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下優良家風家訓助推鄉村治理的價值與路徑

2023-04-22 23:09李雅嫻
保山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鄉風家訓家風

李雅嫻

(大理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 大理 671003)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便注重家風家訓建設,講求通過家風家訓來對個人道德規范、行為準則進行約束。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加強家庭、家風、家教建設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家風家訓在國家和社會發展進程中所產生的巨大價值貢獻。黨的二十大報告更是明確地指出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這也是首次將家風家訓建設寫入黨代會報告中。足以表明,立足于新時代,家風家訓建設對于構建和諧社會,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優良的家風家訓中蘊含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德育元素,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通過優良家風家訓這個優秀傳統文化載體,以優良家風家訓來推動鄉村振興,助力豐富鄉村振興戰略的文化內涵和方式舉措,同時也有利于更深層次地拓展優良家風家訓的價值深度和應用廣度。

一、優良家風家訓助力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理論邏輯

(一)鄉風文明建設是推動新時代鄉村振興進程的重要支點

正所謂,鄉村振興、文化先行。推動鄉村的鄉風文明建設是新時代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明確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報告點明了鄉風文明建設在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對農村基層社會的有效治理進程中的重要作用。村民作為鄉村振興體系的主體,推動鄉風文明建設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村民的道德素養,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從而增強鄉村振興的實效性,另一方面通過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可以更好地助力鄉村產業發展,提升村民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進和轉化,更好地為鄉村發展提供發展動力。

鄉村文明建設是推動新時代鄉村振興進程的重要支點,鄉風文明的內容和推動鄉村振興的要求高度契合。鄉風文明主要包含三個方面,首先就是村民自身的道德素養,村民是鄉村振興、鄉村治理的最小基本點,提升村民自身道德修養,加強村民“自治”素養,對于推動“三治結合”的鄉村振興具有深刻意義。其次,村民之間的關系也是鄉村文明的重要一環。村民之間的關系既包含了家庭內部關系,也包含了村舍間的鄰里關系。推進鄉村文明建設講求家庭關系和睦,家庭成員相親相愛,尊老愛幼、鄰里關系和諧,鄰居之間互幫互助,相處融洽。這一點對于形成農村社會中的非正式組織,以家風帶民風,以家訓帶村規民約,更好凝聚鄉風文明共識具有至關重要影響。第三個方面就是關于人與自然的關系,推動鄉村振興要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通過開展鄉風文明建設,轉變村民陳舊觀念,加強村民環境保護意識,有利于助推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時代農業良好發展格局。

(二)優良家風家訓是推動新時代鄉村振興建設的關鍵要素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對家風家訓格外重視,所謂家風家訓就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所形成的價值追求,這種價值追求是被家族成員所認可的并接續傳承的信念結晶,包含了家族成員的思想準則、行為規范、價值取向等多個方面。而優良家風家訓是中華傳統鄉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家族、家庭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所形成的道德理念,反映了一個家族、家庭的整體氣質。優良家風家訓來自于家庭,家庭作為鄉村構成中的最小單位,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因此家風家訓是構成鄉村文明建設的最直接的文化載體,優良家風家訓是推動鄉村振興建設的關鍵要素。

優良的家風家訓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沉淀,蘊含著深刻的為人之道、為世之道、為國之道,是構建鄉村文明建設的文化載體。中華傳統優良家風家訓的核心觀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第一,立德修身。中華傳統家風家訓中強調了個人要在為人、修身、處世等方面嚴格要求自身,以提高自身道德素養為行為處世的基礎和前提,這樣的行為規范而這也正符合鄉村振興的村民“自治”要求。第二,和睦相處。中華傳統家風家訓中的道德準則要求人們要關愛親人,孝敬長輩、相鄰和睦,與人交好,強調要構建一種和諧的、有愛的人際交往關系,要禮貌待人,與人為善。這與推動構建鄉村文明建設的關鍵要求不謀而合。第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的家風家訓中都要求保護自然環境,強調山川河流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礎,這對當今社會加強環境保護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優良家風家訓中所包含的道德理念和精神追求與構建鄉村文明建設,推動鄉村振興所需要的價值引導不謀而合。

二、優良家風家訓在新時代鄉村振興中的價值意蘊

從家風家訓的功能價值來看,優良家風家訓中包含了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內涵和現代德育意蘊,在新時代鄉村振興中,優良家風家訓不僅具有一定的文化育人的作用,同時也具有深刻的社會治理約束作用。

(一)優良家風家訓在推動新時代鄉村振興進程中具有深刻的文化育人價值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實現道德約束作用,一個家族會通過樹立凝結著家族價值觀的家規家訓來加強對族人和后代的道德約束,從而達到更好地教育后代的效果。而一個家族世代相傳的家規家訓中所體現的濃厚的家族價值觀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族人及其后代,并對家族外的人們也形成一定的教育和影響。這種家規家訓的形成本身就帶有十分濃重的人文色彩、文化底蘊、價值判斷、為人道理,自然就彰顯出深刻的文化育人價值和稟賦。

立足于鄉村振興的角度,發揮好優良家風家訓的文化育人作用,一方面要把牢牢握住中華傳統優秀家風家訓這個文化寶庫,充分利用其所蘊含的豐沛的德育資源。如西漢劉向的《戒子歆書》、魏晉南北朝時期顏氏家族的《顏氏家訓》等優秀家風家訓都具有豐富的育人思想,對新時代構建道德體系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另一方面要重點挖掘鄉村內各家族所具有的獨特的優良家風家訓,只有深入調研、廣泛搜集、提煉升華,才能洞悉家風家訓本質,才能把握家風家訓脈動,才能領悟家風家訓內涵,才能使家風家訓在新時代煥發深沉的力量和雋永的魅力。如云南的白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白族人民形成了豐富的家風家規家訓內容,主要可以概括為行為規范、道德準則、人與自然和諧的規范三個方面,在白族家風家訓中反映出濃厚的白族色彩,對于白族人民的日常生活,行為規范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例如大理白族獨特的照壁文化中,周姓的“愛蓮世第、濂溪世第、軍推細柳”,以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的言行風骨作為周氏世代相襲的家訓,這就是在鄉村振興中主動融入民族性、地域性、傳承性的家風家訓的生動實踐。不同的地區、民族具有不同的生活習慣、行為要求,具有當地、民族特色的優良家風家訓更容易被接納吸收,可以更好地在當地鄉村振興中發揮作用。例如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寫在照壁上的家訓家風家教”為切入點,與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院等部門協調聯動,挖掘、整理優秀傳統家規家訓,開展“大理照壁上的家風家訓”宣傳教育活動,弘揚白族照壁中廉潔家風、勤政為民的優秀文化,充分挖掘白族家風中的育人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大理地區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的開展。

(二)優良家風家訓在推動鄉村振興進程中具有構建和諧鄉風的作用

鄉風是鄉里的習俗,象征著整個鄉村的精神面貌。在2018 年3 月8 日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發表講話:“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強調了家風對建設和諧鄉風、提升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作用。家風是鄉村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優良家風家訓為引導,加強家風建設,更好助推鄉村文明建設、助力鄉村振興進程。

經過歷朝歷代的積累沉淀,中華傳統優秀家風家訓內容十分豐富,但中華優秀傳統家風家訓中最突出的共性就是講求“孝悌”,要求后人要孝親敬長,尊老愛幼,提倡家庭成員之間互敬互愛,和睦共處。正如黃庭堅家族《黃氏家規》所提到的“人有祖宗,猶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父母罔極之恩,同于天地?!币笞迦思昂蟠⒕撮L輩,感恩父母。朱子家訓中也提到,“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边@是在強調,要處理好個人在社會各方面的人際關系,要孝順父母,關愛子女,尊敬兄長,愛護弟弟。中華傳統優秀家風家訓中的孝道文化、仁愛原則包含了處理家庭內部關系、處理鄉村鄰里關系的準則,這些都對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構建和諧鄉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善用優良家風家訓有利于提高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實效性

一方面,作為凝結了家族內部價值觀的家風家訓,在本質上具有相當程度的約束作用和強烈的規則意識。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傳統家風家訓通過具體的問題給族人和后代立規矩、講規則來使其達到所設想的理想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和“國法”一樣具有相當的約束力。家風家訓就是道德的外延,是道德在家庭的外顯,也是法律的評價標準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因此,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善用優良家風家訓所具有的引導和約束作用,有利于提高村民的參與意識,從而提高鄉村振興的實效性。

另一方面,從優良家風家訓的內容特點來看,中華優秀傳統家風家訓強調提高個人修養的同時要處理好個人在倫理關系中的責任和義務。村民作為鄉村振興的主體,善用優良家風家訓引導村民提升自身道德修養,有利于鄉村振興工作的展開。優良家風家訓中包含著處理人際關系的原則,這在鄉村振興中起到構建和諧鄉村、化解鄰里矛盾等重要作用。運用好優良家風家訓中的德育資源,以此提升村民的道德素養、構建和諧鄉風,從而上提高鄉村振興的實效性。

三、新時代弘揚優良傳統家風家訓的困境探析

(一)經濟社會發展沖擊鄉村傳統價值觀和道德觀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鄉村的生產方式、就業方式和生活方式等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價值觀、道德觀受到重大沖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社會發展一方面帶來物質資料的極大豐富、生產水平的極大提升,但另一方面也催生了多元價值體系的重構,形成對傳統道德觀念的挑戰。家風家訓中的德育價值是依托于傳統生產方式應運而生,這無疑會導致在現代社會經歷文化思想上的陣痛,對于優良家風家訓的繼承發揚來說,就是要在傳統價值觀、道德觀與現代生產體系下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碰撞、磨合、交融,守正創新中實現優良家風家訓的落地生根。

(二)城市化加速演進虛化鄉村“傳統”的社會基礎

隨著城市化加速演進,帶來的是城市的勃興和鄉村的失落。傳統的以農村哺育城市發展的模式正在逐步式微,而城市反哺農村的模式方興未艾,這種斷層式發展帶來的后果之一就是虛化“傳統”的社會基礎。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大規模遷徙,不斷接納新文化的輸出,形成新文化的接納,這也就不可避免地淡化和虛化傳統文化的影響力?,F實中人際關系、現實交往功能不斷弱化和嬗變,隨之而來的是對以往以姓氏、血緣、宗族親緣聯系、親情關系造成沖擊,以土地等資源附著性的外在因素所形成的影響正逐漸瓦解,這些都形成了對于以家風家訓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它們所根植的文化土壤正在松動和沙漠化。當今社會,由于對優良家風家訓的保護力度不夠,導致優良家風家訓這一寶貴文化資源面臨著被邊緣化、斷代甚至失傳等諸多危機。首先。當前鄉村家庭對于傳承、發揚優良家風家訓的意識不強烈,這就從根本上導致了其對優良家風家訓的保護力度不足。其次,當前對于家風家教的傳承更多的是體現在長輩對晚輩言傳身教以及家庭成員之間世世代代的口口相傳中,而以書面或其他可以客觀保存的形式卻不被重視,但口述傳承過程中會出現失誤、偏差的狀況,從而導致家風家訓在傳承過程中會出現失真的情況。

(三)國家社會治理弱化鄉村文化建設功能

我們國家經歷從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的深刻轉變,形成更加內涵豐富的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蘊含著理念、方法、手段和制度等多層面的深刻變革。無論在治理時間、空間和技術上,都置于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進程和理論框架中進行觀察和思考。改革開放以來,由于農村生產方式的巨大變革,社會組織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隨之而來的是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但由于一度輕視了鄉村治理,鄉村文化建設功能一定程度弱化,這在治理資源配置中是無法回避的問題,但是也從側面反映出國家社會治理中補齊和加強的鄉村文化建設短板勢在必行。優良家風家訓在鄉村振興發展過程中具有深刻意義,但當前鄉村發展中對優良家風家訓所具備的重要價值運用不足,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資源閑置,導致當前鄉村振興進程缺少優質傳統文化的支撐,一方面,優良家風家訓中所蘊含的家庭榜樣示范作用、構建鄉風文明居住環境作用等沒有被充分挖掘發揮。另一方面,當前全國范圍內的鄉村振興模式出現治理模式、治理方式“趨同化”,但不同地區、民族的特征又各不相同,因此鄉村振興的效果也不盡相同。

四、優良家風家訓助力新時代鄉村振興的路徑

優良家風家訓對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助推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因此要從保護優良傳統家風家訓出發,優化優良家風家訓助力鄉風文明建設路徑,構筑系統的優良家風家訓推動鄉村振興體系。

(一)守護鄉村精神家園,堅持傳統優良家風家訓的守正與創新

作為鄉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優良家風家訓是鄉村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柱。要立足于文化保護,對優良家風家訓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汲取其中所蘊含的豐富的德育元素,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價值,更好地發揮其重要價值,助力新時代鄉村振興。這就要求要對優良家風家訓進行系統保護,一方面要堅持守正,充分保護、繼承和弘揚優良傳統家風家訓,另一方面要在堅持守正的基礎上力求創新,善于挖掘、探索保護和弘揚優秀傳統家風家訓的路徑與方法。

所謂守正,首先要通過對優良家風家訓中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和德育價值進行廣泛宣傳,以提升村民對優良家風家訓的關注度,提高村民自覺保護和傳承優良家風家訓的意識。其次,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家風家訓過程中推進以書面、錄音、視頻等形式記錄,提倡村民通過將口述性的家風家訓以便于傳承的形式記錄、將優良家風家訓裝訂成冊、更新修訂家譜族譜、錄制相關視頻記錄傳統家風家訓等方式更好地弘揚和繼承優良家風家訓。所謂創新,家風家訓具有濃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價值,相關部門要深入挖掘優良家風家訓中所蘊含的價值,從多個角度更好地發揮優良家風家訓在新時代社會發展進程中所具備的價值。

(二)善用新興傳媒手段,弘揚傳統優良家風家訓中的德育作用

家風家訓是一個家族內部的價值觀結晶,通常僅被家族內部成員所熟知,受到各種條件制約,許多優良家風家訓無法為外人所知,其中所蘊含的各種價值也無法實現?,F今,正處于新傳媒蓬勃發展、網絡化數字化技術盛行的時代,優良傳統家風家訓應借助其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提高優良家風家訓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意義,讓其中所蘊含的文學底蘊、歷史文化和道德價值得以充分體現。如在2017年中央電視臺4套的《文明之旅》欄目中通過對“張氏家譜”進行詳盡的介紹,促進了家譜文化的發展,并聯動掀起了各地加強關于家譜文化研究的活動熱潮。這也給了我們很大啟發,為了更好地促進優良家風家訓的傳播,相關部門要善于發揮新興傳媒手段的積極作用,將優良家風家訓與新興傳媒手段相結合。一方面,要利用好互聯網和自媒體手段,通過電視節目、短視頻、公眾號等形式對優良家風家訓進行宣傳,從而使優良家風家訓走出家門,“飛入尋常百姓家”,讓更多人認識了解到優秀家風家訓,使其中所蘊含的多重價值得以實現。另一方面,通過將科技與家風傳承以及家風建設相結合,為家風傳承提供新的路徑和方法。例如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在村史館中引入“VR”技術,以3D 和VR 虛擬現實技術為載體重現家風家訓起源經過,讓觀者身臨其境地體驗和感受,觀者可以更直觀地接觸優良家風家訓,給其以精神的滋養和啟迪,從而更好地助力新時代優良家風家訓建設。

(三)立足傳統優良家風家訓,開展鄉風文明建設活動

新時代的鄉風文明建設主要包含家庭美德建設以及社區公德建設這兩個方面。立足于優良家風家訓,開展以“鄉規民約”為基礎的鄉風文明建設活動,有助于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正如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中所強調的“要開展好家風建設、傳承傳播優良家訓”。云南省騰沖市五合鄉帕連藝術村在推動鄉風文明建設過程中,以黨建引領為基礎,結合當地獨特的人文風貌,立足于當地優良家風家訓,團結帶領村民制定并落實《帕連組規寨約》。這一村規寨約的制定更好地處理了村寨中法律法規無法制約的道德問題,解決了村寨中曾經出現的鄉風不正、民風不淳的情況,更有效地推動了這個傣族村寨的鄉風文明建設,實現傣族村寨中村民和諧相處,共同致力于實現鄉村振興。云南騰沖帕連藝術村在新時代推動鄉村道德治理過程中是一個極具代表性和示范性的例子。加強鄉村治理,可以立足優良家風家訓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不同范圍內廣泛開展系列活動,用好優秀家風家訓,以推進鄉村振興。如,開展好家風評比、家族故事評比活動,發揮優良家風家訓中的榜樣示范作用;通過舉辦五好家庭、榜樣孝子、榜樣公婆、友愛鄰居等活動,鼓勵村民通過實際行動將優良家風家訓的具體內容融入到現實的實際生活當中。

五、結語

優良家風家訓是具有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道德價值的優秀傳統文化,是鄉土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助力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源泉和文化支撐。在鄉村振興進程中,以優良家風家訓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融入新時代的道德要求,充分傳承好、挖掘好、利用好優良家風家訓中的多重價值,使優良家風家訓更好地助力新時代鄉村振興。

猜你喜歡
鄉風家訓家風
打造一村一館 傳承鄉風文明
鄉風
勤勞節儉傳家風
厚植勤勞脫貧的鄉風家風
家風伴我成長
文明鄉風聚人心
家訓伴我成長
幽默好家風(二)
家風
《朱子家訓》(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