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男性腎平滑肌瘤1 例

2023-05-07 08:40楊禮賓許漢標李茂章楊海超廣東醫科大學廣東湛江540廣東醫科大學附屬惠州婦女兒童醫院廣東惠州56000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一區廣東惠州56008
廣東醫科大學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脂肪瘤腎動脈包膜

楊禮賓,許漢標,*,李茂章,楊海超(.廣東醫科大學,廣東湛江 540;.廣東醫科大學附屬惠州婦女兒童醫院,廣東惠州 56000;.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一區,廣東惠州 56008)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17 歲,因“體檢發現左腎占位8 d”于2022 年2 月23 日就診于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一區,平素偶有左側腰背部酸脹感,無明顯泌尿系統癥狀,體檢未發現陽性體征。B 超提示左腎中極一大小約7.0 cm×5.6 cm 異常低回聲團塊,形態規則,邊界可見,內回聲欠均質。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低回聲周邊可見血流信號。CT 平掃提示:左腎見一混雜密度腫塊,邊界尚清,大小約6.8 cm×6.0 cm,見多發斑點狀鈣化影及囊狀低密度區;左腎腫塊,性質待定,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圖1a)。腎動脈CTA 提示 :雙腎可見副腎動脈(圖1b);雙腎動脈開口位置無異常,雙腎動脈及其分支顯示清晰,未見明顯狹窄與充盈缺損影。左腎上極區(左側腎動脈上前段供血區域)見軟組織密度結節,上緣毗鄰脾動脈,邊界尚清,大小約6.8 cm×6.0 cm,密度不均勻,內見鈣化影及稍低密度區,增強動脈期呈輕度不均勻強化,門脈期進一步強化;左腎腫塊(左側腎動脈上前段供血區域),上緣毗鄰脾動脈,可能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待排腎癌及其他(圖1c)。術前檢查未排除左腎惡性腫瘤可能,由于為青年患者,考慮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可能性大,經術前全科討論后于2022 年2 月25 日在氣管插管全麻下行經腹膜后腹腔鏡下左腎部分切除術,術中見左腎中極腹側一實性腫瘤,大小約7.0 cm×6.0 cm,腫瘤無侵犯周圍組織,考慮良性腫瘤可能性大,遂以無損傷血管鉗阻斷左腎動脈,沿腫瘤周圍正常組織約0.5 cm 完整切下腫瘤。腫瘤大體:腫瘤如鴨蛋大小,包膜完整,剖面呈灰黃魚肉樣細膩組織,見散在出血點(圖2a)。光鏡下:鏡下見腫瘤主要由束狀排列的梭形細胞構成,伴廣泛玻璃樣變性及散在骨化,組織形態結合免疫組化染色結果,診斷符合平滑肌瘤。免疫組化染色:腫瘤細胞波形蛋白Vim(+),平滑肌肌動蛋白SMA(+)、黑色素A Melan-A(-)、黑素瘤特異性抗體45 HMB45(-)、細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CD10(-)、CD34(-)、酸性鈣結合蛋白100 S-100(-)、CD117(-)、Ki67index<1%(+)(圖2b、c)。結合術后病理結果,診斷為左腎平滑肌瘤。術后第3 天拔除左腎引流管及尿管,術后第4 天恢復良好出院,出院后門診隨訪未見病灶殘留及復發。

圖1 CT 平掃及腎動脈CTA 左腎腫物示圖

圖2 術后大體標本及病理結果

2 討論

平滑肌瘤多發生于子宮、胃腸道等平滑肌組織豐富的器官,腎臟平滑肌瘤發病率較低,它主要起源于含平滑肌組織的腎臟區域,如腎被膜(37.0%)、腎盞(17.0%)、腎皮質血管(10.0%)和其他未確定區域[1]。據文獻報道,腎平滑肌瘤患者中女性較男性多(2∶1),且白種人的患病率較高于其他人種,占手術切除良性腫瘤的1.5%,而在尸檢中的發病率占4.2%~5.2%[2]。該腫瘤在雙腎的發病無明顯差異,較多位于腎下極。按腫瘤所在位置可分為3 類:腎包膜下型(53.0%)、腎包膜型(37.0%)和腎盂型(10.0%);當腫瘤較小時,患者一般無明顯癥狀,多是在體檢中偶然發現。當腫瘤較大時,可出現壓迫癥狀,也可出現腹部包塊、肉眼血尿等癥狀。大體上,平滑肌瘤是帶有包膜的實性腫物,質韌、切面呈灰白魚肉樣。光鏡下,可見平滑肌交叉束,細胞呈梭形,縱橫交錯作編織狀。無細胞過度增生、異型性、核分裂象或壞死。免疫組化:至少呈現一種肌肉標志物陽性,如SMA 或結蛋白(Desmin)等,本例腫瘤細胞SMA(+)。另外,部分腎平滑肌瘤HMB-45 染色陽性,可借此與平滑肌肉瘤相鑒別[3]。

腎平滑肌瘤缺乏典型的影像學表現,難以與腎臟其他常見腫物相互鑒別,目前診斷主要依靠術后病理,臨床容易誤診而行腎根治性切除術[4]。臨床上常見的需與腎平滑肌瘤進行鑒別的主要包括腎細胞癌、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嗜酸細胞腺瘤、腎平滑肌肉瘤等。大多數腎細胞癌超聲顯示為低回聲,彩色多普勒顯示腫瘤內血流多較豐富,超聲造影時血流顯像增強程度明顯高于良性腫瘤,造影劑廓清也較良性腫瘤快,這與腎平滑肌瘤超聲造影表現為由瘤體周圍向中心“慢進快退”低增強的特點有所區別[5]。在增強CT中,大部分腎細胞癌在動脈期和實質期有中至高度強化,且造影劑因腫瘤常形成動靜脈瘺的緣故,造影劑在增強早期已較早排出,所以在腎實質期時腫瘤密度常低于腎實質,即表現為“快進快出”。腎平滑肌瘤因含有致密的平滑肌組織,CT 平掃時一般呈均勻密度,增強后呈緩慢持續的均勻強化,且強化程度低于周圍腎實質[6]。嗜酸細胞瘤是一種腎良性上皮性腫瘤,CT 表現為腫瘤中央星狀低密度區域(由瘢痕造成),血管造影可顯示向中心輻射的特征性“輪輻”征。MRI 表現為具有完整的包膜、中央星形瘢痕及T1 加權像上的均質低信號腫瘤。免疫組化顯示CD17(-)、CD14(+)、CD20(+),組織蛋白酶H 染色陽性是嗜酸細胞瘤的特征,可借此與腎平滑肌瘤相鑒別[7]。經典的AML 因富含脂肪組織,B 超表現為邊緣清晰、均勻的回聲明顯增強的腫物,CT 平掃時可發現低密度的脂肪組織,CT 值為負值,易于與腎平滑肌瘤相鑒別。但如果AML中脂肪成分較少甚至沒有,表現為乏脂性AML,則不易與密度均勻的腎平滑肌瘤相鑒別,可出現CT 假陰性結果,也難以與腎癌相鑒別[8]。腎平滑肌肉瘤一般生長較快,CT 表現為邊界不清,呈外生浸潤性生長等密度腫塊,大多數突破包膜,部分生長較快時合并出血或囊性壞死,也可形成靜脈性瘤栓[9],增強CT 表現為腫瘤實質延遲強化[10],一般不難與腎平滑肌瘤相鑒別。

因腎平滑肌瘤缺乏臨床特異性,手術是診斷和治療的唯一方法。根據不同腫瘤大小及患者具體臨床情況,可選擇開放、腹腔鏡下或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行腎部分切或腎全切除術,入路可選擇經后腹膜或經腹腔進行。手術切除后患者一般預后較良好,目前暫未見術后復發或惡化的相關報道。

猜你喜歡
脂肪瘤腎動脈包膜
假包膜外切除術治療無功能型垂體腺瘤的療效
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評估多支腎動脈
后縱隔Ⅱ型髓樣脂肪瘤1例
經皮腎動脈支架成形術在移植腎和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中的應用價值及比較
腎動脈超聲造影技術的應用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纖維素包膜尿素的制備及其緩釋性能
樹脂包膜緩釋肥在機插雜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非對比劑增強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腎動脈成像中的應用研究
跟骨脂肪瘤1例報道
喉脂肪瘤1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