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志愿服務推動青少年勞動教育優化創新的邏輯理路

2023-04-28 09:52趙偉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志愿服務勞動教育立德樹人

摘要:近年來,我國志愿服務事業發展屢創新高度,為青少年勞動教育提供了豐富多元的資源與契機。志愿服務和勞動教育在價值目標、育人模式和精神核心等方面緊密關聯和契合,可以成為新時代青少年勞動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突破口與新興生長點。在現實實踐中,志愿服務是國家政策支持并倡導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途徑與載體,能化解新時代勞動教育理想與現實脫節的困境難題,可以促進青少年勞動價值觀與勞動品格的正向養成。以志愿服務創新青少年勞動教育應當激發志愿服務內在動力,深化勞動道德素養涵育與價值引領;依托志愿服務文化氛圍,實現勞動教育意涵擴容與提質增色;協調志愿服務資源整合,構建勞動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建設,助力勞動教育常態化與長效化發展。

關鍵詞:青少年;勞動教育;志愿服務;公益勞動;立德樹人

DOI:10.15938/j.cnki.iper.2023.06.001

中圖分類號: G6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23)05-0000-06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國夢,最終要靠全體人民辛勤勞動,天上不會掉餡餅!特別是要加強對廣大青少年的教育?!保?]勞動教育不僅關系到青少年自身的全面發展與成長成才,而且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能否最終實現。其中,以何種載體、用何種方式開展青少年勞動教育以達到到立德樹人的目的成為了不容回避的核心議題。近年來,志愿服務發展節節高攀,在城市建設、大型賽事、環境保護等諸多領域發揮著突出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保?]志愿服務的勞動育人功能日益凸顯,成為新時代青少年勞動教育的優質載體,實現青少年勞動教育的優化創新與提質增效。以志愿服務為載體進而推動新時代青少年勞動教育優化創新,應當厘清并緊扣志愿服務與勞動教育之間的內在關聯,以基于志愿服務的青少年勞動教育“何以可能”“為何需要”“如何實現”等基本問題為核心邏輯進行系統深入思考與研究。

一、何以可能:志愿服務與勞動教育間的密切關聯志愿服務的本質是一種自愿、無償的服務性勞動,而勞動教育的精神價值層面的實現恰恰需要高尚的、真實的、社會的教育實踐為依托載體。馬克思指出:“服務這個詞,一般地說,不過是指這種勞動所提供的特殊使用價值?!保?]作為一種自主、自由、自覺的生命活動和存在方式,志愿服務的勞動本質彰顯出能夠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鮮明特征,根本上追求的是純粹美好的精神滿足與自我實現的價值情操。因此,可以充分發揮志愿服務“助人”與“育人”的雙重價值指向,成為新時代青少年勞動教育改革優化與創新發展的重要突破口與新興生長點。

1.價值目標相同:立德樹人是志愿服務與勞動教育共同的價值旨歸

教育部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強調,要“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4]。在新時代青少年勞動教育中,學習勞動知識與掌握勞動技能固然重要,但立德樹人才是其最為核心的根本目標,在多重維度上均直接決定著勞動教育核心價值關切與預期成效實現。從道德倫理層面來看,志愿服務追求人的主體性及其價值實現,完美契合了勞動教育最為深刻的價值根基與本質內涵。因此,呼吁青少年參與志愿服務與對其進行勞動教育擁有共同的價值目標,即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促進提升青少年綜合素質,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不僅如此,志愿服務源自于個體內心仁義的主觀驅動,其“助人”與“育人”是并行發展的“雙主線”[5],對提升個人道德品格和社會道德風尚均具有顯著作用。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保?]經由志愿服務的勞動教育可以做到在復歸人的類本質和實現人的社會性中達到立德樹人的價值目標,提升個體自由力量的同時也推進全體人的文明和諧發展。青少年在投身于志愿服務勞動時,不僅獨善其身,完成了“私德”修煉,而且兼濟天下,實現了“公德”涵育。

第6期趙偉成:以志愿服務推動青少年勞動教育優化創新的邏輯理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年2.育人模式相似:志愿服務與勞動教育都以勞動實踐為核心育人方式

馬克思主義強調,教育應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教師等教育主體通常會利用課程或德育活動等專門創設勞動實踐情境,或者引導青少年通過班級值日、家務勞動、社會服務實踐等途徑進行勞動實踐。志愿服務的育人價值也是通過實踐方式實現的,契合了勞動教育“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形式與育人旨趣,是“現代教育和現代生產勞動這兩個獨立過程以現代科學為結合點的這種相互聯系和相互依存狀態”[7]。亟需指出的是,青少年勞動教育要實現教育與生產勞動的真正有效結合必須解決如何從“形式”到“實質”的轉變與改善。對此,勞動教育應秉持與時俱進原則,根據現實需求創新實踐方式,滿足受教育者的勞動體驗期待與社會現實需求。與其他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相比,志愿服務更具有勞動全過程的真實性、體驗感與包容度。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經濟社會的變革與發展加速了勞動形態的更迭,在勞動技能、創新意識和道德觀念等多方面均提出了不同往日的需求與標準。擁有現代化勞動特征的志愿服務可以讓青少年真正感受到勞動對于社會發展的作用與價值,實現與社會環境的多頻率互動與深度融入。

3.精神核心相通:志愿服務精神與勞動精神之間意涵互盈、辯證統一

精神價值層面的教育引導是新時代勞動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考量?!蛾P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將勞動精神總結為“勤儉、奮斗、創新、奉獻”。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將志愿服務精神概括為“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共青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協會也將其作為我國青年志愿者精神。不難發現,志愿服務精神與勞動精神之間在內涵構成方面各有側重,但同時又有著顯而易見的高度契合性,均有著內容豐富、積極向上的精神意涵,共同指向促進社會進步發展的價值追求。其中,奉獻精神是志愿服務精神與勞動精神共同蘊含的核心內容。在社會生產中發揚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是志愿服務與生產勞動共同追求的精神境界。奉獻精神提倡勞動者自愿地、主動地、不求回報地付出,并且以此為道德追求與幸福來源。在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中,擁有“甘于奉獻”深刻內涵的“勞模精神”是每一位勞動者應當追求與傳承的高尚品質。奉獻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內涵與本質上具有高度一致性,是實現勞動者愛崗敬業、社會公平正義和國家文明富強的內在需求與時代脈搏。此外,奉獻精神與利益原則的辯證統一成為了勞動價值觀教育不容回避的話題。青少年通過志愿服務為他人與社會創造了勞動價值,而且收獲了“與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感、滿足感與成就感,促成了個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之間相互聯系與辯證統一。

二、為何需要:以志愿服務推動青少年勞動教育優化創新的價值意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青少年勞動教育歷經多次改革與優化,越來越重視青少年勞動綜合素養的培育與價值理性的塑造。志愿服務不僅是國家政策倡導的青少年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內容,而且因其時代性、組織性、自愿性、實踐性、公益性等多重優勢特征,日漸成為青少年勞動教育創新發展卓有成效的優化路徑與開放性勞動教育實踐體系的重要構成。

1.應然所向:志愿服務可以促進青少年勞動價值觀與勞動品格的正向養成

勞動價值觀與勞動品格的養成是新時代青少年勞動教育的重要內容。然而,“異化勞動”現象的不斷出現與不良輿論的網絡傳播無疑會對青少年勞動價值觀養成產生負面影響,致使價值引領層面的勞動教育難上加難。促進青少年勞動價值觀的正向養成,應當實現勞動組織和管理的平等、民主和人道化。[8]志愿服務不僅不存在勞動崗位的貴賤之分,而且突出“志愿”的積極動機與向善追求,具有鮮明的勞動自主性與自由性,成功實現了對“異化勞動”的解決與揚棄。與作為謀生手段的雇傭勞動相比,志愿者與志愿服務之間具有內在統一性,尤其是志愿服務勞動與勞動價值觀之間的高度統一避免了異化勞動的單向度、片面性和壓迫感。志愿服務項目的分工基本以滿足人的主體性與完整性為前提。組織者在協調安排崗位與分配工作內容時會充分考慮志愿者個人特質,盡可能滿足志愿者的合理要求,最大化地發揮每個個體的特長與技能。因此,志愿服務在其全過程均可實現人的勞動本質,這對于青少年勞動價值觀與勞動品格的養成無疑是一個必備前提與優勢條件。

其次,志愿服務滿足了青少年利用閑暇時間通過勞動賦予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社會生產力的極速發展為人類生活帶來了大量的閑暇時間,這對于身心發展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而言這往往是一把“雙刃劍”,容易滋生不良嗜好與價值困頓。與此同時,物質生活的顯著提升使得以解決個體謀生為目的的工具性勞動已經漸漸不再成為主要構成,造成“躺平”“佛系”“喪”等亞文化在00后青少年中盛行。勞動意義感的消解與喪失成為了新時代青少年勞動教育所面臨的又一突出問題。通過參加志愿服務,青少年不但可以進行真寮且具體的社會勞動,而且產出了社會期待的勞動效果與實際貢獻,可以收獲滿足、自由與充實的情感體驗。從某種意義上說,志愿服務給予了青少年一個可以利用閑暇時間通過勞動奮斗來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重要舞臺。青少年可以通過志愿服務發現自我所愛、所長以及之于社會的價值所在,“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中收獲了成長和進步,找到了青春方向和人生目標”[9],完成自我認同與自我實現。

此外,志愿服務可以有效地培養新時代青少年的勞動合作意識。豐富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屬性是青少年勞動教育必須關注的問題,然而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新技術提升了勞動技術程度,同時也無意間淡化了勞動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與此同時,勞動項目難度加大與分工細化要求勞動者學會互助合作。然而在現實中,為了便于勞動教育管理與落實,部分學校往往采取以個體為單位進行勞動實踐或者以強制分配的方式組織集體勞動實踐。這樣不利于勞動主體之間的溝通與協作,也直接導致了合作意識的養成效果會大打折扣。隨著志愿服務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多,承擔的任務也越來越重,如今大部分志愿服務項目都需要志愿者組成工作團隊開展,自然也就需要志愿者之間溝通協調、相互合作。在服務過程中,志愿者們身上所散發的精神品質與正能量可以感染彼此、互促互進。青少年也可在志愿服務的團結協作中揚長避短、取長補短,結交志同道合、向陽而生的朋輩之誼,這對其勞動合作意識與奉獻意識的養成大有助力。

2.實然所求:志愿服務能化解青少年勞動教育理想與現實失衡的困境難題

勞動教育不是閉門造車,也非空洞遐想,需要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然而,社會現實的復雜性與變化性使青少年勞動教育在落實到具體實踐中問題層出不窮,造成“實然”與“應然”的偏差與失衡。其一,部分學校的勞動教育過分強調知識化、形式化與功利化,缺乏恰當有效勞動實踐的配套支撐與后續反饋。其二,有一些學校的勞動教育重視了實踐性與趣味性,但忽視了與社會經濟、生產科技、職業生涯等受教育者所面臨的現實需求與整體考量,存在內容缺失、脫離實際與深度不夠的偏差。其三,在學校教育中,勞動有時會作為懲罰與訓誡的手段出現,如“因學生遲到而罰其承擔打掃班級的任務”,容易讓青少年對勞動產生負面情緒并形成錯誤的價值取向。其四,在家庭教育中,由于一些家長的過度溺愛或持有生怕孩子“吃苦”或“吃虧”的錯誤觀念,造成部分青少年“個體本位”思想嚴重,造成部分青少年“個體本位”思想嚴重,極易造成對社會生活的理解片面以及勞動意識與勞動能力的不足。另外,由于青少年群體成分絕大多數為學生,并不具備完全獨當一面從事社會生產的知識技能與責任意識。尤其是中小學生絕大多數是未成年人,在法律與情理上均無法完全承擔相應的勞動責任,難免使不同教育主體在道德責任與認識上產生錯位與失衡。

面對以上種種現實難題與困境,或許志愿服務可以成為青少年勞動教育從“理想”照進“現實”的破題之策與有效路徑。首先,志愿服務具有勞動真實性與直接性。在志愿服務過程中,青少年可以直面真實的勞動場景,通過自身的努力付出而收獲實際效用以及他人與社會的認可。例如,青少年可報名參加各類博物館中有關講解工作的志愿服務項目。入選的青少年在經過專門的崗前培訓并通過考核后,會被安排到相關展區為到訪觀眾提供講解服務。從實踐效果來看,得到觀眾與組織者好評的青少年講解員數不勝數。其次,志愿服務具有勞動包容性與可協調性。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志愿服務在社會建設中的不斷拓展與深入,社會相關單位和團體組織不僅鼓勵和歡迎廣大青少年參與志愿服務,并且可以根據青少年因在校學習等造成的時間碎片化、精力有限化等問題進行有機協調,長期為其安排合理的勞動崗位。這就對勞動教育實踐的常態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可以讓青少年在相對較長時間的勞動實踐中接受優秀勞動文化的涵養,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此外,志愿服務具有社會廣泛認可的道德屬性與高尚性質,是一件人人稱頌、人人支持的“好人好事”。這可以使青少年從參加勞動的一開始便樹立起“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價值觀念。

3.必然所趨:志愿服務是國家政策倡導的青少年勞動教育實踐途徑與載體

為了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志愿服務和勞動教育作為國家發展規劃和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被多次強調,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形式。近年來,陸續出臺的有關政策文件中紛紛進一步強調了勞動教育和志愿服務的互動融合。根據《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和《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文件中的有關規定,勞動教育的主要內容包含“在公益勞動、志愿服務中強化社會責任感”[10],并且針對不同學段的學生有著差異化建議。具體來說,小學高年級學生應“適當參加校內外公益勞動”,初中學生應“定期開展校園包干區域保潔和美化,以及助殘、敬老、扶弱等服務性勞動”,高中學生應“積極參加大型賽事、社區建設、環境保護等公益活動、志愿服務”[11],職業院校學生應“定期開展校內外公益服務性勞動”,大學生應“結合‘三支一扶、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青年紅色筑夢之旅‘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服務性勞動”[12]。

與此同時,國家與學校支持并鼓勵廣大青少年參與志愿服務。國務院發布的《志愿者服務條例》規定:“學校、家庭和社會應當培養青少年的志愿服務意識和能力?!保?3]由此可見,國家對青少年參與志愿服務是大力支持的,并認為學校、家庭和社會要擔負起相關責任,鼓勵和幫助青少年參與志愿服務?!吨驹刚叻諚l例》還提倡:“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梢詫W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納入實踐學分管理?!保?4]與此同時,許多學校正努力完善相關激勵機制建設,從制度設計上打消大學生和中職生“參加志愿服務會耽誤學業”的顧慮。

另外,從當前的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來看,志愿服務已逐漸成為通往大學之路上的必修課程與必然踐行。以上海市為例,自2017屆起,高中畢業生的志愿服務記錄已被納入高校自主招生的重要參考,相關教育部門要求學校應把志愿服務(公益勞動)作為一門重要的體驗課程,且要求每位學生高中階段志愿服務不少于60學時。[15]

三、如何實現:以志愿服務推動青少年勞動教育優化創新的實踐路向以志愿服務推動青少年勞動教育優化創新,應當遵循勞動教育的價值導向與科學規律,充分發揮和利用志愿服務的特點與優勢,使其不斷改進與完善,進而通過有目的、有規則地精心組織與系統策劃后,成為新時代青少年勞動教育的有效載體。具體來說,要針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集中發力:

1.教育引導:激發志愿服務內在動力,深化勞動道德素養涵育與價值引領

在組織開展青少年志愿服務過程中,教育者應當堅持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價值引領,協調運用多種教育方式引導青少年養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與勞動品格,淬煉心智意志,補足精神之鈣與內在動力。第一,堅持以德為先原則,將勞動倫理教育放在勞動教育的核心地位。勞動倫理涉及勞動者的道德理想、道德修養、道德品質,勞動管理中的道德評價、道德調控以及道德進步等內容。[16]教育者應突出強調志愿服務的勞動精神與奉獻精神,鼓勵青少年養成愛崗敬業、踏實肯干的勞動態度,培育知榮明恥、淡泊名利的勞動良心,嚴格遵守勞動規范與勞動紀律,把勞動責任變成自覺履行的道德義務,幫助青少年實現個人成長與奉獻社會的辯證統一、互利共進。第二,堅持以人為本原則,促進青少年勞動意識養成與自我價值認同。教育者要正視青少年參與志愿服務的多元動機,進行科學分析與正向引導,激發青少年對勞動本身的自愿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等內在動力,化“被動勞動”為“主動勞動”。志愿服務的組織者與管理者也應充分尊重青少年的勞動主體地位,在志愿服務過程中要以平等的態度與統一的標準對其進行管理與教導,同時要充分聽取青少年的想法與意愿,善于挖掘青少年的勞動潛力與優勢。第三,堅持精神激勵原則,重點發揮自我激勵與榜樣激勵的正向引導。教育者要善于發現青少年在志愿服務中的突出表現與進步之處,及時進行記錄、鼓勵與表揚。在參與志愿服務過程中,要幫助青少年認識到通過勞動實現自身價值的成就感與滿足感,重視引導其精神、情感、知識與技能等多方面的自我激勵,實現自我教育與自我成長。運用榜樣激勵法時要注意發揮青少年志愿者群體中中共黨員、共青團員與少先隊員的責任意識與模范帶頭作用,樹立身邊的優秀勞動榜樣,形成積極正向的朋輩影響。

2.文化涵養:依托志愿服務文化氛圍,實現勞動教育意涵擴容與提質增色

弘揚共享發展理念,營造良好的志愿服務文化氛圍有利于促使青少年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勞動,提升勞動教育的內涵與質量。第一,弘揚多元志愿服務新文化,促進勞動幸福觀內化與升華。我國志愿服務發展趨勢呈現出創新特點與活躍特色,如網絡志愿服務流行,創意志愿服務涌現,專業志愿服務拓展等。[17]多元化的志愿服務需求為青少年從事社會實踐勞動、創造幸福美好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要鼓勵青少年通過志愿服務勞動改善人的精神面貌與生存境遇,實現勞動目標幸福、過程幸福與結果幸福的有機統一。第二,推廣網絡志愿服務新風尚,拓新勞動教育多維空間場域?!盎ヂ摼W+志愿服務”呈現出項目多元化與大眾普及化的發展趨勢,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因地域、時間等因素導致的線下勞動實踐活動開展困難的問題。要利用網絡空間拓新勞動教育多維新場域,發揮青少年對新文化、新事物、新技術的興趣、感知與運用優勢,開展形式多樣化的網絡志愿服務與公益勞動,實現“活”“實”“酷”“趣”的智慧勞動與創新勞動。此外,合理運用網絡融媒體開展勞動精神宣傳教育,營造積極向上的網絡輿論氛圍。第三,聚焦青少年志愿服務新動態,推進時代精神融入勞動教育。近年來,廣大青少年絡繹不絕地加入到志愿服務隊伍中來,用激情、熱情與真情傳遞著愛、信任與希望,為當下勞動教育營造了溫情深厚的人文環境。教育者要將志愿精神、奉獻精神、人道主義精神、勞模精神等時代精神融入勞動教育課程,增強精神涵養與文化底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3.格局創新:協調志愿服務資源整合,構建勞動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

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是新時代立德樹人的重要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和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18]。青少年勞動教育各主體間應積極聯動、交互協同地開展以勞動教育為核心旨歸的青少年志愿服務工作,構建“勞動教育共同體”,提升新時代青少年勞動教育的高度、力度與效度。第一,強化志愿服務理念,構建全校各部門教職員工齊參與的勞動育人格局。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負責人應當成為青少年勞動教育的總協調,根據學生特點優化頂層設計與協調具體方案。教師要加強勞動教育課程建設,鼓勵學生在各類校園文化活動、后勤服務中擔任志愿者,使志愿服務勞動助力于校園文化建設。行政、后勤等部門的教職員工要注意日常言行舉止的隱性教育價值,通過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資助育人等方式為青少年從事志愿服務勞動創設優質條件與健康風氣。第二,精化志愿服務選擇,構建大中小學一體化、全程漸進的勞動育人格局。勞動教育應貫穿青少年成長成才全過程。通過科學分析不同學段、不同專業的青少年個性化特質,找到不同學段青少年可從事勞動的共通性與交集面,選取眾人皆宜的志愿服務作為勞動實踐,進而打破大中小學的學段壁壘,完成勞動教育各個學段的平滑過渡與常態長效。其中,要格外重視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銜接問題,找準大中小勞動教育的共通性與關鍵點,在內容、時間、場域等方面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第三,優化志愿服務落實,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協同的勞動育人格局。多元主體之間要相互聯結、同頻共振,勇擔在勞動教育主渠道、主課堂以及社會生活與網絡空間中的道德責任。學校應推進勞動科學學科與課程的顯學化,以“理論+實踐”的形式積極開展教育。在家庭勞動教育中,父母及其他親屬長輩應積極樹立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良好家風,以身作則支持并鼓勵青少年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政府部門與社會組織要主動為青少年志愿服務提供平臺與資源,與學校合作打造志愿服務品牌活動,積極構建良好的勞動文化生態與輿論導向。

4.制度保障: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建設,助力勞動教育常態化與長效化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志愿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19]。我國志愿服務制度化與工作體系的發展與完善,可以助力志愿服務成為青少年習以為常、隨處可為的勞動實踐。第一,推進青少年志愿服務項目制度建設,豐富勞動教育內容選擇。如今,志愿服務涉及文化教育、扶貧救濟、基層治理、生態環保等多個方面,涉足“線上”與“線下”不同空間。然而,并非所有志愿服務項目都適合青少年參與,因此要立足于我國基本國情與社會發展現狀,結合青少年成長成才規律,創設多元化的志愿服務項目品牌,構建志愿服務菜單式管理模式,豐富勞動實踐的內容選擇。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化技術手段提升志愿服務項目管理便捷化,實現青少年志愿服務的精準化選擇與常態化落實。第二,推進青少年志愿服務組織制度建設,優化勞動教育協調管理。教育主體之間要進行有效溝通與協調,幫助青少年通過合法合規的途徑參與志愿服務,選擇適合的志愿服務項目。在現有基礎上,應進一步規范青少年志愿者動員、招募、遴選和培訓程序,形成制度化與體系化的組織管理機制。由教育者或者相關活動組織者對青少年志愿服務進行全程跟蹤式觀察與記錄,重視并利用好“服務后”反饋信息與總結教育,強化過程評價與增值評價,建立科學的勞動教育評價機制。同時,完善志愿服務信用制度,將個人信用記錄作為激勵與約束青少年參與志愿服務的制度手段。第三,推進青少年志愿服務保障制度建設,確保勞動教育安全有序。在法治保障方面,要基于《志愿服務條例》出臺相應地方性政策與條款,其中應包含對青少年群體的特別規定。在物資保障方面,要重視志愿服務物資供給與后勤服務工作,確保青少年參與志愿服務過程中的基本物資正常使用與消耗。在教育保障方面,要建立青少年志愿服務崗前培訓制度,從法律法規、技術操作、團隊協調、道德倫理等多方位對青少年進行上崗前的教育與培訓,使青少年在思想與技能等方面進行準備充分后參與具體勞動實踐,提高勞動體驗與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2]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272,286.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65.

[4][10][12]教育部關于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EB/OL].(2020-07-07).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35329.htm?ivk_sa=1024320u.

[5]譚建光.中國青年志愿服務的發展方向——新中國70年青年志愿服務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9(2):102-108.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7]成有信.論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實質[J].中國社會科學,1982(1):163-176.

[8]常勝.馬克思勞動觀的三重維度及其現實意蘊——兼論習近平的勞動觀[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1):25-29.

[9]習近平給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愿服務隊”回信[EB/OL].(2013-12-05).https://www.gov.cn/ldhd/2013-12/05/content_2542812.htm.

[1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EB/OL].(2020-03-26).https://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13][14]志愿服務條例[EB/OL].(2017-09-0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9/06/content_5223028.htm.

[15]關于加強上海市普通高中學生志愿服務(公益勞動)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EB/OL].(2016-01-11).https://mzj.sh.gov.cn/MZ_zhuzhan2699_0-2-2696/20200519/MZ_zhuzhan2699_46008.htm.

[16]劉進才.勞動倫理學[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1994:20.

[17]譚建光.“十四五”時期中國志愿服務發展的十大趨勢[J].青年探索,2021(1):27-36.

[18]習近平.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11-25(2).

[19]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5.

猜你喜歡
志愿服務勞動教育立德樹人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踐立德樹人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基于協同發展理論的大學生志愿服務可持續化社會支持系統研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的大學生志愿服務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發揮志愿服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載體作用
志愿服務與“互聯網+”結合模式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