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適宜技術在老年髖關節置換術后氣虛血瘀證患者快速康復中的應用效果

2023-05-09 08:12魯平平高云霞韓亞妹趙慧慧王文翠
醫療裝備 2023年8期
關鍵詞:氣虛艾灸血瘀

魯平平,高云霞,韓亞妹,趙慧慧,王文翠

河北省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 (河北滄州 061000)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醫療衛生體制的深化改革,人均壽命顯著延長,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導致骨折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髖關節骨折是股骨近端骨質連續性破壞的一種低能量骨折,是骨外科的常見損傷性疾病,好發于老年人[1-4]。髖關節骨折可致患肢疼痛、腫脹,關節功能障礙,甚至需長時間臥床,嚴重威脅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質量,且具有高致殘率、致死率的特點。髖關節置換術可重建關節功能,改善髖關節骨折患者的生命質量;但老年患者素體虧虛、臟腑機體功能減弱、手術耐受度差、脾胃功能不足,術后早期康復進程緩慢,因此積極采用有效措施改善預后、促進患者康復成為醫務人員關注的重點。近年來,隨著中醫藥的發展,中醫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優勢逐漸顯現,而中醫適宜技術作為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有效、簡便易學、療效獨特,在改善患者預后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5]。研究表明,老年髖關節骨折術后早期多屬氣虛血瘀證[6-8],因此我科室以中醫辨證論治為基礎,采用中醫適宜技術對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進行干預,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4 月1 日至2021 年12 月28 日于我院接受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84 例患者,采用簡單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 例。對照組男28 例,女14 例;年齡60~92 歲,平均(69.2±7.7)歲;平均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24.3±2.1)kg/m2,平均手術時間(86.5±21.8)min,平均術中出血量(328.2±57.1)ml。觀察組男23 例,女19 例;年齡63~90 歲,平均(68.4±7.2)歲;平 均BMI(24.1±1.8)kg/m2,平 均 手 術 時 間(79.5±19.4)min,平均術中出血量(313.7±48.8)ml。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上報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效果評估人員不知曉分組方案。

納入標準:符合髖關節骨折診斷標準;手術方式為單側全髖關節置換術;年齡≥60 歲,神志清楚可正常溝通;符合中醫氣虛血瘀證診斷;術后無大出血、假體松動等并發癥;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非單純髖關節骨折;有髖關節病理性骨折或外傷史、手術史;合并嚴重器質性疾??;惡性腫瘤患者;BMI ≥28 kg/m2;有過敏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礙;取穴部位皮膚有炎癥或對中藥配方中成分過敏。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快速康復護理:術前做好健康教育、常規胃腸道準備并制訂營養評估方案,術中進行精準微創操作、做好體溫控制、減少引流管的放置并盡早拔出(如術后根據患者肌力恢復情況盡早拔出尿管),術后遵醫囑行鎮痛干預,盡早恢復飲食(即清醒后可進飲);同時做好康復訓練,患者清醒后在床上進行踝關節屈伸訓練、股四頭肌及臀肌等肌張力訓練,病情穩定后進行遞進式康復訓練(內容包括患側肢體抬離床面、協助下床、原地踏步、借助助行器行走、獨立行走)。

觀察組給予中醫適宜技術干預,即根據患者術后氣虛血瘀證候特點,辨證施治艾灸、中藥穴位貼敷療法:采用操作簡單、安全的“隨身灸”(包括艾灸盒與無煙保溫袋),選取腧穴包括中脘、關元、足三里、膈俞,將艾炷插入灸盒內灸針上點燃,旋轉鎖定盒蓋,調節出風口以控制溫度;將艾灸盒放進無煙保溫袋內,對準所選腧穴,固定施灸,溫度以患者耐受、局部有溫熱感為佳,30 min/次;艾灸結束后于上述穴位進行穴位貼敷,選定益氣活血方(藥材包括黃芪、川芎、赤芍、當歸、黨參、地龍、白術),將藥材按比例混勻研成細末,制成膏狀藥餅(大小2 cm×3 cm,厚度約5 mm),用透氣敷貼固定敷于穴位,貼敷時間4 h;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中醫技術操作流程,并密切觀察、記錄患者的反應,1 次/d。

兩組均連續干預7 d。

1.3 觀察指標

(1)中醫癥候積分[9]:干預前后由兩位中醫師分別對患者進行評估,主癥包括倦怠乏力、氣少懶言、面色晦滯,按輕重程度分別計0、2、4、6 分,次癥包括患肢腫脹、疼痛拒按、皮色蒼白,按輕重程度分別計0、1、2、3 分,取兩位中醫師評分的平均值為患者的中醫癥候積分。(2)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干預前后采用Harris 髖關節功能評分法對患者進行評估,內容包括髖關節疼痛、外旋、行走、屈伸和步態等指標,總分100 分,評分越高表明髖關節功能恢復越好。(3)生活自理能力:干預前后采用Barthel 指數評定量表對患者進行評估,內容包括進食、洗漱、如廁、穿衣等指標,總分100 分,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強。(4)并發癥發生率:記錄兩組深靜脈血栓、貧血、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中醫癥候各主癥、次癥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中醫癥候各主癥、次癥評分及總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中醫癥候積分比較(分,±s)

?

2.2 兩組Harris、Barthel 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Harris 評分、Barthel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Harris 評分、Barthel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Harris、Barthd 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Harris、Barthd 評分比較(分,±s)

注:Harrs 為Harris 髖關節功能評分法,Barthel 為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

組別 例數 Harris 評分 Barthel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42 37.38±7.95 69.33±7.42 41.48±4.09 72.43±4.63對照組 42 38.43±6.42 61.90±6.56 40.86±4.06 65.24±4.23 t 0.664 4.858 0.696 7.432 P 0.508 <0.0001 0.488 <0.0001

2.3 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3 討論

骨折屬“折瘍”范疇,中醫理論認為骨折伴隨骨斷筋傷,骨斷則血溢脈外,筋傷則氣血凝結。髖關節骨折患者多為老年人,該人群年老體弱、臟腑皆衰、精氣虧虛、正虛于內、氣血不足,氣虛則血不暢,滯郁而成瘀;加之手術金刃再傷,脈絡受損,損氣破血,氣隨血脫[10],術后患者氣血虧虛、久臥于床、血脈瘀滯,以氣虛、血瘀為主要表現,故術后早期病機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屬氣虛血瘀證,治法應以益氣活血化瘀為主。

中醫適宜技術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以經絡理論為指導,在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下,開展單一技術或多種技術聯合對癥干預的中醫外治方法。黃建平[5]教授提出了中醫快速康復外科的理念,證明中醫藥在外科圍手術期具有獨特的應用優勢,可明顯減少機體應激反應,提高免疫力,加快疾病康復,為中醫適宜技術在患者術后快速康復中的應用提供了依據。有研究表明,針刺、耳穴貼壓、中藥熏洗、艾灸等方式能夠加速骨折患者的術后康復,改善關節功能,提高生命質量,獲得較好的恢復效果[11-14]。本研究根據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早期氣虛血瘀證的證型特點,在注重局部與整體的統一基礎上,以益氣活血化瘀為原則,選用艾灸、中藥穴位貼敷療法進行中醫藥干預。

《備急千金要方》的“此灸訖,令人陽氣康盛”,《醫學入門·灸法》的“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陽也”,均表明灸法借助灸火的熱力和藥物可激發經氣[15],通過經絡和腧穴的傳導可起到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扶正祛邪的作用?,F代研究表明,艾灸可以明顯改善氣虛患者的癥狀,調節機體功能,增強免疫力[16]。中藥穴位貼敷是以辨證論治為基礎, 根據臨證方藥制成丸、散、膏等不同劑型,貼敷于選定腧穴上,以發揮藥物和穴位雙重功效的傳統中醫外治方法。本研究采用益氣活血方進行穴位貼敷,依據王清任的補陽還五湯進行加減,該方重在補氣,佐以活血,補消合法,具有補氣活血通絡之功[17]。方中重用黃芪,大補元氣,元氣足則氣血暢,血行則瘀消而不傷正,糾正氣虛,為君藥;配合當歸活血,化瘀而不傷血,為臣藥?!峨y經本義》載:“氣與血不可須臾相離,乃陰陽互根,自然之理也”。黃芪善補脾肺之氣,益氣養血,當歸補血,二者配伍為氣血同治,具有益氣生血、養血、活血之效[18]。川芎為“血中之氣藥”,赤芍可活血化瘀止痛,二者合用,既能增活血化瘀之功,又能使行氣血破滯之功倍增;地龍行散走竄、通經活絡;輔以黨參、白術健脾益氣,養血生津;諸藥配伍,具有補氣、活血、化瘀之效。臨床中腧穴選取亦至關重要,中脘可健運脾胃,調理氣機、固本培元;關元屬任脈,精氣之源,調和氣血;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合穴,善調中焦,益氣生血;膈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的背腧穴,《難經》中有“血會膈俞”之說,其意善調血證,有養血、活血之效;諸穴合用,可達生血、通脈之效。中藥穴位貼敷[19]融合藥物、經絡、穴位,以中醫整體觀為理論基礎,通過藥物刺激穴位、經絡感傳,艾灸聯合貼敷促氣血運行,調臟腑、益氣血、通經絡、化瘀之功效,可改善患者機體功能狀態,提高免疫功能,促進關節功能恢復,降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20-22]。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中醫癥候各主癥、次癥評分及總分均低于對照組,Harris 評分、Barthel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術后相關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上結果表明,采用艾灸、中藥穴位貼敷療法進行中醫適宜技術干預,可發揮艾灸、穴位、藥效三重刺激,可增強益氣活血、行氣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改善患者的氣虛血瘀癥狀、機體狀態,促進髖關節功能恢復,降低了相關并發癥的發生。

本研究謹守“氣虛血瘀”的基本病機,辨證論治,不僅注重中醫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應用,且有效推動了中醫適宜技術在骨外科快速康復中的深入開展。但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納入樣本量相對較少,且僅限于氣虛血瘀證患者,今后應加大樣本量進行多證型、規范性研究,并采用客觀指標對中醫適宜技術的療效進行驗證。

猜你喜歡
氣虛艾灸血瘀
張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臨床經驗
艾灸與耳穴治療假性近視
話說血瘀證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輔助器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氣虛便秘用白術萊菔湯
血瘀體質知多少
氣虛了,病多了
中醫特殊診法在血瘀證辨證中的運用
氣虛發熱病機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