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公正司法觀

2023-05-09 12:21任廣章
理論觀察 2023年12期
關鍵詞:習近平法治思想公正司法公平正義

任廣章

摘 要: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公正司法觀具有清晰的邏輯理路、深厚的生成背景、突出的核心要義和具體的實踐路徑,是建立在對歷史經驗的總結和對時代深入了解的基礎上的。其中,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公正司法觀的邏輯理路可以從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和歷史邏輯三個維度來分析;生成背景可以從時代背景、制度背景和法價值背景三個層面來展開;核心要義可以從鮮明的黨性、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和以公平正義為價值追求三個角度來理解;實踐路徑可以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理念、堅持深入推進司法體制和完善司法監督體系改革三個方面來落實。

關鍵詞:習近平法治思想;公正司法;公平正義

中圖分類號:D920.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3)12 — 0010 — 05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要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提高司法辦案質量和效率,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雹僮鳛榱暯椒ㄖ嗡枷胫匾M成部分的公正司法觀,不僅闡明了公正司法的深刻意義,而且指出了公正司法的實現路徑,其形成與發展是建立在對歷史經驗的總結和對時代深入了解的基礎上的,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深遠的意境。

一、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公正司法觀的邏輯理路

司法的生命在于公平正義。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自有法以來,無不以追求公平正義為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要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提高司法辦案質量和效率,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雹谧鳛榱暯椒ㄖ嗡枷氲闹匾M成部分的公正司法觀,既是對中華優秀法律文化的傳承,又是對馬列主義關于公正司法經典論述的升華,也是中國

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執政理念在司法領域的集中體現。

(一)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公正司法觀的理論邏輯

習近平指出:“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雹垴R克思主義法治理論內容深刻而豐富,它不僅對法的本質、特征及規律進行了全面揭示,而且對法在不同類型國家中所具有的價值與功能進行了深刻揭示。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關于法與人民、法與公正的論述為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公正司法觀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和理論來源?!耙钥茖W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內涵”,④習近平法治思想就是運用馬克

思主義法治原理解決中國實踐問題的典范,馬克思

主義法治理論在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得到了充分釋放、貫徹和彰顯,其中,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公正司法觀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生動體現。公正司法是馬克思主義法治觀在司法領域的集中體現,是對司法為民、維護司法公信力的回應與要求。不僅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和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需要公正司法,而且法治政府建設和依法行政推進也離不開公正司法。實踐證明,良法是治好國的基礎,公正司法是治好國的保障,只有當良法遇到公正司法才能充分發揮善治的功效。

(二)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公正司法觀的實踐邏輯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根源于實踐、運用于實踐,是被實踐檢驗并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發展的科學理論。習近平總書記有著豐富的基層治理經驗,在長期的領導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法治建設,并將自己的法治理念運用到具體的治縣、治市、治省、治國當中,這為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實踐基礎。2015年,“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重要論述”提出;2018年,“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提出;2020年,“習近平法治思想”提出。從“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重要論述”到“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再到“習近平法治思想”,不僅是理論體系成熟的體現,更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實踐精華所在。公正司法觀作為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司法實踐的重要意義更是不言而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公正司法的重要性,指出:“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①并指出“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雹谑刈∷痉ü褪窃凇把永m法治的生命線”③。習近平將“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作為司法機關的工作目標,指出要圍繞這一目標,解決影響和制約司法公正的深層次問題。目前,司法領域推行的以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為主要內容的司法體制改革,就是從中國國情和司法實踐出發,以建立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體制為目標的,以“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負責”的司法責任制為導向,通過案件質量終身負責制,倒逼確保案件程序與實體雙公正。公平正義是司法工作的核心價值所在,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時代背景下,面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司法如何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這是社會發展實踐給司法領域提出的重大問題,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公正司法觀是對這一問題的有力回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就是公平對待人民群眾的每一個訴求,這既是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公正司法觀的實踐要求,也是對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執政理念的司法體現。

(三)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公正司法觀的歷史邏輯

習近平法治思想生成于實踐探索、升華于理念創新、傳承于歷史文化精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傳承與創造是建立在對人類社會法治發展史深入考察、對人類法治文明規律深刻認識、對中華傳統法律文化精華深度吸取以及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法治建設經驗深刻理解基礎上的。④從春秋戰國時期的“平出于公,公出于道”“正直者,順道而行,順理而言,公平無私”到唐宋時期的“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言非法度不出于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再到明清時期的“公其心,萬善出?!睂秸x的追求與傳承延續至今,已深深刻入中華民族的基因中。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公正司法觀不僅有對先秦至清末思想家的法律思想精華的繼承,而且有對商鞅變法、貞觀之治、王安石變法等不同時期法治活動的經驗總結,不僅有從秦律、漢律、唐律到“六法全書”的借鑒,而且有從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稅賦制度、監察制度等不同時代國家治理體系的深入研究,批判性的繼承、創造性的轉化、創新性的發展,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對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傳承的方法。新中國成立之后,毛澤東、董必武等老一輩革命家進一步發展了公正司法觀,最高人民法院第一任大法官董必武先生提出了“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司法平等、司法便民、依法辦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等一系列人民司法理論”。鄧小平同志于1978年提出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十六字方針”,“違法必究”即是對公正司法的要求之一。21世紀初,江澤民同志提出以司法機關審判權和檢察權獨立行使保障司法機關公正司法。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依法治國“新十六字方針”,即“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每一代領導核心談到法治與司法時,無不提及公平正義。我們的黨對于法治于治國理政的重要意義,對于公正司法于法治發展的重要意義的理解和認識越來越深刻。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公正司法觀的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和歷史邏輯深刻地揭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公正司法觀既是馬克思主義法治觀的理性升華,又是我黨治國理政實踐經驗的總結,也是對中華傳統法律文化精華與近代執政理念的繼承與發揚,其內在邏輯融會貫通,有機統一。

二、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公正司法觀的生成背景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公正司法觀形成與發展是在建立在對歷史經驗的總結和對時代深入了解的基礎上的,具有深厚的時代背景、制度背景和法價值背景。

(一)時代背景

公正司法觀形成和發展于偉大的歷史變遷時,“新”是這個歷史變遷的主題詞,也是公正司法觀形成和發展的時代背景?!靶隆笔侵感聲r期、新世紀、新起點和新時代、新征程。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要堅持“公正司法”,并不斷豐富“公正司法”的內涵和要求,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公正司法是對司法為民,維護司法公信力的回應與要求。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和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需要公正司法,法治政府建設和依法行政推進也離不開公正司法。公正司法能夠保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順利實現。

(二)制度背景

公正司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核心優勢和根本保障。一方面,司法民主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內容,司法公正是司法民主價值取向的現實體現。在我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均需對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接受它的監督,因此從本質上講,公正司法就是人民司法。另一方面,司法公正是權力監督制度價值通過司法公正體現,公、檢、法部門及監察機關在執法辦案過程中既要相互配合又要相互制約,都需要遵從權力監督制約規則。另外,我國的司法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其與西方國家的司法公正有所不同。在我國,公正司法面向的是全體人民,而非針對某個人或者某一部分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正司法觀是對“法不阿貴,繩不撓曲”的優秀法律文化的真正體現。

(三)法價值的背景

公平正義是司法權的價值基礎。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要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彼痉ㄊ巧鐣秸x的最后一道防線,人們將矛盾糾紛提交到司法機關時,就是希望得到一個公正的處理結果,這也是司法權的法價值所在。司法權行使的公正與否不僅關系社會的和諧穩定,而且關系著司法的權威與公信力的維護。只有公平的司法才會得到人民的普遍認同,才會得到人民的信任與服從,司法權才會運行順暢,所以公正司法觀的建立和維護至關重要。我們黨一直強調司法獨立,禁止領導干部干預司法審判工作,司法機關也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之后建立了領導干部干預案件留痕制度和領導干部干預案件通報制度,進一步加大了對影響司法公正因素的監督和管理,以保障實現司法的公平正義價值。

三、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公正司法觀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公正司法觀具有豐富的內涵,不僅回答了什么是公正司法的問題,而且詳細闡釋了公正司法觀的核心要義。深刻認識和理解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公正司法觀,有助于我們對習近平法治思想有更加全面地領悟。

(一)公正司法觀具有鮮明的黨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雹冱h的領導是公正司法觀的黨性,黨的領導應貫徹于公正司法的全過程。

1.堅持黨的領導同公正司法的關系。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的本質特征,也是同西方國家司法制度的根本區別②。黨的領導是公正司法的保障,公正司法是黨的領導的結果,二者緊密相連,有機統一。離開了黨的領導,公正司法就會失去方向和前進的保障,任何將黨的領導與公正司法割裂或者對立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2.黨領導公正司法的方式。一是黨對公正司法的政法領導,不僅要確立黨對公正司法的領導地位,而且要在實踐中將黨的政治判斷、主張、觀點落實到具體的司法工作當中。二是黨對公正司法的組織領導,主要是指在法律授權和法定程序下,由具有堅定黨性的人員擔任司法機關中的重要職位,讓黨的意志能夠得到貫徹。三是黨對公正司法的組織領導,主要是指黨的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各級司法機關黨組對于本級司法機關的重大決策事項需向黨委進行請示報告。

3.黨的領導與司法權行使的關系。黨領導司法的核心要義在于:支持司法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獨立負責、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①黨是司法權行使的支持者、保障者和帶頭者。沒有黨的領導,排除對司法權行使的各種干預將無從談起。

(二)公正司法觀具有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

司法為民理念是習近平法治思想中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要義在司法領域的集中體現。以人民為中心就是在司法活動中要將公平正義體現在每一個司法裁判中,體現在每一次司法活動中。

1.公正司法是人民利益的體現。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雹谒痉üぷ鲗θ嗣窭娴淖詈皿w現就是在工作中樹立以人民利益為第一位的觀念,將維護人民利益作為司法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努力實現和滿足人民的利益追求。

2.公正司法是人民愿望的反映。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就是要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是黨在新時期的新任務。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體現在司法領域中就是對司法公正、權益保障和公共安全的美好期待。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司法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③。

3.公正司法是人民權益的展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雹苡袚p害就有救濟,有權益就有保障是公正司法的應有內涵。依法制裁和懲罰侵害他人權益的危害行為是司法的基本功能。司法只有維護和保障人民權益,才會得到人民的真心認可和信服,司法的權威才能得以樹立。

4.公正司法是人民福祉的追求。為人民謀利益,為人民謀幸福,增進人民福祉是黨的服務宗旨和目標追求。在司法領域中,增進人民福祉的最直接體現就是在司法活動中切實尊重每一位參與主體,公平對待每一個主張和訴求,公正地評判每一起案件,讓裁判的結果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增進人民福祉體現在司法領域中就是要將公平公正價值觀念在全社會范圍內傳遞,提高人民知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識,營造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

(三)公正司法觀以公平正義為價值追求

平直如水,不偏頗是為公平;是非分明,不偏私是為正義。⑤公平正義作為一種抽象的價值判斷,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但“在不同發展水平上,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思想認識的人,不同階層的人,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認識和訴求一般而言也會不同”。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宗旨,這就決定了司法工作要以人民為中心,決定了公正司法觀要以公平正義為價值追求。此時的公平正義也不再是單一的、抽象的,而是具化為對人民意志的體現、對人民利益的保障上。⑦

1.實現公平正義從警惕司法不公入手。英國哲學家培根說:“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惡果遠超十次犯罪。因為犯罪僅僅是冒犯法律——猶如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會敗壞法律——猶如污染了水的源泉?!币粋€錯誤的案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足以抵掉九十九個公正裁判建立起來的司法權威。我們黨對司法不公的破壞力有著清楚的認知,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別強調,絕不能忽視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的致命破壞作用。對于司法工作人員而言,每天作出的成百上千個裁決也就是一份工作而已,但對于每一起案件的當事人而言,那一個裁決可能是他人生的全部。司法不公的破壞力是巨大的,不僅是影響司法權威樹立的問題,而且是關系社會穩定的大問題。公正司法必須與人民利益相連,必須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標準。

2.實現公平正義從建立良好司法環境入手。良好的司法環境是司法公平正義實現的基本保障。建立良好的司法環境就要排除對司法工作的人為干擾,維護司法獨立。要破除“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生存的土壤,擯棄“地方保護主義”思想,通過制度改革建立公開、透明、陽光的工作機制,讓人民群眾的監督落實到位,在人民與司法之間形成一種互信的紐帶,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每一個案件中所呈現出的公平正義價值觀念。

3.實現公平正義從密切聯系群眾入手。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司法為民,是公正司法觀的應有之義。司法工作要密切聯系群眾,離開了群眾的關心與期待,司法的公平正義將無從談起。司法不僅要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而且要積極回應人民的司法關注,要探索有益的工作方法,做有溫度的司法。

四、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公正司法觀的實踐路徑

習近平法治思想不僅對公正司法觀的核心要義進行了闡明,而且對如何推進和實現公正司法觀也指出了方向和路徑,為公正司法觀的貫徹落實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

(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理念

以人民為中心既是公正司法觀的核心要義之一,也是指導公正司法觀貫徹落實的重要理念。習近平指出:“所謂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權利一定會得到保護和救濟,違法犯罪活動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懲罰。如果人民群眾通過司法程序不能保證自己的合法權利,那司法就沒有公信力,人民群眾也不會相信司法,法律本來應該具有定紛止爭的功能,司法審判本來應該具有終局性的作用,如果司法不公,人心不服,這些功能就難以實現?!雹偎痉ㄗ鳛榫S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要將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指導公正司法觀貫徹落實的重要理念,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律不應該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是做群眾工作?!雹凇叭罕娐肪€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雹廴嗣翊泶髸贫仁俏覈镜恼沃贫?,人民性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的鮮明屬性,人民性也是司法權的當然屬性。在司法工作中,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理念,這是貫徹落實公正司法觀的必然要求。

(二)要堅持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

作為國家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一環,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目的是要建立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使我國的司法水平與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我國的制度優勢相一致,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司法體制改革主要指司法責任綜合配套改革,通過建立符合司法職業特點的司法人員管理制度,對司法人員進行分類管理,加強基層隊伍建設,使司法辦案力量向一線傾斜,對法檢機關實行省級統管,保障法檢機關的經費,增強司法工作人員的榮譽感和使命感。通過構建權責一致的司法權運行機制,“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提高案件裁決質量。通過建立并完善由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的制度,讓因“沒有直接利害關系”而無法起訴的侵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得到規制,有效維護國家、人民和社會公共利益。

(三)要完善司法監督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滋生腐敗。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權是人民賦予的,是只能服務于人民的權力。為確保司法權在法律的框架下運行,需要構建規范高效的監督體系,將權力關入制度的籠子。要進一步完善對司法權的法律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要將監督與問責統一起來,通過完善的司法監督體系和強大的責任追究機制,對司法權形成有效的制衡,對不軌之人形成有效的震懾,確保人民賦予的司法權切實為維護人民利益而運行。

〔責任編輯:秋 水〕

猜你喜歡
習近平法治思想公正司法公平正義
審判執行不停擺 公平正義不止步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的特征與時代價值研究
論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鮮明特征
讓公平正義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論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創新
聚焦法院改革 促進公正司法
豐寧縣人民法院:公正司法執法為民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關愛弱勢群體 維護公平正義
“法治浙江”: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思想的前期探索
董必武的公正司法理念及其實現路徑:以“媒體監督”為視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