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大學生健康教育研究

2023-04-23 22:27王洪財
大慶社會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公共衛生傳染病新冠

王洪財

(東北石油大學校醫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8)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危害公眾健康的事件。近些年,國內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頻繁發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屬于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高校人口高度集中,極易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研究表明,我國70%以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在學校,其中80%以上為傳染病流行事件[1]。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發生后暴露出大學生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不足,他們的健康意識、健康行為和健康管理技能令人擔憂,高校做好大學生健康教育工作尤為重要。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做好大學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維護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大學生健康教育是指高校依據社會的需求和條件,對大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使大學生樹立健康觀念,改變不良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從而提升健康素養水平,促進身心健康。大學生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所表現的防范意識和應急知識欠缺,反映出大學生的健康素養水平與高文化素養不相匹配。個人的健康素養水平是健康知識、健康態度、健康行為和健康技能等方面的綜合反映。高等教育階段是大學生身心成長成熟、健康素養形成的重要時期,高校要通過健康教育使大學生了解健康知識、應急急救知識和技能,從而提升自我健康管理和維護身心健康的能力。

(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重要舉措

近些年來,發生了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甲型H1N1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當重大傳染病暴發時,愈發引起人們對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視。山東省在對6所高校大學生問卷調查中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大學生對健康教育需求較高[2]。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間,有的高校發生了校園疫情,造成了嚴重后果,同時也暴露出大學生的健康知識匱乏,缺乏健康管理知識和技能,尤其非醫學院校的大學生對醫學知識極為缺乏[3]。健康教育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夠使大學生了解相關的應急知識,提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消除恐慌、焦慮等心理。

(三)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必然要求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求學校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2017年6月,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對高校健康教育提出了具體要求。高校健康教育重在增強學生的健康意識、提高學生的健康素養和健全學生的人格品質。我國高度重視發展衛生健康事業,學校健康教育在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青年大學生是國家發展的中堅力量,肩負著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大學生只有身心健康才能取得學業的成功,才能為將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高校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大學生對突發衛生事件的認知水平,減少影響和傷害,使其成為推動“健康中國”戰略的踐行者和引領者。

二、大學生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對健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一些普通高等院校注重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專業技能而忽視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造成了嚴重后果時,才意識到健康教育的價值所在。部分高校對健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健康教育處于可有可無的邊緣狀態,專職教師較少,缺乏教學設備以及專業實驗室等。由于大學生接受的健康知識有限,他們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養水平普遍較低。有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大學生產生不安全感,表現出懷疑、恐懼、煩躁、麻木、悲傷、抑郁等癥狀[4]。高校應該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利用各種有效途徑開展健康教育,提升大學生的健康素養水平,使他們能夠自覺認識、理解和維護健康。

(二)健康教育師資、設備、資金等不足

一是缺少健康教育專業教師。大學生健康教育需要健康教育專業教師,部分高校由校醫承擔健康教育工作,由于醫生日常工作繁忙,缺少系統的培訓,不能及時更新知識結構,不能滿足學生對健康知識的需求。 二是教學設備老舊或短缺。 健康教育只是理論教學達不到預期效果,還需要實踐教學。三是經費投入不足[5]。健康教育需要場地、設施及實驗室等。

(三)健康教育工作效果不佳

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大學生表現出恐懼、擔憂、緊張等情緒,嚴重時出現心慌、頭痛、惡心等癥狀,說明健康教育工作效果不佳。分析原因:一是教學內容單一。相關研究表明,大學生健康教育內容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體,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預防以及意外傷害預防等內容較少[6]。存在對大學生健康知識普及不到位、不系統等情況,許多大學生健康意識淡薄,缺乏維護和促進健康的能力,健康素養水平普遍偏低。二是教育教學模式固化。多數高校健康教育模式為課堂教學,大學生對長期的課堂教學容易產生厭煩情緒,健康知識較為匱乏,在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暴露出能力不足,表現出過度焦慮、惶恐不安。

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大學生健康教育的建議

(一)發揮課堂教學的重要作用

大學生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要將大學生健康教育融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中。高校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預防、心理健康、性與生殖健康、安全應急與避險5個方面。通過健康教育課程指導大學生養成合理膳食、健康睡眠、科學健身、戒煙限酒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樹立預防疾病、維護心理健康和自我保健的意識,提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科學精準的健康知識能夠緩解大學生的焦慮等情緒,高校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重要作用,尤其要做好重大傳染病預防知識的普及工作。

(二)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高校要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發生后,大學生由于學業壓力較大和就業形勢嚴峻導致心理健康受到了影響,部分大學生在長期較大的精神壓力下,產生了恐慌、焦慮、緊張等情緒。有研究表明,學校封閉式管理加劇了大學生的焦慮情緒,有的大學生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7]。高校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心理教育與心理干預機制,預防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大學生心理帶來的危害。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積極健康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心理工作者還要及時開展心理普查工作,了解學生當前的心理狀況,對于心理焦慮的學生,要根據其實際情況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學生排解壓力,緩解和消除恐慌等情緒。

(三)建立專業的健康教育師資隊伍

健康教育是一項事關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工作,從事大學生健康教育的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高校應當建立一支穩定的專、兼職結合的健康教育教師隊伍,能夠長期從事大學生健康教育工作,保證大學生能夠受到良好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教師要定期開展學習和培訓,不斷提高健康教師必備的理論水平、專業知識和技能,保證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質量;對于好的教學方法和經驗要及時交流和總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進而提升教學質量;要加強健康教育工作研究,注重教學和科研工作相結合。

(四)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很難引起大學生的興趣,實踐教學在健康教育中深受大學生喜愛。一是在新生入學季或者在軍訓期間,開展健康教育實訓課,例如,心臟復蘇急救、自救與互救等技能訓練。新生還可以自愿申請進入高校醫院觀摩學習,初步了解常見病、傳染病和重大疾病的預警信號等相關知識,了解看病就醫流程等。二是在重大傳染病期間,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講座,讓大學生了解傳染病的傳播途徑以及防護方法,并融入實踐教學,如,七步洗手法、口罩的正確佩戴法、穿脫防護服的流程等。三是在日常診療過程中,對于前往高校醫院就醫的大學生,可以給予一定的醫學指導,大學生可以在就醫的過程中獲得健康知識。

(五)不斷拓展健康教育途徑

大學生健康教育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一是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開展精品課、專題講座等。在重大傳染病防控期間,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大學生普及重大傳染病的相關知識,滿足大學生對健康知識的需求。二是利用校園網、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平臺定期推送健康知識,還要發揮校園廣播、電子顯示屏、文化長廊、展板以及櫥窗的作用進行宣傳、普及健康知識。三是聘請醫療機構專業人員開展專題講座。根據大學生的需求開展運動損傷的預防與康復、對常見病和重大疾病正確認識以及對傳染病的預防等專題講座。通過各種途徑開展大學生健康教育,促進大學生對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預防知識和應急急救知識的了解,提高全體大學生的健康素養水平。

猜你喜歡
公共衛生傳染病新冠
《傳染病信息》簡介
傳染病的預防
新冠疫苗怎么打?
3種傳染病出沒 春天要格外提防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寧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愛生命,遠離“新冠”
呼吸道傳染病為何冬春多發
《首都公共衛生》征訂啟事
《首都公共衛生》征訂征稿簡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