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基礎研究,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2023-05-07 13:11張樂
中國經濟評論 2023年2期
關鍵詞:科技企業

張樂

“科技創新”成為全國兩會高頻詞。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也要堅持國際合作。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支持和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大科技人才及團隊培養支持力度?!?h3>科技自立自強是關鍵

十年間,我國科技創新實力以量的積累實現了質的突破,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載人航天、超級計算機、量子信息、核電技術、新能源技術、大飛機制造、衛星導航、生物醫藥等領域取得重大成果。

全社會研發經費從2012年的1萬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3.09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1.91%提升到2.55%;基礎研究投入從2012年的499億元提高到2022年約1951億元,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比重由4.8%提升至6.3%。研發人員總量從2012年的325萬人年提高到2022年預計超過600萬人年,多年保持世界首位。引用排名前千分之一的世界熱點論文占全球總量的41.7%,高被引論文占27.3%。

我國基礎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建成了FAST、穩態強磁場、散裂中子源一批國之重器,量子信息、干細胞、腦科學、合成生物學等領域也部署了一批重點項目,在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測量等方面都有一些成果,在量子計算機原型機、人工合成淀粉、納米限域催化等方面取得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原創成果。

輝煌的成績固然令人振奮,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造不如買”“沒必要重復造輪子”的觀點占據了相當的市場,中國一些行業的技術發展得益于全球技術紅利;另一方面,逆全球化勢力不斷抬頭,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大國博弈日益加劇??萍紕撔虏蛔?,不僅無法滿足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需要,還會使中國在一些國家的圍追堵截下陷入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困境。

提到科技領域的“卡脖子”,很多人會想到芯片、操作系統等。由于我國在核心硬件生產、基礎軟件開發等方面長期高度依賴國外技術,其技術安全問題引起廣泛關注。而復雜的大國博弈中,科技封鎖已經從軟硬件技術、設備延伸至基礎工具層面,這些封鎖會對具體產業的發展帶來沉重的打擊。如今年3月份,美國拉攏一些國家,試圖限制對華先進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出口。

重視基礎研究、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變得尤為關鍵。

在3月4日舉行的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采訪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型號總設計師唐長紅說,“我親歷運-20飛機的研制、5年首飛、8年交付使用,有國外的同行問這樣的奇跡是怎么做出來的?”運-20飛機的奇跡密碼就在于“自立自強、自主創新”“我們想掙一口氣”。在運-20飛機的研制過程中,參與人員發揚大協同、大創新、大奉獻的精神,先后攻破了很多技術難關。從數字化的設計、數字化的制造、仿真模擬到相關網絡的協同管控,深層次地滲透著時代的技術進步和高質量發展。

“科技創新就是要摒棄幻想,走出一條自己的自強道路,大國重器就是要勇于擔當、頂天立地?!比珖舜蟠?、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單增海在3月5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采訪中說道。

要切實加強基礎研究

中國產業門類齊全,規模優勢突出,但是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研究深度不夠。大部分裝備研發設計水平很低,試驗檢測的手段不足,關鍵共性技術缺失,技術創新處于跟隨階段,底層技術沒有突破,需在關鍵元器件、高精尖問題、核心材料、關鍵技術、關鍵設備等方面加強基礎研究,提高研究深度。

一是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薄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完善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p>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2月24日召開的“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發布會上表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提升,高新技術企業從2012年的3.9萬家增長至2022年的40萬家,貢獻了全國企業68%的研發投入,762家企業進入全球企業研發投入2500強?!?/p>

二是要重視政府在科技創新中發揮的作用。在中國科研經費中,企業投入占據近八成。但不能忽視的是,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在企業不愿投或無力投的基礎研究領域。很多科技類投資規模大、匯報周期長,很長一段時間并不是社會資本青睞的對象。

真正的創新往往要花數十年時間。美國《外交事務》雜志刊文指出:“以往的技術革命,從鐵路到航天和信息技術,都不是在經濟體制中走旁門左道鼓搗出來的。這些技術成就,是國家勇于實施創新最大化戰略而不是政府失職最小化舉措的結果。只要國家的這種積極職能被社會廣泛接受,那么經濟政策中的許多重大問題都將得到解決。國進民退、揠苗助長之類的疑云就將煙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充滿活力的議題——創建政企互動的新模式,自下而上構建全新的產業全景?!?/p>

三是要健全支持全面創新的體制機制,為科研人員創造學術自由的寬松環境和提供開放共享的便捷條件。2021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要求,“給予科研單位更多自主權,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讓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從繁瑣、不必要的體制機制束縛中解放出來!”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科技評價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p>

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李澤湘曾撰文表示,相比美國硅谷和以色列這些知名的科技創新體系,我們的短板體現在創新人才培養和科技轉化機制等方面。在產業進入深水區或無人區的今天,我們更迫切地需要以技術尤其是原創技術為主的“學院派”創業者。

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許成鋼撰文表示,革命性的創新依賴不可少的制度,一是要有法治,有法治才有知識產權;二是要有自治的大學,必須是教授自治的大學,關鍵在于保障探索的自由。他提出從國際比較的角度看,英美法系比歐陸法系在保護產權和自由方面更具體靈活,更能保護個人的自由,因而英美法系制度下能有更大的創造力,更容忍、更鼓勵企業家發明新東西。

任正非曾在華為中央研究院創新先鋒座談會上提到,“顛覆性的創新,即使最終證明是完全失敗的,對我們公司也是有價值的,因為在失敗的過程,也培養出來了一大批人才。正是因為我們研發經歷過的一些不成功經驗,才成長出了很多英雄豪杰。因此,我們在顛覆性創新中不完全追求以成功為導向,成功與不成功只是客觀結果,顛覆創新中的失敗也會造就很多人才,他們要把自己的經驗和思想全部分享出來,一是能夠啟發別人,二是換一個崗位,帶著這個曾經失敗的方法,可能在其他領域中取得成功?!?/p>

“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我國比較重視實驗科學,對理論研究不夠重視?,F在也一樣,公司不能目光短淺,只追求實用主義,那有可能會永遠都落在別人后面。我們需要更多的理論突破,尤其是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科學領域,基本上是日本、美國領先,我們要利用全球化的平臺來造就自己的成功?!比握钦f。

“技術迭代和疊加的過程充滿探索性,往往需要將創新的視角從舊的技術軌道上移開,突破固化的技術路線和模式,必須建立跨邊界知識融合機制,需要引入‘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的融通創新模式,通過建設以科技領軍企業為龍頭,以優秀企業家、戰略科學家為領頭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產學研共同體等新型創新聯合體,探索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解決好戰略必爭的重點產業的卡脖子技術問題?!比珖舜蟠?、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在接受《中國經濟評論》采訪時說。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實施更大力度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普惠性政策。全國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長盧慶國在今年兩會上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加大對企業研發投入的支持力度,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至150%或按研發費用25%的比例抵扣所得稅,進一步降低企業創新成本,激發企業自主創新熱情,營造出企業爭先創新的氛圍,促使企業主動增加研發投入、積極創新,從而持續提升中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p>

四是在逆全球化抬頭的今天,要繼續以開放的心態去擁抱國際間的科技交流和合作。2月2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提到,“在應對氣候變化、清潔能源、新冠疫情防控等重點領域廣泛開展國際合作研究,(我國)與6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開展聯合資助?!粠б宦房萍紕撔滦袆佑媱澇晒S碩,建設一批聯合實驗室。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積極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等國際大科學工程。在重點領域搭建更多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平臺,為來華工作的各國人才提供廣闊發展舞臺,讓中國成為全球創新創業的沃土?!?/p>

猜你喜歡
科技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筆中“黑科技”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