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戰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識凝聚與傳播

2023-04-22 04:00邵彥濤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共識中華文化中華

邵彥濤,王 磊

(1.華中師范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9; 2.中共武漢市委統戰部,湖北 武漢 430071)

凝聚和傳播文化共識,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實現“第二個結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內容。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①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 年第17 期。,這為凝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識指明了方向。凝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識,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必要前提,是促進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奮斗的現實之需,也是鞏固壯大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的應然之舉。

準確凝練文化共識、系統凝聚文化共識、創新傳播文化共識,讓國內外民眾、海內外中華兒女在讀懂中華文化中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最深層次的文化認同促進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奮斗,是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發揮強大法寶作用的重要途徑。

一、凝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凝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識,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要求凝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識。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要求中華文化的復興。習近平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①《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匯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正能量》,《人民日報》2013 年11 月29 日,第1 版。作為中華文化的精神表征,凝聚和傳播文化共識不僅是文化傳承發展的倫理策略,也是中華文化價值和創造力復興的必然途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必然要求凝練好、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共識,傳承好中華兒女團結奮斗的文化基因,用文化共識滋養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提振當代中國人的精神力量,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和歷史自信。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然要求凝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識。文化關乎國本、國運,文化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標志。文化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支撐,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是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的重要力量源泉。我們不僅要為世界供給高質量的物質產品,更要為全球提供具有較強感召力的精神產品和文明形態。感召力提升的源泉,不可能來自西方,而主要來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通過凝聚文化共識,不斷提高對中華文化進行傳承和再創造的能力,將豐富的文化資源轉化為現實的文化軟實力,才能真正提高道義感召力,實現傳統文化的高附加值轉化,推進從文化大國向文化強國的飛躍。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然要求凝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識。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之所以能夠打破“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之外,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底色和根基。同時,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通過“兩個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理念和共識得以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煥發出強大的現代活力。只有凝聚和傳播文化共識,才能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才能真正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必然、文化內涵與獨特優勢,才能更好地以中國式現代化促進人類文明升維提級。

(二)凝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識,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必要前提

文化共識是文化主體性的基礎,是文化自信的必要前提。有共識的中華文化才有競爭力,才能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只有凝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識,才能以同縮異、以同化異,共同致力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才能增進團結、擴大共識,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打開創新的空間。

文化共識是文化守正創新的必要前提。當前的傳統文化傳播中充滿了知識冗余,面面俱到,缺乏重點,使得中華文化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如果連“中華文化是什么”都說不清、道不明,又如何傳承發展,如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因此,無共識談不上守正,更無以創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要將海量的文化資源轉化為現實的文化影響力,必須通過凝聚文化共識來激活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和創新力,實現從文化資源向發展勢能的轉變。

文化共識是更好地實現“第二個結合”的必要前提。要讓中華文化走向現代化,經由結合成為新的文化,首先要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這一優秀因子,就是文化共識。文化共識是一個民族、國家和社會的根本共識,對人們認識、理解和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而更好地實現“第二個結合”具有驅動和導向作用。

(三)凝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識,是促進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奮斗的現實之需

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讓海內外中華兒女都參與到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來,既要堅持不懈凝聚政治共識,更要發揮好文化共識的拓展作用,不斷增強包容性,凝聚向心力,以最長的半徑畫出最大的同心圓。

凝聚和傳播文化共識,為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增強包容性。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政治認同的堅實基礎。政治認同是“一”,追求一致性;文化認同是“多”,追求多樣性?!耙弧迸c“多”的關系解決的就是人心向背、力量對比的問題。文化共識的核心功能就是通過塑造文化認同來增進政治認同,通過發展多樣性來鞏固一致性。在堅持一致性的同時,通過凝聚和傳播文化共識來擴大團結面、增強包容性,才能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才能建立起包容性最大的聯盟,畫出最大同心圓。

凝聚和傳播文化共識,為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凝聚向心力。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緊密聯結在一起的基因與紐帶,是促進海內外中華兒女心心相印的媒介和橋梁。凝聚和傳播文化共識,才能推進中華文化傳承發展,才能守住根和魂,為心心相印牽更多的線、搭更多的橋。以文化共識為抓手,可以變守為攻,奮發有為,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能統戰工作,使更多海外兒女認同祖(籍)國、認同家鄉,涵養更多知華、友華、愛華的民間力量。

(四)凝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識,是鞏固壯大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的應然之舉

統一戰線“為什么能”,重要原因之一是這個法寶來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中華文化歷來追求團結,主張把人安放在家國天下之中,反對把人看作孤立的個體,這與統一戰線追求和衷共濟的價值取向一脈相承;中華文化歷來崇尚九州共貫、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大一統傳統,這與統一戰線追求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異曲同工;中華文化歷來追求執兩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維方式,這與統一戰線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文化旨趣如出一轍。

新時代統一戰線“怎樣才能”,應然舉措之一是繼續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凝聚和傳播好文化共識。新時代以來,統一戰線面臨的時和勢、肩負的使命和任務發生了某些重大變化,增強統一戰線內部的團結是時之所趨、勢之必然。為此,既需要從力量上進一步擴大統戰工作的對象和范圍,更需要從文化上凝聚共識、固本強基。以文化共識為“內核”構建新時代統戰文化,是促進統一戰線以更加溫和、含蓄的姿態貼近人心的重要方式。加強文化共識教育,是深化各黨派、各民族、各宗教、各階層和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之間的團結,共同致力于中國式現代化和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重要途徑。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統一戰線“如何更能”,必然舉措之一也是凝聚和傳播文化共識,構建更大范圍的聯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統一戰線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上的作用更加重要?!雹佟洞龠M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奮斗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偉力》,《人民日報》2022 年7 月31 日,第1 版。中國越接近民族復興的目標,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就越需要彰顯中華文化影響力,讓國際社會更多地了解、理解并共享中華文化。面對“西強東弱”“東升西降”的世界格局,新時代統一戰線除了在現有的兩個聯盟范圍內繼續化解西方勢力“分化”“西化”的圖謀外,還要切換戰場,變被動為主動,以中華文化為軟實力武器營造“得道多助”的國際輿論環境,構建一個更大范圍的聯盟。在國際社會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事實上是開辟了一個新的統一戰線的領域和范圍。但是,如果我們自己都說不清楚“中華文化的共識是什么”,又怎么指望國際社會能夠理解?因此,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識,彰顯中華文化影響力,提升中國崛起的道義感召力,已經成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重要方式,將成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更好發揮統一戰線強大法寶作用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統戰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共識凝練

有文化共識才有文化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包括處于表層的器物或符號等具體元素,也包括深藏其中的理念和共識。但是,豐富多元的表層元素一定程度上也遮蔽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層理念和共識。我們應當弘揚傳承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而不只是浮于表層的具體元素。只有避繁就簡、舉要刪蕪,將各種處于分散狀態的共識之點和積極因素集中起來,準確凝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共識,才能更好地說清楚“中華文化是什么”這一帶有根本性的問題。為此,在統戰視域下,我們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高度提煉為“大一統”“家國情”“天下觀”三個文化共識,具體就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民族觀和政治觀層面的共識凝練為大一統,在倫理觀和社會觀層面的共識凝練為家國情,在宇宙觀和全球觀層面的共識凝練為天下觀,分別對應一組共識理念。講清楚這三個文化共識,就能講清楚中國是什么樣的文明和什么樣的國家,讓人們讀懂中華文化、讀懂中國、讀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讀懂中國共產黨。

(一)民族觀和政治觀層面的文化共識:大一統

大一統既是五千多年來中華文明發展的已然和實然狀態,又以文化共識的前提性結構成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應然范導?!按蟆奔赐瞥?,“一統”即“合多為一”,“大一統”即以“一統”為大。在文明上“大一統”,才有所謂“中華文明”;在民族上合而為一,才有所謂“中華民族”;當然最重要的是,在政權上“大一統”,才有所謂“中國”。大一統共識是塑造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的關鍵因素,并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信念、認同基礎和最為深沉的文化心理。大一統共識包含了六合同風、九州共貫、多元一體、四海一家、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求同存異等具體的共識理念。

大一統共識早已融匯進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諸多理念當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們沒有搞聯邦制、邦聯制,確立了單一制國家形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是順應向內凝聚、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發展大趨勢,承繼九州共貫、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中國文化大一統傳統”①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 年第17 期。。六合同風、九州共貫是古人推崇的一種政令統一的大一統狀態,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兩個確立”重大政治論斷的歷史淵源。多元一體、四海一家描摹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形同一家的社會形態,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一脈相承。天下為公展現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政治思想,與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一脈相承。民為邦本、為政以德是古人崇尚的治理原則,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以德治國的優良傳統一脈相承。求同存異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包容理念,與堅持一致性與多樣性統一的辯證思想一脈相承。大一統共識,與統一戰線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異曲同工。

(二)倫理觀和社會觀層面的文化共識:家國情

如果說大一統重在描摹和構建中華民族的政治共同體,那么家國情則是對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家國同構”社會關系的精神化反映,是從情感上對個體、家庭、國家之間關系的綜合表達。家國情建立在自然情感的基礎上,又從愛親敬長擴展到忠國忠民,由血緣親情上升為愛、敬天下一切人、物的倫理要求。通過擬倫理、泛倫理的操作,古代中國人將以“孝”為核心的“家”擴展到以“忠”為核心的“國”,實現了“忠孝一體”,產生了深刻的歷史影響和強大的生命力,并形成了與西方完全不同的國家認同。

家國情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是忠孝一體的價值凝練,包含了修齊治平、興亡有責的家國意識,群己合一、經邦濟世的實踐方式,厚德載物、明德弘道的修身要求,富民厚生、義利兼顧的經濟倫理,以和為貴、講信修睦的人際關系準則,以及民吾同胞、同根同源的祖根意識?!凹覈椤惫沧R的背后是共情意識。家與國的共情,就有了“家國同構”關系,形成了“忠孝一體”“以孝治天下”的理念,使得古人追求修齊治平、經邦濟世的人生觀,富民厚生、義利兼顧的民本導向和道義原則,以及以和為貴、講信修睦的人際關系準則。厚德載物、明德弘道作為一種精神追求和修身原則,為新時代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提供了重要歷史滋養。在家國情的主導之下,中華文化又形成了“民吾同胞”“同根同源”的祖根意識。許多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由于種種原因背離祖輩世居的大陸,但仍然渴望認祖歸宗、落葉歸根,正是家國情共識影響下形成的歸屬感要求。家國情共識,與統一戰線追求和衷共濟的價值取向一脈相承。

(三)宇宙觀和全球觀層面的文化共識:天下觀

天下觀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宇宙觀和全球觀。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是全人類共有的家園。天下觀的最高理想是天下大同,追求世界永久和平與全人類的幸福安康,是中華文化始終一貫、最大最高遠的政治理想。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統一戰線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上的作用更加重要。天下觀提供了一個看待世界、闡釋世界、建構世界的中國話語體系,對于破除西方中心主義思維模式和“文明沖突論”的觀念魔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傳播天下觀共識,一定意義上就是在提升文化軟實力和話語權,就是在傳播“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天下觀是中國古人世界秩序觀的體現,包含了天下大同的最高理想,天下一家、民胞物與的物我觀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萬物并育的生態理念,執兩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維方式,共生并進、保合太和的和平理念,開放包容、和而不同的實踐準則,以及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處世之道。

天下觀共識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提出的諸多新思想新論斷的歷史淵源。中國古哲憧憬“天下大同”的理想世界,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脈相承。天下一家、民胞物與的物我觀念,是和諧發展理念的歷史源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萬物并育的生態理念,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融入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執兩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維方法與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具有高度契合性。共生并進、保合太和的和平理念,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理念遙相呼應。開放包容、和而不同的實踐準則,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相合。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處世之道,與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全球治理觀有許多共鳴之處。增進天下觀共識,對于我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新型國際關系,維護世界和平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種天下一家、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與統一戰線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文化理念如出一轍。

三、統戰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識的凝聚路徑

凝練共識是為了更好地凝聚和傳播共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識不能停留在抽象、籠統的概念層面,還必須落實到與現實緊密聯系的實踐環節中。為此,要在理念上做減法,舉要刪蕪,用“標識化”凸顯共識;在體驗上做加法,密針細縷,用“形象化”增進共識;在傳播上做乘法,用戶裂變,用“社交化”聚合共識;在對象上做除法,類聚群分,用“分眾化”擴大共識。

(一)在理念上做減法,用“標識化”凸顯共識

文化共識的“標識化”,就是在文化聚焦中凸顯共識。通過“標識化”,將冗余的信息過濾為精簡的信息,用最少的文字傳遞最大量的信息,進而起到“減法”的作用。與文化共識強捆綁的“標識化”是非常有力的穿透武器,可以克服知識冗余問題,讓文化共識從海量的文化內容中“出列”、在社會層面“出圈”。

許多文化載體,人們日用而不自知,對其實用價值很熟悉,對其理念價值則生疏。為此,要為特定文化載體賦予文化指向更鮮明的標識,賦予其特定的共識內涵。譬如,源遠流長的絲綢文化,是多重禮儀美德的象征載體?!盎筛隇橛癫钡某烧Z體現了化戰爭為和平的理念。給絲綢文化做減法,貼上“以和為貴”的標識,讓受眾在既熟悉又陌生的境地中感受文化的震動,用聚焦的傳播點增進共識的理解。譬如,給敦煌文化貼上“協和萬邦”的標識,給書畫藝術貼上“天人合一”的標識,等等。通過“標識化”,將共識聚焦到特定載體上,用傳播點實現共識的深度傳播。

(二)在體驗上做加法,用“形象化”增進共識

萬丈高樓平地起。凝聚文化共識不能只依靠抽象的、懸空的理論說教,而是要奉行知行合一的準則,在身臨其境的文化體驗中進行具體增進。體驗是將文化認知轉化為文化共識的中介,也是凝聚和傳播文化共識的關鍵環節。為此,要在體驗上做加法,把文化共識“形象化”為一個個具體、豐滿、真實的文化體驗項目,以可視可聽、可聞可感的形式賦予文化共識鮮明的外顯形式和特色展示,讓它們在新時代“復活”或“再現”。

“形象化”實現了文化共識與日常生活的對接,可以極大提升文化共識的接觸程度和接受程度。接觸越頻繁,共通的意義空間就越大,達成共識的機會就越多。例如,打造以“天人合一”為主題的傳統文化公園,打造以“親仁善鄰”為主題的鄉村旅游項目,打造以“萬物并育”的生態理念為主題的中華傳統茶藝體驗項目,打造以“兼收并蓄”為主題的以外來造型、外來紋飾為主要內容的陶藝體驗項目等。在接觸過程中,受眾還可以結合自身的固有認識,通過自我發現和補充,在推己及物、推己及人中達成對文化共識的理解和共鳴。文化體驗將抽象的文化共識轉變為現實性的具象活動和受眾的直接經驗,對增進文化共識起到培育文化土壤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和發揮舞蹈、音樂、書畫、服飾、烹飪等傳統藝術形式,以及網文、動漫、網游、劇本殺等現代形式,在增加接觸程度中提高文化共識的認知度,在提升接受程度中增進文化共識的認同度。

(三)在傳播上做乘法,用“社交化”聚合共識

社交媒體飛速發展的今天,“社交化”已經成為傳播的重要方式?!吧缃换眰鞑ヒ浴胺窒怼睘楹诵?,催生了裂變式傳播,形成了乘數效應。其中,人際關系網絡是“社交化”傳播的重要基礎設施,這方面恰是統一戰線“聯系廣泛”的優勢所在。

將統一戰線“聯系廣泛”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傳播優勢,可以推動高質量傳播,實現跨層級聚合共識。統一戰線具有聯系廣泛的優勢,統一戰線成員廣泛分布在各個領域,大多是各個領域的關鍵少數。將統戰成員的關鍵少數轉化為分發傳播中的關鍵節點,通過他們傳遞出不同的內容,從而強化其聯系群體間的文化認同,可以大大推動文化共識的凝聚和增進。一些關鍵少數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力對文化共識進行二次解碼和創作,有利于創造出適合于特定群體或特定情境的文化共通空間,進而通過共同情感記憶的喚醒來凝聚文化共識。把統戰對象激活為傳播渠道,變工作中的關鍵少數為傳播中的關鍵節點,是引導共識傳播、控制流量走向的重要途徑。如網文圈、網紅圈、漢服圈的代表性人物等,其工作都存在著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為面向未來的新形態的趨向,可以成為自發傳播文化共識的關鍵節點重要力量。

(四)在對象上做除法,用“分眾化”擴大共識

“分眾化”就是化“大眾”為“小眾”,針對不同對象傳遞不同的內容。我們將統一戰線工作范圍的十二個方面按照同質化原則劃分為三個聯盟,根據不同對象分別設置不同的傳播重點,實現有的放矢、求同存異。

面向大陸范圍內的聯盟,重點傳播大一統文化共識。通過傳播大一統,引導民眾全面認識和理解中國文化大一統的悠久傳統,共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明確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維護國家統一、民族獨立并帶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核心力量,不斷增強對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

面向大陸范圍外的聯盟,重點傳播家國情文化共識。文化認同是爭取人心的基礎性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第59 頁。。在當前全球化背景下,海外華人、港澳同胞和臺灣同胞都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凝聚和增進家國情文化共識,是在心靈契合中促進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形成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強大合力的根本途徑。

面向國際社會新的更大范圍的聯盟,重點傳播天下觀文化共識?!疤煜掠^”是中國古人的卓越文化創造,它不僅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也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具有普遍性和廣泛的共通性。通過傳播天下觀,可以展示中國形象,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贏得更多的理解和機遇。

四、統戰視域下凝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識的對策建議

凝聚和傳播文化共識,從價值和文化層面實現中華兒女的“大團結大聯合”,是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面臨的根本問題之一。新時代統一戰線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既要堅持不懈凝聚政治共識,又要用文化共識不斷增強包容性、凝聚向心力,以最長的半徑畫出最大的同心圓。

(一)完善文化統戰大格局,創新文化共識的傳播生態

“核心圈”聚力,抓機制建設。加強黨對文化統戰工作的全面領導,完善統戰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以統戰部門和參與統戰工作的各部門為主體,統戰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各負其責,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廣泛參與的文化統戰工作大格局。重點發揮統戰部門和參與統戰工作的各部門的主體作用,加強對文化統戰工作的指導和督導。將文化統戰納入統戰工作領導小組重要議程,制定和完善開展文化統戰工作的組織協調機制、創作激勵機制、經費保障機制和市場營銷機制等各類支持政策,確保文化統戰工作有序有力推進。

“聯盟圈”續力,抓示范帶動。充分發揮統一戰線“聯盟圈”在文化共識傳播中的示范帶頭作用,將統一戰線成員的關鍵少數轉化為傳播中的關鍵節點。選樹宣揚文化共識傳播工作中表現出色、業績突出的統戰成員典型,以生動、具體、鮮活、可信的“身邊人”教育影響“身邊人”,發揮典型引領作用。積極推動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工商聯參與文化共識的內容生產和傳播,提高文化統戰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形成統一戰線各領域各部門共打文化共識牌的整體氛圍。堅持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相結合,在文化產品創新和傳播渠道創新中實現對文化共識的吸收和運用。

“朋友圈”發力,抓社會參與。謀劃實施文化共識倍增計劃,支持市場主體文化創新產品的迭代應用,助力市場主體參與文化共識傳播,有序參與境外的文化輸出項目,創建企業、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和廣大公眾積極參與的“文化共識品牌”培育機制,形成一批統戰部門領導或引導下、各階層廣泛參與的文化共識應用場景。加強與各人民團體、港澳臺團體、社會組織的聯系和合作,建立健全社會參與機制,吸納以文化名人為代表的各行各業代表人士的參與,著力將“聯系廣泛”的優勢轉化為共識傳播的優勢,形成統戰部門引導、代表人士共建、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傳播生態。

(二)構建新時代統戰文化,做實文化共識的基礎研究

聚焦文化共識,做好統戰文化的理論構筑。加大統一戰線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研究,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統戰因子,以文化共識為內核構建新時代統戰文化話語體系,展示統戰形象,讓統戰工作無時無刻不呈現一種“在文化”“有文化”“用文化”“是文化”的“雅”的狀態。①羅一民:《統戰文存》,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年,第265 頁。加強各領域的統戰文化建設,建設“和合”的多黨合作文化、“同心”的民族團結文化、“和順”的宗教和睦文化、“義利”的階層和諧文化、“同根”的海內外同胞文化。

著眼學術話語,做好文化共識的理論闡釋。深入挖掘文化共識的內涵和價值,探索形成機制和傳播規律。加強大一統共識研究,深入闡釋大一統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加強家國情共識研究,尋找更多促進心靈契合的紐帶和橋梁;加強天下觀共識研究,闡釋好中華文明的和平理念和大同理想。在各級統一戰線理論政策研究課題中,增設文化共識方向。以中華文化學院為主體,吸納社科院系統、高校系統、各級智庫和機構等,形成穩健的文化共識研究平臺。引導統戰成員特別是教育、科研、文化、新聞出版等領域中的人才,積極投身文化共識的理論研究和傳播。

(三)發揮文化統戰軟實力,增強文化共識的傳播效度

筑牢基礎,實施文化共識引領工程。以文化共識引領新時代統戰文化建設,進一步夯實新時代統戰工作的基礎,讓統一戰線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作用更加凸顯。堅持各級黨委統戰部門和中華文化學院的重點推動,增強文化共識引領的硬核力。以文化共識引領共識教育,面向統戰成員重點開展好文化共識教育培訓工作,積極支持統戰成員開展傳統文化考察、文化共識專題調研,圍繞文化共識積極建言獻策。以文化共識引領中華文化傳承發展,面向社會各界,運用大統戰思維,以文化統戰賦予文化傳播以統戰意義,在推動文化傳播中凝聚共識、增進認同。以文化共識引領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面向國際社會、海外中華兒女,持續推出反映文化共識的多領域多維度實踐方案,提升中華文化的辨識度、知名度、美譽度。

整合資源,完善文化共識服務平臺。充分發揮孔子學院、華文教育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中的重要作用,為國際社會提供學習和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平臺。強化各級中華文化學院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傳播中的職能和作用,為社會各界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臺。

借風使船,實施文化共識傳播工程。結合節日慶典、傳統文化演出或展覽(如舞蹈、服飾、書畫、音樂等),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化共識品牌活動。深入梳理和整合各條戰線、各個領域、各個行業的統戰歷史,挖掘和宣傳其中優秀的統戰故事。打造以統戰部門主導、統戰成員參與、大眾媒體引導、新媒體跟進的文化共識傳播矩陣,重點發揮各行各業統戰名人(尤其是文化名家、文化學者、文化傳媒人等)的關鍵節點作用,變統戰對象為傳播渠道。面向各界代表人士,廣泛開展文化共識教育,引導他們將不自覺的傳播轉變為自覺傳播,將自發的傳播轉變為自為的傳播。

(四)創設系統化體驗場景,營造文化共識的浸潤氛圍

打造文化教育場景。依托名勝古跡建立一批文化共識教育基地,在各個統戰平臺加入文化共識教育內容。實施中華文化傳播體驗建設工程,打造一批能夠“復活”或“再現”共識理念的文化體驗項目,營造出可以“以身體之”“以身驗之”的浸潤氛圍。依托中華文化學院廣泛設立中華文化體驗館,鼓勵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等參與創建各類文化體驗項目。

打造社會服務場景。建立一批以文化共識為主題的公園、街區、文化館,通過打造實體場景、提供文化體驗來營造共識的共通空間。鼓勵支持各地創建富有地域特色的地方統戰文化品牌,用文化傳播填充基層統戰工作內容,賦予基層統戰更多的文化內涵。

打造文化消費場景。實施創作激勵計劃,培育一批體現文化共識的“逛、賞、玩、游、購”新業態,支持一批反映文化共識的國風IP、網文、短視頻、影視劇、虛擬仿真等的創作,擴展文化共識的應用場景,厚植文化共識的社會土壤。

打造國際交流場景。以“人”為媒,發揮好留學生、華僑華人的“使者”作用,加強對其共識教育;以“遺”為媒,發揮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橋梁”作用,講好其背后的文化理念;以“會”為媒,發揮好國際文化交流平臺的“展示”作用,新建一批國際文化交流平臺,在滿足各國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增進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猜你喜歡
共識中華文化中華
讓中華文化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共識 共進 共情 共學:讓“溝通之花”綻放
論思想共識凝聚的文化向度
漢字對中華文化的影響
商量出共識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別讓“PX共識”在爆炸中瓦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