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加帝國之殤

2023-04-24 17:19
科學文化評論 2023年6期
關鍵詞:印加殖民者西班牙

1997年,美國從事文化人類學與演化生物學的學者戴蒙德(Jared Diamond)出版了一本后來暢銷世界的書《槍炮、細菌與鋼鐵》,該書初版用了英國畫家米萊斯(John Everett Millais,1829—1896)的一幅畫作為封面,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譯本無不沿襲。本期封面也采用這幅圖,畫的正是1532年西班牙殖民者背信棄義拘捕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Atahualpa,約1500—1533)的場面。由于該書在中國知識界具有很高的的閱讀量,多數人對此畫面已不陌生。原畫作于1845年,現藏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V&A)博物館。

盡管被有些人誤解為地理決定論,戴蒙德的這本書申張人類生而平等,推崇文化多樣性,批判種族主義流毒,揭露殖民主義者的罪行,整體上來說是一部堪稱經典的人類學與全球史的著作。

比起在墨西哥與中美洲的暴行(參看上期“里維拉壁畫中的阿茲特克文明”),西班牙殖民者對印加帝國的侵略和欺凌顯得更加無恥與貪婪,手段也更加殘酷。印加帝國是前哥倫布時代美洲最大的帝國,其中心在今日秘魯的高原地帶,版圖幾乎涵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地跨今日的秘魯、厄瓜多爾、哥倫比亞、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西班牙殖民者到來之前,當地的土著之間剛發生了一場內戰,阿塔瓦爾帕擊敗他的弟弟成為印加帝國皇帝。

早在1522年,來到中美洲的西班牙人就從土著人那里聽說,南方有一個叫維魯(Virú)的地方,境內的皮魯(Pirú)河谷盛產黃金。大約就在這個時候,目不識丁的冒險家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約1471—1541)來到美洲,數年來搶掠燒殺,因其大膽兇殘引起西班牙王室的青睞,被任命為“新卡斯蒂利亞”總督,轄區包括現今巴拿馬以南海岸線東面200里格(1里格大約相當于3英里)的土地。

封二圖A和圖B是佛蘭德斯畫家凡溫赫(Joos van Winghe,1544—1603)描繪西班牙士兵殘害印第安人的畫。他還有許多類似的作品,場面之殘忍令人不堪目睹。這些畫稿后來均由著名的雕版師德布里(Theodor de Bry, 1528—1598)制版,被收入一本揭露西班牙殖民者在中美洲暴行的拉丁文書中,以后又有多種文字的譯本,曾經廣為流傳。

1532年9月,皮薩羅帶著一支不足200人的小部隊南下,翻過安第斯山,沿途以小恩小惠收買土著的信任,當年11月15日與剛取得內戰勝利的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在卡哈馬卡(Cajamarca)谷地相遇。會談中皮薩羅突然發難,捕獲了猝不及防的印加皇帝,又依靠火器與騎兵擊潰了人數遠遠占優的印加武士。

封三圖C是秘魯畫家勒皮亞尼(Juan Lepiani,1864—1932)的作品,描繪皮薩羅發動突然襲擊的瞬間:圖中騎在黑馬上的皮薩羅劍指一臉驚愕的阿塔瓦爾帕,另一面則有一位舉著十字旗的傳教士,應該是道明會修士巴爾韋德(Vicente de Valverde,約1499—1541),他也是滅絕阿茲特克文明的科爾特斯(Hernn Cortés,1485—1547)的親戚。據稱巴爾韋德先通過當地翻譯向阿塔瓦爾帕宣講天主教教義,要求印加皇帝及其全體臣民皈依天主教并效忠西班牙國王,然后遞給他一部《圣經》,阿塔瓦爾帕表示不會向任何人稱臣并把《圣經》丟在一邊,于是皮薩羅發起了攻擊。這完全是西班牙人的一面之詞,為自己預謀的襲擊尋找借口。如果阿塔瓦爾帕方面有足夠的警惕,8000名印加戰士也不可能在瞬間被擊潰。

迷信且優柔寡斷的阿塔瓦爾帕被拘為人質,為了活命向西班牙人承諾支付巨額贖金,從當年年底開始,源源不斷的貴金屬就從帝國各地運到卡哈馬卡,次年5月贖金全部到齊,印加人交納的黃金與白銀填滿了三個房間。皮薩羅卻擔心阿塔瓦爾帕被釋放后會召集大軍前來報復,背信棄義地殺害了他。1533年8月29日阿塔瓦爾帕被繯首(一種西班牙的螺旋絞刑)處死,罪名是一夫多妻、殺害兄弟、崇拜偶像等。據稱阿塔瓦爾帕為了活命,曾接受洗禮并獲得教名,最終也只是免遭火刑而落了個全尸,死后按基督教禮儀下葬,不過尸骨很快就被印加人掘走。封三圖D是另一位秘魯畫家蒙特羅(Luis Montero,1826—1869)的畫作,基本是按照西班牙人的敘事描繪印加皇帝之死及其葬禮,盛裝的阿塔瓦爾帕已被處死,神父正在為他的亡靈祈禱,虛偽的儀式難以掩蓋殖民者的殘忍與貪婪。

皮薩羅繼續搜刮黃金和白銀,通過與反對阿塔瓦爾帕的土著部落結盟,1534年占領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Cuzco),一年后又把新殖民地的首府遷往沿海的利馬,是為今日秘魯的首都。當地人的反抗此起彼伏,直到1572年才完全平息,印加文明就此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瓜曼·波馬(Guamn Poma,約1535—1616后)是印加貴族后裔,出生時印加帝國已經滅亡。與普通的土著百姓不同,波馬受過較好的教育,能用西班牙文寫作,通曉多種印第安部族的方言,對印加帝國的歷史與文化也有相當的了解。他在1600—1616年間完成了一部名為《新編年史與好政府》(Primer nueva corónica y buen gobierno)的文稿,據說是寫給西班牙國王菲力三世(Philip III,1578—1621)的——已經皈依天主教的波馬相信國王是上帝的代表。書中控訴西班牙殖民者對當地人的迫害,聲稱印加帝國對臣民的待遇要遠比西班牙人好,并吁請國王委派道德高尚的本地人參與政府管理工作。

菲力三世是否收到這一文件不清楚,可以肯定的是西班牙方面從未對外披露過有關信息。不知什么原因,半個世紀以后這份文件的原稿流落到丹麥皇家圖書館,直到1908年才被德國學者皮特施曼(Richard Pietschmann)重新發現。2001年,丹麥皇家圖書館通過互聯網公布了這份珍貴文獻的高清圖文本,將近1200頁的文本中共有398幅線狀插圖,是一份了解印加帝國歷史與西班牙殖民者暴行的極為珍貴的文獻。

圖1—4都來自波馬手稿。其中圖2是皮薩羅縱火殺死波馬祖父及家人的場面,圖3是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被處死的慘狀——不妨將它與封三圖D做一比較,可以看出西方敘事與拉美敘事的巨大差異。

總結皮薩羅能夠以很少的兵力滅亡龐大的印加帝國的原因,戴蒙德寫道:“皮薩羅成功的直接原因包括:以槍炮、鋼鐵武器和馬匹為基礎的軍事技術;歐亞大陸的傳染性流行??;歐洲的航海技術;歐洲國家集中統一的行政組織和文字?!敝劣凇盀槭裁催@種直接優勢總是在歐洲一邊,而不是在新大陸一邊。為什么不是印加人發明槍炮和鋼刀,騎上像戰馬一樣的令人生畏的牲口,攜帶對歐洲人來說沒有抵抗力的疾病,修造遠洋船只和建立先進的行政組織,并能從幾千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汲取教訓?”那就是他將在那本書的后兩部分展開的終極因果關系的分析。

(夢隱? 撰文)

參考資料

[1] J.? 戴蒙德.?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M].? 謝延光譯.? 上海: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2006.

[2] 凡溫赫的插圖.? Bartolomé de las Casas, Narratio regionum indicarum per Hispanos quosdam devastatarum verissima[Z].? Oppenheimii, 1614.? https://www. loc. gov/resource/rbc0001. 2008kislak20219/?st=gallery.

[3] 瓜曼·波馬線上檔案[Z].? 丹麥皇家圖書館.? https://poma.kb.dk/permalink/2006/poma/info/en/frontpage.htm.

猜你喜歡
印加殖民者西班牙
印加文明
徹底改變殖民者和原住民關系的那一刻 精讀
西班牙(三)
在秘魯,可口可樂低下了高貴的頭
滿眼“怒”紅西班牙奔牛節開跑
秘魯——印加文明的發源地
印加果
三十六計之聲東擊西
英國殖民者曾食人“求生”
英殖民者對察隅等地的侵略及國民政府的應對——兼論軍統巴安組在藏區的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