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母語文化融入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重新審視

2023-04-19 12:22劉會然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母語中華文化教學資源

劉會然

(青島工程職業學院,山東 青島 266112)

引言

關于母語文化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缺失的問題,一直是學界討論的熱點。新修訂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 版)》在教學內容板塊明確指出,教材內容選擇應自覺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1]。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增加中華文化元素,也是為了增加學生在中國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儲備,增強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在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同時提升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能力?!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簡稱“十四五”規劃)指出,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講好中國故事,構建中國語言文化全球傳播體系,強調弘揚中華優秀國學文化,并強調要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能力。要加強中華文化的縱向傳承和對外傳播,課堂教學是主要陣地,教師承擔著提升學生國學文化素養和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的任務。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突飛猛進,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重要機遇,結合當前信息化技術發展成果和課程思政建設大趨勢,重新審視母語文化融入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有望助力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一、母語文化融入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背景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不斷變革著人們的認知方式和交際模式,其發展成果為教育領域帶來不少機遇和挑戰,在教學模式上不斷推進著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同時也對教師教學技能提出更高要求。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落實“三全育人”的重要舉措,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也在不斷推進和發展。

(一)信息技術的發展

“互聯網+”時代給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帶來不少機遇,信息技術的發展有效推動了信息化教學改革,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也在不斷進行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的變革。開展信息化教學也符合國家實施智慧教育的政策導向[2]。2018 年,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強調教育的信息化在教學改革中的推動作用?!敖逃畔⒒瘯r代下學生的學習特征在發生變化,表現為學習環境網絡化、學習資源數字化、學習方式多樣化”[3],當前的大學生都為“網絡原住民”,其學習行為變得“網絡化、碎片化、隨機化”[4],這使得教的模式也在變化。新形態教材、在線開放課程等信息化教學成果為母語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更多路徑和便利?;谛畔⒒虒W手段,教師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將母語文化融入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實現融入模式的信息化和現代化。

然而,互聯網在提供豐富教學資源和多樣化教學手段的同時,也為學生接觸不良的負面信息提供可能。不可忽視的是,包括利己主義在內的西方文化不斷通過網絡途徑對學生產生影響,給教學帶來了挑戰,也更凸顯了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加強文化自信引導、融入母語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這對教師的人文素養和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二)課程思政建設

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部署課程思政建設,其中明確提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內容之一。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與課程思政建設在教育目標和育人功能方面相互促進、同向同行。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本身具有人文特征。語言是思想和文化的載體,英語課程在傳播英語知識和提高英語能力的同時,也在向學生滲透語言文字背后所承載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著力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因此,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提高母語文化的對外傳播力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內容,尤其在當前時代大變革背景下,加強母語文化融入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尤為必要。需要明確的是,母語文化是在外語學習中與目的語文化相對的概念,是語言學習者的本族語文化。所以,對于學習英語的中國學生來講,母語文化指的是中華文化。本文中提到的母語文化包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內的一切含有中華文化因子的優秀文化。

二、母語文化融入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路徑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母語文化建設是一個全過程、全方位的工程,關涉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主體等諸多方面。關于中華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已有關于融入理據、路徑等的思考。伊琳娜·伊力汗[5]提到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理念、優化課程內容設置等。劉軍、周俊華[6]認為教材是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并提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職業院校教材的理論框架。崔校平、史成周[7]基于需求理論分析了中華文化融入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必要性。張虹、于睿[8]和徐錦芬[9]分別探討了如何在英語教材中體現中華文化,如何基于教材進行課程思政建設。本文在前期相關學者研究基礎之上,擬從教學過程、教學資源和教師發展三方面,分析如何實現母語文化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積極構建。

(一)豐富課內外教學活動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是教學過程的主要參與者,而教師是引導者,引導學生參與各種課內外活動,并助力其實現母語文化在頭腦中的構建。文化具有多元化的存在樣態和不同的作用形式,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其多樣化形態設計豐富的課內外教學活動,有效將母語文化融入其中。

1.增強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

課堂依然是輸入母語文化的主要陣地。在課前、課中和課后相關環節,針對性地設置帶有人文色彩的學習任務,在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提升其對母語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如引導學生查找中華文化信息等相關資料并布置課堂展示任務等,或者開展情景化教學,組織學生參與模擬的文化場景,也可以利用現代信息化成果,搭建VR虛擬仿真場景,使學生在虛擬化情景體驗中增強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也是擴展學生母語文化知識的過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越高,對母語文化的理解越深入,越有助于其在頭腦中構建母語文化的知識架構。學生只有深入理解母語文化內涵以及富含中華文化特色的專有表達,才能在掌握英語綜合知識的基礎上,用英語對母語文化進行正確的表達和傳輸,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實現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

另外,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是增強學生參與度并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手段。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依托教材和相關中華文化資源,基于顯性和隱性的中華文化呈現,設計多重任務情景以加強學生的語言訓練,提升學生用英語表達中華文化的能力。以增強學生的參與度為主要導向,使學生通過參與課前、課中和課后的任務活動,提升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并能夠進行以傳播中華文化為主的跨文化表達,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和文化素養。

2.依托區域優勢豐富第二課堂

豐富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是對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和延展,是拓寬學生視野、增強學生文化理解與感悟的重要渠道。教師可以組織豐富多樣的、富含中華文化知識的課外實踐活動,如傳統文化知識講座、文化演講比賽等,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對傳統文化的深層次理解和感悟。同時,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具有濃厚文化色彩的風景勝地以及博物館、文化館等,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家國情懷、道德修養和文化素養。高振鳳[10]建議,“可以通過與校外文化藝術中心、博物館、藝博園等合作建立文化英語體驗實踐基地,利用課外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文化歸屬感和文化認同感,增強其中國文化、地方文化輸出能力”,通過真實體驗活動,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進一步理解,激發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感悟,進一步增強學生用英語傳播中華文化的意識和能力。

(二)探索本土化教學資源

當前高職公共英語教材中涉及國學文化內容的并不多,尹青曾做過調查,在所調查的四種教材中,涉及國學文化最多的是《新編大學英語》,國學文化內容占比也不過只有5%[11]。這說明,當前高職公共英語教材內容目標語文化導向較強,缺少中國文化特色,過于西化,這不利于學生傳統文化素質的培養,也必然“弱化英語教學在傳播國學文化方面的作用”[11]。教材選擇本身帶有國家意識,教材所要呈現的文化具有明顯的指向性,要主動發揮教材的文化載體作用和意識導向功能,為母語文化融入提供基礎和保障。為此,在編寫教材時,可以分模塊適當補充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新時代發展特色的相關內容,通過顯性(文本、視聽材料)和隱性(任務練習)方式將中華文化融入教學資源中。同時,在探索本土化教學資源過程中還應該做到如下三點。

第一,使本土化教學資源與信息化手段有機結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職業教育規劃教材建設實施方案》指出,支持建設新形態教材,并積極推動教材配套資源和數字教材的建設。多樣化的信息教學手段使得多模態教材的呈現成為可能。將體現本土文化的教學內容借助融媒體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融入大學英語教材建設中,以彰顯教材編寫的思想性和時代性,突出教材的中華文化導向,并且要“切合中國學生所處的真實社會文化情境”[12],使教材內容激發起學生的民族情感,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學生的文化認知。

第二,多渠道、多形式探索本土化教學資源。除教材這一主要教學資源之外,教師還應充分收集、篩選并科學利用其他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如收集和篩選傳統文化影視片段、文化節目等作為教學資源。同時,可以利用網絡信息平臺等將傳統文化融入教材配套資源當中,如引導學生關注學習強國APP 中的傳統文化內容,訂閱相關微信公眾號等,以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拓展教學資源。另外,數字化時代也呼吁建立一個“與高職公共英語教育界互聯互通的共享平臺”[13],實現高職院校間優質教學資源互享。

第三,將區域特色融入教學資源中。在編排設計教材以及收集教學資源過程中,可以結合當地區域優勢和地方特色,分不同模塊融入中華文化和時代精神,突出教學資源的實用性,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比如,青島市旅游資源豐富,在旅游英語模塊可以介紹本市、本地區自然、人文景觀,也可以基于青島地區海洋經濟發展特色,介紹青島海洋經濟的發展歷史和前景,使學生在了解本土文化和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上,增強對本地人文經濟發展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使學生在提高英語表達能力的同時,還能用英語講好家國故事。

第四,結合本土化教學資源設置,還可以在英語考評體系中適當加入中華文化元素。近幾年,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和專升本英語考試中均不同程度加入了中華傳統文化內容,尤其是在翻譯題部分,涉及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習俗等文化元素,目的也是通過英語語言技能考查加深學生對母語文化的理解和思考,進而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增強其文化自信。按照張虹、李曉楠[14]關于文化呈現框架的研究,在考評體系中通過隱性方式融入中華文化和地方文化,學生通過對試題的分析解答會增強對相關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在考評體系中加入本土文化資源可以看作是間接的文化輸入,這要求教師在編寫教材課后練習的過程中,對本土文化主題的題型及其比例設置進行考慮。

(三)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

將母語文化導入高職公共英語課堂,使學生在頭腦中構建起母語文化圖式,在該過程中教師是引領者,對學生的價值觀塑造起著重要作用,這對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有較高要求。魏勤、黃智燕[15]認為,人文素養包含人文知識、人文思維和人文精神三個方面,并從上述三個維度對高校英語教師的人文素養做了調研,發現當前高校英語教師的人文素養在三個維度上均“有待培養和提升”。黃文武、戴雨婷[16]認為,人文素養包含人文知識、人文精神和人文行為三方面。張婷婷[17]認為,人文素養包含外在的知識構成和內在的精神境界。不同學者對人文素養的界定雖有差異,但存在共識,均認為人文素養應包含“人文”范圍內的相關知識,以及在日常生活、教學中形成的人文品格?;诖?,可以從個人層面和學校層面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

從個人層面來看,首先,教師要廣泛閱讀,豐富文、史、政、哲、宗教、藝術等人文知識。豐富的人文知識是提升教師人文素養的基礎,能為母語文化導入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過程提供更多的人文資源。同時,具有豐富人文知識的教師往往會在教學資源選擇、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手段使用以及考評等環節更有靈活性,更易采用人文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有利于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落地落實。其次,教師要將知與行緊密結合,在實踐中篤行人文精神,將所具備的人文知識轉化為正確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形成合理規范的人文行為。無論在課上還是課下,教師都要時刻注重人文精神的傳遞。付諸實踐的道德品質能與人文理念相互促進,同時,良好的道德實踐本身對學生也會產生積極向上的影響,更易觸動學生的心靈,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從學校層面來看,高校應完善教師管理和評價體系,對提升教師人文素養進行引導和監督。學校應制定體系化的教師人文素養評價指標和評價形式,并出臺相關指導性文件,引導并督促教師人文素養的提升。同時,要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為提升教師人文素養提供空間和精神土壤。

需要說明,母語文化建設也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育理念”[18],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母語文化構建不僅是教師的責任,其教學主體涉及教師和學生。在母語文化構建過程中,學生最終完成在頭腦中構建母語文化圖式,該過程包括參與、互動和內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參與課內外活動來完成母語文化建設。此外,母語文化構建還需要教學管理者共同參與,校方可以統籌相關部門為中華文化構建營造良好氛圍,為最終實現母語文化融入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營造積極土壤。

三、結語

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母語文化培養是提升學生文化自覺、培養學生愛國情感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中華文化對外傳播力的有效方式。只有落實母語文化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構建,才能提升學生的母語文化素養,助力學生傳播好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猜你喜歡
母語中華文化教學資源
讓中華文化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母語
漢字對中華文化的影響
母語
初中語文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探索
初探教學資源開發的系統思維
臨床實驗教學中教學資源的整合優化與應用
母語寫作的宿命——《圣天門口》未完的話
土木工程科研資源轉化為實踐教學資源的探索
中華文化傳承創新的路徑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