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現代·世俗
——三版《趙氏孤兒》的比較研究

2023-05-18 08:19蘇小瑞山東藝術學院濟南250300
名作欣賞 2023年15期
關鍵詞:晉靈公屠岸賈程嬰

⊙蘇小瑞[山東藝術學院,濟南 250300]

“搜孤救孤”的故事是人們所熟知的戲劇母題,在比較各個版本時,首先應明晰“搜孤救孤”的同題故事類型。根據《左傳·成公五年》:“五年春,原、屏放諸齊?!绷?,晉討趙同、趙括。韓厥言于晉侯曰:“成季之勛,宣孟之忠,而無后,為善者其懼矣。三代之令王,皆數百年保天之祿?!薄蹲髠鳌匪涊d的和如今流傳的還有很大出入,真實歷史情節更加兇殘、荒淫。后有《東周列國志》《太原志》《大元大一統志》《大明一統志》和《山西通志》等相關記載。到了元代,紀君祥創作出歷史劇《趙氏孤兒》,該版本情節更加完整,所以基本確定“趙氏孤兒”的故事情節為:春秋時期晉貴族趙氏被奸臣陷害,慘遭滅門,孤兒長大后為家族報仇雪恨。滿足這一條件的還有京劇、話劇、電影、音樂劇、舞臺劇版本,皆以“復仇”展開故事敘述,但在復仇面前做何種選擇成為研究不同版本主題意蘊的關鍵。

本文選取京劇、話劇、電影三個版本進行比較研究,從情節設置、人物形象和主題意蘊三個方面入手,探究每個時期作品改編的內容與特點及其與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關系。

筆者將三個版本的情節進行比較,形成表1如下:

表1

一、京劇改編《趙氏孤兒》

京劇《趙氏孤兒》的故事情節基本沿用了紀君祥的元雜劇《趙氏孤兒》,通過屠、趙兩家的恩怨,展現了晉靈公時期統治階級內部的政治斗爭,鞭撻奸佞、歌頌正義,在復仇主題下宣揚傳統的忠義觀。故事情節概述如下:

春秋時期,晉靈公荒淫無道,丞相趙盾奏本進諫,面斥屠岸賈蠱惑君王。屠岸賈大進讒言,趙盾滿門三百余口慘遭抄斬。莊姬公主被接入宮中,免于一死。屠岸賈聽聞公主身懷有孕,欲殺嬰兒以絕后患。程嬰與公孫杵臼定計獻子以替孤兒。大將軍魏絳還朝,得知孤兒尚在人世,與程嬰定計為趙氏復仇。孤兒在屠府設宴之日,親手殺死屠岸賈,大仇得報。①

上述情節可以看出,全劇圍繞四個敘事點展開:趙氏滿門被害、程嬰救孤兒出宮、程嬰與公孫柞臼定計、孤兒報仇。其中體現晉靈公荒淫無道的情節有打彈、抄家,體現屠岸賈奸佞形象的情節有打彈、打犬、抄家、大堂,體現趙盾、公孫杵臼正義的情節有觸槐、定計,體現程嬰忠義氣節的情節有盜孤、定計、獻子、打嬰等,這些情節體現了京劇版宣揚忠義主題的目的。顯然,劇中人物形象是善惡分明的,忠與奸、正與邪劃分得很清楚。京劇一開場,便有屠岸賈慫恿晉靈公彈打百姓取樂的情形。顯然,屠岸賈是玩弄權術、諂媚逢迎的小人,他將嬰兒摔死,且不惜以全城嬰兒的性命為代價。與“奸佞”對立的便是“忠義”,可以看出趙盾勸諫君王為忠、程嬰撫養孤兒為義,但“以親生兒子頂替孤兒送死”的“忠義”不免帶有封建色彩,這與時代政治環境有關。

京劇《趙氏孤兒》是王雁以京劇《搜孤救孤》為基礎,參考秦腔改編而成的。其創作時間為1896年,即光緒二十二年,這一時期為清朝封建極權統治的高峰。雖然劇中打造了一系列為正義獻身的英雄形象,但其因果報應和封建忠孝觀念的劣性不容忽視。清朝統治階層是一向大力推崇封建思想的,如康熙皇帝,“在其在位前三十年,就頒行了《孝經衍義》《尚書講義》《易經日講》三部闡發經書旨意的著作,并為《易經日講》和《四書講疏義》寫序……任命周公、程顥、程頤、周敦頤的后人為五經博士”②,以致到了雍正、乾隆時期,戲曲創作表現為“內容日益被強調風化的道德說教所籠罩,很多戲曲專以宣揚忠孝節烈為目的”③。到了光緒時期,盡管他認識到中西方軍事實力的差距,后期吸收維新變法的主張,對文化教育機構與制度進行改革,但戊戌政變只是維持和修補先前的皇權之下的社會秩序,向官家奏陳一些保國治國的政策方略以求太平盛世,那么王雁所編寫的《趙氏孤兒》也難逃忠孝觀的道德說教。

二、林兆華話劇改編《趙氏孤兒》

通過京劇和話劇兩個版本的主要情節對比(見表一),我們發現林兆華的話劇《趙氏孤兒》顛覆傳統,將原劇忠仆救主和義無反顧地復仇的主旨解構,其對于個體命運的關注,具有鮮明的現代性特征。

話劇版刪掉的情節主要有打彈、觸槐、打嬰、遇母、埋伏,這些情節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與晉靈公、趙盾形象有關的情節,即打彈、觸槐。話劇中的晉靈公一改既往寵信奸臣的形象,變為運用權術駕馭群臣的政治家。他將屠岸賈調回京,使趙、屠兩家勢力互相爭斗。去除觸槐情節,趙盾正義的形象也被弱化了。另一類是與宣揚封建忠孝觀念有關的情節,即打嬰、報仇,而程嬰為主人犧牲一切、忍辱偷生、伺機為主人復仇就失去了正義的立場,便契合了編劇“批判愚忠、愚孝”的初衷。話劇版增加的情節有回京,描寫了屠岸賈的過往經歷及回京原因,即屠岸賈全家曾遭受趙家迫害,只剩其一人被發配西域,屠夫人也喪失了性命。如此,“屠岸賈奉旨返京以后向趙氏報仇”這一行為便無法簡單地用善和惡來解釋,劇中人物形象“善惡分明、忠奸有別”式的二元對立結構被打破,從而削弱人物的臉譜化。此版保留情節主要有打犬、抄家、盜孤、盤門、搜孤、獻子、觀畫、赴宴,保留京劇的基本故事框架;進行重點改編的情節主要有報仇,報仇為“搜狐救孤”故事的重點戲,林兆華一改既往“大仇得報”的結局,讓孤兒選擇了“拒絕報仇”。作者通過屠勃(孤兒)與程嬰的對話,展現屠勃這一形象所具備的現代意識:“隨您怎么說,就算您說的都真,這仇我也不報!”“您不懂,不管有多少條人命,它跟我也沒有關系!”④以上可以看出屠勃的價值觀念,他認為縱使自己身上流淌著的是父輩的血液,但那是上代人的斗爭和仇恨,他沒有義務去承擔。在他看來,人活著不是僅僅為了復仇,不是陷在前一個時代留下的恩怨是非中無法自拔。編劇所闡釋的正是個人生命存在的意義和人生選擇的意義,以現代人的視角去演繹歷史人物,以現代的倫理觀念和價值觀念解構歷史人物,傳達作者對于個體關注的現代主題。

《趙氏孤兒》從傳統性到現代性的演變,與我國文藝面貌發生極大變化有關。話劇版創作時間為2003年,正是我國新時期(1978—2000)的結束,新世紀(2000— )的開始。相應地,林兆華改編的話劇《趙氏孤兒》傳達了對個體關注的現代主題。林兆華從1978年開始導演工作,無論是早期的《車站》(1983)、《野人》(1985),20世紀90年代的《魚人》,還是21世紀初的《白鹿原》《櫻桃園》,他始終醉心于戲劇藝術的革新實驗。從20世紀80年代以后,他認識到現代生活帶來的思想內容需要現代的藝術形式加以表達,并且要打破被意識形態規范化了的革命現實主義方法,主張在表演中解放自身形體。因此,林兆華對古典藝術精神在話劇舞臺上的再發揚、對話劇舞臺手段的革新意識等都是其現代戲劇觀的表現?!拔也蛔鰬騽∮^的奴隸,并不按照各種戲劇觀念拍戲”⑤,于是在林兆華的改編語境中,其將《趙氏孤兒》原有的故事框架解構為一場君臣爭斗的宮廷陰謀,將晉靈公的荒淫無道改編成富有心計的統治者形象,將程嬰解構為趙家的“奴才”,并將其救孤的義舉作為“愚忠愚孝”的典型加以批判。

三、陳凱歌電影改編《趙氏孤兒》

通過表1三版情節比較,電影版的故事情節與京劇、話劇相似的有犬撲、抄家、盜孤、盤門、搜孤、救孤、赴宴,基本保留了整體的故事框架。另外,電影保留京劇中的“打彈”情節,顯示晉王的輕蔑無道,保留了話劇中“莊姬之死”的情節,渲染悲劇氣氛。電影增加的情節有獻酒、學堂、打獵、救孤,美化屠岸賈的形象,通過屠岸賈受到晉王的輕視和趙家的羞辱,為其報復找到合理性。另外,電影通過屠岸賈與趙氏孤兒十幾年的相處,使一個惡人多了些慈愛的人性化色彩。用現實主義手法塑造人物,避免人物角色臉譜化,打破傳統的人物善惡分明的二元對立結構,這一點與話劇版是一致的。電影版改動的情節有搜孤、獻子、嬰死,程嬰一改門客形象,化作普通人、平民小百姓。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電影版《趙氏孤兒》既融合了京劇版“忠信誠義”的傳統價值觀,又具備話劇版“個人特質”的現代意識。

關于程嬰形象,陳凱歌說:“程嬰是一個茍且求生的草民。他不情愿地被卷進大時代里,成就了一件大事?!雹蕹虌刖裙?,不是出于什么忠義,而是一場無意識的卷入。他被動地介入了屠、趙斗爭,被動地接受公主之托,他既未想過用自己的兒子頂替趙孤去死,也沒有想過獻出趙孤換取榮華富貴。當“大錯”已經鑄成時,他不得不踏上一條復仇之路。從以上人物形象的改編來看,電影版保留了既往版本中公孫杵臼、程嬰身上的忠和義,又拒絕程嬰身上“愚忠、愚孝”的傳統封建意識;程嬰的“去英雄化”“凡人化”,為這部電影主題的多元化、大眾化增加了說服力。另外,電影在鏡頭表達中也增添了一些喜劇成分和日常生活場景,對人物臺詞進行了幽默化、口語化處理,增添了現實主義生活氣息。

《趙氏孤兒》經過傳統到現代化的演變,開始呈現世俗化的傾向。這種世俗化不僅與時代環境(經濟、文藝面貌)有關,也離不開導演自身的創作觀念。早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就掀起了一股世俗化思潮,反映在新歷史小說、新寫實小說中,即有意識地擺脫精英意識的束縛,自覺地回到人的立場?!囤w氏孤兒》的創作時間為2010年,我國進入21世紀(2000年)以后,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文藝工作者不再執著于對精英姿態的保留,而是接近大眾口味。反映到作品中,一是取材的生活化。它讓文藝回到了世俗生活本身,包括現實生活和歷史生活,強調生活的客觀性、生動性和豐富性。二是立意的人本化。它堅持以人為本,把人作為文學關注的焦點,從人性的角度去觀察人、分析人。三是表達的感性化。它崇尚感性美學,注重感覺和體驗。電影所具備的大眾性就成為世俗化文藝作品的載體,電影版《趙氏孤兒》便有著獨特的生活化、人本化以及感性化藝術特征。陳凱歌是人們所熟知的電影導演,早在1991年,其拍攝的《邊走邊唱》就體現了故事性和通俗性相結合的敘事特征;2000年以后的《無極》《趙氏孤兒》《梅蘭芳》在重塑歷史人物的同時,探討人文化主題寫作。于是在電影版中,導演在塑造人物時,有意將歷史中的人物與現實生活相照應,主題更加多元化。

①王雁:《趙氏孤兒》,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版,第1頁。

② 章培恒、駱玉明:《中國文學史新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737頁。

③羅宗強、陳洪:《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下冊》,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94頁。

④ 金海曙:《趙氏孤兒》,時代文藝出版社2003 年版,第89 頁。

⑤ 林兆華:《導演小人書》,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年版,第158頁。

⑥ “戈輝直播”:《“名人面對面”陳凱歌(上)》,鳳凰衛視2010年。

猜你喜歡
晉靈公屠岸賈程嬰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趙氏孤兒》
恢弘震撼的北昆《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
門 客
荀息勇諫君王
不同程嬰的不同主題——由程嬰看豫劇《程嬰救孤》,以及話劇、電影《趙氏孤兒》的主題
簡析電影《趙氏孤兒》體現的悲劇性
趙氏孤兒
人物的特性與特征
——觀《程嬰救孤》有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