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紅色文化育人1+N模式的構建

2023-04-20 03:56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12期
關鍵詞:紅色育人文化

周 宇 楊 丹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貴州 都勻 558000)

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1]。青年大學生是國家建設的棟梁,高校是孕育時代新人的搖籃,而紅色文化育人工作是增強青年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徑之一,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實踐課題,不僅是高校承擔的責任,更是激勵青年與民族復興偉業同頻共振的要求。

一、高校開展紅色文化育人的內涵與價值

紅色文化育人是對中國革命歷史的傳承與弘揚,包括共產黨的奮斗歷程、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等,高校開展紅色文化育人工作不僅有助于傳承和弘揚革命傳統,更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紅色文化育人工作,是推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的重要支撐條件。高校開展紅色文化育人的內涵與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傳承革命傳統,強化愛國情懷

愛國情懷是指對自己的祖國深深地熱愛和對國家命運和民族榮辱的關心,是一種強烈的民族情感和家國情懷。通過紅色文化的教育,培養學生愛國愛黨、熱愛祖國和人民的情感。傳承革命傳統和強化愛國情懷有助于培養大學生對祖國和民族的深厚感情,激發他們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高校開展紅色文化育人工作,不僅是引導廣大青年學子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必然要求,更是增強青年學子牢固“四個自信”的新時代使命,在此背景下鼓舞青年大學生積極探索和創新,使他們在學業和科研上勇于挑戰,才能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貢獻智慧。

(二)培養社會責任感,塑造時代新人

時代新人是指生活在新時代背景下,具有獨特時代精神和價值觀念的新一代人,他們是當代社會的主要建設者和參與者,承載著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希望和責任。青年是社會發展中最有活力、最富生機、最具朝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新時代,堅守育人底色,賡續青年奮斗之志,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為祖國和人民貢獻青春與智慧[2]。在高校開展紅色文化育人工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意識和核心價值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為社會進步和發展貢獻力量,培養具有時代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時代新人,使學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增強文化認同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不斷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這是實現教育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增強文化認同感能使學生更加了解和認同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和傳統,從而培養強烈的國家歸屬感,使他們自覺投身于國家的建設與發展。增強文化認同感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它們能夠培養具有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和國際視野的新時代人才。高校開展紅色文化育人工作,促使學生增強對本國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形成身心與本國文化相契合的全面發展。

二、把握紅色文化育人的“聲”“形”“溫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打造精品展陳,堅持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用史實說話,增強表現力、傳播力、影響力,生動傳播紅色文化[2]?!备咝4蛟旒t色文化育人新模式,推動紅色文化走入生活、走進青少年,有助于讓紅色文化入腦入心。突出紅色文化育人的“溫度”,研究多種育人“形式”,多樣化開展紅色文化育人教育,在育人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讓學生“發聲”,培養會講紅色故事的紅心青年。

(一)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育人“聲音”

傳統的紅色文化育人工作強調紅色文化進課堂、進書本、進內心,忽視學生對紅色文化傳承和弘揚的效果。新時代高校紅色文化育人工作要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學會講紅色故事,成為紅色文化的“代言人”。

高校培養新時代大學生成為中國紅色文化的“代言人”是一項全方位的工程,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首先,高校要將紅色文化育人全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貫穿于教學、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管理,將紅色資源轉化為助推青年成長的“紅色引擎”,使學生感受到紅色文化的影響,如開設的紅色文化教育課程和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紅色歷史、英雄事跡和先進典范;第二,強化紅色文化引導,教育者要成為紅色文化的傳承者和引領者,注重紅色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引導學生對紅色文化產生情感共鳴;第三,拓展紅色文化實踐活動,沉浸式開展育人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紅色精神的力量,并在實踐中傳承紅色文化;第四,倡導紅色文化傳播,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平臺,讓紅色資源“活”起來,如紅色題材的短視頻、網絡課程、紅色文化微信公眾號等,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擴大紅色文化的傳播范圍。通過以上措施的綜合推進,讓青年大學生在實踐中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并認同紅色文化,成為中國紅色文化的“代言人”和紅色故事的共情傳播者。

(二)重視紅色文化育人模式,突出育人“形式”

針對當代大學生的特點,高校應重視育人形式的設計,設計能吸引當代大學生學習需求和興趣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且讓學生喜聞樂見的校園文化活動,在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實現紅色文化育人價值。

雖然高校對紅色文化育人工作重視程度有所提升,但部分高校開展育人活動的形式較為傳統,無法深刻感化大學生的內心。新時代高校必須突出紅色文化的育人“形式”,使紅色文化育人工作更具活力與吸引力。第一,建立線上線下的多層次紅色文化育人平臺,涵蓋紅色文化教育課程、主題講座、實踐活動、紅色文化數字展覽等,為學生打造立體化、全方位的紅色文化體驗和學習氛圍;第二,推行紅色文化育人導師制,設立紅色文化育人導師制度,由導師指導學生學習紅色文化、參與紅色文化實踐,并在紅色文化傳承方面進行個性化指導;第三,創新紅色文化育人實踐活動,如紅色文化創意設計比賽、紅色主題社會調研、紅色文化數字故事創作、紅色話劇展演等,通過實踐,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和理解紅色文化的內涵;第四,引入紅色文化評價體系,建立紅色文化育人的評價體系,將紅色文化傳承與弘揚的成果納入綜合評價體系,激勵學生參與紅色文化教育活動,營造可持續性的紅色文化育人良好氛圍。高校只有重視紅色文化育人模式,才能使青年學子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培養中形成師生共育模式,整體提高師生的紅色文化素養和高校的教育水平。

(三)重視學生發展潛力和需求,突出育人“溫度”

高校在開展紅色文化育人工作中,突出的育人溫度應該包含“兩個溫度”,一是紅色文化本身的“溫度”,讓紅色文化“活起來”,使紅色基因滲透進血液、浸入心扉;二是育人中讓學生感受到關心關愛的“溫度”,凝聚青年學子的心。

高校開展紅色文化育人工作,必須把握新時代青年的特點和成長規律,結合心理需求,才能提升育人實效。把紅色文化的本質內涵、發展歷程、時代價值等講明白,真正做到“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3],在育人中做到情理交融,提升紅色文化育人的實效性。一方面,高校應該全面把握新時代大學生成長特點和成長規律,讓育人工作入心。新時代大學生成長的環境更加多元化和開放,他們還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社會競爭和學業壓力,社會對大學生的期望越來越高,他們更加注重自主性和創新意識,追求全面發展和個性化成長,敢于創新,對于知識獲取和學習方式,也更加偏好多樣化的途徑。另一方面,高校應更加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的強大精神內涵,讓育人工作入魂。深入研究中國革命歷史和紅色文化的起源和發展過程,了解紅色文化背后的歷史背景、人物故事以及其所承載的理念和信念,挖掘紅色文化的思想精髓,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等,將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與當代社會相結合,把握文化的精神和傳播熱度,尊重青年學子的成長和需求,才能將育人工作“恒溫”。

三、高校構建“1+N”紅色文化育人模式

高?!?+N”紅色文化育人模式構建,“1”表示每個學生主體,將學生置于紅色文化育人模式的核心地位,重視學生發展潛力和需求;“N”表示多種育人“形式”,多樣化開展紅色文化育人教育,使學生體驗和感受紅色文化的力量,構建紅色文化育人“教育綜合體”,引導青年學生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一)突出學生主體“1”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目的是讓學生實現“學的自由”,“學的自由”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選擇權,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求和能力,自由選擇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方式和學習的進度。這一概念強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更加自主、自由地探索知識,不受束縛地拓展學習領域,實現個性化的學習發展。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至關重要,即將學生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尊重他們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個性發展,根據不同學生的差異制定個性化的教育計劃和指導方案,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提供更多的選擇和發展空間,學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與服務;其次,在育人過程中,鼓勵學生參與決策,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責任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主動思考問題,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方法,建立學生發展檔案,記錄學生在學習、實踐、社會服務等方面的成就和經歷,如學生可以參與檔案的整理和記錄,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的成長歷程,形成對自己發展的全面認知,實現學生在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方式的過程中培養學習的自主性,學會主動思考、自主學習,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自主成長。

(二)開展育人活動“N”

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重要載體和全程育人的基本場域[4],但作為教育資源,紅色文化是靜態的,載體是動態的,通過動靜結合,才能將紅色文化以多種形式滲透,達到育人目的。在高校育人活動中注重活動形式的多樣性,是為了更好地實現育人目標,培養具有全面素質和創新精神的優秀人才。在開展紅色文化育人活動的過程中,要實現資源整合與創新利用,并在學科教學中融合紅色文化,做到理論教育與實踐結合。第一,整合紅色文化資源和創新利用需要多方合力,高??梢蚤_展主題教育活動、利用互聯網傳播、融入教育課程、開展研究與創作等手段,將紅色文化資源充分挖掘和利用,高??山M織學生參與其中,如挖掘地方紅色文化、革命英雄事跡,形成匯編,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推送紅色故事等;第二,紅色文化與學科教育相融合,使學生在學科學習中感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增強學生對學科知識和紅色文化的興趣和熱愛,例如將紅色文化與古詩詞融合,開展紅色古詩詞鑒賞活動,將紅色文化與影視作品相融合,開展紅色影視作品賞析活動等;第三,紅色文化理論教育與實踐結合,引導學生在學好理論知識的同時,根據個人特長開展文藝活動等,如講好紅色故事周末沙龍、話劇社團演好紅色話劇等。以不同的活動形式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增加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三)構建“兩個度”評價機制

建立完善科學的評價機制對于檢驗育人工作的效果有實際意義,它在于明確育人目標、提高育人效果、推動育人創新、增強教育責任心和使命感,有助于推動教育改革與提升教育質量[5]。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是評價機制的核心,體系應該包括多個方面的指標,如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水平、對紅色歷史和傳統的認知程度、參與紅色文化活動的積極性等,指標要具有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便于進行實際評估;評價機制應該采取多維度評價,不僅要考查學生在學業上的表現,還要考察他們在紅色文化傳承和弘揚方面的成果和貢獻;同時,建立定期的評估與反饋機制,進行定期的紅色文化育人工作評估。高校在紅色文化育人活動中,可以重點開展兩個方面的育人質量評價:一是紅色知識了解度,細化學生紅色知識檢測標準;二是紅色知識實踐度,細化學生紅色知識運用檢測標準。例如,采用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等方法,收集師生對“1+N”紅色文化育人模式的評價和反饋,以學生對紅色文化知識了解度與實踐度為重點,探索學生在育人過程中的認知、情感和行為變化,評估該模式的育人效果,提出改進和完善建議,為高校紅色文化育人工作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探討紅色文化育人模式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結語

深入挖掘、持久弘揚、不斷創新,是扎實推進紅色文化育人的工作方法,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深化和進步的保障。要滿足學生所需,堅持以學生的成長發展規律為導向,注重紅色文化育人工作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的教育服務,這是新時代確保紅色文化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不斷提升的關鍵之舉。

猜你喜歡
紅色育人文化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紅色是什么
紅色在哪里?
誰遠誰近?
追憶紅色浪漫
“珠”育人
他們用“五招”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