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政治動員的方式與經驗

2023-04-20 06:28馬金玲周海建
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政治動員陜甘寧邊區動員

馬金玲,周海建

(西安交通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 西安 710049)

動員是一個發起、鼓動人們參加某項活動的過程。政治動員屬于政治行為范疇,“政治行為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性行為”[1]。因此,政治動員是政黨、國家或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運用各種方式對民眾進行宣傳和鼓動,以獲得各種社會資源和社會力量,進而實現特定的政治目標的行為與過程。它包括政治動員主體、政治動員客體和政治動員方式,具有“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和社會力量、促進社會民眾政治參與、調適社會的心理認同、維持政治穩定”[2]的功能。其實質是“動員主體和動員客體之間消弭隔閡、填補鴻溝、趨向認同和實現政治一體化的過程”[3]。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政治動員。然而,考察近些年黨史、政治學等不同方面的研究,政治動員類的相關文獻鮮見于學術期刊①(1)①學術界研究多集中在對陜甘寧邊區的其它分區的動員,較有代表性的成果如青年學者王飛的系列論文:《抗戰時期隴東根據地的文化宣傳與政治動員》,《軍事歷史研究》2013年第2期;《政治·民間小戲·鄉村社會 論抗戰時期隴東革命根據地的民間小戲改造》,《貴州文史叢刊》2013年第2期;《民族國家話語下的延安紅色出版研究》,《中國出版》2013年第4期;《隴東抗日根據地的社會教育》,《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2期。著眼于整個陜甘寧邊區的政治動員研究多聚焦于某個方面的研究,較有代表性的成果如倪婷:《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對農村婦女的政治動員》,《中國婦運》2017年第7期;呂佳卉:《抗日戰爭時期標語口號的應用研究及新時代啟示》,《社會科學前沿》2018年第9期;姜玉齊,王躍:《全面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國統區的政治動員——以<新華日報>為考察對象》,《江蘇社會科學》2022年第1期等。,少有提及,政治動員正在逐漸成為一個在相關研究中被邊緣化,甚至被遺忘的概念。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還是由戰爭年代走向和平時期現代化建設的政治環境變動所致。因此,人們往往把政治動員簡單地劃入階級斗爭、群眾運動等對抗性政治范疇,導致中國共產黨這一政治優勢被簡單化處理,其理論和實踐價值都未得到充分重視。如若繼續采取漠視的態度,最終不僅會導致政治動員作為政黨基本功能的這一基本政治學原理得不到闡釋,而且對于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挖掘中國共產黨自身的優秀政治資源也是不利的。

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動員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完成了不同的歷史使命[4]。延安時期的政治動員是中國共產黨運用政治動員從粗淺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政治動員不僅呈現出從階級的斗爭動員到抗戰的全民動員的發展特征,而且政治動員的對象既有勞動者,亦有非勞動者;既有漢族,亦有少數民族;既有正規武裝力量,亦有民間團體等。此外,延安時期的政治動員是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下開展的,艱難困苦的抗戰環境既是對中國共產黨面臨的一大挑戰,亦是對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最終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客觀催化。列寧說:“凡是黨的現有力量能夠采取并且在現有條件下能夠使我們得到最大成績的一切斗爭,黨都是承認的?!盵5]總體來說,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在不同時期的各類動員也都延續了這一優秀傳統,雖然動員的名稱、內容、形式有所不同,但都始終聚焦于各階段的中心任務。

一、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政治動員的歷史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堅持社會動員,凝聚各方力量”[6],這是中國共產黨政治動員在新時代的價值所在。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極其重視動員工農大眾,積極探索、綜合運用有效的動員方式,注重對階級意識和民族意識的政治教化,以發展壯大革命隊伍,增強革命力量。

大革命時期,列強橫行,軍閥割據,導致社會動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按虻沽袕?除掉軍閥”成為這一時期政治動員的主題。毛澤東逐漸意識到農民中蘊含著巨大的力量,工農兵成為這一時期政治動員的主要對象,國民革命思想在全國廣泛傳播,民眾的革命熱情普遍高漲。土地革命時期,為了走出大革命失敗導致的革命低谷期,中國共產黨強調“必須用最大速度、最大宣傳和組織力量動員貧苦農民來熱烈分配土地”[7]。黨在江西贛南蘇區、福建閩西蘇區和川陜蘇區等地的動員實踐,充分說明政治動員是維護和實現群眾利益的有效方式。在此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除了樹立良好的形象外,還運用了大量貼近民眾、通俗易懂的動員形式,以增強政治動員的力度和效能。此外,這一時期的政治動員重點宣揚屬于現代思想范疇的“階級意識”與“民族意識”,用革命的階級斗爭思想取代傳統的宗法觀念,逐步使蘇區群眾從以血緣關系作為身份認同準則,轉向以政治經濟地位作為身份認同準則,加強了社會底層勞苦大眾的凝聚力,使蘇區民眾自發的反抗意識逐步轉化為自覺的政治熱情。

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的政治動員不但繼承了黨在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時期的有效經驗,而且有了進一步的創新發展。肩負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艱巨任務,黨在延安時期把政治動員作為執行正確政治路線的關鍵方式。在動員對象上,通過解決西安事變促成國共第二次合作,中國共產黨動員農民、工人、革命知識分子、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等一切進步的政治力量聯合起來,組成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在動員內容和方式上,有為了克服經濟極度困難的生產合作動員,有為了喚醒民眾民族危亡意識的教育動員,有為了增強動員效果而開展的各式各樣的文藝宣傳動員,有為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邊區建設而進行的群眾團體動員,也有為了最大程度上凝聚力量和聚集民心而進行的榜樣激勵動員等。在抗日戰爭的全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進行了大規模的政治動員,一切動員都圍繞取得抗戰的最終勝利而展開,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抗戰勝利后,國民黨挑起內戰,和平建國無望,黨中央站在解放全中國的高度,積極部署,主動出擊。1947年7月,毛澤東在《做好到國民黨區域作戰的準備工作》中要求,部隊進入國民黨統治區前“必須進行充分的政治動員,使一切指戰員明了任務的光榮與重要性,指出到國民黨區域作戰與在解放區作戰的不同,指出戰勝國民黨的各項條件,使一切人具有克服困難的決心與勇氣,具有遠征意志,完成充分的精神準備”[8]?!按虻故Y介石,解放全中國”“五一口號”“將革命進行到底”等政治動員為解放戰爭的最后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政治動員的方式

政治動員成為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取得勝利的關鍵。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指出:“如此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沒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動員,是不能勝利的?!盵9]480“這個政治上動員軍民的問題,實在太重要了。我們之所以不惜反反復復地說到這一點,實在是沒有這一點就沒有勝利。沒有許多別的必要的東西固然也沒有勝利,然而這是勝利的最基本的條件?!盵9]513有了對政治動員重要性的認識之后,如何開展政治動員成為接下來的重要任務。

政治動員方式是政治動員主體為實現目標而作用于政治動員客體的策略、方法、手段、途徑,直接影響政治動員的效果。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基于廣大民眾生活條件異常艱苦、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民主意識相對缺乏的特殊條件,循序漸進,以發動民眾教育動員為切入點,喚醒民眾的民族意識,繼而開展群眾團體動員以增強政治動員的廣泛性。通過通俗化、生動化的文藝宣傳形式和方法進行政治動員,重點開展生產合作動員,輔之以榜樣激勵和獎懲制度動員等形式。堅持以政治革命和階級斗爭為主線,多種動員方式共同發揮作用,不僅實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而且最終促進廣大人民群眾心理觀念的變化和民族意識的覺醒,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了政治動員的價值外延,其實質“在于發揮人的精神的作用,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種‘精神動員’形式”[10]。

(一)民眾教育動員

抗日戰爭需要喚醒民眾的民族危亡意識。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要創造一個新民主主義的社會,在滿是文盲的國度里是建立不起來的”[11]。陜甘寧邊區政府創建前的狀況是“知識分子缺乏,文盲高達99%;學校教育除城鎮外,在分散的農村,方圓幾十里找不到一所學校,窮人子弟入學無門”[12]。1938年10月,毛澤東在《論新階段》中指出:“廣泛發展民眾教育,組織各種補習學校、識字運動、戲劇運動、歌詠運動、體育運動,創辦敵前敵后各種地方通俗報紙,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與民族覺悟?!盵13]619民眾教育主要通過夜校、冬學班、識字小組等形式實現,其基本內容就是教給文盲或半文盲以獲取知識的工具,使其能運用文字獲取知識和了解政府政策。民眾教育還把教育與政策宣傳、抗戰動員、發展生產等結合起來,使邊區民眾教育邁向更深層次,也使邊區群眾的政治覺悟和抗戰熱情得到提高,能夠較深入地理解邊區的各項政策和決策,并自覺給予極大的支持??箲饎倮?中國共產黨不僅繼續在解放區而且也在“國統區”對廣大民眾進行政治動員和教育,使廣大民眾認識到參加“反蔣”斗爭與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促使廣大民眾的參與熱情迅速高漲,自覺地加入反對美蔣反動派的革命斗爭中來。

(二)群眾團體動員

要進行廣泛的政治動員需要建立廣泛的群眾社會團體。毛澤東指出:“日本敢于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9]511“把群眾力量組織起來,這是一種方針?!盵14]9301938年5月,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政府、第八路軍后方留守處布告》中明確提出:“凡在國內和平開始時已經建立及在其后按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原則實行改進和發展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組織及其他民眾團體,本府本處當保護其活動,促進其發展?!盵9]4021939年4月公布的《陜甘寧邊區抗戰時期施政綱領》明確規定:“扶助人民抗日團體與民眾武裝之發展,提高人民抗戰的積極性?!盵15]

延安時期,陜甘寧邊區和各抗日根據地先后組織了青年救國會、婦女聯合會、總工會、文化界救亡協會、抗敵互濟會、農民自衛隊、兒童團等群團組織。救亡類團體有陜甘寧邊區民眾抗敵后援會,文化類團體有陜甘寧邊區文化協會(包括音樂界抗敵協會、美術界抗敵協會、作曲者協會、邊區戲劇協會、民眾劇團、雜技團、群眾報社、西北文藝工作團等),自然科學類團體有陜甘寧邊區自然科學研究會,社會科學類團體有中國新法學會、新哲學研究會、魯迅研究會,宗教類團體有陜甘寧邊區回民文化促進會、陜甘寧邊區蒙古文化促進會、延安回民救國會、延安清真寺、成吉思汗紀念堂,工商學群眾團體有延安工業作坊工會、延安市商會、延安市公營商店聯合會、延安留日同學會、國立同濟大學延安校友會、日本工農學校同窗會。除此之外,延安和邊區各學校還有自己的學生會或俱樂部[16]。農民也有自己的組織,如變工隊、扎工隊、唐將班子、紡織小組、農會、合作社等①(2)①中國北方農村舊有的勞動互助組織。變工隊是農民以自己的勞動力或畜力,集體地輪流為本隊各家耕種。扎工隊一般由十多個或數十個無地少地的貧苦農民組成,集體出雇,取得工資,流行于地廣人稀、勞動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山區。唐將班子是由10人以上短工組成,總收入的5%—10%用作日常零用和組織者的額外補貼,剩余部分按勞付酬。(《簡明經濟學辭典》《中國商業大辭典》)。這些群眾團體一方面代表成員的利益,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增強自身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利用自身的優勢,在成員中積極宣傳貫徹政府的方針和政策,發展生產,保衛邊區。

(三)文藝宣傳動員

延安時期,陜甘寧邊區政府和各抗日民主政府的政策宣傳規模之浩大、形式之多樣、成果之豐富、效果之顯著都是前所未有的。以陜甘寧邊區為例,從宣傳形式上講,有戲劇、小說、報紙、電影、音樂、美術等;從表現形式上看,有邊區民眾喜聞樂見的秧歌劇、板報詩、快板書、信天游、連環畫、宣傳畫、木刻畫、漫畫等?!皯騽∈巧缃痰淖詈霉ぞ?不論是抗戰動員、改良社會風俗、提倡教育,她都是有力的宣傳武器”[17]73。特別是陜西特有的秦腔,《血淚仇》《窮人恨》等曲目幾乎演遍了陜甘寧邊區的機關、學校、文化團體。這兩部戲和《劉胡蘭》《白毛女》一樣,用生動的表演、豐富的劇情和濃厚的情感,動員和鼓勵了全國軍民共同打敗蔣介石,建立了全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毛澤東曾表揚說:“秦腔對革命是有功的?!盵18]2621942年,大型紀錄片《南泥灣》記錄了八路軍三五九旅克服困難挖洞蓋房、開荒種地、養豬放羊、紡線織布等生動火熱的生產場面。該片在拍攝時“是考慮到邊區廣大群眾的欣賞習慣和接受能力,想盡可能使他們喜聞樂見”“是宣傳黨的方針的需要,是鼓舞動員邊區軍民自力更生、打破國民黨反動封鎖、堅持革命斗爭的需要”[19]。通過多樣化的宣傳手段使邊區政府的政策和決定被邊區老百姓所接受,進而鼓舞和動員百姓發展生產,剿匪鋤奸,為各項政策的執行創造了良好條件。

(四)生產合作動員

發展經濟,保障供給,大規模的生產合作動員也是政治動員的有益補充。1939年2月,毛澤東提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動員各機關、部隊、學校積極參加開荒運動。同年4月,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公布《經濟建設的原則方案》,強調經濟建設是各級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鞏固邊區的決定條件。蘇魯皖分局確定了財政經濟工作的八項任務,要求在根據地內部建立自給自足的財政經濟[20]。留守兵團三八五旅、八路軍三五九旅等部隊積極響應中央號召,成為生產合作動員的先進典型。

生產合作動員更多地體現在合作社經濟的發展上,這是陜甘寧邊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1938年1月成立了邊區合作總社,加強對各類合作社的領導,同時在各地建立縣聯社,作為各縣合作社的領導機構。林伯渠指出:“經過勞動模范和模范工作者,經過變工隊和合作社,這就是我們為實現邊區建設亦即邊區民主政治的新任務新目標,所必須經過的道路和辦法?!盵21]毛澤東在《論合作社》《組織起來》等文章中,高度評價了合作經濟的重大意義,強調通過合作社的形式,通過大規模的合作運動,促進邊區的農業生產、手工業生產,并提高運輸效率,活躍農村金融,改善軍隊機關的物質供給條件,使邊區人民勞動和生產的積極性及生活和消費水平得到提高。陜甘寧邊區合作社有農業勞動互助社、消費合作社、手工業生產合作社、運輸合作社等,涵蓋人民群眾生活的各個方面。據統計,截至1944年上半年,陜甘寧邊區共有各類合作社1280個。晉察冀邊區政府頒布《晉察冀邊區合作社暫行規程》,鼓勵號召人民集資興辦各類合作社以調劑軍需民用,解決生產生活問題。

(五)榜樣激勵動員

延安時期,各條戰線上涌現出的英雄榜樣在抗日救亡、解放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擔負著政治動員的責任,贏得民心、凝聚力量,最大程度上推動了政治動員的有效進行。

作為黨的領袖,毛澤東公務繁忙仍以身作則,他在自己住的窯洞門前選了一小塊空地,動手開荒種地。郭化若曾回憶說,毛澤東在大生產運動中為大家帶了個好頭。年過五旬的朱德也積極行動起來,同他身邊的工作人員組織了一個生產小組,在王家坪開墾了三畝菜地。當時的報刊評論道:“總司令在生產中的這種模范作用,感動了所有看見他生產的人,成了推動生產運動,建立革命家務的一個巨大的力量,這個力量鼓舞著大家去創造奇跡?!盵18]368周恩來和任弼時搞了一個“豐衣”運動,帶頭學習紡線,苦練紡線技術,總結和交流紡線經驗,參加紡線比賽。周恩來還鼓勵大家,要再努力,起模范帶頭作用,進一步搞好大生產運動。1939年12月,毛澤東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號召全體共產黨人學習白求恩精神,稱贊他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模范。1944年5月,陳震夏被選為陜甘寧邊區“特等勞動英雄”。1944年9月,中共中央直屬機關舉行“追悼張思德同志大會”,表彰他用自己平凡而短暫的一生樹立了為人民服務的榜樣。此外,還有劉玉厚、郝樹才、趙占魁、黃立德、劉建章、申長林、馮云鵬、郭鳳英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們在各種動員任務中起了帶頭和號召作用,參與經濟建設、擁軍優抗、文化教育等各類事務,在極大地改善人民生活、鞏固陜甘寧邊區和其他根據地的同時,也加深了人們對共產黨的認同和擁護。

(六)獎懲制度動員

讓動員客體認可接受相關規范并遵照執行是動員的目標之一。規范的形成需要支付相應的代價或成本,即需要相應的懲罰系統,如果有行動者不服從規范,必須對其進行懲罰,只有這樣,規范方能行之有效[22]。這種以外在的懲罰性控制行動為特征的動員策略,即為懲戒動員[23]。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將獎勵和懲戒相結合,以教育動員廣大民眾,使其充分認識到在抗戰的特殊時期遵紀守法的極端重要性,對于動員民眾投身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來,共同對付敵人起到了重要作用?!蛾兏蕦庍厖^各級政府干部獎懲暫行條例草案》規定了“對抗戰動員、擁護軍隊、保境安民,增強邊區內外各抗日黨派階層之團結,成績優異者”等八大項符合獎勵的情形,獎勵分為提升、記功并公布、給予獎章獎狀或給予書面、物質或口頭獎勵?!蛾P于發動群眾對敵斗爭及注意對干部的教育獎懲》電令指出:“此次戰爭,對所有干部是總的考驗。各級領導機關,應隨時注意對動搖、退怯、逃跑、失職及蛻化分子,予以嚴厲批評,分別教育懲辦,以至撤換。在斗爭中表現堅定勇敢的干部,應予以表揚獎勵,適當提升?!盵24]1937年10月,在公審黃克功案時,審判長當場宣讀毛主席的信,其中說道:“他之處死,是他的自己的行為決定的。一切共產黨員,一切紅軍指戰員,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黃克功為前車之鑒?!盵18]337這從反面教育的角度對在場的民眾以及邊區群眾進行了有力的動員。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所施行的獎懲制度對邊區干部和群眾繼續保持昂揚的革命斗志,致力于抗戰勝利及全國的徹底解放起到了激勵鞭策的政治動員作用。

三、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政治動員的主要經驗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利用多種動員方式,充分實現了動員為抗戰服務、為解放全中國服務的目的。中國共產黨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成熟的政治動員體系,積累了彌足珍貴的政治動員經驗。

(一)善于調動各方力量,增強群眾動員

延安時期尤其重視對農民群眾的動員?!稗r民起著保守或者革命的作用,農村不是穩定的根源,就是革命的根源,農村的反抗派是致命的,沒有哪一個社會集團比田地甚少或者交納過高的田租更為革命,得農村者得天下”[25]。長期在晉察冀邊區工作的劉瀾濤講道:“沒有充分的群眾的政治動員、組織動員和工作動員,沒有深入刻苦切實的鄉村工作,那么一切漂亮美麗的決議和指示,將和革命博物館的古代文獻一樣,徒供人們的參觀游覽而已。只有決議和指示,深入到下層群眾中去、鄉村中去,且為廣大群眾在實踐中所了解、所體驗,并愿堅決為其徹底實現而斗爭,那么這個決議和指示,才能發生偉大的革命效力,才能變為‘物質’的力量?!盵26]延安時期的政治動員正是起到了這樣的作用。黨的各項政策深入到各抗日民主根據地中,深入到廣大民眾之中,取得了廣大民眾的信任,得到了民眾的衷心擁護。

(二)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重視精神動員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1939年4月,《中央關于國民精神總動員的第二次指示》指出,要經過這一精神總動員的形式,根據其中一切積極的東西,來實際解釋與發揮我黨堅持抗戰的正確路線,打擊日寇、漢奸、汪派、托派反蔣反共、挑撥離間、和平妥協的陰謀活動,使這一動員成為我黨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抗戰,開展群眾運動,反對防共,要求民主的武器[27]?!吨醒胄麄鞑筷P于黨的宣傳鼓動工作的提綱》指出,在思想意識上動員全民族與全國人民為革命在一定階段內的徹底勝利而奮斗[28]。延安時期,黨通過文告、標語、報刊、口號、戲劇、電影、歌曲等多種通俗的方式進行思想政治和階級意識宣傳,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認知水平和政治覺悟,培養了農民的階級斗爭意識,潛移默化地提升了革命群眾的精神面貌,極大地鼓動了群眾的革命熱情。

(三)堅持斗爭團結策略,筑牢統一戰線

洛川會議通過的《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毛澤東起草的《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斗爭》的宣傳鼓動提綱,要求全國軍事總動員、全國人民總動員。中國共產黨十分重視掌握革命武裝,重視人民軍隊建設,無論是從“抗日反蔣”到“逼蔣抗日”的政治動員,還是從“逼蔣抗日”到“聯蔣抗日”的政治動員,黨中央及其所領導的人民軍隊始終堅持武裝斗爭的主線,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敵人?!翱箲鹦枰嗣竦膭訂T……沒有鞏固的和平和團結,沒有人民的動員,抗戰的前途便會蹈襲阿比西尼亞的覆轍?!盵29]在堅持和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階級斗爭過程中,黨中央根據抗戰形勢,不僅重視培養群眾的階級意識,而且善于整合不同階級的利益,建立新的利益分配關系以滿足不同時期革命的需要,在經濟、政治等方面制定了有利于團結各階級參加革命的土地政策、勞動政策,如“三三制”政權建設、精兵簡政等,有效地調節了各階級、階層之間的關系,維護了與國民黨及其政府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精誠團結,極大地提高了各階層民眾參加革命斗爭的熱情。

(四)重視理論宣傳建設,增強話語動員

毛澤東指出,黨的理論宣傳工作“如同八路軍、新四軍一樣,是黨領導下的又一個方面軍?!盵30]加強黨的理論政策宣傳,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時傳播到廣大群眾中去,是黨的政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生動體現[31]。延安時期,加強黨的理論政策宣傳成為政治動員的應有之義。1943年3月,中央宣傳委員會成為黨宣傳工作的最高領導機構,各地也紛紛成立宣傳委員會,黨的理論宣傳隊伍建設進一步趨于規范化、專門化?!缎氯A日報》《共產黨人》《邊區群眾報》等近百種報刊,及時傳播了黨中央聲音和戰事信息。1940年12月,延安新華廣播電臺開播,它仿佛是“黑暗里的一盞明燈”,激勵著廣大軍民的抗日愛國斗爭[17]296。鄧小平指出:“這些動員較好的區域……運用了各種宣傳的武器——戲劇、歌曲、壁報、群眾大會、小的飛行演講、個別談話等等方法,向群眾說明目前形勢和生路,揭露敵人的殘暴。經過廣泛而深入的宣傳后,民眾的抗日熱情很快地激發起來,自動加入軍隊的踴躍,是遠遠超過強征的效果?!盵32]喜聞樂見的話語宣傳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黨的政治動員效果。如“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等標語口號緊跟時代主題,具有很強的綱領性和鼓動性,極大地動員了多方社會力量,推動革命形勢不斷向前發展[33]。在今后的政治動員中,務必要運用順應時代發展、多種多樣的宣傳動員方式,增強話語動員力量,讓動員的聲音和指示能夠方便快捷地傳達到民眾之中。

(五)保障群眾物質利益,提升效能動員

“人類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與他們的利益有關?!盵34]延安時期,毛澤東強調:“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薄熬湍壳瓣兏蕦庍厖^的條件說來,就是組織人民、領導人民、幫助人民發展生產,增加他們的物質福利,并在這個基礎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與文化程度?!盵35]“我們不是處在‘學也,祿在其中’的時代,我們不能餓著肚子去‘正誼明道’,我們必須弄飯吃,我們必須注意經濟工作?!盵36]陜甘寧邊區經濟落后,人民困苦不堪。如果僅僅停留在一般的號召和政治動員上,不去做艱苦細致的工作,就難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不善于把群眾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緊密結合起來,群眾就不可能被真正發動起來,脫離群眾衣食住行的“小事情”,黨的“群眾工作”是不可能有效果的[13]360。群眾的日常問題愈解決得好,支部黨員在群眾中愈受擁護,則一切動員工作也就愈能順利完成[14]5。延安時期,陜甘寧邊區和各抗日民主根據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關心群眾生活,專心致志為群眾做貢獻,實實在在給予人民群眾看得見的物質福利,最大程度上增強了政治動員的群眾基礎,極大地提升了政治動員的效能。

(六)堅持實事求是原則,提倡適度動員

毛澤東強調,“只有實事求是,才能完成確定的任務?!盵9]522他號召全體黨員都做“實事求是的模范”。他在《抗日的政治動員》一文中指出,首先要具有切實的動員目的,即把“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國”這一最切實的,戰爭的政治目的告訴一切軍民,方能動員各個階層的力量,造成最熱烈的抗日潮流。其次,在具體的動員方法上,不合民眾口味,神氣和民眾隔膜,必須結合實際地改一改?!白魅罕娬蝿訂T時,必須聯系到群眾本身的生活問題,必須按照各地方、各階層、各職業的人在抗戰期中提出適當的口號。群眾要求過高時,須多方解釋使他們明了過高的口號提出之不適當?!盵13]5只有堅持實事求是的政治動員策略,把政治動員的主動性、靈活性與計劃性有機結合,掌握好政治動員中的“度”與“量”,才能取得既定的政治動員效果。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立足自身和邊區及各根據地的實際情況,通過實施一系列的政治動員活動,使人民群眾提升了思想文化素質,樹立了階級斗爭意識,有力地團結了社會各個階層,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投身抗戰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黨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聚集了力量,奠定了基礎。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動員還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樹立了黨在全體國民心中光輝偉大的形象和崇高有力的威望,為今后黨和國家的建設和改革事業鋪就了群眾道路??傊?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動員是成功的,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這一重要組織形式和政治優勢,必定能夠在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提供更多有益的經驗借鑒,凝聚更加磅礴的奮進力量。

猜你喜歡
政治動員陜甘寧邊區動員
陜甘寧邊區的勞模運動
《陜甘寧邊區實錄》與中共自我形象的重構
海底總動員
新中國的雛形:陜甘寧邊區
國防動員歌
國防動員
中國共產黨政治動員問題研究述評
加強非戰爭軍事行動政治動員建設的重點環節
信息時代的政治動員
努力提高新時期政治動員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