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師風長效機制的創新研究

2023-04-20 05:53
嶺南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師德師高校教師育人

易 賢

(嶺南師范學院 法政學院,廣東 湛江 524048)

高校教育事業發展為國家經濟建設、文化發展、科技進步等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且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否能夠實現。高校教育事業發展質量與教師隊伍建設緊密相關,然而教師隊伍建設首重思想政治建設,思想政治建設首要在師德師風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師德師風建設的好壞決定著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質量,決定著所培養人才水平的高低,也決定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成敗。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既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德行、成為‘人師’?!盵1]因此,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教育強國,就必須著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和育人水平高超的優秀教師隊伍。本研究在深入分析新時代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現狀基礎上,剖析其存在問題的原因,創新性地提出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新路徑和新機制,以期為各高校及有關部門進一步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提供一定的經驗參考。

一、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現狀分析

為科學分析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現狀,增強研究的針對性、科學性和有效性,研究主要通過采取個人面對面訪談和線上線下座談會相結合的談話調研形式進行,調研以教師思想政治表現、教學表現、育人表現、為人師表表現、紀律作風表現等五個方面作為訪談提綱,選取6所理工科型和5所綜合型共11所省屬普通本科高校在崗教師作為調研對象,調研對象為三類主要是專業教師、輔導員、實驗員。然后,從11所高校中選取11個二級學院,并從11個二級學院中隨機選取12名在崗教師,共計對132名在崗教師進行座談式和面談式深度訪談,其中訪談調研結果有效的共計120人,訪談有效率達91%。根據訪談調研結果綜合分析,120名教師中,有90%教師認為,當前高校教師師德師風主流是好的,絕大部分的高校教師兢兢業業地恪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展現良好的師德師風風貌;社會對高校教師職業認可度較高,廣大人民群眾對教師職業給予充分的尊重。然而,隨著國家社會對高校教育發展質量要求不斷提高,在互聯網自媒體等技術高度發展和社會轉型的新形勢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仍不容樂觀,當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和新挑戰。

(一)重課堂教學輕思政育人,參與全員育人意識淡薄

市場經濟發展帶來個人主義和社會功利化等負面價值觀的影響,市場經濟中流水線的商品生產觀念影響衍生成有些高校教師流水線式的教學育人觀念[2]。根據調研訪談記錄整理分析,在120名訪談教師中,有15%的教師認為教師職業只是一份普通的謀生工作,認為教師工作只是把專業課本內容傳授給學生就全部完成工作任務了,學生是否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等不是他們工作分內的事情。且存在5%的老師對學生不到班級上課、上課玩手機和睡覺、學生不按時完成作業等不良學風班風現象視而不見。有2%的老師隨意在課堂發牢騷以宣泄對單位、社會現實、國家的不滿,講一些不利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言論。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這本是作為教師最本質的職業要求,但有21%的老師認為課堂教學才是自己的崗位職責,不注重課程課堂思政的育人效果,更不注重德高為范對學生思想道德和價值觀等的熏陶,“三全育人”意識淺化淡薄。有25%的老師更多注意“經師”的“學高為師”而忽略了“人師”的“德高為范”,注重傳授師智而沒有做好師品傳承,到最后教書育人的使命必將不達。

(二)敬業愛崗精神不足,高質量完成教學科研主業意識不強

師德師風本是教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作風,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活動和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遵循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3]。在訪談中了解到,一些高校教師教書育人情懷和職業理想不崇高,教學、治學不嚴謹,愛崗敬業精神欠缺。個別教師不重視教書育人,一門心思和工作的大部分時間主要放在自己的學歷、職稱提升上,主要關心的是自身的工作待遇和收入。如有的本來以教學為主型的專業教師卻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科研上面。甚至個別教師教學和科研皆荒廢,存在課前備課不用心、課上授課不認真、課后不耐心答疑等現象。還有的教師身兼數職,但又不能正確處理好“主業”和“副業”的權重,出現了對自己教書育人“主業”不用心,卻十分熱衷于利用兼職“副業”去掙錢。其結果必然導致輕校內教育教學育人工作,重校外兼職,把原本的教師職業儼然當成了“第二職業”。

(三)工作紀律作風不嚴,為人師表模范意識不強

有的教師思想政治站位不高,不注重工作紀律,作風散漫,無視校章校紀。如上課遲到,課上接聽手機,提前下課,在課堂上或在平時利用個人自媒體亂發個人牢騷,如不滿或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奇談怪論,并借我行我素以示個性為榮。部分高校教師出現了學術道德不端等師德師風不良行為現象,有的教師利用受資助的科研項目來套取大部分經費挪著他用;有的利用博導、碩導等教師崗位職務身份之便謀取私人利益;甚至有的教師達到師德師風和道德敗壞、淪喪的地步。如哈爾濱某高校音樂系系主任李某某斂財掠色被判有期徒刑三年[4],當時該教師的不道德和違法行為造成了較大的社會輿論,給高校教師形象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高校教師本應為人師表,自身言行作為學生的模范榜樣,但該教師行為反而起到了嚴重的錯誤示范。

二、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剖析

當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是很復雜的,這里主要概括為外部環境原因與內部環境原因兩大方面。外部環境原因主要指來自國內外社會環境的影響,內部環境原因主要指高校自身師德師風建設過程因素影響。外部環境原因是外因,起到的影響有限。但內部環境原因是內因,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影響起到決定性的主導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對高校師德師風存在問題的內部環境原因進行剖析。

(一)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缺乏長效的工作機制

教師教育培訓工作機制流于形式。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關鍵在于對教師的教育培訓管理,其形成和提升需要經過教育培訓和考核管理等過程,不存在師德師風水平會自覺提高的現象。但是,現實中的部分高校師德師風教育培訓往往走過場,缺乏系統的挖掘學校身邊人身邊事來陶冶和教育培訓新教師。更多是入職崗前的大班培訓,缺乏在職教育培訓的有效機制,只重形式而不求內涵。部分教師在崗前培訓時把師德師風教育視為“虛”,把學術科研技能培訓視為“實”,這就逐步淡化了和放松了對師德師風的要求[4]。

考核和評價工作機制有待完善。許多高校已把教師師德師風表現跟崗位聘用、教師職稱評定、職務聘任或晉升相聯系起來,制定了年度師德師風考核制度,對于違反師德師風者,按照相關規定在一定年限內不得申報職稱或評審或撤銷教師資格等。但是,部分高校師德師風考核懲罰性制度具體內容由于不夠精準,界限比較模糊,往往操作性不強,常常沒有得到嚴格執行,甚至有時批評教育也都是擺樣子[5]。且師德師風建設需要一個外在或第三方的評價機制來衡量,但教師的師德師風表現評價機制缺乏確實有效性的評價指標,這也使得師德師風評價機制內容華而不實。在這種工作機制情況下,將淡化師德師風監督和評價的要求,必然導致師德師風總體建設水平得不到質的提升。

激勵和懲罰工作機制不精準。有些高校在對教師實行年度考核、職稱評審時,師德師風表現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不實或不高,對師德師風表現優秀教師相應的獎勵和宣傳力度還有待進一步的加強。即使部分高校積極提倡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口號,但實際上又缺乏具體可操作性和精準化的激勵和懲戒措施,導致無法真正嚴格施行。這就直接導致部分教師在師德師風上以低標準要求自己,只求合格,不追求高尚。

(二)高校教育事業迅速發展導致教師聘用機制相對滯后

高校教師聘用管理機制存在跟不上高等教育改革步調的現象,招聘缺乏試用精準有效的篩選機制,聘用過程師德師風方面還有待進一步重視[6]。近年來,由于部分高校事業發展需要招聘教師的需求量空前增多,在招聘教師過程較為容易“唯職稱、學位學位和學術成果是用”,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所要求的“經師和人師”相統一要求是相背離的,在招聘環節往往重視教師“經師”成果方面的表現,對教師“人師”方面的師德師風表現缺少考察程序和要求,不注重對教師個人道德素質的了解和評價,對教師師德師風的考察表現和了解往往走過場,進而存在部分高校教師隊伍道德素質水平等沒有提高或存在下滑情況。

三、構建高校教師師德師風長效機制的創新舉措

自媒體時代,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面臨著不少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各高校須與時俱進地創新推動教師師德師風高質量建設,扎實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進而確保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地見效。本文在研究分析新時期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新的問題和原因剖析的基礎上,結合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工作實際,創新系統地提出了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需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和精準建立教師招聘和退出機制、激勵和監督機制、自主學習與集體教育相結合、全方位的新媒體教育等系列工作新機制,進而構建出符合新時代高校辦學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工作機制。

(一)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高校師德師風建設

高校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務必牢牢樹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的絕對領導地位。一是不管時代風云如何變化,國際國內形勢如何復雜,高校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必須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一元化指導思想,全面抵制自媒體時代帶來的復雜的、腐朽的、不良的文化沖擊和價值觀沖擊。特別警惕精致利己主義、極端自由主義、奢靡享樂主義,崇洋媚外對國家文化不自信的價值觀沖擊。二是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不僅要把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黨的創新理論和黨史、國史講好、講透,還要引導高校教師學思用貫通,做到真學真信真用,主動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個人在教師生涯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自覺抵御西方腐朽思想和拒絕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以實現教書育人、獻身國家和民族教育事業的崇高理想。

(二)建立科學合理化的高校教師招聘和教師退出工作機制

隨著互聯網自媒體平臺快速興起,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自媒體進行發布其在高校的學習和生活等各種經歷視頻或圖片,必然使得社會對高校教師工作的關注度會越來越大,進而對高校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和師德師風素養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自媒體時代的新挑戰新形勢,高校在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質量急需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特別是要與時俱進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高校教師隊伍人才招聘和退出機制。一是在高校教師招聘工作制度中,需要進一步對應聘人員的師德師風表現或思想道德表現考核程序進行改革,要達到科學合理有效[7]。教師招聘工作制度在面試工作過程中既要面試教師在“經師”方面的教學科研能力,更要面試教師在“人師”方面的育人育才的職業道德和情懷,只有在引進教師這一關口緊抓師德師風評估,才能為日后高校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二是建立完善科學合理的高校教師退出機制,特別是在違反師德師風方面引起社會輿論高度關注,給學校形象帶來嚴重負面影響的案例,高校要堅決落實執行違反師德師風造成嚴重影響的“一票否決”退出機制等。

(三)建立精準系統化的師德師風建設激勵和監督等工作機制

高校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要建立起精準化系統化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才能確保高校教師思想道德素質水平的穩健提高。工作的機制制度建設極其重要,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讓不守規矩的人變好,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讓守規矩的人變壞。建立和完善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機制,包括教育培訓機制、激勵和懲戒機制、監督和評價機制等。通過與時俱進的創新教育培訓機制,為教師師德師風的培養形成長效的教育平臺。如通過建立形式多樣的課程培訓、實踐活動、座談會研討、網絡平臺等方式進行與時俱進的培訓教育;完善激勵和懲戒機制,需建立科學和具體可操作性的激勵懲戒措施,有罰有獎,賞罰分明,增強教師對激勵機制的認同,促使遵守師德師風規范成為教師內在的、自覺的行為;強化監督機制,以更好地起到約束規范作用。要讓教師被監督成為一種習慣,確實將監督落實到位,否則再完善的機制也會淪為一紙空文;形成精準化的評價機制,評價機制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或者只是文件上的擺設,而要有可操作的標準來參照執行等。

(四)師德師風教育要堅持自主學習與集體教育相結合的工作機制

新時代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教育方式主要堅持自主學習和單位組織的教育培訓相結合機制。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需要把教師自我要求的自主學習和學校組織的教師崗前培訓的課堂教育,入職后各級黨校教育培訓、所在單位的教職工理論學習等集體形式的教育培訓相互統一起來。一是在學校教師崗前培訓課堂教學和各級黨校教育培訓、和所在單位的教職工理論學習等集體形式的教育培訓方面,學校和教師所在二級單位要主動從學校身邊師德師風先進人物的身邊事當中,挖掘優秀師德師風教師典型人物事跡材料,用身邊人身邊事和體驗式教學引領教師隊伍師德師風教育培訓[8]。二是高校教師個人要主動利用互聯網平臺線上等教育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教師要不斷增強自身的思想政治綜合素養,把黨的創新理論學深悟透,真正做到真學真信真用;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教師堅持做到“經師”“人師”相統一和新時代“四有”好教師由理論層面的認識和理解,進而轉化成為教師高質量完成“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的自我激發的內驅力。

(五)師德師風教育要建立全方位的新媒體教育工作機制

自媒體等互聯網技術極速發展,高校教師和互聯網有著前所未有的緊密聯系,他們在教學教育和科學研究工作中,經常需要使用互聯網技術和自媒體平臺,特別是他們在進行科學研究時,需要申請使用國外互聯網媒體來閱讀大量的外國文獻,不可避免會面臨著西方意識形態影響和滲透,給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和教育帶來新的挑戰。在近期媒體報道中,西方敵對勢力和組織,利用我國當前自媒體管理的漏洞,隱秘式地通過國內外互聯網自媒體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事件,給高校教師意識形態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帶來了重大的警示。目前各高校已逐漸意識到,科學高效地用自媒體等平臺對加強和提高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部分高校已充分利用自媒體等互聯網新媒體平臺來加強教師師德師風教育。一是充分利用手機互聯網自媒體技術教育的高效性、便捷性、先進性,通過技術等方面統籌整合,將傳統教師師德師風教育內容與自媒體技術平臺相融合,創新性地探討出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新辦法和新途徑。二是充分利用自媒體進行開展教師師德師風的教育和典型表彰宣傳報道,積極建立學校層面、二級學院層面的視頻號、抖音號、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多種教師師德師風教育、宣傳平臺,注重開發引導式、自發式和高校教師喜聞樂見的教育教學形式和內容,同時也有利于高校及時把握教師隊伍的思想動態,進而超越時空限制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和黨史、師德師風等內容的教育,切實提高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四、結 語

古有云“親其師,信其道”。高校教師要自覺通過不斷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要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等基本原理,堅持做到真學真信真用,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努力成為真正的大先生和大師者。高校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工作生涯中,要緊密結合自己的專業所長,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和人格魅力,開展有溫度、有情懷、有靈魂的教育,傳授有家國情懷、有生動意義的課程思政教學內容,不僅要給予學生傳授專業知識,還要給予學生傳道和解惑,讓學生既能感受到教師“經師”方面的知識淵博,又能感受到教師“人師”方面的價值觀和育人情懷魅力,進而為國家和民族培養一批又一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新時代大學生人才。

猜你喜歡
師德師高校教師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新時期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實踐路徑
做好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答卷人
以“四個回歸”為本加強高校輔導員師德師風建設
高校教師平等權利的法律保護
如何強化小學師德師風建設
論高校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修養
論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人力資本開發
高校教師職稱評聘應“教”字當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