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碳”利益最大化:企業會計變革與高質量發展

2023-04-28 18:04張亞琪
中國商人 2023年4期
關鍵詞:雙碳會計準則排放量

張亞琪

在“雙碳”背景下,如何實現經濟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進而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建立相對完善的綠色金融體系,這是一個值得在實踐中深入探索的問題?;凇半p碳”背景洞察和討論會計工作面臨機遇和挑戰,以及“雙碳”如何推進會計發展與變革等問題,是當務之急。

“雙碳”背景下的碳交易體系

不論是由1972倫敦協定指出避免傾倒垃圾及其他物料而污染海洋,或是2016由全球178個締約國聯合訂立的《巴黎協定》,長期目標都是力爭把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積極維護國際社會的整體利益,始終踐行《巴黎協定》來應對全球的氣候變化。

我國已提出了雙碳計劃,即碳中和、碳達峰來適應國際市場轉變,并指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求在2030年前達到歷史最高峰值,努力爭取在2060年達成碳上限。會計財務工作可以通過對碳排放量和碳負債進行計量、測算,以及通過中介業務對控排公司的碳排放量數據實施碳審計,以促進我國碳交易市場的公平公正交易。另外,由于國際碳定價制度的不斷完善,全球最大國家碳排放交易系統(ETS)從2021年7月啟用至今,已經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國家碳排放交易系統,累計成交額已達到8億多元。

碳產業交易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為主要任務,以促進對低碳產品的投資與開發。若碳價格可以通過拍賣的方式向公司分享碳排放權益,那么這種碳價格和碳稅相比將給政府帶來更巨額的稅收收入,并投資于更多的環保發展項目,進而促進能源的可持續發展。電力行業也將作為我國碳交易市場的主力軍,從而帶動其他高耗能、高污染產業逐漸融入中國碳交易市場中。

碳交易主要采用運行即配額交易機制和標準及信用交易機制,新興的碳交易機制引起與之相適應的會計變革。例如關于配額、基準和信用的會計計量和確認,它們的價值變化如何在會計報表中準確地反映等。在會計報表附注上應當披露的主要有:一是與碳排放相關的信息,包括參與減排機制的特征碳排放戰略、節能減排措施、碳排放清單年度報告等信息;二是與碳排放權交易會計處理相關的會計政策,碳排放權確認、計量與列報的方法;三是碳排放權持有及變動的情況;四是碳排放權公允價值的獲取渠道以及出售碳排放權產生的收益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等。

“雙碳”背景下如何推進碳會計處理

在全球碳產業迅速發展的交易體制下,碳資產往往有著無形資產的價值特征,因此各國會計準則都把碳資產界定為是由于過去事件或協議而產生的,由某些主體占有或管理的現時經濟資源,這些經濟資產都擁有產生經濟利用價值的權利。

在會計領域中,碳資產是現時環境經濟資源,是會計期間內能夠準確計量并發揮效用的客觀存在的環境經濟資源。碳會計通過的主要是碳管理會計、碳財務報告、碳信息發布和財務報告等,通過此分類有助于推動碳資產的入賬處理和后續計量,為會計人員提供相關操作的會計準則。避免在賬務處理中計量不準確和報告不匹配的問題。

ETS貿易金融市場是一個在溫室氣體減排量基石上對排放量進行貨幣流動的貿易金融市場。公司設立ETS貿易金融市場可以借助社會主義市場機制更合理地分配資源、推動有效管理溫室氣體排放量,因為一旦公司的排放量未達到政府分配的碳額度,公司就可能把剩余配額放在碳市場上銷售,進而獲取巨大利潤;反之,他們則需要在金融市場上選擇配額來履約,不然就會遭遇巨額罰金。雖然歐洲碳貿易的啟動,讓政策制定者和參與方都認識到了碳在財務會計的重要性。當前,納管企業應該如何對配額的入賬管理和后續計量,現行的會計準則并未提供具體的操作性指引。

碳排放會計準則的缺失也可能導致各個企業之間的財務報表出現偏差,降低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會計信息的失真將會導致碳資產利益分配決策的失誤,因此碳資產采用從量計征和定額稅率的形式,避免失去可比性將不利于政府征收碳稅的后果,碳資產信息披露不完全將會誤導碳資產投資者。

會計人員面臨的挑戰

近年來開發的碳交易市場還在發展初期,有關法規體系亟待健全,會計從業者必須進一步了解碳排放和有關稅收的法規。同時,作為公司會計報表的編制者,財務從業者必須了解碳交易市場的有關財務資料,確保公司的財務資料能夠真實反映交易事實。完備的碳管理會計制度,能夠支持公司更有效地開展內部控制和對外融資。目前,我國正不斷推進碳會計準則立法,進而對企業會計人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加強會計核算中對碳負債的計提、核實與計算,并利用碳會計核算管理工具對公司自身的碳會計、碳管理、碳控制、碳融資活動等相關業務實施有效監督,從而增強對碳管理會計的決策、管理、執行、規劃職能。

推動企業低碳轉型,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的低碳技術和數字化改革,而且會計人員需要在碳管理會計方面提高碳足跡測量和碳資產核算,針對性地為碳資產管理設計出相應的配套機制,促進低碳管理效率,助力低碳發展的業財新融合。

由于現行會計準則不能充分適應各種碳投資事項的處理,各個公司采用不同的碳資產處理準則導致碳資產和負債的準確計算出現偏差,有關部門應廣泛聽取財會專家和從業人員的意見,制定出完備統一的碳資產會計準則,提高會計信息的規范性。通過要求企業對外部成本的內部化確認,從會計層面約束企業的排放行為,避免企業利用會計信息不對稱等手段進行碳舞弊和碳欺詐,提高碳資產信息透明度與準確性。

會計體系的發展與改革

在雙碳背景下,企業會計人員也需要具備對碳資本開發的能力和素質,進而充分發揮會計人員基本的兩大職能:監督和核算職能。由于財務人員對碳資產的預估方向不正確,可能導致資金投入和占用導致的短期財務績效下滑,以及技術方向判斷失誤或研發失敗導致的業績損失,參與炭交易需要付出的直接交易成本和間接管理成本會使公司的經濟效益嚴重受損。

低碳會計核算實現企業內部成本和外部效益的有效結合。我國企業碳會計的研究核算體系還不成熟,還不能通過低碳會計核算來確認、計量和披露碳排放權交易與林業之間的具體聯系。如果參與CDM項目(清潔發展機制)的企業能夠確認、計量和披露低碳經濟與林業之間收益和成本的聯系,我國的碳會計準則就能更好地融入到國際環境中。

公司的經營管理,不但要注重低碳財務會計所提供的貨幣數據,更要充分利用低碳管理會計所提供的其他貨幣數據,從而把對低碳減排的各種影響都考慮在公司的戰略決策之中,實現公司經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此外,碳會計監督體系亟需建立,需要積極營造碳會計法治環境和誠信氛圍。我國碳排放市場發展較快,但存在與我國工業化進程不相匹配的問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碳信息發布體系還有待建立和進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是社會和法律監督力度較小導致企業碳排放信息積極性不高。完善碳排放監督體系,有助于規范碳市場秩序,提高碳市場的數據質量。

猜你喜歡
雙碳會計準則排放量
天然氣輸配系統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雙碳”目標下企業如何應對碳市場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雙碳”背景下推動創新示范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思路
專訪奚國華:中信力爭成為國企助力“雙碳”目標的旗幟
“雙碳”下縣城發展新思維
黑龍江省碳排放量影響因素研究
新會計準則運用中的若干問題思考
我國會計準則體系的發展、構成及展望
全國機動車污染物排放量
——《2013年中國機動車污染防治年報》(第Ⅱ部分)
FASB會計準則匯編及更新目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