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語文課前十分鐘活動實踐

2023-04-25 17:57林曉蘭
語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12期
關鍵詞:警句名言書籍

林曉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闭n前十分鐘實踐活動作為高中語文課堂常規教學活動的有效環節,以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為其不同發展傾向提供更大的學習空間為宗旨,希冀能藉由相關的語文活動從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入手,探索有效的路徑以內化學科知識,增強學生進行學科自主探究的內驅力,潛移默化中達到學生“語言構建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項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高一階段利用自我介紹這一具有首因效應的活動建立學生進行“語文社交”的基礎性印象,繼而引導學生從課前演講、名言警句分析,以及書籍閱讀和欣賞等一系列專題實踐活動中擷英咀華,于感受妙言妙語中積累基礎知識,并以口語和書面語進行符合情境的運用,茂“語文素養”之葉。

一、以序銜接知識體系,依道促進思維轉變

高中階段要求學生從初中注重的形象思維能力逐漸向邏輯、創新和審辨性思維等方面轉化,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口頭表達、語言品析、信息提取和分析,以及文字表達與思辨能力。學生必須完成對自身的閱讀、思維和表達能力提升的訓練,具體而言可包括如下內容:一是包括教材在內所涉及的內容,從中國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到外國文學,涵蓋了詩歌、散文、戲劇和小說等各類文學形式,風格不一。二是語文學習的要求上升到對相關內容的知識性、系統性的理解和領悟,由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知識,強調鑒賞與整合能力。三是學習的內容在廣度和深度上的提升,與生活、社會和時代的關聯性增強,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自主解決問題、應用與合作的能力要求較高。此外,高一階段初入高中需要的適應和銜接,高考選科與二度分班等重要學情強調在語文學科的學習方面需做好自主性、獨立性學習的轉變,繼而進行語言文字、文學審美和中外文化知識等基礎性內容的積累、梳理和表達,減少知識積累與補充的難度,并兼顧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心理素質。

整體而言,高中學段的語文學習在范圍、程度上較初中增大,更取向應用性、審美性和思辨性能力的提高,要求學生逐步掌握相應的口語交際、閱讀、寫作和文學鑒賞與分析能力,這正是語文課前十分鐘活動的任務驅動目標。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必修部分所安排的“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等相關學習任務群,借鑒其所設定的“語言積累與建構”“增強思維能力”“鑒賞文學作品”等學習目標與教學提示,可設定出如下課前活動任務和主題。

高一上學期:自我介紹要求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并結合自身特點展示自我;課前演講由依據主題進行持稿或即興演講,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展現。高一下學期:名言警句分析重在積累,要求學生閱讀、積累并理解自選內容,在此基礎上鍛煉表達能力并積累寫作素材;而書籍閱讀與推薦則由學生自選課外讀物,從文本的作者、內容、主旨或寫作技巧等進行推介,雙向擴寬閱讀視野,有效地遷移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閱讀興趣。

每個課前專題活動的一般流程為:一是確定學習主題與展示順序,學生依據擬定的主題自主選擇;二是展示者依據課題進行預先準備與探究學習,結合教師的輔導進行信息的梳理和整合;三是公開展示,由學生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約十分鐘的學習成果展示;四是評價反饋,展示者展示后從師生處獲取評價,其余學生則在展示中獲取、積累相關知識與技能。

二、以習“語”激其趣,憑讀“文”而促思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币罁鲜瞿繕?,高一學段的語文課前十分鐘專題實踐需以夯實基礎和激發學生興趣為出發點,在較具生活氣息的狀態下進行探究,具體路徑如下:

(一)自我介紹,別出心裁

剛進入高一年級的新集體,學生彼此間很陌生,進行自我介紹是很有必要的。對于學生從小到大已很習慣的自我介紹,新要求則是要盡量做到形式新穎,內容豐富,有特點、個性,要富有吸引力,切忌人云亦云。其流程體系包括:一是學生設計自我介紹的形式,可以是演講、自畫像、脫口秀或才藝表演等,要包含自己的興趣、愛好或特長等,應讓全班同學在最短時間內了解自己。二是設定三分鐘的展示時間,學生可結合自身的特點以多媒體設備展現。三是教師積累、搜集整理學生的自我介紹后可從中擇選話題進行專題課或講座分享,延伸探討內容。此專題活動既可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又能訓練其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促進語文核心素養之語言機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的落實。

(二)課前演講,與眾不同

愛因斯坦曾言,“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取決于語言”??芍Z言表達在個人溝通能力和社會生存技能上的重要價值。在高中階段,因學生思維品質和能力的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極具價值。藉由課前主題或即興演講這一類需要高度集中精力與活躍思路的思維活動,能在極短時間內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使其以有效地講話藝術表達觀點,展現綜合魅力。其模式可分為初階和進階兩層。初階“主題演講”的流程:一是學生自選主題,搜集資料和素材并精心構思,撰寫演講稿。二是學生提前與教師共讀修改研究稿,在語言上字字斟酌、句句推敲、層層切磋,做到準確簡練,曉暢明白,富于表現力。三是學生進行以十分鐘為限的課堂演講,由其余學生和教師從研究內容與邏輯、語言表達、形象風度和綜合印象等角度進行點評。四是師生協作,對選擇材料、確定主題、安排結構、擬定標題與風格樣式等演講技巧作出整理,有條件則可將學生的演講稿進行收集、電子化處理,形成班級檔案。而進階的“即興演講”則是學生在課前五分鐘時抽選演講主題,利用五分鐘時間調動思維并迅速組織內容于當堂進行限時演講,后續再根據錄音或錄像整理演講稿并進行修改。這一活動促進了學生語文才情的發展: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口頭表達、審辨性思維等能力得到培養,在眼界的開闊與知識面的擴大中豐富了知識儲備。

(三)名言警句,微言大義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是因為其凝聚了前人的智慧和思想的火花,以其蘊含的真理和智慧超越時空,具有不斷探索和實踐的價值。在高中階段,積累名人警句既可警醒學生以其中的人生哲理作為未來的指引方向,又可以將其作為素材以提升自己習作的可讀性。具體流程包括:一是學生甄選1~5句名言警句,進行研讀和相關資料與分析的準備與積累;二是學生在課堂中展示名言警句,結合生活實例分享認知、感受或啟迪并歸類;三是其余學生進行積累,對焦“引用論證”等寫作能力的培養。完成一輪基礎的名言警句積累與展示后,可考慮提升要求,對學生名言警句的甄選提出要求——按照“話題”或“人物”:前者要求學生自主設定“適用話題”后再尋找相關名言警句,如以“堅持或專注”為話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名言警句搜尋與整理;后者要求學生以名言警句的出處為準,擇選自己熟悉的名人積累名言警句后再確定該句的“適用話題”。此外,也可以以黑板為平臺的初階的“每日積累”:依照學號,學生每日輪流書寫一句名言警句及其所適用的話題,其余學生則直接進行摘錄積累。名言警句言簡意賅,意蘊豐富,在高中寫作中既可作為標題、題記吸睛,增加讀者印象,又可作為論點、論據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意味深長。

(四)學貫中西,厚積薄發

于書籍中發現相似的感覺,尋找自我價值,培養自己的情感世界,這是用主動的、專注的方式去看待生活;而在閱讀、思考與積累中獲取信息與知識,則是培養思維、語言表達和人際交往能力,提升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的有效手段。書籍閱讀與推薦專題中,流程體系遵循如下步驟:一是教師設計兩類學生工作紙。其一是包含“作者個人簡介”“書籍內容簡介”“書籍概括:討論的內容/思考的議題/關注的主題”“好詞好句摘抄”“閱讀收獲與感悟”等版塊,協助推薦者做準備;其二是包含“推薦者推薦此處的精彩之處、所提出的思考問題”“自己的評論要點、感受、所聯想到的相關議題、內容等”的針對“聽眾學生”的。二是學生對所選課外讀物進行閱讀,從作者簡介、文本內容、文本寫作技巧、主題分析和心得等角度查詢相關資料并研讀,就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梳理和篩選。三是學生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展示,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著作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優質段落分享、人物形象分析、主題思想歸納、個人感悟暢談或著作的相關文學評論等,亦可擇選內容主旨、寫作技巧或意境意蘊等“核心點”并援引文本片段進行闡釋。四是教師針對展示內容進行補充和點評,“聽眾學生”依據指引形成筆記,積累成為作文素材。在此專題中,教師需對學生課外讀物的甄選方面進行推薦或把關,保障所推薦的書籍在內容主旨上符合“立德樹人”的基礎要求?!白x書一卷,即有一卷之益;讀書一日,即有一日之益?!痹谕扑]者的主動閱讀與被推薦者的簡介閱讀中,兩者都能增加相當的知識與文化儲備,于廣泛借鑒中達到“書癡者文必工”的層次,提升學生的文化品質與素養。

三、激趣汲智行之遠,言讀并蓄存之久

美國前教育部長貝爾認為:“對于教育,要記住三件事,第一是動機,第二是動機,第三是動機?!倍Z文課前十分鐘活動正予以學生動機,推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實踐性活動,其核心要義與設計策略是落實包含“語言積累與建構”在內的十二項課程目標并發展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等四項核心素養。

高一階段所進行的自我介紹、課前演講、名言警句分析、書籍閱讀與推薦四項語文課前十分鐘實踐活動以層遞性、系統化的路徑來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語文學習活動,并綜合性運用語言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具體—抽象—具體”的遷移路線銜接如下語文課程目標:

(一)語言積累與建構、表達與梳理

在系列課前活動中,學生能有效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和言語經驗,并在探究、結構化處理中理解、掌握好語言文字運用的基本規律,將經驗逐漸轉化為具體的策略,由此得體地因具體語言情境和對象的不同而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進行表達與交流、理解、分析和評價。以此作為基礎,為其他目標的達成提供了可能與保障,驅動學生主動積極地在語言實踐中以語言有效地傳達思想與情感,并體會文字、文化的內涵。

(二)增強形象思維能力并發展邏輯思維

通過采取多樣化的方式進行自我介紹,收集與篩選資料準備演講,積累并分析名言警句和閱讀與推薦書籍,可增強學生對語言和文學形象的直覺體驗,充分發揮其想象力以豐富自身對文學形象和現實生活的感受與理解,循環豐富自己的經驗與語言表達。而要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亦要求學生運用語言規則和邏輯來審辨性進行分析、比較、歸納和概括,形成自己對語言和文學的正確認識和運用。

(三)鑒賞文學作品

借由名言警句的積累與感悟分析、書籍閱讀與推薦兩個實踐活動,在咬文嚼字、品詞析句中感受和體驗文學作品的語言、形象和情感之美,逐步學習欣賞、鑒別和評價不同時代、作家、風格的作品,通過“分析歷史背景—理解寫作動機—把握文本內容—剖析藝術手法—師生互動”的路徑激發學生思考與表達,促使學生建構具有正確的價值觀、獨特的審美趣味和品位。

(四)美的表達與創造

以美育陶冶情操為目的,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而美育在語文領域的實施主要是通過“以美育美”的原則,在感受美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美的意識和標準,從而鑒賞美、創造美。學生在課前演講、名言警句和書籍閱讀與分享等活動中感受、欣賞美,并藉由教師的點撥潛移默化地達到“以美育人,以美冶情”。而在語言文字輸入之后,學生對材料進行梳理與分析,以口語與書面語表達審美體驗、情感、態度和觀念,并關注所使用的語言文字的表達效果及美感,這是其對于創造美的有效實踐,是審美情操的深化與體現,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與品質。

(五)理解多樣文化

于“文質兼美”“中西兼顧”的名言警句與書籍閱讀積累中,學生在“初步閱讀、感悟內容、參讀資料、思考分析、篩選整合”中接觸其中凝聚的各類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經驗智慧,嘗試探討不同作品中的共同話題、文化差異,深入挖掘文本與社會歷史、民族文化之間的深刻羈絆,在參差對照中進一步發展批判性思維,尊重并理解文化的多元一體特征。

高一語文課前十分鐘實踐活動由“自我介紹、課前演講、名言警句積累,以及書籍閱讀與推薦”這一系列由淺入深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語言運用的平臺。由教師引導學生自主、積極走入語言與文本并進行輸出,遵循“知識增長與否—能力鍛煉有無—求知主動性如何—思想情操起伏—文本情感感染”的路徑,激活語文課堂,逐步奠定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有助于落實包括學生對母語的情感態度、聽說讀寫能力、文字審美能力和文化視野在內的核心素養的培養,真正取得語文學習的有效性價值。

本文系2023年度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中語文課前十分鐘活動系統化實踐”(課題編號:FTJYYB2023005)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梅林中學

猜你喜歡
警句名言書籍
魯迅與“書籍代購”
名言警句的神反轉
也說詩詞警句
AOS在書籍編寫的應用
書籍
名言警句要記住
名言警句
書籍是如何改變我們的
名言
名言趣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