14。二是善于抓重點。例如,對于科技創新的方向,習近平提出了“四個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明確科技創新的重點。三是善于把握規律。實事求是要求我們要一切從實際出發,遵循客觀規律??萍紕撔掠兄鴥仍诘陌l展規律,習近平善于洞察把握規律,強調“科學研究要著眼長遠,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7]160。

(四)包容的科技創新格局

科技創新具有路徑不確定性、結果不確定性等特點,這是由科技創新活動的規律所決定的。因此,包容的務實指向對科技創新而言顯得極為重要。習近平關于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論述,深刻把握科技創新的特點和規律,彰顯了包容的務實指向。一是要包容失敗,也要容忍“異端學說”?;诳萍紕撔碌奶攸c,習近平多次強調,既要包容失敗,也要容忍“異端學說”,在全社會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二是不要動輒用行政化的“參公管理”約束科學家。習近平多次強調要改進科研管理,明確要求不要以出成果的名義干涉科學家的研究,要讓領銜科技專家有職有權,有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更大的經費支配權、更大的資源調動權,防止瞎指揮、亂指揮。三是構建開放包容的國際科研合作格局??茖W無國界,合作開放才能共創美好未來,要構建開放包容的科研格局,加強國際合作。特別是,針對西方大國對我國進行科技封鎖打壓,習近平強調,“越是面臨封鎖打壓,越不能搞自我封閉、自我隔絕,而是要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7]243。

(五)厚重的創新文化底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治國理政的思想文化資源。習近平多次引用凝結著中華文化精髓的古詩句來闡述如何弘揚科學家精神,寓意深遠、精準傳神。例如,在闡述科學家的愛國精神時,他引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7]209,充分肯定了以院士為代表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報國為民的深厚情懷。在闡述科學家創新精神時,他引用“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7]14,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敢為人先,追求卓越,努力探索科學前沿;引用“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7]29,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敢于質疑,善于質疑;引用“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7]154,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在闡述科學家的奉獻精神時,他引用“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7]209,寄語廣大科技工作者善養浩然正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談到科學家的育才精神時,他引用“人材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7]210,希望廣大院士關心和愛護青年人才,為青年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機會和更大舞臺;引用“順木之天,以致其性”[7]88,強調要按照人才成長規律改進人才培養機制,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長。

四、習近平關于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論述在大學生中的踐行

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對新時代弘揚科學家精神作了全面部署,明確了新時代弘揚科學家精神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具體舉措,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高度重視的充分體現,也是踐行習近平關于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論述的具體路徑。

黨的二十大立足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對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統籌部署,對弘揚科學家精神提出了明確要求。高校承載著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功能,大學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在新時代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背景下,在大學生群體中弘揚科學家精神,對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培養未來科學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踐行習近平關于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論述,要在全面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的基礎上,聚焦大學生這一群體,讓科學家成為大學生崇拜的偶像,讓科學家職業成為大學生向往的職業,讓科學家精神內化為大學生的自覺行動,更好地為世界科技強國建設提供澎湃精神動力。

(一)強化價值引領,樹牢大學生科技報國的理想信念

習近平指出,“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14]49。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崛起,迫切需要以科技報國的理想信念塑造新時代大學生,讓老一輩科學家科技報國的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綿綿發力。這不僅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扣好人生的第一顆紐扣,而且對于提升全民科學文化素養,特別是培養未來的科學家,確保我國世界科技強國建設事業基業長青、后繼有人具有重要的意義。樹牢大學生科技報國的理想信念,要將弘揚科學家科技報國的愛國精神貫穿于立德樹人全過程,引導大學生堅持國家和人民利益至上,把愛黨、報國、為民有機統一起來,把春春和智慧奉獻給我國科技創新事業。一是,引導大學生以老一輩科學家為榜樣,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擺在首位。黨的領導是我國科技創新事業迅猛發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所在。在大學生中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要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擺在首位,引導大學生自覺把聰明才智奉獻給黨和人民的科技創新事業。二是,引導大學生弘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把個人成長成才與國家需要和人民需要有機結合起來。習近平指出,“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15]331。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需要攻破一個又一個的“卡脖子”難題,推出一項又一項的重大原創性成果。特別是,我國基礎研究總體上還比較薄弱,急需一大批無私奉獻、甘坐冷板凳的拔尖人才加入,才能確保我國基礎理論研究在源頭和底層上取得重大突破。這就迫切需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厚植大學生科技報國、為民服務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引導大學生主動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二)創新宣傳方式,激發大學生崇尚科學家的內在動力

在大學生群體中弘揚科學家精神,宣傳工作發揮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如何適應新的發展形勢,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在潤物細無聲中感染大學生、教育大學生,激發大學生崇尚科學家的內在動力,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要針對大學生群體特點,創新方式方法,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切實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一是要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弘揚科學家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學素養教育的應有之義。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要把弘揚科學家精神融入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推進更多科技元素、科學家素材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二是要講好科學家故事。榜樣需要塑造,故事需要講好,才能更富感染力。樹典型立榜樣是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重要途徑,應加大力度宣傳大學生身邊那些踐行科學家精神的優秀科技工作者的事跡,發揮好他們的榜樣帶動作用。要通過開展科學家進校園活動、科學家精神進網絡活動等,把科學家的故事講好、講生動,讓大學生充分地從科學家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三是在創新宣傳手段上下功夫。要建好用好各類科教館和教育基地,把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有機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實踐活動,多渠道多平臺一起發力,堅持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科學力量。要與時俱進,充分運用新媒體平臺,通過抖音、微博、微信等平臺,廣泛宣傳科學家立志報國、勇于探索、獻身科學的生動事跡,提升弘揚科學家精神的效果。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在生活中各個領域的應用,在虛擬仿真中讓大學生體會科研工作的艱辛與崇高,以科學家精神激發創新活力。

(三)融入專業教育,培養大學生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大學生大力弘揚科學家的創新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占領世界科技前沿戰略制高點。要把科學家精神融入專業教育,在專業教育過程中激發大學生勇攀高峰的創新活力。要將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能的培養貫穿到專業教育的全過程,大力培養高水平創新型拔尖人才。一是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長期以來,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普遍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不足,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能培養的重視不夠,制約了拔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填鴨式的知識灌輸難以培養學生敢于批判、敢于質疑的勇氣和探究真理、發現新知的能力。因此,在大學生群體中弘揚科學家精神,要從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入手,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推廣互動式、場景式教學,把知識傳授與啟迪思維有機結合起來,著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深化專業培養模式改革,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學科交叉融合已成為重大創新的重要生長點。學科交叉融合,既可以是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所具有的交叉融合,也可以是跨學科團隊的交叉融合。在大學生群體中弘揚科學家的創新精神,就必然要求深化專業培養模式改革,打破學科壁壘,加強大學生多學科交叉意識和能力培養。三是注重科教融合,把科研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平倘诤鲜歉咝?沙掷m發展的有力支撐,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因此,要以體制機制突破帶動人才培養模式重構,加快推進科教融合改革,進而將科技資源和科研優勢轉化為教育資源和教學優勢,構建科教融合育人新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四)優化學術生態,涵養大學生嚴謹治學的良好風氣

學術生態是科技創新的土壤,沒有良好的學術生態,就難以釋放科技創新活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必須加強科技創新領域的作風和學風建設,用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涵養大學生嚴謹治學的良好風氣。一是發揚學術民主。學術民主是科技創新的生命力所在。學術創新的火花,往往需要不同學術觀點的交流碰撞。沒有學術民主,科技創新就會停滯不前。因此,高校教師要大力倡導學術民主,增加學術交流合作。二是堅守學術道德??蒲姓\信是學術道德的底線。守住誠信底線對于營造良好的學術生態意義重大。要構建科研誠信屏障,實現作風學風建設的剛性約束,推動作風學風建設取得積極成效??萍紓惱硎菍W術道德的延伸,在科研活動中具有重要的價值準則導向作用?,F代科學技術發展對科技倫理提出挑戰。為此,必須提升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倫理意識,為大學生做表率。三是反對學術腐敗。優化學術生態,既要正面引導,加強規范,也要堅持刀刃向內,加大力度打擊學術腐敗行為。只有敢于向學術腐敗亮劍揭丑,依規依紀依法嚴肅查處,才能發揮威懾作用,凈化學術環境。

猜你喜歡
弘揚工作者科學家
關愛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們
——致敬殯葬工作者
假如我是科學家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經”
弘揚雷鋒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與科學家面對面
當天才遇上科學家(二)
當天才遇上科學家(一)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