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院校支持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研究

2023-04-23 22:27孫榮利張家寧柴文麗
大慶社會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醫學院校服務體系心理健康

孫榮利,張家寧,柴文麗

(1.齊齊哈爾醫學院病理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2.福建醫科大學學生工作處,福建 福州 350122)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1]”對構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提出了新要求,各地也按照《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積極開展工作和不斷探索。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發展緩慢,因此,醫學院校的參與和介入變得尤為關鍵和迫切。

一、醫學院校支持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內在邏輯理路

(一)醫學院校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中具有天然優勢

首先,醫學院校擁有專兼職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專業教師和學科帶頭人是教學團隊的領軍者、教學理念的引領者、教學改革的探索者、專業及學科建設的組織者能夠引領學校高水平發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其次,醫學院校開設了精神醫學和心理學的相關專業,可以借助高校課程資源、知識資源,搭建互聯互通、人人共享的志愿服務平臺,實現不同群體需求的滿足。再次,醫學院校擁有心理咨詢室、團體輔導室、心理沙盤、心理測評軟件等完備的環境與測量工具,在供學生使用的同時,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適當對外開放。最后,醫學院校具有成熟的經驗優勢。在心理服務平臺建設、場地建設、設備配備等方面有相對成熟的工作模式,對醫學生已全面開展心理評估、心理咨詢和危機干預,這些方面的經驗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多可以參考的制度、機制和模式。

(二)醫學院校的參與是實現高校政治自覺的有效途徑

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時代賦予高校的歷史使命。醫學院校及其附屬醫院是衛生健康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的關鍵基地,在新時代背景下,醫學院校堅定不移地遵循立德樹人的總體要求,積極投身于“健康中國”戰略,充分發揮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引領作用,醫學院校有責任和義務承擔起“人民健康至上、健康優先發展”的新使命,以高質量的服務支持“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因此,社會服務水平的高低是影響醫學院校聲譽和發展的重要因素,重視社會服務水平的提升,是高校的政治使命。堅持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將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與我國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現實目標緊密結合,是我國高等教育人民性的集中體現。

(三)醫學院校的介入是緩解社會矛盾滿足人民需要的必然要求

基層社會治理構成了國家治理的基礎,而基層社會心理狀態則反映了社會穩定的狀況。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人們對物質生活的需求得到了滿足,開始更多地關注心理和精神層面的需求。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以及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持續增長,不僅要求改善宏觀物質生活條件,還體現了人們在心理層面對民族精神、理想價值、信仰追求等方面的追求,反映出良好社會心態的建立與社會心理服務之間的緊密聯系。醫學院校應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資源來支持社會心理服務,提高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素質,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這不僅可以緩解消減社會矛盾,還可以滿足人民對社會心理方面的良好需求。

二、醫學院校支持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現實窘境

(一)缺少配套完善的社會服務制度

高校開展社會服務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影響社會服務的質量。由于起步較晚,醫學院校開展社會服務沒有系統、權威的法律法規或者相關制度作為參考,造成醫學院校對社會服務的認識相對滯后,工作機制大多是針對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等負面事件,干預措施也是風險防控性質的,都是為了及時發現、化解社會負面情緒、消極心態和有危害社會治安潛在風險的行為;正面社會心態培育、心理建設和社會治理方面的機制或者工作模式很少提出。社會服務機構的匹配制度不成熟,導致社會服務沒有明確的方向。缺少衡量醫學院校利用自身資源支持社會心理服務的考評機制,高校的社會服務活動和相關人員參與的積極性沒能充分調動,致使醫學院校社會心理服務活動的開展完全依靠人的信念和初心。在實際運行中,高校發揮社會服務的職能缺少保障,在評估指標方面,社會心理服務的評價多為負面事件的下降率,各試點地區評估指標多停留在維護穩定、風險防控等方面。

(二)缺少系統化的高校與社會信息交流平臺

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和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與地方政府及社區之間的合作與溝通變得日益關鍵。構建高校與地方政府及社區之間的合作交流平臺,對于增強高校的社會影響力,促進地方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進步具有深遠的影響。當前高校與政府、企業和文化事業等單位之間沒有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信息了解滯后,校內學科、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調整等不能隨著社會的發展及時調整,影響了高校社會服務功能的發揮。此外,醫學院校信息化意識淡薄,長遠規劃不足,受各種條件制約信息平臺建設,信息交流零散,不能有效地為社會提供服務信息。因此有必要運用“互聯網+技術”,依托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工作體系,建立智能化、專業化的信息交流平臺,提高社會服務智能化水平,實現醫學院校、社區和社會的信息共享,為人民群眾提供科學、專業、規范的心理健康服務。

(三)缺少準確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定位

部分醫學院校沒有正確理解社會心理服務的本質,不能準確把握社會心理服務的定位,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有待深化。首先,在內容定位上存在偏差,將建設重點專注于個體心理疾病和心理健康的排查與疏導,忽略了創新社會治理、提升大眾心理健康的目標。其次,在建設思路上,沒有從系統思維視域下厘清內部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將服務對象近期的心理困擾和遠期的社會融入混為一談,工作重點是幫助他們回歸正常生活,沒有從根源上消滅妨礙社會穩定的隱患。再次,在方式方法上,醫學院校在實際開展社會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上遠未達到地方經濟社會的實際需求,多開展的是體驗式社會服務,社會服務流于形式;或面向社會大眾科普服務時,未能及時了解受眾的特點和需求。最后,在服務內容上,內容過于專業,致使服務效果大打折扣;或因沒有形成一項持續性較長的活動,對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達到的效果不顯著。服務形式錯雜,資源區域共享意識淡薄,未能形成資源有效整合。

三、醫學院校支持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路徑

(一)重塑醫學院校支持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理念

首先,醫學院校要高度重視,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全面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示要求。充分發揮高等醫學院校在學科、人才、科研和醫療方面的優勢,合作共建,互融互促,提高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聚焦國家發展規劃,積極發揮高校在智力和人才方面的優勢,堅持問題和目標導向,穩步推進“校地合作”社會心理服務項目,擴大校地合作領域,形成更多惠民服務實效成果,為地方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其次,學校需要完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以精細化服務為焦點,根據地區特點,準確定位,精確對接。加強不同部門和單位間的協同合作,為社會各行業,提供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方面的宣傳教育、評估測量、咨詢干預、素質拓展、團體實踐等服務,進一步推動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最后,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核心職責應是解決全社會普遍存在、群體性出現以及突發性的社會心理問題,而非將這些難題簡化為個體心理健康問題。我們需要從“社會”和“社會心理”的角度出發,重點解決宏觀層面的社會心理問題,側重解決全社會范圍內群體性、普遍性的社會心理問題。

(二)強化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

首先,制定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綱要。明確具體的服務內容和實施目標,出臺方案實施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規范工作流程,推動社會心理服務立法工作,制定行業技術規范。其次,在總體設計思路上,需綜合考慮并建立完善相互配套、相互協調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機制。明確各部門職責以及具體工作任務,構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評估制度,對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社會心理服務組織或個人進行科學評估。改善跨部門工作協同及信息共享方式,避免出現“推諉塞責”現象。再次,聘請專業人員對醫學院校優質心理資源開展運營管理,為醫學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提供充足的時間,確保他們有足夠的精力投入到科學研究中,并做好專業服務工作。最后,整合優質資源,對社會服務進行戰略布局和長遠發展規劃。整合醫學院校優質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將同類型社會服務需求的社會服務對象進行整合分類,力求實現系統最優化和整體效益最大化,以確保社會服務的開局穩定和收尾順利。

(三)構筑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共同體

醫學院校內部各部門之間要協同運轉,深度耦合,保證部門與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的溝通順暢。同時要加深社會力量的合作。如與家庭、企事業單位、社區、心理衛生醫療機構的合作,強化產學研合作的同時促進學術研究與現實實踐的有機結合,形成長效的協同機制。醫學院校依托附屬醫院醫聯體,通過專家下沉、人才培育、雙向轉診、傳幫帶等方式助力健全三級精神心理衛生網絡;有針對性地為轄區居民群眾提供心理疏導、精神慰藉等心理服務,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特殊人群提供專業化的醫療救助,送醫下鄉、入戶救助等,提供精神心理應急救助,提高精神衛生服務可達性;緊密聯動公安、信訪、隔離場所、學校等部門,充分參與處置突發性、群體性事件,提供心理服務志愿;建立社會心理健康服務專職工作崗位與心理志愿者相結合的公共服務模式;開展心理健康科普,加大媒體宣傳報道力度,通過本土傳媒、新媒體、官方微信公眾號等線上渠道講好社會心理健康服務故事,提高社會心理健康理念知曉度,樹牢大眾維護心理健康意識。

猜你喜歡
醫學院校服務體系心理健康
智慧出行,智繪未來——新一代出行服務體系構建與實踐探討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三效合一”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最后一公里”
關于醫學院校醫用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
“慕課”(MOOCs)發展對高等醫學院校教學改革的啟示
醫學院校中小組教學模式的建立和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