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文化視野下的秦漢墓葬遺跡

2023-04-22 12:18姚草鮮
安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封土秦始皇陵漢宣帝

姚草鮮

(1.天津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天津 300387;2.南開大學濱海學院,天津 300270)

《易》學考古與天文考古、音樂考古一樣,同為考古的一個分支?!啊兑住穼W考古就是通過對與《易》學相關的傳世和出土文物的全面搜集整理,采取傳世文獻、考古發現和古文字資料相結合的科學方法,對《易》學的起源、形成、發展、演變及其對中華文明的深刻影響,進行深入研究的新興學科?!盵1](P3)《易》學考古的研究對象不僅包括出土的《易》學文獻,還包括與《周易》文化密切相關的城址、墓葬、器物等。將相關秦漢墓葬遺跡納入《周易》文化的視野之下進行分析,亦屬《易》學考古的重要內容之一,然而學界對此鮮有論及。秦漢時期,《周易》文化氛圍十分濃郁,因為其思想可以滿足秦代統治階級的需要,《周易》得以免于秦火,至漢代,象數《易》學得以繁榮發展。文章從《周易》天人觀、陰陽觀、尚中觀三個方面,初步探討秦漢墓葬遺跡的《周易》文化內涵。

一、秦漢墓葬與《周易》天人觀

《周易》天人觀具體表現為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是《周易》哲學的靈魂?!兑讉鳌范嘁姟吨芤住诽烊擞^的思想內涵,如《周易·乾卦·文言》曰:“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盵2](P17)又如《周易·系辭下》云:“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盵2](P90)《周易》天人觀的思想內涵是人道與天道是和諧統一的,人應當遵循和效法自然規律。人作為認知主體,順應天道、應天時而動,是人們正確處理天人關系的關鍵[3](P29)?!吨芤住诽烊擞^的基石是三才之道,《易》學乃“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天人之學,六十四卦的大象辭堪稱六十四條天人啟示錄[4](P25)。秦漢時期墓葬的相關設計與修建即反映了《周易》天人合一的宇宙觀。

(一)秦始皇陵與《周易》天人觀

秦始皇陵,史稱“酈山”,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東三十五公里,陵墓南倚驪山、北臨渭水,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云:“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盵5](P337)秦始皇陵陵園中建筑遺址考古發現“麗山”陶文的陶器[6](P69-71),證實了秦始皇陵原名為“麗山”的說法。由于“酈”“驪”“麗”通假,故“酈山”“驪山”與“麗山”相同。

秦始皇陵原名“酈山”,以山名作為陵墓名稱,這在一定程度上有著天人合一的意味。另外,《史記·秦始皇本紀》在記述秦始皇陵時說:“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盵5](P337)據相關研究成果,秦始皇陵墓封土表層中發現了汞異常的現象,面積多達一萬兩千平方米。據考古鉆探資料,“汞異常位于秦始皇陵園的內城中央,這證明了秦陵陵墓中關于埋藏汞的文獻記載是可靠的?!盵7](P663)秦始皇陵“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建制有著象天法地的意象。

此外,相關考古勘探表明,“秦始皇陵封土位于陵園內城南部中央,封土為方錐形的臺體,即所謂的‘覆斗形’”[8](P78)?!案捕沸巍狈馔烈蚱湫螤罴人祈敳勘唤氐姆藉F體又似倒置的方斗而得名,其特點是自下而上依次以層層夯筑的黃土修建,上部、下部均為方形且下大上小。秦始皇陵的這種“覆斗形”的方形封土,與“地方”的觀念有關,符合時人“天圓地方”的認知觀念,也是對《周易》天人合一觀的具體反映。

(二)漢代帝陵與《周易》天人觀

西漢十一座帝陵之中,文帝霸陵在今西安東郊鳳凰嘴, 宣帝杜陵在今西安東南的三兆鎮,其余九座帝陵皆在渭北咸陽原上。據有關考古勘探,西漢諸帝陵陵園與皇后陵陵園平面一般為方形[8](P312),這種方形的平面形制符合時人“天圓地方”的觀念認知,《周易·說卦》曰:“坤為地…為大輿?!薄墩f文》曰:“輿,車輿也?!陛浭侵杠囍惺芪镏?車中裝載東西的部分),后泛指車,大輿即大車,漢代大車的輿部為方形?!吨芤住ふf卦》將地與大輿相類比聯系,是“地方”觀念的體現,西漢帝陵與皇后陵陵園方形的平面形制可視為《周易》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的具體反映。

東漢十二座帝陵之中,除漢獻帝禪陵在山陽 (今河南焦作)外,其余十一座帝陵均在都城洛陽附近。據相關考古調查與鉆探,“河南偃師白草坡東漢帝陵陵園遺址發現一座大型封土墓,其原始封土平面為圓形?!盵8](P334)該東漢帝陵封土的形制即蔡運章先生所說的“可謂之圓丘形”[9]。東漢帝陵的圓形的封土形狀是“象天”觀念的反映,《周易·說卦》曰“乾為天,為圓”。河南偃師白草坡東漢帝陵所發現的大型封土墓,其圓形封土亦為《周易》天人觀的體現。

(三)漢代大墓與《周易》天人觀

西漢諸侯王墓附近分布著數量不等的陪葬墓?!熬嚯x滿城漢墓不遠的山坡上的十八座小墳丘,是中山王墓的陪葬墓。這些陪葬墓的形制皆為上圓下方?!盵8](P359)西漢諸侯王墓的陪葬墓形制為上圓下方,符合時人“天圓地方”的觀念,體現了《周易》天人觀。

此外,“關中地區豎井土洞墓中單室墓者,或為方形穹隆頂,或為長方形拱形頂?!盵8](P381)漢代這種方形穹隆頂的墓室結構,詮釋了所謂“天為穹窿,上設星宿,以像天漢銀河”;其方形的墓室底部陳列隨葬器具詮釋了所謂“下百物阜就,以象地上萬物”,這種方形穹隆頂的墓室結構亦是《周易》天人合一觀的生動反映。

二、秦漢墓葬與《周易》陰陽觀

陰陽觀是《周易》最具代表性的哲學思想,《易經》《易傳》普遍包含了陰陽觀念?!吨芤住は缔o上》云:“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盵2](P78-79)其中提到的“陰陽之義”即謂《周易》陰陽觀。具體而言,《周易》陰陽觀可以分為陰陽分判觀、陰陽交易觀和尊陽抑陰觀(尚陽觀)[10](P41)?!吨芤住逢庩栍^在秦漢墓葬的規劃設計中也有較多體現。

(一)秦始皇陵與《周易》陰陽觀

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觀念之深是眾所周知的,這種觀念對秦始皇陵墓的設計與修建的影響,具體體現為“陵墓若都邑”的形制。據相關考古勘測,秦始皇陵的修建著實反映了“陵墓若都邑”的建制[8](P103)。所謂“陵墓若都邑”,即將帝王死后的居所(帝陵)修建成似帝王生前所居住都邑的樣子。陵墓作為帝王死后的居所,屬陰;都邑作為帝王生前的居所,屬陽。秦始皇陵墓這種“陵墓若都邑”的建制是對《周易》陰陽觀的反映。

(二)西漢帝陵與《周易》陰陽觀

西漢前期帝陵,如高祖長陵、惠帝安陵和景帝陽陵,皆在漢長安城正北?!斑@種都城和帝陵南、北相對的方位設計,反映了當時設計者將帝陵和都城作為‘陰陽二界’統一體的觀念?!盵8](P310)在《周易》先天八卦方位圖中,乾卦在南,坤卦在北,即天南地北。又,《周易·說卦》云:“乾為天,為圓,為君,為父?!薄袄榈?為母?!薄吨芤住は缔o下》曰:“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鼻瑸楦?屬陽;坤為母,屬陰。西漢都城為西漢帝王生前的居所,西漢帝陵屬于西漢帝王死后的居所,相較于帝陵而言,都城屬陽;相對都城而言,帝陵屬陰。西漢前期帝陵與都城的這種“陰陽二界”的設計反映了《周易》陰陽分判觀。

再者,漢宣帝帝陵陵園與皇后陵園規格的大、小之別,體現了《周易》尊陽抑陰觀(尚陽觀)。據相關考古勘探,漢宣帝帝陵與皇后陵陵園東門遺址的主要不同之處有三:其一,漢宣帝帝陵陵園東門的門道、門道與左右塾之間、配廊的地面均鋪置素面方磚,而皇后陵園的相同部位地面均未鋪磚,只是經過夯筑處理。其二,宣帝帝陵陵園東門左右塾和配廊的廊道之外置卵石散水,而皇后陵陵園東門的相同部位均不見卵石散水。其三,帝陵陵園東門左右塾壁柱礎石面高于檐廊地面,礎石加工細致、光潔如玉,形成“明礎”,而皇后陵園東門左右塾壁柱皆為暗礎,“從帝陵陵園與皇后陵陵園司馬門的門道、陵園東門左右塾的壁柱礎石、配廊的地面規模對比可以看出,前者規模遠遠大于后者?!盵8](P315)根據《周易》八卦萬物類象,皇帝為乾,為天,屬陽;皇后為坤,為地,屬陰?!吨芤住は缔o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睗h宣帝陵園和皇后陵園相關建制的有無之別、明暗之分是《周易》尊陽抑陰觀(尚陽觀)的具體體現。

此外,漢宣帝杜陵諸多陪葬墓的南、北分布及其規模大、小之別,也是《周易》尊陽抑陰觀(尚陽觀)的反映。據相關考古調查與勘探,“漢宣帝杜陵諸陪葬墓中,距離帝陵、皇后陵較近的陪葬墓規模大,反之,其規模較小。并且,在南北并列的成對的陪葬墓中,南邊墓的規格大于北邊的墓?!盵11](P99)南方屬陽,北方屬陰,漢宣帝杜陵相關陪葬墓之尊陽抑陰現象可見一斑。

(三)漢代大墓與《周易》陰陽觀

據相關考古勘探,“西漢王墓一般采用王、后異穴合葬的形式,并且王墓的規模大于王后墓”[8](P357),而且“西漢列侯墓也普遍采用夫婦異穴合葬的埋葬形式”[8](P371)。在《周易》文化體系中,諸侯王屬陽,王后屬陰,王后墓和諸侯王墓規模的小、大之別,亦分別與《周易》的陰、陽相對應。西漢諸侯王墓夫婦異穴合葬的形式,以及西漢諸侯王墓和王后墓規模的大、小之別,既反映了《周易》陰陽分判觀,也體現了《周易》尊陽抑陰觀(尚陽觀)。

三、秦漢墓葬與《周易》尚中觀

“尚中思想是《易經》固有的思想,并且在《易傳》和易學中得到繼承和發揚?!盵12](P192)《易經》《易傳》均蘊含著濃郁的尚中思想氛圍,具體而言,《周易》尚中觀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得“中”則吉,《周易》六爻易卦中間的兩爻(二爻、五爻)的爻辭大多是吉利的[4](P32)。其二,六十四卦的卦序排列規律之一是《易經》上篇終于坎卦、離卦,下篇終于既濟卦、未濟卦,坎卦、離卦居上篇,震、艮、巽、兌等卦居下篇。據《周易·說卦》,坎為中男,離為中女,震為長男,艮為少男,巽為長女,兌為少女。由此,上述排列規律即為中男、中女之純體居上篇之終,中男、中女之合體居下篇之終,長男、少男、長女、少女之純體居下篇[13](P42-43)。其三,《易傳》的用中思想也十分普遍,據清儒惠棟統計,《彖傳》言“中”者凡三十六卦,《象傳》言“中”者共三十九卦[14](P247)。秦漢時期墓葬的一些設計和修建也反映了《周易》尚中觀。

(一)秦始皇陵與《周易》尚中觀

據相關考古勘探,秦陵內城居外城中央[8](P83),“秦始皇陵封土位于秦始皇陵陵園內外城的東西居中位置,處于帝陵陵園內城南部中央?!盵8](P78)秦始皇陵諸多居中的布局設計是否純屬偶然,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知道,當初秦始皇“焚書”并未焚毀《周易》,并且還確定了“度以六為名”的制度?!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載:“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盵5](P306)或許有人會說“度以六為名”只是秦朝崇尚水德的簡單體現,其實不然。秦始皇確定“度以六為名”的制度既直接體現出秦崇尚水德,也間接體現了秦始皇深受《周易》思想的影響。張濤先生在談及秦朝“度以六為名”這種制度施行的原因時曾說:“這其中也有受《周易》啟示的因素,《周易》以六為老陰,與水、與陰皆可聯系起來,必為秦始皇所重?!盵15](P32)可見,秦始皇是非常注重《周易》思想理論及其運用的。因此,我們認為,秦始皇陵內城居外城中央及其封土位居帝陵內城南部中央的布局,絕非偶然,秦始皇陵諸多居中的設計及其建造,反映了《周易》尚中觀。此外,秦始皇陵陵園內城南門遺址平面呈“中”字形[8](P85),也應當是《周易》尚中觀的體現。

(二)漢代帝陵與《周易》尚中觀

漢代帝陵對《周易》尚中觀亦有諸多體現,這種思想具體表現在帝陵墓室名稱與布局、帝陵陵園遺址的形制、墓室與陵園的相對位置等方面。

首先,西漢帝陵的墓室稱為“方中”?!八^‘方中’,即帝陵的墓穴和墓壙位居陵園正中,并且其平面為方形?!盵16](P74)據有關考古調查、勘探資料,“漢景帝陽陵、漢武帝茂陵、漢宣帝杜陵等帝陵與皇后陵的墓室,皆在墓室四面居中的位置設有一條墓道?!盵8](P311)《周易》三爻易卦的上、中、下三爻分別代表著天、人、地三才,并且“人”是處于《周易》三爻易卦的中爻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西漢帝陵的“方上”和陵墓之下的土地分別與天、地相對應,而“方中”則與《周易》三才中的“人”相應。相對于“方上”和陵墓之下的土地而言,稱作“方中”的帝陵墓室作為皇帝在陰間的居室,無疑有著更為重要的地位。西漢帝陵的墓室稱作“方中”,不只是因為其是相對于帝陵封土“方上”而言的方位概念,更是《周易》尚中觀的反映。

其次,漢宣帝帝陵陵園東門遺址和漢景帝陽陵陵園南門遺址的“中”字形制亦反映了《周易》尚中觀?!皾h宣帝帝陵陵園東門遺址保存較好,東門面闊84.24米、進深20.36米,由門道、兩塾和兩配廊組成。門道位于門的中央,門道兩側為門庭,二庭分布于門道和門庭左右?!盵8](P314)并且“漢景帝陽陵陵園南門遺址,門闕由內向外對稱分布有塾、主闕臺、副闕臺,二塾之間為門道。在主闕臺臺面南北居中的位置,東西排列有五個柱洞?!盵8](P315)漢宣帝帝陵陵園東門遺址和漢景帝陽陵陵園南門遺址的“中”字形制是《周易》尚中觀的直接反映。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主闕臺的臺面南北居中位置排列了五個柱洞,此處的數字“五”亦是《周易》尚中觀的反映,原因在于數字五在《周易》的象數體系中具有獨特的含義。正如顧凈緣先生所說:“五、六兩數,居天、地之中,為天、地之中數?!盵17](P116-117)據此,漢宣帝帝陵的相關設計受《周易》文化影響之深可見一斑。

最后,西漢帝陵的墓室處于帝陵陵園的居中位置,亦是《周易》尚中觀的體現?!皳h景帝陽陵陵園遺址的考古勘探,漢景帝帝陵陵園大約位于整個陽陵陵園的居中位置?!盵8](P312)

四、結語

秦漢墓葬遺跡的諸多特征是對《周易》天人觀、陰陽觀和尚中觀的反映。秦始皇陵“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建制及其覆斗形封土、漢代帝陵與西漢諸侯王諸多陪葬墓的方圓形制,皆反映了《周易》天人觀。秦始皇陵“陵墓若都邑”制度、西漢帝陵與都城的方位設計以及西漢諸侯王墓和王后墓規模的差別,都體現了《周易》陰陽觀。秦始皇陵內城居外城中央以及封土位居帝陵內城南部中央的布局、西漢帝陵的墓室稱作“方中”的現象、西漢帝陵墓室位于陵園的居中位置等,均反映了《周易》尚中觀。

猜你喜歡
封土秦始皇陵漢宣帝
兵團八十三團棉花機械封土
救人一命最重要
淺談秦兵馬俑
張安世救人
救人一命
救人一命最重要
入唐百濟遺民流向與連云港封土石室墓
日本列島封土石室墓的展開與連云港石室墓
我國東北地區的高句麗封土石室墓
秦始皇陵兵馬俑 為何沒有女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